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L-精氨酸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L-精氨酸和一氧化氮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制备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LPS模型组、L-精氨酸高剂量(500 mg/kg)和低剂量(250 mg/kg)治疗组;实验过程中监测大鼠平均动脉压(MAP),定时测定血浆中NO含量,观察LPS引起大鼠急性肺损伤后肺系数、肺水肿情况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以及L-精氨酸对内毒素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L-精氨酸可明显降低肺系数和肺含水量,减少MDA含量,增强SOD活性,明显改善LPS引起的肺组织细胞损伤.结论:L-精氨酸对内毒素性肺损伤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前体L-精氨酸在创伤性肺挫伤中的作用。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L-精氨酸组,每组20只。采用自制胸部撞击器制备肺挫伤模型。L-精氨酸组模型制备后经股静脉给予L-精氨酸(250 mg/kg),各组建立模型后分别于24 h处死动物并收集标本。取血清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O;取肺组织测湿/干重比、核因子κB(NF-κB)、内皮素1(ET-1)、凋亡细胞以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血清TNF-α、肺组织测湿/干重比水平与L-精氨酸组比较明显偏高(P<0.05)。L-精氨酸组肺组织细胞的凋亡水平、NO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L-精氨酸组NF-κB、ET-1、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L-精氨酸治疗创伤性肺挫伤,能明显下调肺内NF-κB、ET-1和ICAM-1mRNA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改善肺组织微循环,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 精氨酸对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损伤组、L 精氨酸组,各组在乌拉坦麻醉下用微量注射器从股静脉给药物,观察120min时的动脉血氧分压、丙二醛和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L 精氨酸组动脉血氧分压下降、丙二醛上升与损伤组比较较轻;损伤组肺间质充血、出血、炎细胞浸润、肺间质和肺泡水肿、透明膜形成,而L 精氨酸组的肺间质、肺泡的变化较轻,未见透明膜形成.[结论]L 精氨酸对大鼠急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L-arg对大鼠皮脂腺增生作用机制的研究。方法雌、雄性SD成年大鼠各20只,5周龄小雌、雄性SD鼠各20只,按照不同性别和鼠龄随机分组,每组10只,共8组。不同性别、年龄的4组大鼠每天以10mg/kg L-arg灌胃14d,另外4组给予生理盐水。待大鼠皮肤出现被毛潮湿、油腻、黄染等病理现象时.取血进行性激素检测.取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L-arg灌胃7d左右,雄性成年大鼠组全部动物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其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升高,组织学观察可见皮肤组织中皮脂腺异常丰富。雌性成年大鼠组用药时间至14d,8例动物有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发生,组织学改变同样是皮脂腺异常增生。有皮脂腺增生改变的动物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未发生皮脂腺增生的动物。5周龄小鼠组雌雄动物需用药时间至14d全部动物才出现背部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组织学改变也为皮脂腺异常增生,血清中雄激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L-arg可致大鼠正常皮肤皮脂腺异常增生,分泌增多,造成皮肤被毛潮湿、油腻、黄染发生,与L-arg及其体内产生的NO可使大鼠的雄激素分泌增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小鼠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建立大剂量 L-精氨酸诱导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小鼠模型 ,并探讨 TNF- α和 ICAM- 1对该模型小鼠肺损伤的作用。方法 给胰腺炎组小鼠腹腔注射 L-精氨酸 (2 g/ kg) ,间隔 1h后同量再注射 1次 ,末次注射后 12 h采用比色法检测小鼠血清淀粉酶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组织 TNF- α的含量 ;2 4 h观察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肺组织 ICAM- 1的蛋白表达。结果 胰腺炎组小鼠血清淀粉酶活性、肺组织 TNF- α的含量、ICAM- 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 ;胰腺组织和肺组织 HE染色可见典型的炎性改变。结论 大剂量 L-精氨酸可成功诱导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小鼠模型 ,TNF- α和 ICAM- 1可能参与了 L-精氨酸诱导的 AP小鼠的肺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6.
L-精氨酸预防大鼠应激性溃疡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大鼠应激性溃疡(SU)中的作用及L-精氨酸的预防机制。方法 采用冷束缚法制备大鼠应激性溃疡模型,中性红清除率法测定大鼠胃粘膜血流量。观察预先给予L-精氨酸、L-NAME(硝基精氨酸甲酯,处理后大鼠胃粘膜血流量(GMBF)、溃疡指数(UI)、溃疡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严重程度的变化,同时测定胃粘膜和血浆NO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损伤组的UI、胃粘膜和血浆NO明显增加,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均明显加重,GMBF降低。预先给予L-精氨酸处理,可抑制SU大鼠UI、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增加,增加GMBF以及胃粘膜和血浆NO含量;相反,L-NAME可进一步增加SU大鼠UI、溃疡底部坏死物质和周围组织中中性粒细胞浸润,降低GMBF以及胃粘膜和血浆NO的含量。结论 NO在大鼠应激性溃疡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L-精氨酸(L-Arg)对异丙肾上腺素(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ISO皮下注射5 mg/(kg·d),建立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同时预防性L-Arg给药,观察大鼠心电图变化,测定心脏质量指数、一氧化氦(N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并观察心肌间质改变.结果 L-Arg能明显减轻心脏质量,减少间质腔原含量,改善左室肥厚形成的"心肌劳损".降低血清MDA含量和LDH活性,增加NO含量.结论 L-Arg对ISO所致大鼠心肌肥厚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L 精氨酸 (L Arg)对肾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 ,并与肌苷的保护作用比较。方法 模拟临床治疗巨大鹿角形肾结石的“阻断肾蒂肾实质切开取石”术式制作大鼠动物模型 ,随机分成单纯阻断肾蒂组 (n =10 )、肌苷组(n =10 )、精氨酸组 (n =10 ) ,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大鼠术前 1d、术后 1、3、7d尿液中 β2 微球蛋白 ( β2 MG)、血浆一氧化氮 (NO)含量。结果 肌苷组和精氨酸组术后 1、3、7d的尿液 β2 MG含量均显著低于同期单纯阻断肾蒂组 (均P <0 .0 1)。与肌苷组比较 ,精氨酸组术后 1、3d尿液中 β2 MG含量均显著降低 (均P <0 .0 1) ,术后 7d则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 1d ,3组血浆NO含量均显著升高 ,但 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肌苷组和精氨酸组肾组织形态学改善较单纯阻断肾蒂组明显。结论 L Arg和传统的肾功能保护药物肌苷均对肾功能有明显保护作用 ,L Arg促进肾功能恢复的作用较肌苷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精氨酸(L-Arg)减轻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SAP)肺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TAC)制造SAP模型,动物分为假手术组、SAP组、氯喹阻断组和L-Arg治疗组。计算肺组织学评分和肺损伤指数以评价肺损伤程度,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肺组织TLR2/4 mRNA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0.013±0.209E-2,0.110±0.742E-2)比较,SAP组肺组织TLR2和TLR4 mRNA表达明显增高(1.045±1.741E-2,2.067±1.914 E-2,P〈0.01),肺损伤加重,肺组织TNF-α浓度升高(P〈0.05或P〈0.01);氯喹阻断TLR2/4 mRNA表达后(0.478±7.412E-2,0.012±1.513 E-3,P〈0.01),肺损伤程度减轻,肺组织TNF-α浓度降低(P〈0.05或P〈0.01)。给予L-Arg治疗后,TLR2/4 mRNA表达降低(0.260±0.891E-2,0.732±5.135 E-2,P〈0.01),肺损伤程度减轻,肺组织TNF-α浓度降低(P〈0.05或P〈0.01)。结论SAP时,肺组织内TLR2和TLR4表达上调。肺组织内TLR2和TLR4的表达增高可能在SAP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L-Arg可以通过抑制TLR2/4表达从而减轻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病变典型、稳定性好的大鼠急性轻症胰腺炎模型。方法大鼠腹腔内分次剂量L-精氨酸注射(3×1g/kg),注射后6、12、24、48、72 h观察血清淀粉酶水平、胰腺病理学改变及胰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的变化。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6 h时处死。结果注射L-精氨酸6 h后大鼠即出现典型的急性轻症胰腺炎病理改变,24 h达高峰,48 h出现少量胰腺细胞坏死,72 h病变减轻;胰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变化、病理评分呈时相性变化。血清淀粉酶6 h时显著增高,24 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4倍,72 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分次剂量L-精氨酸腹腔内注射诱导的大鼠胰腺炎症改变符合急性轻症胰腺炎病理学的改变,是值得推广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L 精氨酸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 12只杂种狗随机分成对照组 (生理盐水组 )和实验组 (L 精氨酸组 ) ,每组 6只建立肝缺血再灌注实验模型 ,肝缺血时间为 45min ,于再灌注后 30min、1h、2h分别抽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一氧化氮 (NO)、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再灌注各时间点实验组ALT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再灌注 1、2h ,实验组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实验组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L 精氨酸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L-精氨酸(L-Arg)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心律失常的影响,来评价L-Arg对ACS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7例ACS患者被随机分到对照组和L-Arg治疗组。所有患者于入院时及用药7d后取静脉血,测定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C-反应蛋白(CRP)浓度。每天心电监护记录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结果治疗7d后,L-Arg治疗组NO高于对照组(P〈0.05),ET-1、CRP低于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 L-Arg能够改善ACS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L-Arg对ACS患者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对糖尿病(DM)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DM组、L-Arg治疗组(L-Arg组)。L-Arg治疗12周后,测定三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组织一氧化氮(N0)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血浆内皮素-1(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以及坐骨神经组织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及神经元型NOS(nNOS)、醛糖还原酶(AR)基因的表达。结果:DM组大鼠血清、坐骨神经NO含量和NOS活性、血浆CGRP含量及坐骨神经Ca^2+-ATPase、Na^+-K^+-ATPase活性和nNOS mRNA的表达均明显低于NC组(P〈0.01或P〈0.05),而血浆ET-1含量、坐骨神经AR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NC组(均P〈0.01);经L—Arg治疗后,上述改变逆转,与D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L—Arg对DM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神经血供及抑制多元醇代谢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4.
左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左精氨酸(L-Arg)对兔体外循环(CPB)中肺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兔CPB模型,给予L-Arg,测定肺组织的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磷脂酶A2(PLA2),一氧化氮(NO)含量及肺组织的湿干重量之比.结果:CPB+L-Arg组肺组织MDA含量(61.2±9.5)mmol/g明显低于CPB组(139.4±17.0)mmol/g,P<0.01;MPO含量(5.9±0.9)IU/g明显低于CPB组(9.4±0.6)IU/g,P<0.01;PLA2含量(8.8±1.0)IU与CPB组(12.2±3.0)IU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NO含量(18.1±2.5)mmol/g明显高于CPB组(8.4±3.8)mmol/g,P<0.01;湿干比值CPB+L-Arg组(5.3±1.2)明显低于CPB组(8.5±2.1),P<0.05.结论:动物实验提示CPB期间存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L-Arg可减轻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和DM4周后L—Arg治疗组(L—Arg组),并以正常组作对照。观察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光镜观察肾组织形态。检测血清和肾皮质中氧化亚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肾脏线粒体膜电位及肿胀度。结果:与DM组相比,L—Arg组大鼠UAER,SCr,BUN显著降低(P〈0.05),肾脏病理形态得到一定改善;血清和肾皮质中NO及SOD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MDA显著降低(P〈0.05);肾脏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P〈0.05),肿胀度趋势增强。结论:左旋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NO合成,同时保护肾脏线粒体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气管内注射肺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对大鼠放射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 脱细
胞法制备肺ECM 水凝胶, 单次全肺20 Gy 照射复制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实验一:照射后30 min 将24 只大鼠
随机分为4 组,分别注射肺ECM 水凝胶0、300、500 及800μl,比较注射后30 min 的死亡率、动脉血氧分
压(PaO2),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水凝胶分布。实验二:将18 只大鼠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照射组(照射+
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及ECM 组(照射+ 气管内注射肺ECM 水凝胶),注射时间为照射后30 min,剂量
500μl,照射7 d 后行肺病理学检查,ELISA 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
水平。结果 气管内注射肺ECM 水凝胶300 或500μl 不会影响大鼠PaO2(P >0.05),而800μl 则会影响大
鼠PaO2(P <0.05),300、500 及800μl 组均能在肺泡表面观察到绿色荧光,其中800μl 分布最均匀;照射组
及ECM 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 <0.05),ECM 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 水平
较照射组降低(P <0.05)。结论 肺ECM 水凝胶能减轻放射性肺损伤早期的炎症反应,可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源性L-精氨酸(L-Arg)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休克组和处理组,于创伤前、休克末、复苏后1、3、5 h股动脉取血检测内皮素,并于相应时间点测定组织氧分压,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两组大鼠休克末及复苏后各时间点血浆内皮素浓度及组织氧分压较伤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后组织氧分压不能恢复到伤前水平,处理组于复苏后5 h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复苏后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较休克组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组大鼠12、24 h存活率同休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源性L-Arg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改善内脏器官的组织氧分压,并能明显提高休克模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剂量左旋精氨酸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模型。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n=24)、急性胰腺炎组(A组,n=24)。A组用6%的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腹腔内注射,每次1.5mg/g体重,共3次,注射间隔1h,诱导ANP和APAu模型;c组同法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在注射完L-Arg后的第6、12和24小时三个时点分批处死大鼠,分别测定两组各时点血清淀粉酶水平,并观察各组对应各时点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变化。结果A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病理损伤在各时点比C组明显加重(P〈0.01);在肺损伤评分均呈正相关(rs=0.374,P=0.046;rs=0.452,P=0.027)。结论大剂量L-精氨酸分次腹腔内注射可成功诱导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大鼠模型,ANP肺组织损伤程度与胰腺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源性L-精氨酸(L-Arg)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休克组和处理组,于创伤前、休克末、复苏后1、3、5h股动脉取血检测内皮素,并于相应时间点测定组织氧分压,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两组大鼠休克末及复苏后各时间点血浆内皮素浓度及组织氧分压较伤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后组织氧分压不能恢复到伤前水平,处理组于复苏后5h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复苏后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不能恢复到伤前水平,处理组于复苏后5h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复苏后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较休克组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组大鼠12、24h存活率同休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源性L-Arg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改善内脏器官的组织氧分压,并能明显提高休克模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L-精氨酸(LA-Arg)脂质体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肥大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低氧高二氧化碳4 w组(HH组)、低氧高二氧化碳加L-Arg4w组(LA组)和低氧高二氧化碳加L-Arg脂质体4 w组(LL组).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匀浆eNOS活性,用液体闪烁仪测定[3H]-瓜氨酸的生产量,计算肺动脉总一氧化氮舍酶(tNOS)的活性,组织原位杂交观测肺细小动脉eNOS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HH组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和右心室重量与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比(RV/LV S)均高于NC组,LL组均明显低于LA组与HH组.②HH组的肺组织匀浆tNOS含量明显高于NC组(P<0.01),LL组高于LA组(P<0.05),而LA组与HH组无明显差异.③HH组的肺动脉tNOS活性显著高于NC组(P<O.01),而LL、LA、HH三组的tNOS活性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④HH组的肺细小动脉eNOSmRNa的平均吸光度值低于NC组(P<0.05),LA组高于HH组(P<0.05),而LL组明显高于HH组和LA组(P均<0.01).结论:L-Arg脂质体较L-Arg有更明显的降低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肺动脉压和减轻右室重构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L-Arg脂质体促进L-Arg的跨膜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