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病变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经皮恒流电刺激胫后神经,采用髂棘、脐部和头皮Fpz作参考电极,分别于第4腰椎棘突、第12胸椎棘突和头皮Cz’置记录电极,依次记录CE、N24和P40电位之峰潜伏期。共检测15例健康成人和29例经核磁共振证实的腰骶神经根或脊髓病变患者。结果:①CE、N24和P40电位均异常,见于腰骶神经根病变;②CE正常,N24和P40异常,见于腰骶髓病变;③CE、N24正常,P40异常,见于颈胸髓病变。结论: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能够鉴别腰骶神经根或不同节段的脊髓病变,临床上具有定位诊断价值。但对于轻度的腰骶神经根或脊髓腹侧病变,结果可出现“假阴性”。  相似文献   

2.
犬胸腰段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犬胸腰段选择性脊髓动脉造影(SSCA)实验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7只犬行动脉乳胶灌注,观测与选择性肋间(腰)动脉插管相关的指标。结果:每例起始于降主动脉的肋间(腰)动脉32~35支,多成对;起始高度多在相应上一个椎体、椎间隙平面;起始方位以后中壁和后外侧壁居多;从颅侧向尾侧,与降主动脉下夹角渐减,起点间距离渐增;始端内径小于4F导管管径;每对动脉的起始处多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结论:犬肋间(腰)动脉有其特殊性,选用适宜导管,参照相关解剖学资料,可有效行犬胸腰段SSCA。  相似文献   

3.
通过刺激健康成人胫后神经 ,分别于腰骶段、下胸段和颈段脊髓表面或脊椎皮肤表面记录的体感诱发电位 (SEP)的类型、起源和临床应用 ,一直是临床神经电生理工作者所注目的重要课题。经过 30余年的努力 ,SEP的研究和应用已有很多进展 ,兹综述如下。1 腰骶部体感诱发电位的类型和起源通过刺激健康成人下肢周围神经 ,采用表面电极 ,可以在腰骶椎皮肤表面记录到由两个潜伏期不同的阴性波组成的SEP ,其中第一个阴性波的潜伏期随着记录部位向第 12胸椎移动而不断延长 ,而第二个阴性波的潜伏期在腰骶椎随着记录部位的不同而变化不大。统计…  相似文献   

4.
胸腰段脊髓动脉的解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强  代远斌 《解剖学杂志》2011,34(2):253-256
目的:系统研究胸腰段脊髓动脉的局部解剖关系,明确胸腰段脊髓动脉分布及吻合情况.方法:选用50例脊髓动脉完整无损的成年尸体标本,解剖并观察胸腰段脊髓动脉及其动脉之间的走行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胸腰段脊髓动脉主要为脊髓前后正中动脉和Adamkiewicz动脉.脊髓前、后正中动脉与各肋间后动脉、腰动脉发出脊髓支之间存在吻合,...  相似文献   

5.
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有关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踝管内胫后神经松解治疗踝管综合征,跟痛症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成人尸体标本,对胫后神经在踝管内的分支部位及其走行进行了解剖观察研究,测量了胫后神经的滑动距离,结果:胫后神经多在内踝水平下3cm内分出足底内,外侧神经支配足底部皮肤感觉及内在肌,少部分在内踝上分支,从胫神经主干内踝上1厘米内发出1-2支神经(跟内侧支)在皮下或深筋膜下行走达足跟脂肪垫内及跟骨内,沿途呈树枝状分支,被动活动关节时,踝管内胫神经可滑动8.2mm(5.0-12.5mm,),结论:踝管内胫神经松解应充分 解胫神经的主干及主要分支,足跟分支卡压可能与足跟痛有关,故对顽固性足跟痛患者可考虑封闭,松解或切断有关神经支。  相似文献   

6.
犬胸腰段脊髓节段性营养动脉的应用解剖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犬胸腰段节段性营养动脉扔解剖形态学。方法:用乳胶混合剂经股动脉注入,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观察脊髓节段营养动脉的来源、分布和外径。结果:犬有13对肋间动脉起于胸主动脉或锁骨下、肋颈干;节段性营养动脉均营养神经节并形成丛;只有直径0.4mm左右的动脉才到达脊髓;根大动脉在T8、T9脊髓节段出现率较高,左侧多于右侧。结论:本文结果为实验形态学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成年家犬胸腰段脊髓营养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成年家犬胸腰段脊髓营养动脉的数目、管径和配布特点。方法 :7只成年家犬动脉灌注乳胶后取脊髓全长 ,对其胸腰段脊髓营养动脉进行观测。结果 :胸腰段脊髓的前根髓动脉 (12 .6± 2 .1)条 ,管径 (0 .2 182± 0 .0 773 )mm ,基本不成对分布 ,左侧者居多 ;最大前根髓动脉位于中腰髓 ,管径 (0 .3 83 6± 0 .0 3 3 1)mm ,动脉干长 (9.17± 1.68)mm。胸腰段脊髓后根髓动脉数目 (12 .7± 3 .4)条 ,管径 (0 .1663± 0 .0 3 72 )mm ,多不成对分布。前正中动脉在胸髓较细 ,管径为 (0 .14 68± 0 .0 2 5 2 )mm ,在腰髓较粗 ,管径为 (0 .2 677± 0 .0 414 )mm。两条后外侧动脉均较细 ,其间多吻合。结论 :与人类不同 ,成年家犬胸腰段脊髓动脉血供相当丰富 ,以犬为实验动物 ,制作急性脊髓缺血损伤模型时必须考虑到被阻断血流动脉的级别、节段、侧别、数目等因素对局部脊髓血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胸腰段脊髓向下橄榄核的定位投射。方法 将菜豆白细胞凝集素 (PHA L)分别注入T5到L5的不同脊髓节段 ,顺行追踪脊髓到下橄榄核的投射。实验分为三个组 ,分别是T5 7、T8 10 、L2 5组。结果 T5 7组可以在MAO尾侧半近中间的位置观察到标记末梢 ,T8 10 组的标记末梢位于其稍外侧 ,L2 5组的标记末梢位于MAO尾侧半的末端 ;在DAO ,T5 7组的标记末梢出现在DAO的中间位置 ,T8 10 组的标记末梢位于其稍外侧 ,L2 5组的标记末梢出现在DAO的末端。结论 胸腰段脊髓到下橄榄核的投射存在着明确的定位投射关系 ,T5 L5段脊髓到MAO尾侧半和DAO的投射 ,表现出从胸段到腰段 ,标记末梢依次由内侧向外侧排列的规律。结合先前所做的胸腰段脊髓向小脑中央核的投射的研究 ,讨论了胸腰段脊髓、下橄榄核和小脑中央核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结扎数支肋间后动脉对胸腰段脊髓血供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前人路手术中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对脊髓血供的影响。方法:将11例14~50岁、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无损伤的新鲜尸体随机分在A组(不手术)、B组和C组(分别结扎左侧和双侧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部),全身墨汁福尔马林灌注,取T5~L1段脊髓作250μm连续冰冻切片,镜下观察和拍照,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C组标本的节段间血管数及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某些节段的血管数或/和血管密度存在差异。结论:胸腰段脊髓的血供不存在节段间差异,双侧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段对脊髓血供影响较大,单侧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段对胸腰段脊髓血供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膜内松解术在胸腰段脊髓陈旧性不完全损伤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方法对13例胸腰段脊髓陈旧性不完全损伤的患者行后路硬膜内松解术,其在入院前已经行后路减压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术,术后神经恢复较术前恢复不明显。结果 13例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硬模内松解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评分由术前的62.5分提高到78.6分。按照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末次随访时患者均较术前脊髓功能明显改善。结论硬膜内松解术在治疗胸腰段脊髓陈旧性不完全损伤中,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手术与脊髓血供损伤的相关性,为合理的手术提供基础。方法选择19例成人脊柱脊髓标本、15例乳胶血管灌注,3例铸型及10例胸腰段脊柱手术患者行超选择性脊柱脊髓血管造影,充分了解脊髓血管的解剖结构。结果节段动脉在肋横突关键内侧发出根髓动脉;胸段动脉吻合主要在椎间孔周围,腰段动脉吻合主要在髂腰肌和腰大肌中;血管造影可见胸腰段、相邻动脉节段之间以及对侧同名动脉之间存在广泛吻合。结论脊柱前路矫形宜选择在根髓动脉分支前,行多个节段血管结扎;侧前入路尽量选择在根髓动脉分支后,经胸腰段毗邻动脉之间;后入路截骨尽量选择在椎弓、椎体中部可最大限度保护血管免受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胸腰段脊柱在冠状、矢状和水平断面的解剖学特点,探讨薄层断层解剖学技术在观测胸腰段脊髓及脊神经根走行过程中各相关结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成人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经改良火棉胶技术包埋后分别在冠状、矢状和水平位行250μm厚的连续切片,观察胸腰段中央椎管、侧椎管及椎间管内各结构的形态特征和毗邻关系,并同时测量相关结构指标。结果:可详细描述胸腰段各典型结构在不同方位标本切片上表现,借助三维重建软件可测量分析椎体和椎板等结构参数。结论:三个方位的断层解剖切片均可较好地显示腰骶膨大、脊神经根各结构的位置关系,为正确辨认其在手术视野中表现提供解剖学依据,对脊髓源性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胸腰段脊柱手术与脊髓血供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减少手术中对脊髓血供损伤和设计合理脊柱手术入路提供基础。方法:20俱尸体运用解剖、血管铸型及9例成年人常规进行超选择性脊柱脊髓血管造影等方法,对脊柱脊髓血管应用解剖较系统地研究,了解脊柱脊髓血供及代偿通路。结果:①节段动脉在肋横突关节内侧椎间孔部发出根髓动脉。②胸段毗邻的肋间动脉吻合主要是椎间孔周围和骶棘肌内两处;而腰段还有椎体侧面的髂腰肌和腰大肌中的吻合。③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显示胸、腰段,毗邻的节段动脉之间及与对侧同名动脉之间有广泛吻合。胸段动脉多见以横向连接吻合,而腰段除此之外还可见明显的动脉上下2~3节段侧支吻合。结论:①脊柱前路矫形应在根髓动脉分支前,结扎多个节段血管,脊髓血供可以通过后方代偿,能避免累及脊髓根髓动脉产生脊髓损伤;②侧前入路应在根髓动脉分支后,经胸、腰段毗邻的动脉之间,椎间盘切除或椎间隙减压伤及根髓动脉出现脊髓损伤机率最小。③后入路截骨选择经过椎弓、椎体中部截骨损伤血管最少。  相似文献   

14.
脑磁运动诱发电位是八十年代新技术。本文对32例脊髓、神经疾病进行了检测,并以40名健康人的正常均值作对照,结果提示颈椎病继发脊髓病、多发性硬化症及腓肌萎缩症的峰潜期和传导时间呈有统计意义的延迟;而脊髓空洞症则属正常范围,本法虽属初试,但对运动通路的传导功能,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雅莉  赵宁  张丽  李林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9,29(11):1126-1132
目的 观察不同月龄(1、3、6、12、18和24月龄)大鼠脊髓腰节段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变化,探讨其与增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 法观察脊髓腰节段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的表达,用尼氏染色法观察脊髓腰节段存活神经元数量。结果 大鼠脊髓腰节段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TrkA、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TrkB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具有明显的随增龄变化规律,即1月龄(幼年期)时表达量较低,随年龄增高逐渐上升,至6月龄(青年期)达高峰,24月龄(老年期)明显减低,其中以GDNF的变化更为明显。大鼠脊髓腰节段存活神经元数量在1月龄至6月龄均保持在较高水平,之后开始逐渐下降,24月龄时降至最低。结论 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受体在大鼠脊髓腰节段中的表达存在增龄变化,特别是老年期表达量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脊髓老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腓深神经在踝前区及足背部的解剖走行情况,为带神经血管蒂的足背复合组织瓣的切取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解剖17具尸体的双下肢,观察踝前区及足背部腓深神经走行,并观察与足背动脉的位置关系。结果踝前区及足背部的腓深神经在行程中多处与足背动脉出现交叉。结论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交叉位置关系出现几率不同,在外科手术和皮瓣制作时要了解此处腓深神经和足背动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对12个新鲜脊柱标本的纵向加载实验,研究了节段脊柱材料在离体状态下的压缩力学特征,测得颈、胸、腰段脊柱的弹性变形范围,为设计人工椎体的弹性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观察胸腰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应用重心移动式截瘫步行矫形器(AGO)后对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存质量的临床疗效。 方法 胸腰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GO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SCI常规康复训练和处理,AG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装配AGO及进行步行训练。两组分别在入院时、装配AGO前、装配AGO后8周进行步行能力评定、ADL评定和生存质量评定。 结果 经4个月的治疗前后,进行组间比较,AGO及训练后,均可借助肘拐或步行器步行,患者10 m步行时间平均87.27s,6 min步行距离平均46.35 m;ADL能力在装配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和心理方面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GO配合系统的康复治疗对改善胸腰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行能力及生存质量有一定效果, 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胸腰段骨折及脱位是骨科创伤中的常见病手术解除压迫及稳定脊柱是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于1992年~1994年开展了经前入路切口椎管侧前方减压术17例,由于此手术术中需暴露充分波及胸腔,所以为确保手术成功,注重手术后护理尤为重要,现就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一、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由于手术范围广,出血较多,引起生命体征的变化,故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变化。每隔15~30分钟测量一次。平稳后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以后视病情而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