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失能老年人对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院)养老两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市529名失能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20.2%失能老人选择机构养老,79.8%失能老人选择家庭养老;经Logistic回归分析,居住方式、失能时间、不良心理状况、近一年有无住院是影响失能老人养老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结论 我国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即在加强家庭养老功能的同时,积极推广以社区为主的居家养老体系,并以正式照顾为补充,走家庭养老和社会化养老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邯郸市社区失能老人对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的需求现状。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邯郸市4个社区的失能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邯郸市社区失能老人对家庭型医养护一体化需求情况居前4位的是医护人员上门服务、定期体检、紧急救护、建立健康档案;年龄、收入水平和受照护时间会影响社区失能老人对医养护一体化服务的需求内容。结论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模式集医疗、养老、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能够提供不同层面的医疗服务,满足失能老人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城市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照护者偏好与影响因素,探讨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与实施策略。方法对244例浙江省H市的失能老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失能老人照护需求依次为上门诊视与医疗护理(92.53%)、个人卫生起居服务(89.21%)、陪同出门(86.05%)、辅助康复(85.77%)、陪伴聊天(83.33%)、协助参与聚会活动(70.29%)等服务领域。失能老人根据不同的照护内容对照护者的选择存在主观偏好。失能程度、个人经济水平、家庭代际支持能力是影响失能老人选择照护内容的主要因素。结论设计多元化服务供给体系,实现多元照护力量的协同互补,发挥家庭、社区、机构等多维度的利益相关者功能,提高失能老人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失能老人家庭护理质量及其与照顾者负担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对316对失能老年人及其照顾者进行调查,内容涵盖失能老人照顾者一般资料、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质量、照顾者负担状况。结果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质量评分为(47.32±6.11)分。72名失能老人照顾者为轻度负担,189名为中度负担,55名为重度负担。照顾者个人负担、角色负担、总负担与家庭照护质量中的失能老人部分、照顾者部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通过给予照顾者照顾技能和知识支持,关注照顾者的心理状态及情绪反应,为其提供相应帮助。建立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体系,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根据失能老人的失能程度为照顾者发放照顾津贴,提供多种形式的经济支持和帮助。大力发展专业化服务养老机构,为失能老人提供照顾,缓解照顾者及整个家庭的负担,提高照护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江汉油田老年人失能现况及影响因素,了解老年人养老需求和影响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使用自设问卷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江汉油田5个社区60岁及以上的3 343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老年人失能率为13.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失能的危险因素是:高龄、婚姻状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听力下降、视力下降;保护因素有:参加健身活动,常做家务,适度饮酒。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的比率为8.41%,促进机构养老的因素分别是:高龄、收入较高、睡眠质量好;抑制因素有:女性、教育程度高、婚姻状态、收费价格。结论经常健身活动、家务劳动和适度饮酒的老人不易失能,而高龄、婚姻异常、患慢病、听力和视力下降的老人容易失能;高龄、收入高、睡眠好的老人更愿选择机构养老,而女性老人、文化程度高、夫妻共同生活的老人不愿选择机构养老。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调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重庆市南岸区老年人对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现状,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和列联表分析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养老方式意愿中有55%的老人选择了家庭养老,有20%的老人选择了机构养老,有25%的老人愿意社区养老。83.3%和84.1%的人分别认为经济收入和子女数量会影响其养老方式选择。月收入3 000元以上的老人相比于低收入老人偏向于机构养老。只要有子女的老人大部分选择了家庭养老;相比机构养老,2个及以上子女更偏向于社区养老。多子女老人最理想居住方式是独居,但与子女居住于同一社区中,可享受子女和社区双重关怀。愿意低偿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55%,愿意有偿享受社区养老服务的占30%。被调查对象对精神层面需求较大。针对"需求最大的社区养老服务"提问,除了卫生保健(占41.5%)、生活照料(占18%)等传统的养老需求外,被调查对象还对文化生活娱乐(占27.5%)和教育咨询、精神慰藉(占10%)等精神层面有较大的需求。被调查对象选择为他人服务的仅占3%。结论在养老意愿上,大多数老年人更倾向于家庭养老,对社区养老认识不足,消费动力不强,老人的社区服务和参与意识不够;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大但供给不足,服务供给内容传统且层次不高;服务主体中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少,社区服务专业化不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海口市失能老人健康状况,分析其需求影响因素。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方法,收集琼山、秀英、龙华、美兰等4个样本区391例失能老人的有效问卷,采用杨茗编制的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进行评估。结果轻度失能老年人244例(62.40%)、中度失能117例(29.92%)、重度失能23例(5.88%)、极重度失能7例(1.79%)。失能严重程度在年龄、离退休前职业、精神抑郁、居住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在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慢性疾病、吸烟、饮酒、运动锻炼、陪护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建立一套符合失能老人的长期中医药防治体系、医疗护理体系和相应的保险制度,以保障年龄较大、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年人为重点,支持和鼓励养老服务机构发展,增加养老机构的数量及床位数,增强社会机构和社区养老的保障能力,形成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基本上采取的是居家养老模式,我国目前城市居家养老服务总的需求满足率只有15.9%~(〔1〕),面对多层次的养老需求,为更好地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是必然的趋势。我国高龄人口增加的速度明显快于老龄人口~(〔2〕),高龄失能的风险明显增长。目前,我国城乡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口约3 300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9%,单纯的社会养老如机构养老很难满足失能、高龄老人养老与医治的双重需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社会养老(包括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两种)模式已经越来越成熟。养老护理员作为为社会养老的老人提供照护的主力军,一直肩负着老人的生活料理、健康照护、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护理需求,这些看似平常的照护内容,其"科学性、技术性、社会性、服务性"等专业特性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一直备受专家学者肯定和社会公认,他们认为照护"失能、失智"老人是非常专业的领域~([1])。如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家养老护理员一直属于高收  相似文献   

10.
<正>失能老人中有92.54%出现在80岁以上的高龄阶段~([1]),高龄失能普遍存在,是养老照顾的点人群,需要更多的照护资源与照护成本~([2])。"失能"是失去最基本日常生活能力(ADL)的略称。ADL包括:进食、更衣、沐浴、如厕、控制大小便6项指标。按照失去自我照护能力的程度,又分为失能与部分失能。2010年中国城乡有照护需求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有3 300万~([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河南省独生子女家庭失能老年人的失能情况和长期护理现状,探讨建立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对河南省新乡市、郑州市和信阳市三个地区的800名独生子女家庭的失能老年人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对老年人失能状况的调查显示,45.12%的失能状况是由疾病造成的,80.98%的老人同时罹患2种以上慢性疾病;老人月可支配收入较低,41.00%的老人在500~1 000元之间,而每月的医疗费用支出在500元以上的占30.08%,并且30.98%的老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家庭成员是老人长期护理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对老人长期护理意愿的调查显示,92.03%的老人选择社区护理和老年护理场所.结论 慢性疾病、医疗费用和护理服务不足是独生子女家庭失能老年人面临的主要困境,需要建立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老龄化是全世界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而失能老人或半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问题则是重中之重。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加上当前的相关制度、配套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使得家庭照护仍然是大多数失能、半失能家庭的首选。然而针对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且当前关注点多聚焦失能老人这一群体,而忽视了失能老人家庭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天津市社区居家失能老人生命质量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结合便利抽样方法,应用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天津市345例社区居家失能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失能老人生命质量显著低于普通人群,且性别、文化程度、失能程度、失能时间、患慢性病情况、是否经历脑卒中发作、对康复的期望等因素对天津市居家失能老人的生命质量存在显著影响(P0.05,P0.01)。结论针对影响失能老人生命质量的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的长期照护服务体系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区长期照料失能老人健康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杭州市拱墅区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的健康现状,为各级政府制定、实施相关政策,推进失能老人长期照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法、现场调查法,对杭州市拱墅区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的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杭州市拱墅区836位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生存状况尚可;失能老人生活满意度不高,为12.90%,对健康的满意度比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仅为1.09%;失能老人希望提供的社区服务需求主要有家庭康复(65.16%)、定期探访(61.05%)、帮助配药(60.00%)、家庭护理(52.68%)、健康咨询(50.53%),但对社区所提供服务的满意度仅为23.16%。结论各级政府应充分关注和重视长期照料老人的健康,制定相应政策,推进失能老人长期照料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的地区分布及地区因素对老年人口失能率的影响。方法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中28个省市自治区973例失能老人调查数据和《2016中国统计年鉴》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系谱聚类和稳健回归分析。结果除西藏、宁夏和海南外,中国失能老人约1 904.38万,其中轻度失能占比为73.59%;28个省市自治区经聚类分成4类,老年人口失能率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恩格尔系数、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及文盲人口占1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呈负相关。结论中国失能老人规模大,以轻度失能为主,亟需加强居家照料指导;存在养老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空巢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长期照料模式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将空巢组(n=497)与非空巢组(n=1 205)失能老人进行对比,分析空巢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选取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学因素作为自变量,长期照料模式作为因变量,通过3个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明确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相比于非空巢组,空巢组洗澡、穿衣、如厕自理能力较低,对生活照料类、精神慰藉类服务需求较高。家庭照料当前仍然是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料方式的首要选择;个人特征中,年龄、性别、配偶、失能程度是影响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最主要因素,生活来源、存活儿女数与选择社会化照料模式呈负相关关系,社会学因素中仅失能老人的居住意愿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有关。结论对空巢失能老人进行分级评估,根据其需求提供多层次服务;加强照料机构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扩大长期照料范围;政府承担主体责任,解决空巢失能老人经济薄弱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截至2014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 242万人,占总人口的15.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 755万人,占总人口的10.1%~[1]。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达3 500万;慢性病、空巢老人均已突破1亿大关。而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 110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3 043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 927个,互助型的养老设施40 357个,各类养老床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长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失能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数据来源于第五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2013年)吉林省"家庭健康询问调查"中长春市的扩点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人口社会经济学特征下老年人失能情况的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失能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的3 349名老年人中,视力失能占17.3%,听力失能占15.9%,行走失能占9.6%,语言失能占4.8%,伴有两种及以上失能状态占11.3%,总体上,存在失能情况的老人占31.8%。有照顾需求的占失能老人群体的8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城乡居住地、家庭年人均收入、经济来源和是否患慢性病是影响60~69岁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家庭年人均收入、经济来源和是否患慢性病是影响70~79岁老年人失能影响因素。结论长春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失能情况严峻,且照顾需求较高。家庭、社会和政府应给予失能老人心理和物质、经济帮扶,国家应创造方便失能老人参与社会的支持环境,并尽快推出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观幸福度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对492例慢性病失能老人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观幸福度总分(28. 30±11. 66)分,年龄、文化程度、月经济收入、居住方式、健康自评、失能时间、失能程度、每周外出次数、辅助器具对慢性病失能老人主观幸福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结论应完善社区养老的各项配套设施,帮助慢性病失能老人多参与社会活动,关注其精神层面的需求,提升其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正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养老问题已从传统家庭养老演变为多形式养老社会问题。本文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广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分析,对失能老人、空巢老人、老年慢性病人护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等进行分析,进而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清晰认识研究对象范围以及属性,并寻找广西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理论基础,明确其功能及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