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评估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术前SIB-IMRT联合1周期卡培他滨诱导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2015-2016年入组37例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接受术前放疗,直肠病变及阳性淋巴结给予58.75 Gy分25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给予50.00 Gy分25次,同步卡培他滨化疗。同步放化疗结束后休息1周继续行1周期卡培他滨诱导化疗。同步放化疗结束后6~8周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研究主要终点为pCR,次要终点为TN降期率、保肛手术率、不良反应等。结果 37例患者顺利完成术前同步放化疗,32例行手术治疗,4例因症状缓解拒绝手术,1例患者因肛周水肿手术延迟。pCR率为34%(11/32),TN降期率为91%(29/32),R0切除率为100%,保肛手术率为75%(24/32)。放化疗期间大部分为1、2级急性不良反应,3、4级不良反应共3例。术后并发症为输尿管损伤(1例)和肠梗阻(1例),围手术期内未见死亡。结论 局部中晚期直肠癌行术前SIB-IMRT联合1周期卡培他滨术前化疗及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方案的初步结果表明其近期疗效好、安全可行、急性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诱导化疗+IMRT同期化疗与IMRT同期化疗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8年收治的278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资料,其中IMRT同期化疗133例,诱导化疗+IMRT同期化疗145例。结果 随访率为96.6%。全组患者5年OS为78.1%,DMFS为78.0%,LRFS为90.6%,PFS为72.0%。IMRT同期化疗和诱导化疗+IMRT同期化疗的5年OS、DMFS、RFS、PFS分别为79.9%和76.4%(P=0.443)、77.1%和78.9%(P=0.972)、91.6%和89.8%(P=0.475),71.6%和72.2%(P=0.731)。亚组分析显示T3~4N0~1期患者诱导化疗+IMRT同期化疗并未明显改善LRFS (90.7%∶86.9%,P=0.376),N晚期患者诱导化疗+IMRT同期化疗也并未明显改善MFS (57.6%∶ 69.7%,P=0.275)。诱导化疗+IMRT同期化疗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上消化道反应明显增加(100∶52,P=0.000;64∶35,P=0.010;90∶63,P=0.044)。结论 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与IMRT同期化疗相比,诱导化疗+IMRT同期化疗并未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且≥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上消化道反应明显增加。诱导化疗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术前3DCRT或VMAT+化疗后肠壁各层残余癌细胞(RCC)分布,明确不同放疗技术对其分布影响。方法 收集2007—2013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诊治、行术前3DCRT (46 Gy分23次)或VMAT (50 Gy分25次)+同期化疗及手术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334例,其中3DCRT 172例、VMAT 162例。两组临床Ⅱ、Ⅲ期构成相似。对所有手术标本肠壁各层RCC行病理评价。组间率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 术后两组各ypT、ypN、ypTNM分期均相近(P均>0.05)。226例ypT2-4期患者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或外膜层所含RCC比例分别为34.1%、43.8%、73.5%、69.0%。ypT2-4、pN (+)、cN (+)、cT4期3DCRT组黏膜层及黏膜下层RCC比例均高于VMAT组[47.9%∶18.1%、54.5%∶17.2%、39.8%%∶15.3%、41.3%∶14.3%(P=0.000,0.001,0.000,0.000)及50.4%∶36.2%、56.8%∶27.6%、43.0%∶26.6%、45.3%∶27.5%(P=0.032,0.014,0.006,0.017)];pN0、cT3期3DCRT组黏膜层RCC比例高于VMAT组(28.1%∶12.9%、29.5%∶13.2%,P=0.002、0.015);两组间固有肌层、浆膜层或外膜层RCC比例在ypT2-4、pN0或pN (+)、cT3或cT4、cN0或cN (+)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IMRT同期化疗对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和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单纯IMRT和IMRT同期铂类药物化疗的 251例Ⅲ期鼻咽癌患者,分析相关预后因子和探讨IMRT同期化疗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全组 10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6%、81.1%、68.8%和7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鼻咽肿瘤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期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和OS (均 P<0.05)。T3N0-1期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各生存指标均相近(10年LRFS为93.8%∶93.2%,P=0.933;10年DMFS为80.9%∶86.8%,P=0.385;10年PFS为70.6%∶77.7%,P=0.513;10年OS为71.8%∶83.6%,P=0.207);T1-3N2期患者同期放化疗的LRFS、PFS和OS优于单纯放疗(10年LRFS为87.3%∶66.7%,P=0.016;10年PFS为70.2%∶41.0%,P=0.003;10年OS为78.5%∶51.7%,P=0.008),DMFS有提高趋势(10年DMFS为80.3%∶66.4%,P=0.103)。结论 IMRT中同期化疗的加入有助于改善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在N2期组获益较为明显,需要根据患者治疗失败风险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个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直肠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临床Ⅱ期研究的急性毒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 2005年3月至2007年11月分别进行卡培他滨术后同步放化疗(单药组,n=118)和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术后同步放化疗(双药组,n=90)的Ⅱ期临床研究.两组均予真骨盆放疗DT50 Gy分25次5周完成,化疗药物予以连用2周停1周,放疗中共用2周期的方法 .单药组卡培他滨每天2次1600 mg/m2双药组奥沙利铂每周1次70 mg/m2,卡培他滨每天2次1300 mg/m2.结果 双药组患者中断放疗(10.2%:6.7%,X2=0.80,P=0.460)或化疗的比率(9.3%:19.1%,X2=4.80,P=0.090)与单药组相似.双药组1~4级急性非血液学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药组,主要为恶心(X2=46.90,P=0.000),腹泻(X2=13.50,P=0.009),乏力(X2=18.90,P=0.000),手足综合症(X2=7.10,P=0.029)和食欲下降(X2=19.90,P=0.000).全组发生3、4级以上严重副反应包括腹泻(24.0%、1.0%)、白细胞下降(4.3%、0.0%)、放射性皮炎(3.8%、0.0%)、腹痛(1.0%、0.0%)和乏力(0.5%、0.0%),但只有3、4级腹泻发生率双药组显著高于单药组(33.0%:18.6%,X2=5.90,P=0.023).结论 接受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双药同步放化疗患者3、4级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卡培他滨单药同步放化疗,但其他严重副反应发生率低且两组相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IMRT±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3年间218例直肠癌术后IMRT患者的临床资料。共208例(95.4%)患者进行了化疗, 方案以氟尿嘧啶为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随访率97.7%。1、3年OS率分别为90.8%、75.2%, DFS率分别为85.3%、70.5%, LRFS率分别为96.7%、88.1%。全组3—4级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4%, 主要表现为3级白细胞减少(13.8%)和腹泻(11.0%)。单因素预后分析表明术前CEA、CA199水平、肿瘤最大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数、TNM分期、神经侵犯、手术方式、TME、术前肠梗阻和术前贫血为影响因素(P=0.006、0.000、0.000、0.017、0.000、0.016、0.000、0.011、0.001、0.001、0.006、0.037和0.010);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肿瘤部位、TNM分期、术前肠梗阻和术前贫血为影响因素(P=0.000、0.000、0.000、0.001和0.001)。结论 直肠癌术后IMRT±化疗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轻, 治疗依从性较高。术前CEA水平、肿瘤部位、TNM分期、术前肠梗阻和术前贫血为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P<0.05)。 结论 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直肠癌术前VMAT同期化疗后肠壁残余癌细胞分布及关联因素。方法 搜集2011—2013年间本院术前VMAT同期化疗+手术的178例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男124例、女54例,年龄23~84岁;T1、T2、T3、T4期分别为1、2、73、102例。对所有手术标本肠壁残余癌细胞行病理评价。对各组间差异行Fisher's 精确概率法检验,对临床T、N分期与ypT期及残余癌细胞分布的相关性行 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术后切除标本肠壁黏膜层、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或外膜层残余癌细胞比例全组患者分别为15.2%、27.0%、46.6%、46.1%,120例ypT2~4期患者的分别为20.0%、36.7%、69.2%、68.3%。术后52例ypT0期、2例ypTis期、4例ypT1期、38例ypT2期、77例ypT3期、5例ypT4期。36例ypN (+)期中ypT0期的比例低于140例ypN0期的(3%: 35.7%, P=0.000),但其浆膜层或外膜层残存癌细胞比例远高于ypN0期的(83%: 36.4%, P=0.000)。73例T3期中ypT0期的比例高于102例T4期的(37%∶21.6%, P=0.025)。 结论 VMAT同期化疗后肠壁残余癌细胞大部分位于固有肌层及以下,与ypT、ypN、T分期显著关联;但VMAT同期化疗后直肠原发病灶活检的临床价值可能有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以IMRT为基础的不同治疗模式对Ⅱ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123例Ⅱ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放疗81例,同期放化疗42例。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结果 全组5年OS、LRFS、DMFS、PFS分别为96.7%、94.7%、93.1%、87.8%。单纯放疗组与同期放化疗组相比,5年OS (98.7%:92.9%,P=0.569)、LRFS (94.8%:94.5%,P=0.770)、DMFS (94.5%:90.2%,P=0.408)、PFS (90.6%:82.2%,P=0.340)均无明显差异。T2N1期患者两组5年各项生存率仍无明显差异(P=0.929、0.967、0.917、0.492)。急性不良反应方面同期放化疗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放射性黏膜反应发生率明显升高(P=0.000、0.000、0.012、0.010),而两组晚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P=0.823、0.622、0.113)。结论 对Ⅱ期患者同期化疗的加入并未改善患者预后,但急性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早期高危宫颈癌患者术后IMRT同期化疗或序贯化疗疗效和急性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7年收治的105例早期(ⅠB1-ⅡA2)高危宫颈癌术后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IMRT同期化疗(C-IMRCT)组73例和IMRT序贯化疗(S-IMRCT)组32例。比较两组5年DFS、OS率及复发率、转移率和急性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复发、转移、不良反应比较采用连续性校正χ2检验。结果 C-IMRCT、S-IMRCT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0、23个月(P=0.813)。C-IMRCT、S-IMRCT组5年DFS分别为72.6%、72.5%(P=0.918),OS分别为82.8%、78.5%(P=0.504)。两组复发、转移情况均相近(P=0.598、1.000)。单因素预后分析未显示病理因素影响患者预后。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1、2级急性血液学毒性且两组总发生率相近(46.6%∶41.9%,P=0.884),胃肠道反应(腹泻)、尿路感染均相近(P=0.854、0.271)。结论 IMRT同期化疗治疗早期高危宫颈癌术后患者的生存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胃癌术后卡培他滨同期调强放疗(IMRT)中,卡培他滨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和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方法 入组标准为接受根治术(R0切除)或非根治术(R1、R2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TxN (+) M0期的近端或远端胃癌患者。共18例患者入组,其中R0术12例、R1术2例、R2术4例。放疗采用IMRT技术,R0术后总剂量45 Gy,1.8 Gy/次,5 次/周。R1或R2术后,对有肉眼或镜下肿瘤残存部位进行局部加量10.8 Gy分6次。卡培他滨剂量水平分5级,分别为625 mg/m2(Ⅰ级)、700 mg/m2(Ⅱ级)、800 mg/m2(Ⅲ级)、900 mg/m2(Ⅳ级)、1000 mg/m2(Ⅴ级),口服2 次/d。结果 最常见1~3级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89%)、食欲下降(83%)和恶心(83%)。Ⅰ级中1例出现3级食欲下降、恶心和4级呕吐。Ⅱ级中1例出现3级食欲下降和恶心。Ⅲ级时2例分别出现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3级放射性食管炎。结论 局部晚期胃癌术后卡培他滨同期IMRT的MTD为800 mg/m2,2 次/d,DLT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放射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宫颈癌术后图像引导VMAT (IG-VMAT)与固定野IMRT (FF-IMRT)的剂量学差异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3年间两家医院收治70例Ⅰ b-Ⅱ a期宫颈癌术后具有高危因素患者,均分为FF-IMRT与IGRT-VMAT组,比较两组患者靶区剂量和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IG-VMAT组分次间x、y、z轴向摆位误差分别为(0.25±0.14)、(0.26±0.16)、(0.24±0.18) cm, 分次内的分别为(0.1±0.09)、(0.12±0.09)、(0.11±0.09) cm;x、y、z轴向外扩边界分别为0.75、0.84、0.78 cm。在相同处方剂量下IG-VMAT组适形度、治疗时间、机器跳数明显优于FF-IMRT (P=0.000)。IG-VMAT组膀胱、直肠和小肠Dmean、高剂量受照体积均低于FF-IMRT组(P=0.000)。IG-VMAT组急慢性胃肠道、泌尿系统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IG-VMAT不仅能在线实时调整摆位误差,且缩短治疗时间、降低OAR受量、减轻急慢性不良反应,适用于术后小肠位置下移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术前同期放化疗用于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方法 2007—2013年 共入组 51例 T3、T4期或N (+)的病理证实初治直肠癌患者。全盆腔三维放疗技术, 45.0~ 50.4 Gy分 25~ 28次;化疗采用FOLFOX4或XELOX方案,化疗在放疗开始第1、4周进行共2个周期;放化疗结束后 4~ 8周手术,术后1个月内开始行同方案巩固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生存率并 Logrank 检验和单因素分析及 Cox 模型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49例 患者完成术前放化疗及手术治疗,中位随访时间2.9年 ,总保肛率为65%,总降期率为59%。pCR为20%。总≥3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1%。3、5年 样本数分别为24、12例 ,3、5年 OS分别为81%、69%, DFS分别为76%、60%, LRFS分别为78%、70%,DMFS分别为82%、74%。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降期为 5年 DFS、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术前放疗同期FOLFOX4或XELOX方案化疗能提高病理降期率和pCR率及保肛率,降期者可能有更好的生存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Ⅱ、Ⅲ期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去氧氟尿苷+四氢叶酸钙同步放化疗中去氧氟尿苷的剂量限制性毒性(DLT)和最大耐受剂量(MTD).方法 术后病理证实为Ⅱ、Ⅲ期的直肠癌患者16例行盆腔放疗5周(总剂量50 Gy分25次),同步口服去氧氟尿苷+四氢叶酸钙30 mg/(m2·d)化疗,从放疗第1天开始,3次/d,连续服用直至放疗结束.去氧氟尿苷DLT的定义为≥3级的血液学或非血液学毒性反应.结果 16例患者分别人去氧氟尿苷450 mg/(m2·d)组3例、550mg/(m2·d)组6例、650 mg/(m2·d)组7例.550 mg/(m2·d)组出现1例DLT(1例4级腹泻),补充3例后未发现DLT,继而进入650 mg/(m2·d)组.该组中第1例因治疗第3周出现3级腹痛拒绝化疗退出研究,随后入组3例中1例先后出现3级腹痛、腹泻、恶心、乏力和2级发热以及白细胞下降,以后再补充的3例均出现了3级腹泻,试验终止于650 mg/(m2·d)组.16例中12例完成预计的去氧氟尿苷+四氢叶酸钙同步放化疗计划,4例终止或中断放化疗者分别为550 mg/(m2·d)组1例和650mg/(m2·d)组3例.DLT主要表现为3级恶心或呕吐(1人次)、腹泻(4人次)、疲劳(1人次)和腹部绞痛(2人次)以及4级腹泻(1人次).结论 Ⅱ、Ⅲ期直肠癌根治术后采用去氧氟尿苷+四氢叶酸钙同步放化疗时,去氧氟尿苷的最大耐受剂量为550 mg/(m2·d); 恶心或呕吐、腹泻、腹部绞痛和疲劳是剂量限制性不良反应,患者耐受性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价值。
方法 2005-2010年本中心收治的同期放化疗后术后病理证实pCR的 49例患者,其中行术后辅助化疗 38例,未行术后辅助化疗 11例。比较二者疗效。
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满 3年者 22例。全组 3年总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和癌症特异生存率分别为92%、90%和95%,术后有与无辅助化疗的分别为90% 与100%(χ2=0.05,P=0.818)、92%与80%(χ2=1.00,P=0.316)、94%和100%(χ2=0.31,P=0.581)。全组 3年复发率为8%,术后有、无辅助化疗的分别为8%、9%(χ2=1.00,P=0.316)。
结论 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后获pCR患者累计复发率低,术后辅助化疗并未提高疗效,因随诊期短、病例数不多,其价值需进一步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加以甄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Ⅱ、Ⅲ期直肠癌术后盆腔调强放疗(IMRT)两种计划比较,探讨保护骨髓最佳方案和提高间期放化疗可行性。方法 选取15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后患者经增强CT模拟定位后,在计划系统中勾画靶体积。设计对骨髓单独限量和不限量两种计划,在规定计划靶体积至少达95%处方剂量前提下比较靶区剂量分布及小肠、膀胱、骨髓受量体积并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骨髓单独限量计划靶区适形度(CI值)优于骨髓不限量的(1.06∶1.04,t=-2.61,P=0.023),但剂量均匀性(HI值)差于骨髓未限量的(0.81∶0.75,t=-2.34,P=0.037)。骨髓单独限量计划的骨髓接受低剂量照射体积(V5、V10、V20、V30、V40)小于骨髓未限量的(97.09%:98.72%,t=-2.34,P=0.037;92.38%:96.46%,t=-2.41,P=0.033;83.36%:91.70%,t-3.18,P=0.008;51.47%:69.65%,t=-4.92,P=0.000;36.34%∶49.57%,t=2.66,P=0.021),小肠和膀胱大都相似,只有膀胱V20不同(77.32%∶92.39%,t=3.52,P=0.004)。结论 骨髓单独限量计划显著降低了骨髓低剂量受照体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增强了同期放化疗在Ⅱ、Ⅲ期直肠癌患者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西妥昔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1例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及TP方案同步化疗2个周期,同时接受每周1次的西妥昔单抗治疗.采用CTCAE 3.0记录治疗期间的最大不良反应;观察局部区域控制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 21例患者都完成预定调强放射治疗计划,20例(95.2%)患者完成了预定的西妥昔单抗治疗,19例(90.5%)患者完成了2个周期的TP方案化疗.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发生,4级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7例,33.4%),中性粒细胞减少(3例,14.3%),血小板减少(1例,4.8%)及4级唑疮样皮疹(1例,4.8%).口腔及口咽黏膜炎、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呕吐为常见的3级毒性.中位随访13个月,21例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100.0%、100.0%及95.2%.[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调强放疗及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近期疗效令人鼓舞,不良反应可控可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