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失眠症老年人睡眠和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34例失眠症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18例)和对照组(16例)。试验组采用低频rTMS刺激右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治疗,对照组给予交变磁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为了消除睡眠变化对患者HAMA和HAMD评分的影响,对此两项评分去除睡眠相关项得分后的分值(标记为HAMA-A、HAMD-A)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PSQI、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PSQI、HAMA、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PSQI[(8.44±1.82)分]、HAMA[(10.66±2.59)分]、HAMD[(11.78±3.64)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去HAMA与HAMD的睡眠相关选项得分后,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AMA-A、HAMD-A较组内治疗前低(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AMA-A、HAMD-A虽较组内治疗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HAMA-A[(11.11±2.72)分]、HAMD-A[(10.17±3.28)分]较对照组低(P<0.05)。 结论 rTMS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优于交变磁场,能显著改善患者睡眠和情绪。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给予rTMS治疗,磁刺激部位为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区,磁刺激频率1 Hz,磁刺激强度为120%静息运动阈值水平,对照组给予假磁刺激。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汉密尔顿抑郁(17项)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4周后发现观察组PSQI各项指标评分(除催眠药物指标外)均较入选时及同期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其PSQI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2组患者HAMD评分及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及HAMA评分[分别为(5.6±2.0)分和(6.2±2.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oCA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评分、注意评分、延迟记忆评分及总分[分别为(4.43±0.69)分、(5.31±0.67)分、(4.19±0.74)分和(26.40±2.54)分]均较治疗前、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MoCA各项指标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 结论 rTMS治疗可显著改善非器质性失眠症大学生患者睡眠质量、情绪障碍及认知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CRPS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治疗组接受rTMS结合肢体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肢体康复治疗和rTMS假刺激。治疗前、治疗4周及6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VAS、FMA、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及6周后VAS评分显著较低(P<0.05)、FMA评分及ADL评分显著较高(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及6周后VAS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4周后FMA评分、ADL评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FMA评分、ADL评分显著高于组内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周后VAS评分[(4.35±1.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31.95±10.96)分]及ADL评分[(53.45±12.83)分]及6周后VAS评分[(4.65±1.5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33.25±10.90)分]及ADL评分[(53.78±11.0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rTMS对脑卒中后CRPS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疼痛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睡眠障碍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选取PSD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组给予rTMS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rTMS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抑郁情绪、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HAMD、CSS、PSQI、M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8周后(治疗后),3组患者HAMD评分、PSQI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MB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后HAMD、CSS、PSQI、MBI评分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AMD[(9.76±4.59)分]、CSS[(7.65±2.35)分]、PSQI[(16.13±4.12)分]、MBI评分[(52.61±9.26)分]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rTMS可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症状、睡眠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提高其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前庭康复训练(VR)联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对慢性主观性头晕(CSD)伴发焦虑的疗效。 方法将98例CSD伴发焦虑症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所有入组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14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8分。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前庭功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BT。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第8周,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HAMA对2组患者进行疾病严重程度及焦虑状态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指标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2组HAMA、DHI及DHI各因子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组HAMA评分[(8.71±3.64)分]、DHI总分[(28.83±12.80)分]、DHI各因子[躯体因子(9.04±4.15)分、情感因子(8.96±4.30)分和功能因子(10.83±4.65)分]及对照组各项评分[HAMA评分(11.24±3.15)分、DHI总分(38.40±11.59)分和DHI躯体因子(12.31±3.88)分、情感因子(12.31±3.86)分、功能因子(13.78±4.07)分]较治疗前、治疗4周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8周,试验组HAMA、DHI及DHI各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VR联合CBT有利于CSD患者的功能恢复,显著改善其所伴发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膈肌训练对脑卒中后疲劳(PSF)患者呼吸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PSF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基础上辅以膈肌训练。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肺功能检查、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Fugl9-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定各组患者呼吸功能、疲劳严重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各项呼吸功能指标[包括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最大通气量(MVV)]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其中以MVV的改善幅度尤为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FSS评分[(3.39±0.53)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FSS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A、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组FMA评分[(41.82±10.33)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2组患者MBI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膈肌训练可明显改善PSF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呼吸功能、降低疲劳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将确诊的150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药物组、联合组和rTMS组,每组50例;药物组患者只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rTMS组患者只给予rTMS治疗,联合组患者则在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rTMS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项评分对3组患者进行量表评估和疗效分析。150例患者8例脱落,药物组3例,rTMS组3例,联合组2例,最终142例患者纳入分析。 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患者HAMD评分[(16.44±4.01)分]较组内治疗前[(26.39±0.41)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低于药物组[(23.84±3.63)分]和rTMS组[(23.39±3.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药物组和rTMS组患者的HAMD评分[(14.71±4.87)和(13.56±4.55)]均较组内治疗前[(26.82±3.49)和(26.45±0.37)分]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的HAMD评分[(7.68±5.25)分]较组内治疗前降低更为明显(P<0.01);且联合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和rTMS组(P<0.05)。治疗2周后,药物组、rTMS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6.38%、10.64%和35.42%;3组疗法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6,P<0.01);治疗4周后,药物组、rTMS组和联合组患者的有效率分别为53.19%、57.45%和89.58%,较治疗2周后明显提高(P<0.01),且3组疗法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4,P<0.01);两两组间比较,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和rTMS组,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药物组与rTM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治疗过程中,rTMS组有3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头痛,余患者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高频rTMS联合抗抑郁药物治疗抑郁症患者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用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PSD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对象纳入正常组。2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干预,治疗组同时辅以rTMS及氟西汀联合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氟西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抑郁程度改善情况,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及探究性眼动分析(EEM)评价患者认知功能改变。 结果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HAMD评分[(9.47±3.47)分]及对照组HAMD评分[(12.80±3.45)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并且以治疗组HAMD评分的下降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时治疗组及对照组N2波潜伏期[分别为(278.8±16.0)ms和(279.0±16.4)ms]、P3波潜伏期[分别为(377.1±17.5)ms和(378.0±16.8)ms]均较正常组延长,治疗组及对照组P3波幅[分别为(3.60±1.76)μV和(3.68±1.59)μV]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EEM检查结果亦显示治疗组及对照组凝视点[分别为(16.98±5.32)个和(17.46±5.32)个]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分别为(4.29±1.55)分和(4.41±1.56)分]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经治疗8周后,发现治疗组及对照组N2波潜伏期[分别为(244.5±15.9)ms和(261.7±13.3)ms]、P3波潜伏期[分别为(343.5±17.1)ms和(361.0±14.9)ms]均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分别为(6.38±1.89)μV和(5.50±1.83)μV]均较治疗前增大;2组患者凝视点[分别为(23.61±3.87)个和(20.68±4.54)个]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分别为(6.61±1.70)分和(5.44±1.57)分]亦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并且上述指标均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TMS联用氟西汀治疗PSD患者具有协同效应,能进一步缓解患者抑郁情绪、改善认知功能,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 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Bobath等神经促通康复技术为主的传统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训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FMA、HAMD、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t;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后FMA、BI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4周后FMA[(65.37±5.28)分]、BI[(69.22±7.05)分]优于对照组FMA[(47.16±4.92)分]、BI[(55.67±6.21)分](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4周后[(15.72±9.86)分]比较,治疗组HAMD[(9.25±3.76)分]评分显著较低(P<0.05)。 结论在传统康复治疗基础上辅以早期运动功能康复路径管理训练,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效缓解其抑郁情绪,改善ADL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前庭康复训练(VRT)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PPD)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PPPD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倍他司汀药物口服及VRT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LPFC)低频r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分别采用眩晕残障量表(DHI)、前庭症状指数量表(VSI)及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评估患者前庭功能改善情况,同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患者焦虑情绪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2组患者DHI、VSI评分均进行性减少,ABC评分则进行性增加(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4周时其HAM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2周、4周时观察组DHI评分[分别为(50.0±4.3)分、(34.0±3.2)分]、VSI评分[分别为(5.72±1.71)分、(4.62±1.36)分]及HAMA评分[分别为(17.8±1.7)分、(12.2±3.3)分]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ABC评分[分别为(59.4±6.0)分、(71.3±6.3)分]则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 结论 低频rTMS联合VRT训练能显著缓解PPPD患者头晕、不稳感等前庭症状,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期介入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1例,研究过程中每组均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和试验组各纳入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予以低频rTMS治疗,对照组予以rTMS假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量表(FMA)上肢部分、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WMFT)、改良Barthel指数(MBI)、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和波幅评价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FMA评分、WMFT评分、MBI评分、MEP波幅和潜伏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WMFT、MBI评分和MEP波幅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治疗4周后的FMA[(39.20±7.36)分]、WMFT[(54.43±9.28)分]、MBI[(62.18±9.53)分]、MEP波幅[(0.74±0.08)mV]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 结论 急性期介入低频rTMS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纳入脑梗死后下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rTMS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rTMS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侧M1区rTMS治疗,疗程4周。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治疗后)及治疗完成后2周(治疗后2周)进行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和10m最大步行速度(10m MWS)测定,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2周内有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FMA、10m MW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后2周,2组患者FMA、10m MWS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rTMS治疗组治疗后FMA[(28.2±2.8)分]、10m MWS[(56.78±20.15)m/min]及治疗后2周FMA[(27.8±2.9)分]、10m MWS[(55.89±21.06)m/min]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rTMS治疗可提高脑梗死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迷迭香复合精油吸嗅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PSCAD)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PSCAD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迷迭香复合精油吸嗅治疗,对照组则给予舍曲林药物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干预组HAMD评分[(27.53±9.74)分]、HAMA评分[(23.03±8.96)分]及对照组HAMD评分[(26.47±9.85)分]、HAMA评分[(24.07±9.64)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前、后2组患者HAMD评分及HAMA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t;0.05),提示2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当。2组患者在8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迷迭香复合精油吸嗅对治疗PSCA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的改善作用。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PD患者分为磁刺激组、康复训练组及观察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磁刺激组同时辅以rTMS治疗,康复训练组辅以康复训练,观察组则辅以rTMS及康复训练联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UPDRS)评估各组患者总体疗效;采用10 m折返运动试验、上肢技能简易测试(STEF)和Berg平衡量表评定各组患者运动症状改善情况;采用非运动症状筛查问卷(NMSQ)、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估各组患者非运动症状改善情况;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SF-36)评价各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UPDRS各项评分均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UPDRS行为和情绪评分[(5.1±2.0)分]明显低于康复训练组,运动能力评分[(30.0±4.0)分]明显低于磁刺激组,日常生活活动评分[(21.5±3.2)分]均明显低于磁刺激组及康复训练组(P<0.05);治疗后磁刺激组患者10 m折返时间、STEF及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康复训练组及观察组10 m折返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STEF及Berg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磁刺激组及观察组NMS、MMSE、HAMD、HAMA及PDSS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水平(P<0.05),且观察组NMS、MMSE、HAMD及HAMA评分[分别为(16.2±5.1)分、(20.3±3.3)分、(8.2±3.5)分及(9.9±3.4)分]均优于康复训练组(P<0.05),PDSS睡眠质量评分[(107.3±13.0)分]均优于磁刺激组及康复训练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SF-36评分[(98.5±21.8)分]显著优于磁刺激组及康复训练组(P<0.05)。 结论 rTMS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PD患者运动及非运动症状,其疗效优于单一rTMS治疗或康复训练干预,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2例伴有精神行为症状的AD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低剂量利培酮口服,高频组、低频组患者分别辅以rTMS治疗(rTMS刺激频率分别为10Hz、1Hz),对照组则同时辅以rTMS伪刺激。所有患者rTMS刺激部位均选择左、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磁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MT),每次治疗30min,每周治疗5次,共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分别采用AD行为症状量表(BEHAVE-AD)、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2周后,高频组患者BEHAVE-AD评分[(13.84±6.10)分]较治疗前[(16.75±6.26)分]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低频组及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5.33±6.27)分和(15.46±6.57)分](P<0.05)。治疗4周后,低频组及对照组患者BEHAVE-AD评分[分别为(12.87±4.16)分和(13.29±4.0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以高频组患者BEHAVE-AD评分[(10.12±3.31)分]的降低幅度尤为显著(P<0.01),与低频组、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高频组MMSE评分[(16.89±4.30)分]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1),且明显高于低频组及对照组水平[分别为(14.50±4.13)分]和(13.92±3.68)分](P<0.05)。治疗4周后高频组、低频组及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50%、58.33%和54.17%,3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频(10 Hz)rTMS对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具有明显缓解作用,同时还能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该疗法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高频及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外伤(TBI)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TBI后认知障碍患者分为低频组、高频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认知功能训练及高压氧治疗等),低频组、高频组患者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分别给予低频(1 Hz)、高频(5 Hz)rTMS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rTMS假刺激治疗,3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MoCA、MBI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发现3组患者MoCA、MBI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MoCA评分[分别为(28.3±4.2)分、(27.8±4.5)分]、MBI评分[分别为(58.2±5.2)分、(57.8±5.5)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分别为(23.3±4.6)分、(51.6±5.3)分],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低频组、高频组上述指标评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 Hz及5 Hz rTMS干预均能有效改善TBI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颅微电流刺激治疗(CES)联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CES。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HAMD、MMSE及BI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HAMD、MMSE及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HAMD[(11.91±4.34)分]、MMSE[(25.54±1.49)分]及BI评分[(65.19±5.28)分]优于对照组HAMD[(14.76±3.43)分]、MMSE[(22.79±1.38)分]及BI评分[(60.88±6.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显效率(70.0%)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ES联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3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rTMS组及对照组,每组119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干预,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健侧M1区低频(1 Hz)rTMS治疗,对照组则辅以伪磁刺激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时分别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BBS)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后rTMS组、对照组患者Fugl-Meyer平衡量表评分[分别为(9.76±2.10)分和(7.75±2.07)分]、BBS评分[分别为(40.22±8.67)分和(29.08±9.92)分]以及MBI评分[分别为(72.12±8.51)分和(65.89±8.76)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rTMS组上述疗效指标结果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低频rTMS刺激健侧皮质M1区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Thera-Band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的影响。 方法 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Thera-Band弹力带对偏瘫侧肌肉进行渐进抗阻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的行走和上下楼梯功能检测标准以及GaitWatch步态分析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FMA评分[(24.54±2.47)分]、Berg评分[(39.21±2.25)分]、FIM评分[(12.46±1.06)分]、步频[(79.00±8.08)steps/min]、步幅[(59.75±3.31)cm]、步速[(40.29±5.04)cm/s]以及对照组的FMA评分[(20.67±2.65)分]、Berg评分[(28.92±2.90)分]、FIM评分[(11.92±0.97)分]、步频[(69.17±8.11)steps/min]、步幅[(56.38±3.46)cm]、步速[(36.08±4.84)cm/s]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MA评分、Berg评分以及GaitWhatch步频、步幅、步速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hera-Band弹力带渐进抗阻训练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干预治疗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SHS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原发病常规治疗及康复干预(包括运动训练、冷热水交替浸浴治疗、空气波压力治疗、良肢位摆放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补阳还五汤。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定2组患者患肢疼痛及水肿程度;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患侧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并于治疗4周后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4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疼痛VAS评分[(2.64±1.21)分]、水肿VAS评分[(1.47±0.25)分]、上肢FMA评分[(58.68±8.91)分]、MBI评分[(71.00±11.54)分]及对照组疼痛VAS评分[(4.47±1.68)分]、水肿VAS评分[(2.55±0.34)分]、上肢FMA评分[(48.31±8.14)分]、MBI评分[(58.82±9.87)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上述指标皆以治疗组的改善幅度相对较显著;治疗组总有效率(95.08%)亦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70.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干预治疗SHS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