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5(PyPP5)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PyPP5蛋白优势抗原表位,克隆入pET32a (+)载体。IPTG诱导PyPP5重组蛋白(rPyPP5)表达后,纯化并免疫小鼠获取抗血清。体外实验观察抗-PyPP5免疫血清对配子体出丝、动合子形成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抗-PyPP5免疫血清。抗-PyPP5免疫血清(1∶5倍稀释)使配子体出丝率、动合子数目和动合子转化率分别下降29.89%(P<0.05)、38.59%(P<0.05)和64.30%(P<0.01)。结论:PyPP5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抗-PyPP5免疫血清可有效抑制约氏疟原虫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伯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6(PPP6)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PPP6蛋白全长编码基因并克隆入p ET32a(+)载体。IPTG诱导PPP6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后皮下免疫小鼠,收集抗PPP6免疫血清。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抗PPP6免疫血清效价和特异性。实验观察免疫血清对配子体出丝、动合子和囊合子发育的影响。结果:成功诱导PPP6重组蛋白表达,抗PPP6免疫血清抗体效价为1∶3 200;与对照组相比,抗PPP6免疫血清可显著抑制配子体出丝(P0. 000 1);动合子数目和动合子转化率分别显著降低65. 3%和42. 07%(P0. 000 1);抗PPP6血清1∶5倍稀释时,囊合子形成数量减少68. 91%(P0. 000 1)。结论:PPP6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抗PPP6免疫血清具有明显的传播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约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6(Plasmodium yoelii Protein Phosphatase 6, PyPP6)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采用PCR扩增PP6优势抗原表位并克隆入pET32a(+)载体,诱导PyPP6重组蛋白(rPyPP6)表达与纯化,免疫小鼠获取抗-PyPP6免疫血清(anti-PyPP6)。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nti-PyPP6血清效价和特异性,IFA检测PyPP6蛋白在约氏疟原虫各期定位,体内外实验检测anti-PyPP6血清对雄配子出丝、动合子形成和卵囊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诱导rPyPP6表达,anti-PyPP6血清抗体滴度为1:128000,PyPP6部分定位于约氏疟原虫质膜。与对照组相比,anti-PyPP6免疫血清1∶5倍稀释可显著抑制61.5%配子体出丝,动合子数目和动合子转化率分别降低了75%和19.7%,卵囊形成数量减少了35%。结果表明,PyPP6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抗-PP6免疫血清具有显著的传播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5.
采用4天抑制试验法,观察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伯氏疟原虫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均使原虫滋养体膜结构损伤,表现为虫体表膜、食物泡膜、限制膜、线粒体膜、内质网、核膜呈现肿胀及膜间隙增宽。有些虫体表膜、食物泡膜呈现多层螺纹膜样改变。严重病变的原虫滋养体退变崩解,结构消失,残留退变的食物泡和吞噬泡散在红细胞内。此外,还观察到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疟原虫纳虫泡内裂殖子发育有抑制作用。试验证明,青蒿提取物和青蒿素对伯氏疟原虫滋养体的超微结构损伤部位和病变特征基本相同;并提示对疟原虫纳虫泡内裂殖子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的易感性及其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6周龄昆明小鼠腹腔接种1×106个感染伯氏疟原虫的红细胞,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症状。感染后第2天开始每天采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片,Giemsa染色,计数血虫率。感染后第4天开始经肛门测小鼠体温。小鼠临死时取脑、肺、肝和脾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4h以上,脱水、包埋后制成4μm厚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昆明小鼠腹腔接种感染伯氏疟原虫后的生存时间为8~21d;小鼠感染后第2天外周血可检出疟原虫,小鼠临死前血虫率达高峰;肉眼观察肝、脾体积增大,颜色变深,显微镜下见大量疟色素沉着,肝实质组织可见少量灶性炎性细胞聚集;脑和肺组织见感染疟原虫红细胞沉积在微血管壁,引起脑血管堵塞、大脑皮层出血灶和肺水肿、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渗出。结论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易感性较高,脑、肺、肝和脾组织均呈现出典型的疟疾病理特征,可作为研究疟原虫致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分析斯氏按蚊产卵与头、唾液腺和卵巢组织中出丝诱导活性动态的相互关系,应用雄配子体体外出丝检测雌性斯氏按蚊产卵前后头、唾液腺及卵巢抽提物对伯氏疟原虫雄配子体出丝诱导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产卵前后各时相点之间-头部抽提物的出丝诱导活性未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吸血后1h内按蚊唾液腺抽提物的出丝诱导活性显著下降,产卵翌日恢复到吸血前水平;卵巢匀浆上清的诱导活性亦在吸血后下降,吸血后第2日显著升高,产卵翌日回落。斯氏按蚊唾液腺和卵巢的出丝诱导活性在产卵后相互消长,这些变化可能与蚊卵的发育、成熟及产出相关。  相似文献   

8.
<正>目的:探讨双重特异性磷酸酶5(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5,DUSP5)在糖皮质激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观察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地塞米松对内皮细胞DUSP5表达的影响;运用siRNA技术降低内皮细胞中DUSP5的表达,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刺激引起的炎性因子和黏附分子表  相似文献   

9.
抗C5b-9复合物抗血清对大鼠ATS性肾炎病变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大鼠注射抗胸腺细胞血精(ATS)复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即ATS性性肾炎(ATSN)模型。同时应用兔抗大鼠补体C5b-9复合物抗血清进行处理,然后定期观察各组大鼠24h尿蛋白总量、肾小球内细胞总数、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及肾小球内C5b-9复合物的沉积情况。结果发现,用C5b-9抗血清处理的ATSN组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未用C5b-9抗血清处理的ATSN组低。提示:抗鼠C5b-9复合物抗血清对大鼠ATSN病变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自非洲恶性疟患者的带虫血、用EBY转化方法培养出五株人恶性疟原虫单克隆抗体:11_n13 (IgG)、CE22-14 D10(IgM)、38.16(IgM)39.53Ⅱ(IgM)及HOO_(2-2)G_9(IgG)、经过FPLC纯化、Amicon膜浓缩、ELSA或FSPC测定含量。含量在15~100g/ml。 以~3H-次黄瞟呤渗入疟原虫DNA方法,放射活性的高低表示症原虫生长或受抑制、用不同浓度的上述单克隆抗体与症原虫共同培养,同时加入~3H-次黄嘌呤,48小时后测定放射活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疟疾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再感染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用伯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天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天再进行感染.通过薄血膜吉姆萨染色法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再感染前(0天)和再感染后(1、3、5天)不同时间点脾细胞中活化性B细胞百分率,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IgG...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疟疾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再感染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用伯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d进行再感染。通过吉姆萨薄血膜染色法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再感染前(0d)和再感染后(1、3、5d)不同时间点脾T细胞中活化性T细胞百分含量,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TNF-α、IL-4和IL-10水平。结果同源疟原虫再感染后,根治性治疗小鼠仅出现短暂的低水平虫体血症;再感染后第1~5天活化性T细胞百分率持续升高。IFN-γ于再感染后第1天即出现有意义的升高,第3天达到峰值水平,与此同时,TNF-α和IL-10水平也开始出现有意义的升高,但IL-4的升高出现在再感染后的第5天。结论疟疾感染早期的根治性治疗并不影响宿主在再感染时产生有效的细胞免疫应答,CD4+Th1应答反应也是抵御疟疾再感染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三氧化二砷对大肠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三氧化二砷(AS_2O_3)对大肠癌细胞株SW620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大肠癌细胞株SW620用不同浓度AS_2O_3处理.①MTT法观察不同浓度AS_2O_3作用不同时间后对SW620细胞生长的影响;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单抗LSAB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 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①AS_2O_3明显抑制大肠癌细胞株SW620细胞增殖,其作用随AS_2O_3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②随AS_2O_3浓度增加,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逐渐下降(p<0. 05)结论二氧化二砷可明显抑制大肠癌细胞株 SW620的生长,调控 DNA合成及细胞增殖的 PCNA蛋白合成降低可能是 AS_2O_3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考察小干扰RNA(siRNA)载体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MPG△NLS(LHRH-MPGNLS)负载针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2(CDK2)的siRNA所形成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观察不同溶剂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研究其对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效果.方法 将LHRH-MPG△NLS与CDK2-siRNA按氨磷比(N/P)为10/1、20/1、40/1混合,通过自组装形成纳米粒,用动态光散射仪检测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考察焦碳酸二乙酯(DEPC)处理水、质量分数为10%葡萄糖溶液和生理盐水对纳米粒粒径的影响,用CCK8试剂盒测试纳米粒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LHRH-MPG△NLS/CDK2-siRN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均在200 nm以下,N/P为10/1、20/1、40/1时的Zeta电位分别为(70±5)、(120±5)、(130±5) mV.生理盐水中纳米粒粒径明显增大,说明强电解质对纳米粒粒径产生较大影响.纳米粒终浓度为200 nmol/L时,N/P为10/1的纳米粒对HepG2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LHRH-MPG△NLS/CDK2-siRNA纳米粒的平均粒径在200 nm以下,容易被细胞摄取,Zeta电位显示纳米粒可以在水溶液中稳定存在,但强电解质会影响纳米粒的稳定性,使其粒径增大.纳米粒终浓度为200 nmol/L时,N/P为10/1的纳米粒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维甲酸对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两种维甲酸对人胰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MTT以法,流式细胞仪,裸鼠肾包膜下移植瘤抑制试验和透射电镜技术进行检测。结果;RA抑制胰腺癌细胞生长,6d组抑制50A%细胞生长的药物浓度全反式RA和13-顺式为10-30μmol/L和30-50μmol/L。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生长抑制DNA损伤基因(grow th arrest and DNA dam age, gadd)对卵巢癌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的作用。 方法 RT-PCR鉴定卵巢癌SKOV3 和3AO细胞株gadd153 基因表达。通过目的基因的克隆、载体构建技术,将目的基因gadd153 重组于plXSN-neo 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构建的pLXSN-gadd153载体采用脂质体(lipofectin)(DOTAP)的方法,分别转染SKOV3 和3AO细胞株;经G418 抗性筛选;RT-PCR表达鉴定;足叶乙甙(VP16)诱导,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FCM)的方法检测转染前后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和凋亡。 结果 SKOV3-gadd153 细胞生长抑制在G1/G0 期,部分细胞进入凋亡的状态;3AO-gadd153 细胞生长抑制,未引起凋亡。 结论 转染gadd153 基因的肿瘤细胞系,诱导表达后可诱发肿瘤细胞生长抑制在G1/G0期,并有细胞进入凋亡状态。证实gadd153 基因参与了细胞生长抑制和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19.
我们曾应用抗疟药与单克隆抗体(约氏鼠疟原虫)合并应用,治疗约氏鼠疟原虫感染的小鼠、结果可降低复燃率、延长复燃开始时间。 本实验采用抗疟药(甲氟喹,咯(口乃)啶)与单克隆抗体(人恶性疟原虫)合并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C5a/C5aR通路对约氏疟原虫17XL(P.y17XL)的增殖及其对BALB/c小鼠致死率的影响。结论将实验小鼠分为正常BALB/c组和C5aR-/-BALB/c组,每组5只,相同剂量的P.y17XL(2×105)分别感染正常BALB/c组小鼠和C5aR-/-BALB/c组小鼠,于感染后0、2、4和6d观察两组小鼠原虫血症和存活率的变化,并且采用ELISA检测感染P.y17XLBALB/c小鼠血清中C5a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C5aR-/-组小鼠生存期缩短,P.y17XL在C5aR-/-组小鼠的原虫血症较野生株小鼠高(P〈0.05),而P.y17XL感染小鼠的血清中C5a含量低于未感染的小鼠。结论 C5a/C5aR能够抑制P.y17XL的增殖,并能延长感染小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