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电针与肌电生物反馈在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梗死治疗后吞咽功能受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单纯进行电针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吞咽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52.5%)(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电针疗法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我院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对照组进行摄食训练,观察组给予摄食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上移及前移)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5.0%,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治疗后两组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舌骨上移及前移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舌骨上移及前移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及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并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1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及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实验组结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Bathel指数评分对比,采用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S及各指标评分均有所改善,实验组患者NDS、FMA及Bathel指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疗法能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单元治疗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314例,按照乱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采用脑卒中单元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住院相关指标,同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相关指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HISS)、Fugl-Meyer评分法(FMA)、吞咽功能、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另外分析两组近远期生活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HISS、FMA评分及吞咽功能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SAS和SDS评分显著下降(P0.05),然而观察组治疗后脑卒中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生活质量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单元治疗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吞咽功能、运功功能及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近远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治疗组(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后8周,测定偏瘫侧腕关节的主动背伸活动范围(AROM),检测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 EMG 波幅,采用 Fugl 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上肢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偏瘫侧腕关节的AROM、腕背肌最大收缩时 EMGG波幅、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针刺能显著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86例患者被分为药物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组(观察组46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 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值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瘫痪肌肉肌电值无论与治疗后比较,还是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2和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功能,并避免肌肉挛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病程(4~12)个月的初发卒中病人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另给予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1次/日,病人连续治疗5d后休息2d,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张力、CNFDS评分、肌电值、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肌张力、CNFDS评分、肌电值、FMA评分及主动关节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肌张力、肌电值主动关节活动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针刺相比,生物反馈穴位刺激对脑卒中病人上肢痉挛的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36例脑卒中患者采用吞咽动作、刺激咽部、局部按摩、冷疗、手法推拿及肌电反馈神经肌肉电刺激康复治疗,藤岛一郎评分评估疗效。结果训练后通过吞咽功能及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显效率94.4%,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恢复正常时间、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应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吞咽功能的有效性及科学性。方法选取符合人选标准的吞咽障碍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1例进行吞咽及摄食训练传统治疗,治疗组53例在吞咽及摄食训练传统治疗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疗程1个月。结果两组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吞咽肌肉,能有效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摄食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芍药甘草汤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期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脑卒中康复期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每次20min,每周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芍药甘草汤;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CRRCAE)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临床痉挛指数(CSI)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85%,低于观察组的95.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听、复述、说、出声读、阅读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上肢、下肢FM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肢、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C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脑卒中康复期病人效果显著,能够控制肢体痉挛,改善语言和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肢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常规进行内科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治疗组加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每例患者在入组时和治疗2个月时分别测定患侧手指(除拇指)屈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EMG)幅值、手指共同屈伸总主动关节活动范围(TAM)和用Fug-lMeyer评估表(FMA)对患侧手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每组治疗前后手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手指肌电(EMG)幅值、TAM和FMA积分恢复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7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尿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终点为患者经口进食或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治疗后吞咽进食情况及治疗前后咽通过时间、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可进水、可进食流质物、可进食糊状物、可进食固体食物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咽通过时间和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咽通过时间短于对照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导尿管球囊扩张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有利于缩短吞咽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术治疗老年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择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32例,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给予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评价及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造影检查(VFSS)。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66.7%vs 35.7%,P<0.05);2组环咽肌开放情况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5ml浓流质吞咽通过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0.16±0.08)s vs(0.22±0.04)s,P=0.018]。结论球囊扩张术结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吞咽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疗效,可降低误吸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内科》2017,(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常规组患者采用针刺疗法,研究组患者在针刺疗法的同时给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Bartherl指数量表(BI)对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分比较,使用量角器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偏瘫侧踝关节主动活动度(AROM),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BI评分和偏瘫侧踝关节A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FMA、BI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偏瘫侧踝关节AROM明显大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自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组、生物反馈刺激结合康复训练组(联合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动态改变以洼田饮水实验分级法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分级均有明显提高(P<0.01),联合治疗组吞咽障碍有效率高于吞咽康复训练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刺激联合吞咽康复治疗能明显改善吞咽功能,对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州市中医院康复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基础上给予吞咽电刺激治疗;康复训练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共4 w。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疗效,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吞咽功能,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康复训练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前,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社会功能、情感智能、精神健康、活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智能和总体健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SSA评分均明显低于训练前(P0.05),社会功能、情感智能、精神健康、活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智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康复训练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社会功能、情感智能、精神健康、活动、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生理智能和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指南构建的脑卒中吞咽功能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以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为模型,确定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方案,并将2018年1~6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住院的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试点研究,作为干预组实施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方案,2017年7~12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一个治疗周期后(30 d)比较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洼田饮水试验Ⅰ级的患者由治疗前的13.3%上升到40.0%,对照组由治疗前的11.7%上升到2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7,P=0.029);干预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8.840,P=0.032);干预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910,P=0.015);干预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27,P=0.048)。结论基于指南构建的脑卒中吞咽功能早期评估与分级管理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保障患者安全摄食,另能够降低患者肺炎的发生率,对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综合治疗对偏瘫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偏瘫病人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治疗的同时给予肌电反馈综合治疗,对比病人治疗前后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病人上肢运动功能(FMA)、腕背伸肌最大收缩时肌电幅值(EMG)及Brunnstrom运动分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MBI、FMA和EMG都有提高,但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Brunnstrom分级Ⅰ级、Ⅱ级总人数减少,提高到Ⅲ级、Ⅳ级、Ⅴ级,甚至Ⅵ级,高等级的人数明显增多,但观察组治疗后高等级增加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otomed智能训练系统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偏瘫病人后,可提高上肢灵活性,增强上肢肌肉力量,促进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增强病人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依照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5.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吞咽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自身吞咽功能障碍症状,对提高自身疗效也有较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功能和吞咽障碍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运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对120例早期卒中患者进行治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纽和对照组2组。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吞咽功能采用吞咽功能分级法测评。结果:应用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的治疗组,其FMA指数及吞咽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肌电促通仪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肢体活动及吞咽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