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中药挥发油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古维新  张忠义  刘海弘 《中药材》2001,24(9):688-690
对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提取多种中药挥发油进行了综述,并将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超临界流体法不仅挥发油的收率高,而且提取时间也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2.
新型提取联用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延渠  朱盛山  李润萍 《中成药》2011,33(5):863-866
综述酶法、超临界流体法、超声法等新型提取联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为中药的提取研究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荆芥中提取挥发油,并测定其含量。方法:运用微波技术提取荆芥中的挥发油,利用重量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测得荆芥中挥发油的含量为1.2305%。结论:首次运用微波技术从荆芥中提取挥发油,反应速度大大加快,收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中药提取在中药应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提取方法费时、溶剂消耗大、效率低。本文简要介绍了超声提取、微波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传统索氏提取的优缺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方法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对近年来在中药制剂中新涌现的提取方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文献。结果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声提取法、酶法提取、微波提取法、荷电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等各有其优越性 ,同时亦存在问题和局限性。结论 :应根据临床需要、处方中各药物的化学性质及所制备的剂型的要求 ,选择比较不同的提取方法 ,同时 ,可考虑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提取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植物挥发油利用了微波的内加热特性,具有快速、高效等优点。本文概述了挥发油的微波辅助提取机理和特点。详细介绍了各种微波辅助提取挥发油技术及其研究进展。总结了各种技术的应用,并展望了微波辅助提取挥发油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有关资料显示,提取仍是国内中药制药工业现代化的瓶颈。在传统的提取方法中,普遍存在有效成分提取率低、杂质清除率不高、生产周期过长、能耗高、溶剂用量大等缺点。因此改进提取工艺、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对中药的发展尤为重要。着重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酶工程技术和微波萃取技术的特点、优势和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的无氧微波辅助方法提取中药挥发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小兵  李瑾  马斌  喻彦林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7):2329-2333
目的:将单向阀应用于微波提取中,使用真空泵抽出提取体系内的空气,制造无氧环境以提取植物中的挥发油,并考察其与常压微波提取法的优劣.方法:以莪术和薄荷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单向阀-无氧微波提取法(check valve&nonoxygen microwave assisted extraction,CVNO-MAE)和微波无溶剂提取法(solvent free microwave extraction,SFME)提取莪术和薄荷挥发油,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CVNO-MAE和SFME所提取的莪术挥发油中总的烯类物质含量分别为48.22%,27.42%,含氧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45.53%,62.38%.CVNO-MAE和SFME所提取的薄荷挥发油中总的烯类物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3.53%,9.15%,含氧化合物质量分数分别为82.74%,89.57%.单向阀-无氧微波提取法提取的莪术和薄荷挥发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皆低于微波无溶剂法.结论:真空微波提取法兼备了微波加热的快速及真空条件下无氧萃取的优点,单向阀的使用,有效地阻止了挥发油易氧化成分的氧化,是一种可行的无氧微波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9.
莪术挥发油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莪术挥发油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3)正交设计,以莪术挥发油得率和吉马酮含量为指标,优选莪术挥发油的提取方法.结果 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80 W,药材粉碎目数100,超声时间40 min.结论确定的最佳工艺所得的莪术挥发油得率和吉马酮含量都较高,可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提取是中药制药工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药品的质量,提取新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制造工业技术升级转型的关键,关系着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利用"灰思维方式",根据中药大部分药效成分未知的特点和中药物质基础整体特征,采用模拟口服给药经胃肠道吸收和转运的过程,得到有效成分更高的活性混合物。本文总结了半仿生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并对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微波、超声波及酶法)辅助半仿生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进行总结,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提取技术,半仿生提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李静  许维国  牛凤兰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3):1725-1728
目的:为了更好地利用菱角资源,本文对菱角(皮加仁)与菱仁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比较.方法:利用超临界CO2流体(SFE-CO2)萃取技术对菱角和菱仁进行提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鉴定.结果:菱角和菱仁的提取率分别为5.96%,0.23%,主要成分均为亚油酸,但含量不同.结论:GC-MS鉴定分析,菱角与菱仁中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棕榈酸;且菱角(皮加仁)比菱仁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2.
叶陈丽  贺帅  曹伟灵  张忠义 《中草药》2015,46(3):457-464
系统综述了近年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新技术,包括超高压提取、超声提取、微波萃取、加压溶剂提取、组织破碎提取、免加热提取、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分子印迹技术。主要介绍了这些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应用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等,以期为我国现代中药制药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超临界CO2萃取法(SFE)提取回族药木香油方中挥发油和小极性成分,利用气质联用法鉴定分析各成分及相对含量,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成分种类的差异。方法:Shimadzu QP2010 plus GC-MS条件:Rxi-5Sil MS石英毛细管柱(0.25 mm×30 m,0.25μm),起始温度50℃,保留1 min,以8℃·min~(-1)升温至150℃维持3min,以3℃·min~(-1)升温至210℃维持3 min,以15℃·min~(-1)升温至280℃维持15 min至完成分析;载气氦气,柱流量1.33 m L·min~(-1),分流比25∶1,进样口温度250℃,EI电离源70 e V,离子源温度230℃,扫描范围m/z 35~500。结果:SD法提取挥发油得率为0.8%,鉴定出2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峰面积的96.28%;SFE法提取挥发油得率为2.91%,共鉴定出36个化合物,占成分总峰面积的97.98%;结论:采用SD法和SFE法提取得到的回族药香药木香油方中小极性成分在种类上有较大差异,GC-MS可用于鉴定和测定香药小极性成分,为下一步阐明回族药香药的活性物质基础提供了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挥发油是通过经典或创新提取方式从芳香中药材中获得的油性芳香液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的防治。但挥发油理化性质不稳定,在光照、氧气、温度、金属杂质等诸多因素影响下,活性成分易通过氧化、分解、异构化、光环加成等反应途径发生转变,其含量与组成的变化导致挥发油品质下降、临床风险增加。如何通过环境控制与制剂技术保护挥发油活性成分,以维持挥发油理化性质稳定是一关键问题。因此,在综述中药挥发油特点及主要化学成分组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影响中药挥发油稳定性的诸多因素,阐明中药挥发油活性成分变化的途径及机制,进一步总结中药挥发油稳定性的保护策略,为挥发油的制药大生产质量控制及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云南松松针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SFE-CO2)提取12个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进行成分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利用SPSS 20.0软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从12个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中共分离鉴定出137种化合物,其中1号样品鉴别出57种,2号样品鉴别出57种,3号样品鉴别出54种,4号样品鉴别出48种,5号样品鉴别出58种,6号样品鉴别出60种,7号样品鉴别出53种,8号样品鉴别出55种,9号样品鉴别出56种,10号样品鉴别出58种,11号样品鉴别出54种,12号样品鉴别出50种,挥发油成分由烃、酸、醇、酯、醛、酮、酚、醚8类化合物组成,其中共有成分有11种,包括α-蒎烯,β-蒎烯,β-石竹烯,7,10,13-十六碳三烯酸,棕榈油酸甲酯,棕榈酸,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植物醇,硬脂酸,山嵛酸,木焦油酸。结论:该研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FE-CO2)法提取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发现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主要是烃类、酸类、酯类、醇类化合物,不同产地的云南松松针挥发油成分的含量及种类相差较大。为云南松松针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选超临界CO2萃取联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柴胡挥发油的工艺条件。 方法: 以挥发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考察萃取釜与分离釜的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柴胡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影响,采用GC-MS分析不同方法提取的柴胡挥发油中成分差异性。 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CO2流速约20 kg·h-1,萃取釜压力20 MPa,温度35 ℃,分离釜I压力12 MPa,温度40 ℃,分离釜Ⅱ压力6 MPa,温度25 ℃。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萃取联合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07%,1.4%,化学成分基本一致。 结论: 优选的提取工艺简单可行,可显著提高柴胡挥发油的得率。  相似文献   

17.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药的质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干燥技术的现代化是中药发展的重要环节。冷冻干燥技术可较好地保持物料的原有形态及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获得较高质量的干燥物。介绍了冷冻干燥技术的原理及发展,着重总结冷冻干燥技术在中药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冷冻干燥技术应用于中药加工的目的、影响因素,以及冷冻干燥对药材组织成分的影响,以期为中药冷冻干燥的系统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该文为了初步确定逍遥散超临界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建立提取物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特征图谱,以提取物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提取压力、提取温度、CO2流量、提取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采用GC-MS对不同批次的提取物进行特征图谱分析。逍遥散超临界CO2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20 MPa,提取温度50 ℃,CO2流量25 kg·h-1,提取时间3 h,提取物平均得率2.2%。GC-MS特征图谱中确定27个共有峰,占总峰面积的81.89%,其中指认出21个化合物,占提取物总量的53.20%。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合理可行,GC-MS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逍遥散超临界CO2提取物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Pickering乳化技术作为一种以固体粒子为稳定剂的新型乳化技术,已成为化学、材料科学、医药等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热点,由于其具有高稳定性、低毒性、可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对改善中药挥发油的稳定性具有很好的应用优势。对Pickering乳化技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其近年来在中药挥发油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Pickering乳化技术在中药挥发油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阳湖荣  袁洁  戴传超 《中草药》2018,49(3):754-760
菊科苍术属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的干燥根茎为白术的药用部位,是常用的传统中药,具有健脾、美容等功效。挥发油是白术的主要药用成分,其中主要含有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近年来,白术的市场需求量逐渐增加,然而其质量却参差不齐。对白术次级代谢产物挥发油中倍半萜的生物合成和转化途径进行综述,并从遗传和生态角度总结了影响白术挥发油积累的主要因素,以期为研究白术倍半萜的合成和转化途径提供参考,为提高白术挥发油的产量和品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