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比较后路短节段经伤椎单双侧置钉与不置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自 2017年 1—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六安医院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病人 98例。根据伤椎置钉多少分为三组:跨伤椎置钉组( A组) 32例,单侧伤椎置钉组( B组) 28例,双侧伤椎置钉组( C组) 38例,随访时间范围为 12~20个月,平均 16.2个月,对三组病人的术中、术后及末次随访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人的手术时间[A组(88.00±11.75)min,B组( 87.63±11.85)min,C组( 89.97±11.28)min,F=0.405]、术中出血量[A组( 107.81±16.09)mL,B组(111.72±20.02)mL,C组( 113.43±19.18)mL,F=0.825]、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A组( 3.19±0.93)分, B组( 3.36±0.83)分, C组(3.34±0.77)分, F=0.383]、术后第 3天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96.07±2.23)%,B组(96.79±2.90)%,C组( 96.75±3.76)%,F=0.545]及矢状位 Cobb角[A组( 5.07±1.95)°,B组( 4.40±1.34)°,C组( 4.29±1.66)°,F=2.060]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时, B、C组病人的伤椎前缘高度比[A组( 92.79±1.97)%,B组( 94.12±2.00)%,C组( 95.00±1.70)%,F=12.079]、矢状位 Cobb角[A组( 7.77±1.87)°,B组( 6.47±1.54)°,C组( 6.38±1.58)°,F=7.046]、伤椎复位丢失情况[高度丢失: A组( 3.01±1.18)%,B组( 2.26±0.87)%,C组( 1.83±0.60)%,F=15.175;角度丢失: A组(2.68±1.06)°,B组( 2.07±0.85)°,C组(2.11±0.86)°,F=4.349]与A组病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与 C组病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与传统的跨伤椎置钉相比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上能更有效的降低后期复位椎体高度的丢失和减少迟发型后凸畸形的发生;单侧置钉与双侧置钉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青年胸腰椎骨折疗效比较.方法 将80例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固定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行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手术,观察组患者行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两组矢状面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手术矫正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期间丢失情况比较;于术后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价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情况.结果 术后,观察组Cobb角为(7.1±2.2)°,对照组Cobb角为(7.7±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末期,观察组Cobb角丢失(4.1±1.6)°,明显小于对照组(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为(97.1±6.6)%,对照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95.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随访末期,观察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丢失(4.4±1.1)%,明显小于对照组(8.3±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分别为(2.4±0.6)分、(25.8±7.2)分与(2.6±0.8)分、(26.1±8.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适应证应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手术,既可减少术后后凸畸形矫正的丢失,又可更好维持伤椎高度,为临床治疗青年胸腰椎骨折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分析脊椎骨折中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本院脊椎骨折患者中选取21例(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指标.结果 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64.5±6.2) min、(60.4±3.5)ml、(8.4±1.2)d.术后VAS视觉模拟评分为(1.3±0.2)、伤椎Cobb角(6.4±1.0)°、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3.2±4.1)优于术前的(7.0±1.4)、(19.7±3.5)°、(56.0±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伤椎置钉方法对脊椎骨折患者的伤椎固定、复位及改善伤椎前缘高度等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阶段椎体爆裂性骨折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月采用后路伤椎置钉6钉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单阶段爆裂性骨折47例(A组),在同期随机选择采用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41例(B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2组在椎体高度、椎管矢状径、矢状面Cobb角,远期椎体高度维持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单阶段椎体爆裂性骨折,伤椎复位效果好,椎体术后远期椎体高度维持良好,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36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36例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患者,经过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研究发现患者术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良好,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经伤椎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椎体骨折脱位,可使伤椎椎体高度得以恢复,尤其是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的比值得到改善,Cobbs角改善明显,术后并发症也明显减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韩建邦  俞胜宝  汪颖峰 《安徽医药》2019,23(12):2436-2439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6年 7月至 2018年 5月黄山市人民医院 41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病人,按术式分为经皮微创单轴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20例(微创组),后路开放性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 21例(开放组)。对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值、 Cobb角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微创组切口长度(4.6± 0.4)cm、术中出血量(40.5±15.5)mL、住院天数(8.5±1.5)d均少于开放组[(10.2±1.2)cm、(84.6±29.0)mL、(13.6±3.4)d](P= 0.000)。微创组术后 1周 VAS评分(2.3±1.4)分和 ODI(22.2±8.4)%均优于开放组[(3.7±1.6)分、(33.7±13.4)%](P=0.039,0.001)。两组病人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 Cobb角均较术前改善(P=0.000),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 Cobb角无明显丢失。置钉及复位过程顺利,两组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经皮微创单轴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与传统后路开放性经肌间隙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有限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获得随访的患者112例.其中爆裂性骨折80例.压缩性骨折32例,伤椎仅一侧椎弓根置钉,即5钉固定的52例,伤椎两侧椎弓根置钉,即6钉固定的60例。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神经功能FrankeJ分级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12~42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均获得较好复位,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脊柱后凸角(矢状面Cobb’S角)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矫正度无明显丢失,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亦有改善,内固定无失效。结论经伤椎置钉结合椎板间植骨治疗胸腰椎体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可较好重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减少并发症,增强内固定物的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经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91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其中经伤椎置钉患者43例,跨伤椎置钉患者48例,本组均采用后入路经椎弓根置螺钉内固定术,分别在术前、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测量分析,两组进行对比。结果本组随访6~24个月。术前、术后2周两组之间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之间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及伤椎Cobb’s角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减少术后并发症,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破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36例。手术前后测量骨折椎体前、后缘高度百分比、Cobbs'角,定期随访并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s'角明显恢复(P<0.01),伤椎后缘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随访8~26个月,患者均能下地行走,术后6个月复查腰椎正、侧位X线摄片显示36例均骨性融合。3例完全神经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不明显,19例不完全损伤者17例功能恢复到1级以上。结论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生理弯曲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与传统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洛川县医院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后路短节段固定治疗。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24h肌酸激酶水平,观察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伤椎椎体高度比、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变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根据ODI计算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带支具离床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24h肌酸激酶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伤椎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脊柱Cobb角、伤椎椎体楔形变角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但观察组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2%,与对照组的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更好地恢复伤椎高度、脊柱生理曲度以及脊柱稳定性,且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腰椎椎旁肌间隙入路在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系统取出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3年8月63例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取出椎弓根螺钉系统的患者,随机分为后正中入路组和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其中行后正中入路取出患者30例,行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患者3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数字法评分(VAS)及住院时间,并行组间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螺钉系统均完整拆除,无明显并发症。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38.1±5.8)min,术中出血量(52.4±7.8)mL,术后24 h及72 h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为(2.5±0.3)分和(0.6±0.1)分,住院时间(4.0±0.5)d。后正中入路组手术时间(76.0±8.8)min,手术出血量(186.1±25.4)mL,术后24 h及72 h患者腰背部VAS评分为(7.4±0.4)分和(2.4±0.2)分,住院时间(9.1±1.8)d。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腰背部VAS评分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优于后正中入路组。结论: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取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有减少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安全和损伤较小的术式。  相似文献   

12.
陈亮清  白龙  解志波  周景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23):3188-3189
目的探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在骨质疏松脊柱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8例脊柱退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24例,均行常规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组在植入螺钉前于椎弓根钉道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A)骨水泥。观察比较两组疼痛状况(VAS)评分、脊柱稳定性、神经症状(JOA)评分等。结果治疗组VAS评分:术前(7.21±1.01)分、术后1个月(3.12±1.65)分、术后6个月(3.08±1.10)分、术后12个月(3.09±1.25)分,对照组分别为(7.23±1.98)分、(4.31±2.13)分、(4.22±1.48)分、(4.12±1.34),两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5、2.08、1.97,均P〈0.05)。治疗组脊柱稳定23例、不稳定1例,对照组分别为19例、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1,P〈0.05)。治疗组JOA评分:术前(14.12±2.65)分、术后1个月(26.76±4.36)分、术后6个月(26.78±2.10)分、术后12个月(26.96±1.89)分,对照组分别为(14.41±2.13)分、(24.13±5.28)分、(24,32±1,68)分、(24.32±1.99)分,两组术前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4、3.39、3.56,均P〈0.05)。结论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在骨质疏松脊柱手术中可明显改善疼痛及神经症状,增强脊柱稳定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椎体固定治疗腰椎弓峡部崩裂的方法及适应证。方法对12例腰5椎弓根崩裂患者行后路椎弓根螺钉钩.棒系统单椎体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临床疗效按Henderson标准评价:优8例,良4例。结论应用椎弓根螺钉钩一棒系统单椎体固定治疗腰椎弓峡部崩裂后固定、融合效果好,对腰椎活动度影响少,适用于L5椎弓根狭部崩裂或伴2度以内滑脱、慢性腰痛或神经根压迫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螺钉和空心加压螺钉两种方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200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8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95例采用空心加压螺钉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观察组,93例采用采用动力髋螺钉加防旋螺钉进行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各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恢复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均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加压螺钉与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螺钉治疗股骨颈骨折各有优缺点,空心加压螺钉效果较好,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动力髋螺钉联合防旋螺钉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手、前臂软组织缺损运用髂腹股沟带蒂皮瓣修复的方法和效果。方法12例均择期采用髂腹股沟带蒂皮瓣手术,先将手及前臂疤痕或挛缩创面切除并松解黏连,依据旋髂浅动脉在髂腹股沟走行方向设计皮瓣,逆行切取同侧皮瓣,修复前臂软组织缺损并固定,术后3-4周后二期断蒂。结果12例均获随访,术后随访3-23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后2例局部吻合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愈合。3-4周断蒂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无明显臃肿、萎缩、色素沉着,皮瓣颜色和质地良好,外形与功能满意。供区创面愈合较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对外形和功能要求较高。髂腹股沟带蒂皮瓣的应用,对供区损伤小、操作方便、皮瓣易成活,是一个治疗手和前臂软组织缺损的简单安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曹奇  李严兵 《现代医药卫生》2014,(10):1467-1468,1470
目的通过对成人寰椎尸体标本的解剖学研究和测量,为临床上施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对20具健康成人寰椎干燥尸体标本进行解剖学测量,确定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及置钉角度的相关参数。结果寰椎椎弓根的宽度为(10.62±0.70)mm,进钉点处及椎动脉沟最薄处后弓高度分别为(4.71±0.36)mm和(4.28±0.55)mm,最大进钉长度为(26.91±1.68)mm,钉道内倾角为(3.75±1.42)°,头倾角为(3.25±1.74)°。结论寰椎以后弓和侧块内、外侧缘的移行处连线中点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上方2 mm处的冠状面的交点为进钉点,内倾2°-6°、头倾2°-5°进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比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1年4月来本院就诊治疗的40例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20例,采用后路伤椎置钉治疗;B组20例,采用跨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Frankel分级,后凸角,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患者随访1~2年,对比分析A组和B组患者术后的后凸角,术中出血量等数据,B组较A组出血量少。但A组后凸角治疗优于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是较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更为有效,更为安全的一种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并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通道椎体内自体植骨、伤椎单侧固定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采用短节段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植骨的治疗方法治疗胸腰段骨折28例(植骨组),并与单纯内固定椎旁植骨30例(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本组58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月~2.5年,平均13月。A组术后随访8月以上28例,其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后略有丧失,Cobb角较术后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术后随访7月以上30例,其椎体前缘高度丧失,Cobb角增加较术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较B组腰背疼痛率低。结论通过伤椎椎弓根通道植骨,单侧伤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术式是可行的。该种术式早期促进伤椎骨折愈合,增加脊柱前柱中柱稳定性,同时对减少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丢失、椎体后凸畸形、腰背疼痛等并发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过磷酸钙制粉系统螺旋输送机常发生漏气、漏粉,螺旋轴断裂等故障,分析其原因,并对螺旋输送机的结构及密封装置进行了改造.改造后,设备运行平稳,消除了漏气、漏尘现象,节约了检修费用,设备运转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