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肾纤维化是肾脏组织受损后瘢痕修复的过程, 是各种慢性肾脏病(chronic renal diseases, CKD)的最终结果。巨噬细胞参与炎症性肾脏疾病的发病过程并与CKD的纤维化进展密切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在整个病程中变化复杂, 多种信号通路参与其中并介导纤维化的进程。文章概述了巨噬细胞表型和功能、在肾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及靶向巨噬细胞对肾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间质纤维化是所有肾病进行性发展的最终通路,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目前研究发现,肾小管上皮转分化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肾小管上皮在转分化过程中逐步失去其原有特征而获得肌成纤维细胞的特征,如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并合成细胞外基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被认为参与了这一过程并在其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1]。探索有效抑制和逆转转分化的发生,从而抑制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采用大鼠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建立肾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用银杏叶进行治疗,选用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输尿管梗阻及再通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和恢复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相关因子的动态表达。方法 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梗阻和再通两个实验部分,梗阻部分分为假手术组(sham,n=6)、单侧输尿管梗阻(UUO)3d(n=6)、UUO 7d(n=6)和UUO 14d(n=6);再通部分分为双侧输尿管梗阻(RBUO)0d(n=6)、RBUO后再通3d(n=6)、RBUO后再通 7d(n=6)和RBUO 后再通14d(n=6)。术后3、7和14 d后处死取其肾脏组织。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和间质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肾组织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M-CSF)和活化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MCP-1和M-CSF mRNA表达水平;ELISA测定TGF-β1含量。 结果 与Sham大鼠相比,UUO大鼠随着梗阻时间延长,纤维化程度加剧。同时TGF-β1水平明显升高。输尿管再通后,纤维化程度随时间延长明显减轻,且TGF-β1水平明显下调。UUO大鼠肾组织中,MCP-1和M-CSF mRNA和表达蛋白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增加;梗阻再通后,MCP-1和M-CSF mRNA和蛋白表达随再通时间延长持续下降。MCP-1和M-CSF在UUO或再通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与CD68呈现一致性变化趋势。 结论 输尿管梗阻后,M-CSF和MCP-1的动态表达反映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和聚集状态,这可能是间质纤维化发生十分重要的炎症基础。而输尿管再通可抑制活化和趋化的单核-巨噬细胞,控制炎症反应,缓解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背景: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在肾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纤维连接蛋白在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方法:72只大鼠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游离左侧输尿管;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梗阻时间越长,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越重,纤维化越明显,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即明显增多,且随着梗阻时间延长,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呈持续增加趋势,至造模后第14天达到高峰,与同期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说明在大鼠肾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纤维连接蛋白的蛋白表达在肾损伤早期即显著增加,并随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步升高,从而促进肾纤维化的发生。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高表达可能是加重肾间质损害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是慢性肾脏病的重要标志.组织缺氧是肾间质损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肾周毛细血管损伤导致的间质血流减少为肾间质纤维化的重要病因.纤维化时,周细胞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分离并生成ECM,毛细血管稀疏介导了肾小管间质损伤、缺氧和纤维化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理清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周细胞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有助于肾纤维化的治疗,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背景:干细胞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其可能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目的:检测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血清干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与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用腺嘌呤灌胃诱发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第4、8和12周各组随机处死6只大鼠,检测血液学及尿液学指标,ELISA检测大鼠血清干细胞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计算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分析大鼠血清干细胞因子浓度与肾功能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数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各时期血清尿素氮、肌酐、干细胞因子水平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且上述指标均随着灌胃天数的延长逐渐增加,血清干细胞因子浓度与尿素氮、肌酐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数均呈明显正相关(P < 0.01)。提示干细胞因子可能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7.
TGF-β1对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PAI-1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应用不同浓度(0,2,5,10ug/L)的TGF-β1培养刺激24h,和以5μg/L TGF-β1作用不同时间(0,6,12,24,48h),以逆转录-PCR技术检测成纤维细胞表达纤溶酶原激活剂的抑制物(PAI-1)mRNA的变化。结果 TGF-β1 在0-10μg/L浓度范围可促进肾间质成纤维细胞2PAI-1 mR-NA的表达,且呈剂量效应相关性,在0-48h内,5μg/L TGF-β1刺激后PAI-1表达,参与肾纤维化中基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从而在肾间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TGF—β1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观察TGF-β1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Ⅲ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间质成纤维细胞在肾纤维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以MTT比色法和RT-PCR法,观察TGF-β1对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作用和对Ⅲ型 mRNA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背景:细胞黏附的丧失及E-钙黏蛋白表达下降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疾病进展过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 目的: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态及该病理过程中E-钙黏蛋白、整合素连接激酶蛋白的表达,探讨E-钙黏蛋白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摸球法均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对照组仅进行假手术;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造模后第1,3,7,14天分批处死大鼠,检测梗阻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损伤程度并检测肾脏组织中E-钙黏蛋白、整合素连接激酶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梗阻时间越长,肾小管间质损害程度越重,纤维化越明显。造模后3 d大鼠肾脏组织E-钙黏蛋白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即出现下调,第14天最低,整合素连接激酶蛋白表达则显著增加,与同期正常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E-钙黏蛋白的表达减少促进了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而整合素连接激酶蛋白的表达增加在肾间质纤维化的进程中可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雷公藤多苷对UUO小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细胞间黏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onocyte chem oattr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肾间质纤维化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小鼠单侧输尿管结扎(UUO)模型,用雷公藤多苷进行干预,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蒙诺作为对照。肾脏病理用HE和MASSON染色;肾组织α-SM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ICAM-1蛋白质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CP-1基因表达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结果UUO模型组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程度以及肾组织α-SMA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肾小管间质中炎细胞浸润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雷公藤多苷各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α-SMA和ICAM-1蛋白、MCP-1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模型组;蒙诺治疗亦可显著降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和肾组织α-SMA的表达,但对于炎细胞浸润和炎症因子的抑制作用不如雷公藤多苷显著,而且未见其抑制ICAM-1表达的作用。结论雷公藤多苷可显著抑制肾间质纤维化和肌成纤维细胞的积聚,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炎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和研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表型转化的现象及其形态特点。方法 结扎大鼠一侧肾静脉,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连续饲养25d。每5d杀检5只,对肾脏重点检查,未结扎肾静脉的对侧肾作为对照,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偏振光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物酶(sP)法]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情况。结果肾静脉结扎侧肾逐渐出现肾小管萎缩,肾间质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典型病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发现,随着病变的发展,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角蛋白表达逐渐减弱,而a平滑肌肌动蛋白、波形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逐渐增强,肾间质中也出现角蛋白阳性的间质细胞。透射电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线粒体减少,内质网和微丝增多,并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突破基底膜游离到肾间质中。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早期肾间质中Ⅲ型胶原增生为主,后期以Ⅰ型胶原为主。结论 在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转化为间质成纤维细胞,是成纤维细胞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巨噬细胞在肾脏炎症损伤与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异质性,肾病类型不同,肾内局部微环境不同,巨噬细胞的表型与功能也不同。肾脏坏死组织、炎症损伤或病原相关模式分子诱导的促炎型巨噬细胞可加重肾脏的炎症损伤和纤维化;而炎症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和抗炎因素则可诱导抗炎型巨噬细胞产生,调节肾脏的修复与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腺嘌呤致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的肾组织成纤维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的表达。方法 :腺嘌呤灌胃法建立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 ,由模型肾组织培养肾间质成纤维细胞 ,应用免疫组化、逆转录PCR分别检测TGF β1及其Ⅰ型受体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成纤维细胞TGF β1、TGF β1I型受体免疫组化阳性 ;逆转录PCR可见 2 94bp的TGF β1及 34 5bp的TGF β1的Ⅰ型受体mRNA特异扩增带。结论 :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进程中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是TGF β1的一个来源 ,而且也是其效应细胞 ,从而在TGF β1的作用下出现增生和合成细胞外基质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等与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36只Wistar大鼠分2组:关木通组(24只)予关木通水煎剂连续灌胃12周,对照组(12只)予等量自来水连续灌胃12周;在4、8、12、16周末分别处死关木通组6只、对照组3只,留取肾组织.常规HE、Masson 染色,免疫组化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关木通组肾小管间质病变逐渐加重,16周末呈典型的寡细胞性肾间质纤维化; VEGF表达短暂上升随后下降;HIF-1α、FN表达逐渐增多,与肾间质面积正相关.结论 在CAAN 中,HIF-1α表达多少引起VEGF的变化与CAA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关系密切;FN在CAAN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肾纤维化源性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间质纤维化的机理。方法:建立单侧输尿管结扎所致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以MTT比色法观察病变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纤维化动物模型肾小管间质的改变,于术后第3天出现小管扩张,间质内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第8天出现纤维素沉积,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间质细胞浸润和间质纤维化逐渐加重。肾小球的改变较晚,随着结扎手术时间的延长,源于病变肾组织的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逐渐增强,明显的增殖出现于术后第8天组的细胞及以后的细胞组。结论: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相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扶肾降浊方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 PGN)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疗效及机制。方法:采用扶肾降浊方水溶液灌胃Wistar大鼠常规制备含药血清,在Ms PGN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延长造模时间至20周,使其自然发展为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体外培养造模12、16和20周末大鼠间质成纤维细胞,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扶肾降浊方含药血清对病理状态间质成纤维细胞中抗纤维化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病理状态间质成纤维细胞中抗纤维化因子HGF、BMP-7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扶肾降浊方含药血清随着给药周期的延长可部分逆转间质损害造成的上述mRNA和蛋白表达异常。结论:扶肾降浊方含药血清对Ms PGN大鼠间质成纤维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抗纤维化因子HGF、BMP-7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背景:梗阻性肾纤维化的治疗思路主要集中于解除肾结石、肾盂输尿管狭窄等危险因素以及针对上皮-间质转化、肾纤维化发生相关因子及改善肾间质微循环等肾纤维化发生机制进行,目前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以干细胞为基础的再生医学研究有可能为梗阻性肾纤维化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目的:综合分析不同来源干细胞治疗梗阻性肾纤维化的机制及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 Med、Ovid medline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并收集关于干细胞治疗梗阻性肾纤维化的文章,中文以"干细胞、梗阻性肾病、肾纤维化"为检索词,英文以"stem cells、obstructive nephropathy、renal fibrosis"为检索词进行检索,最终选择51篇文章进行总结。结果与结论:干细胞治疗梗阻性肾病尚处于实验阶段,大量研究表明干细胞移植对梗阻性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作用,干细胞可移植定位于肾间质,向肾小管上皮细胞分化,促进肾纤维化的恢复,干细胞还能分泌、上调或下调一些细胞因子抗纤维化,在及时、早期解除梗阻的前提下,干细胞移植有可能为梗阻性肾纤维化恢复提供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背景:近年研究提示肥大细胞的浸润与人类多种肾病患者的肾间质纤维化关系密切。肥大细胞是否参与了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作者未检索到此类报道。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组织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4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予腺嘌呤灌胃,剂量为150 mg/(kg•d);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尿指标,并对肾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评分;采用甲苯胺蓝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肥大细胞在肾脏的分布及浸润数量,并分析它们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相关性。 结果与结论:模型组大鼠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尿蛋白/ 尿肌酐、血清肌酐和血清尿素氮持续升高,肾间质纤维化评分也逐渐增加,不同时间点之间及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模型鼠的肾小管间质、肾小球囊外及血管周围,间质纤维化较重区域浸润较多,其浸润数量随着模型鼠肾损害的加重逐渐增加,不同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1),并且与肾间质纤维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 =0.96,P < 0.001)。提示肥大细胞可能促进了腺嘌呤致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p27和TGF-β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p27的表达, 同时观察TGF-βmRNA在各组的变化, 探讨UUO模型中 TGF-β与p27的关系.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R)、 UUO模型组.于术后第7、 14、 21天分别处死各组大鼠10只.用HE染色动态观察肾脏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p27的蛋白表达及动态变化, RT-PCR法测定p27mRNA和TGF-βmRNA的水平.结果:SO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p27蛋白及肾皮质p27mRNA的表达均强, UUO组随着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 p27的表达逐渐减弱, 而TGF-βmRNA随着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的加重, 其表达呈上升趋势;UUO组TGF-βmRNA与p27mRNA成负相关.结论:p27参与了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病过程;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模型中TGF-β促纤维化机制可能与p27的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20.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共同结果,其发病机制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肾小管上细胞,炎性细胞以及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转型,损伤和数量相关。氧化应激是导致细胞损伤、衰老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肝、肺纤维化和癫痫等重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