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stathmin蛋白与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25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25例大肠腺瘤组织、47例大肠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及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stathmin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8%、74.47%;正常大肠黏膜组分别与大肠腺瘤组及大肠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②p27kap1蛋白在正常大肠黏膜组织、大肠腺瘤组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80%、31.91%.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腺瘤组与大肠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大肠黏膜组与大肠腺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27kip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③stathmin蛋白的表达与p27kip1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695 3,P<0.01).结论:stathmi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27kip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程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提示stathmin及p27kip1蛋白共同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stathmin蛋白可作为一种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及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食管癌组织中KAI1、EphA2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KAI1蛋白和EphA2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发生及浸润转移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150例正常黏膜中KAI1和EphA2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其正常黏膜(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病例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例(P〈0.05),KAI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P〉0.05)。EphA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正常黏膜(P〈0.05),在深层浸润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浅层浸润组(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EphA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KAI1蛋白和EphA2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有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KAI1蛋白的低表达和EphA2蛋白的高表达与食管癌的癌变及转移的发生有关,两者对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nm23基因表达、突变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nm2 3基因异常表达及突变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DP法、流式细胞术、PCR SSCP法对 1 5 0例结直肠癌标本及正常黏膜组织和 1 6例大肠腺瘤分 3组进行nm2 3蛋白检测和基因突变的筛查。结果 ①免疫组化发现 73例结直肠癌中nm2 3 H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正常黏膜组织和良性腺瘤 (P <0 0 0 1 ,P <0 0 0 1 ) ,转移癌表达低于原发癌 (P <0 0 0 1 ) ,结直肠癌nm2 3 H1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肠壁浸润、Dukes分期、转移均密切相关 (P <0 0 0 1 ) ,低表达组术后预后差于高表达组 (P <0 0 0 1 ) ;②流式细胞术研究表明 ,nm2 3 H1蛋白在癌组织表达低于癌旁组织 ;在结直肠癌伴有转移 (3/ 1 4 )时其表达低于未发生转移者 (1 1 / 1 4 ) ;③nm2 3 H1基因第 2~ 5位外显子在 6 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未发现异常突变。结论 结直肠癌中nm2 3基因突变可能是小概率事件 ,在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中不发挥主要作用 ,而nm2 3 H1蛋白表达降低则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提示检测nm2 3蛋白表达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PHLPP2、PTEN与p-Akt1及其下游分子VEGF、BCL-2及Cyclin D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和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PHLPP2、PTEN、p-Akt1、VEGF、BCL-2及Cyclin D1的表达,并分析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PHLPP2和PTEN阳性率低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Akt1、VEGF、BCL-2及Cyclin D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结直肠癌中PHLPP2与p-Akt1、VEGF、BCL-2、Cyclin D1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PHLPP2、PTEN均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中p-Akt1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组;PHLPP2、PTEN均阴性结直肠癌组中p-Akt1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分组(P0.05)。PHLPP2、PTEN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p-Akt1蛋白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Kaplan-Meier分析显示,PHLPP2、PTEN、p-Akt1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相关。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HLPP2、PTEN、p-Akt1、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HLPP2与PTEN做为抑癌基因共同影响Akt1磷酸化,PHLPP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缺失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轴在结直肠癌肥大细胞浸润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BALB/c裸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结直肠癌模型组、NC shRNA组、HMGB1 shRNA组、PDTC组(NF-κB抑制剂),除正常对照组外,均建立结直肠癌模型。甲苯胺蓝(TB)染色观察结直肠癌组织肥大细胞浸润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结直肠癌组织肥大细胞活性标志物类胰蛋白酶(Tryptase)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直肠癌组织HMGB1、RAGE及其下游NF-κB p65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炎症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无肿瘤生长,模型组和NC shRNA组裸鼠肿瘤体积增长基本同步,HMGB1 shRNA组与PDTC组裸鼠肿瘤体积较模型组增长缓慢。模型组和NC shRNA组肥大细胞数、Tryptase水平及HMGB1、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TNF-α和IL-1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紫色脱颗粒肥大细胞和Tryptase阳性染色颗粒;HMGB1 shRNA组与PDTC组相较于模型组肥大细胞数、Tryptase水平及HMGB1、RAGE、NF-κB p65蛋白表达、TNF-α和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显微镜下可见少量紫色脱颗粒肥大细胞和Tryptase阳性染色颗粒。结论:HMGB1与RAGE结合可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肥大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组织中多功能蛋白聚糖(Versican)、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及 mRNA 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47 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 Versican、NF-κB 和 MMP-9 蛋白及 mRNA 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三者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 Versican、NF-κB 和 MMP-9 蛋白及 mRNA 表达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P<0.05);食管鳞癌组织中 Versican、NF-κB 和 MMP-9 蛋白及 mRNA 的高表达与浸润深度越深、淋巴结有转移、TNM 分期越晚均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组织分级均无关;食管鳞癌组织中,Versican、NF-κB 和 MMP-9 三者在蛋白及 mRNA 水平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Versican、NF-KB 和 MMP-9 在食管鳞癌中的高表达与肿瘤的生成、浸润及转移密切相关,并且三者具有相关性,为我们进一步探索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潜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NKD1和β-连环素(β-catenin)在结直肠正常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两者在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KD1和β-catenin在正常黏膜组织、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NKD1在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异常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其异位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KD1的表达和β-catenin异位表达呈负相关(rs=-0.691,P<0.01)。结论 NKD1的表达下调与β-catenin的异位表达,可能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TAZ和β-catenin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68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TAZ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TAZ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其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TAZ阳性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TAZ阴性组( 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 P<0.01),其异常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相关(P<0.05);β-catenin异常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β-catenin正常表达组(P<0.05);结直肠癌中TAZ阳性表达和β-catenin异常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 TAZ表达增高和β-catenin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TAZ和β-catenin的表达可作为判断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胃腺癌组织中survivin、NF-κB p65和p27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survivin、NF-κB p65和p27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3例胃腺癌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urvivin、NF-κB p65和 p27的表达情况.结果 (1) survivin 和NF-κB p65在胃腺癌中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6%(34/73)和58.9%(43/73),明显高于它们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0,0/20)和(20%,4/20)(P均<0.01);p27在胃腺癌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1.1%(30/73),明显低于它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5.0%,19/20)(P<0.01);(2) survivin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NF-κB p65与胃腺癌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均<0.05);p27与胃腺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均<0.01),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3)胃腺癌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NF-κB p65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而与p27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P<0.05); NF-κB p65与p27的阳性表达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 survivin、NF-κB p65和p27基因在胃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联合检测survivin、NF-κB p65和p27,有助于对胃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及侵袭转移能力的评估,进而为胃腺癌的预后分析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中Bmi-1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大肠肿瘤组织中Bmi-1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讨Bmi-1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Bmi-1蛋白在6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3组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并探讨大肠癌中Bmi-1 蛋白表达与Ki67蛋白的相关性。应用SPSS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i-1蛋白在大肠癌、大肠腺瘤及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5.0%、6.7%、0%, Bmi-1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明显高于腺瘤组及正常组(P<0.05),而在腺瘤组及正常组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P>0.05);Bmi-1蛋白高表达与有无远处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布部位、分化程度、组织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mi-1蛋白高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大肠癌中Bmi-1蛋白高表达与Ki67蛋白表达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Bmi-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患者侵润转移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Raptor、Rictor与血管生成相关因子HIF-1α、HIF-2α以及VEGF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Raptor、Rictor与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RT-PCR法检测12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60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Raptor、Rictor及HIF-1α、HIF-2α、VEGF的表达及其差异;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以及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aptor、Rictor、HIF-1α、HIF-2α和VEGF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P0.05)。Raptor、Rictor在中、低分化结直肠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结直肠癌(P0.05),同时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HIF-1α、HIF-2α和VEGF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Raptor、Rictor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Raptor、Rictor阴性的结直肠癌组织(P0.05);Raptor与HIF-1α、VEGF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呈正相关(P0.01),Rictor与HIF-2α、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1),Raptor与Rictor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 m TOR核心分子Raptor、Rictor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两者以不同途径协同促进结直肠癌的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Krüppel样因子4(KLF4)对结直肠癌细胞活力、凋亡及顺铂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KLF4在结直肠癌Caco2、SW480和HCT116细胞中的表达。将SW480细胞分为pc DNA3. 1组(转染pc DNA3. 1空质粒)、pc DNA3. 1-KLF4组(转染构建的pc DNA3. 1-KLF4过表达质粒)和pc DNA3. 1-KLF4+顺铂组(转染pc DNA3. 1-KLF4 48 h后用1 mg/L顺铂处理细胞48 h),Western blot检测KLF4、p-IκBα、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生存素(survivin)的蛋白水平;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簇(ROS)含量。结果:KLF4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在人结肠黏膜上皮NCM460细胞的表达(P 0. 05)。与pc DNA3. 1组相比,pc DNA3. 1-KLF4组的KLF4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 0. 05),细胞活力及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及p-IκBα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而pc DNA3. 1-KLF4+顺铂组细胞活力及cyclin D1和survivin的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pc DNA3. 1-KLF4组,细胞凋亡率、ROS含量及p-IκBα的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pc DNA3. 1-KLF4组(P 0. 05)。结论:上调结直肠癌细胞KLF4基因表达可降低肿瘤细胞活力,诱导细胞凋亡,增强顺铂化疗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提高细胞内ROS含量及下调NF-κB信号关键分子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间质和上皮细胞CD10的表达及与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0例正常黏膜中CD10的表达,同时用α-SMA标记结直肠癌组织中肌纤维母细胞。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中间质和上皮细胞均无CD10的表达,而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D10在间质和上皮细胞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和26.7%。结直肠癌中CD10阳性的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在高、低级别癌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间质细胞CD10阳性在侵及肌层者高于侵及浆膜层者(P〈0.01),而CD10阳性的上皮细胞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无关(P〉0.05);间质细胞和上皮细胞表达CD10与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P〉0.05);CD10阳性间质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低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上皮细胞在有脉管侵犯者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1)。CD10阳性间质细胞与α-SMA阳性间质细胞分布一致。结论结直肠癌中间质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化可阻止肿瘤的转移,而肿瘤细胞表达CD10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溶解而促进转移。  相似文献   

14.
环氧化酶-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43例结直肠癌组织和14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83.72%的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仅在14.29%的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P〈0.005)。COX-2表达水平与肿瘤Duke’s分期、大小、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位置、浸润深度及患者性别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COX-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过表达,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cyclinD1和p2 7蛋白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方法 收集5 8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标本 ,同时取距癌灶 >5cm的正常组织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cyclinD1和p2 7蛋白的表达。结果 cyclinD1蛋白在结直肠癌的表达阳性率为 5 5 17%,正常组织无表达 (P <0 0 1) ;cyclinD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在 6 0岁以上年龄组高于 6 0岁以下年龄组 (P <0 0 5 ) ;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负相关 (P <0 0 1)。p2 7蛋白在结直肠癌的表达阳性率为 5 5 17%,在结直肠正常组织的表达阳性率为 96 5 5 %(P <0 0 1) ;p2 7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负相关 (P <0 0 1)。cyclinD1和p2 7蛋白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 5 82P <0 0 1)。 结论 cyclinD1蛋白过表达与 p2 7蛋白失活可加速细胞周期转化 ,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cyclinD1和 p2 7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tumor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1,TMSG-1)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肝脏转移灶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0例结直肠癌原发灶和52例肝脏转移灶中TMSG-1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原发灶中TMSG-1的高表达率为42. 5%(85/200),中等强度表达率为29. 5%(59/200),阴性率为28. 0%(56/200)。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灶中TMSG-1的高表达率为17. 3%(9/52),中等强度表达率为50. 0%(26/52),阴性率为32. 7%(17/52)。TMSG-1在结直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及肿瘤TNM分期显著相关(P 0. 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TMSG-1在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灶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原发灶(P 0. 05),且在肝脏转移灶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MSG-1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表达明显降低,其低表达与结直肠肿瘤进展密切相关,有望在病理诊断中作为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和K-ras基因突变状态,分析三者在结直肠腺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检测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采用ARMS荧光定量PCR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分析Fascin-1、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K-ras基因突变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对三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12例结直肠腺癌中,Fascin-1蛋白高表达率为27. 7%(31/11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1);β-catenin蛋白核的高表达率为29. 5%(33/112),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 01); 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及β-catenin蛋白核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P=0. 022,P=0. 027)、TNM分期(P=0. 042,P=0. 019)相关; Fascin-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位置相关(P=0. 004); K-ras基因突变39例,突变率为34. 8%(39/112); K-ras基因突变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 0. 05); Fascin-1蛋白高表达、β-catenin蛋白核表达与K-ras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rs=0. 252,rs=0. 258,P 0. 05); Fascin-1蛋白高表达与β-catenin蛋白核表达呈正相关(rs=0. 213,P 0. 05)。结论 Fascin-1蛋白和β-catenin蛋白参与结直肠腺癌的侵袭转移,与K-ras基因突变相关; K-ras可能通过β-catenin蛋白促进Fascin-1蛋白的表达,从而为K-ras基因突变型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及其与血清CE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及癌旁黏膜,10例腺瘤组织中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血清CEA值的关系。结果 Survivin和P-gp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4.6%、76.19%,均显著高于癌旁和腺瘤组织(P 0.01)。Survivin和P-gp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呈正相关(P 0.05),两者表达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 0.05),Survivin蛋白高表达组血清CEA值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 0.05)。结论 Survivin和P-gp蛋白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两者的表达具有协同作用,联合血清CEA检测有助于对肿瘤监测,为治疗结直肠癌提供分子生物学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 RNA 小核仁 RNA 宿主基因 11 ( 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1, SNHG11) 对结直肠癌增殖的影响及分子机制。 方法 人结肠癌细胞 LOVO、 SW480 构建 SNHG11 过表达或 者 SNHG11 干扰细胞株, 检测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过表达及干扰 SNHG11 后, 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 P50 和 P65 蛋白和 NF-κB 信号通路下游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过表达 SNHG11 能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而抑制 SNHG11 的表达则能明显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过表达 SNHG11 后 P65、 P50 的表达及 NF-κB 信号 通路下游与细胞增殖相关基因 c-Myc、 COX2、 CCND1、 VEGFA 水平明显上调; 而敲除 SNHG11 后则显著降低。 SNHG11 通过与 NF-κB 复合体中的 P50 结合, 进而上调 NF-κB 复合体, 激活 NF-κB 信号通路。 结论 长链非 编码 RNA SNHG11 通过激活 NF-κB 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和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这一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8例结直肠正常黏膜、70例腺瘤、128例腺癌组织中NKD1、β-catenin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NKD1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依次降低(P0.05),其在轻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P0.05);β-catenin异位表达率与Cyclin D1阳性率在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组织中均依次升高(P0.01),且Cyclin D1在重度异型增生腺瘤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中度及轻度异型增生腺瘤(P0.05)。NKD1、β-catenin、Cyclin D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癌分化程度、Duke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NKD1的阳性率和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呈负相关(r_s=-0.645,P0.01)。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β-catenin异位表达率和Cyclin D1阳性率呈正相关(r_s=0.618,P0.01)。结论 NKD1、β-catenin、Cyclin D1三者可能参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评价结直肠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