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价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10年11月行PCI治疗AMI女性患者,老年(≥65例)女性为332例,非老年(<65岁)为236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围术期并发症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结果 老年组发生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与非老年组无明显差异.两组成功PCI的AMI女性患者随访24~ 72个月,平均(46.0±18.0)个月,老年组316例接受随访,无症状存活233例(73.7%).149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23例(15.4%)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4.2% (45/316);非老年组228例接受随访,无症状存活175例(76.8%),126例患者复查冠脉造影,16例(12.7%)发生再狭窄,总MACCE率12.3% (28/228),与老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尽管老年女性AMI患者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女性AMI患者,但两组PCI治疗成功率均较高,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其长期临床疗效相似.PCI仍是老年女性AMI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1〕。及时、有效的开通梗死血管以挽救濒死的心肌细胞,实现梗死冠脉再通,以迅速恢复再灌注,防止梗死面积的扩大,缩小心肌缺血范围,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及其治疗预后是目前临床治疗AMI的关键〔2〕。由于老年AMI患者特殊的病理、生理变化且常合并多种疾病或并发症,对溶栓治疗的危险性增加,因此临床上  相似文献   

3.
1999~2003年,我们对87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近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75岁的101例PCI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n=48)和非STEMI(NSTEMI)组(n=53)。随访2年,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院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累积全因死亡率分别为9.4%、12.5%、20.6%、23.7%和27.9%。术后短期内(15个月内,包括住院),STEMI组累积存活率较NSTEMI组略低,而远期(15个月后)STEMI组较NSTEMI组略高,但两组的2年累积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PCI术后6个月后死亡风险降低,NSTEMI患者远期预后较STEMI更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急性肾损伤(AKI)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89例老年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PCI治疗,根据术后是否出现AKI,将其分为AKI组(n=65)和非AKI组(n=124),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预后情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并发AKI的影响因素。结果 189例老年AMI患者中,65例患者并发AKI(34.39%)。AKI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AKI组;心力衰竭、感染、出血、自动出院及死亡例数均多于非AK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OR=3.766,95%CI 2.031~6.982)、心功能Killip分级(OR=3.043,95%CI 1.966~4.712)、白细胞计数(OR=1.877,95%CI 1.058~3.364)及N端脑钠肽前体(OR=2.570,95%CI 1.386~4.765)是影响老年AMI患者PCI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肾小球滤过率(OR=0.470,95%CI 0.327~0.676)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AMI患者PCI术后AKI发生率较高,AKI将增加预后不良发生率,建议临床注重合并糖尿病及心功能不佳者的治疗及护理,同时可借助基线肾小球滤过率、白细胞计数及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判断患者并发AKI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AMI)不仅死亡率高,也有极大的可能性导致患者残疾〔1,2〕。近年来,AMI治疗的首选方法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但同时也存在着急性和亚急性支架内血栓、灌注损伤及无复流发生等风险,手术中使用Ⅱb/Ⅲa受体拮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冠状动脉内给予尿激酶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anfang Data、CBM、CNKI 和VIP 数据库关于急性心肌梗死PCI 术前冠状动脉内应用尿激酶原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时间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方法因AMI而接受PCI的老年患者依据发病至接受PCI时间分为观察组(≤6 h)86例及对照组(>6 h)92例。结果观察组术后心律失常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7.869,P=0.005)。治疗后24 h,两组丙二醛(MDA)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后MDA及hs-CRP显著低于对照组,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6 h为截点值,PCI时间预测AMI患者PCI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敏感性为88.89%,特异性为70.42%,曲线下面积为0.79。结论不同PCI时间对老年AMI术后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该院收治的AMI患者90例,按密封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PCI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比较两组TIMI3级血流分级、出血并发症、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1 h肌钙蛋白T(cTnT)、ST段恢复情况、术后1 w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TIMI3级血流开通率为97.78%(44/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35/45)(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5例,对照组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3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1例(P<0.05)。观察组术后1 h cTnT升高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患者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术后1 w 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MI能改善心肌组织水平再灌注,减少心肌损伤和不良心血管事件,保护心功能,有较强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补救性静脉溶栓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的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病人8例,立即给予50 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行静脉补救性溶栓治疗。结果 8例病人中有6例在溶栓后(2.6±0.8)h出现再灌注,实现临床再通。临床再通与造影显示再通完全符合。结论对于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未能及时开通罪犯血管的病人,可以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补救性溶栓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和中断,进而出现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尽早、充分和持续开通梗死相关冠状动脉、重建冠状动脉血流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最佳策略,对挽救濒死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保护心肌泵血功能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介入术与易化介入术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直接介入术,dPCI)与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易化介入术,FPCI)对心肌梗死的疗效、安全性影响。方法收集发病24h内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比较dPCI组(A)组和FPCI组(B组)的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在成功率、出血、靶血管并发症、再梗死方面相同,无显著性差异。A组从入院到导管室时间为3.7~21.5h,平均(6.4±3.8)h,B组从入院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时间为0.5~6.3h,平均(2.4±1.6)h,A组时间明显长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无复流现象及导管室事件如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室颤动、低血压等方面,A组较B组明显多,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PCI较dPCI有相同的成功率及更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 对我院 2 0 0 3年 8月— 2 0 0 4年 3月间收治的 93例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心功能及不良临床事件的比较分析。结果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使梗死相关动脉 (IRA)再通 ,改善心功能及降低不良临床事件方面均优于静脉溶栓治疗。结论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项最有效的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方法 ,并发症少 ,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和中断,进而出现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经急诊PCI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00例根据治疗最终结局分为死亡组40例和存活组260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既往有无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等)、住院期间出现的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Killip分级、心肌梗死部位、血压、入院心律、发病时间等。结果死亡组高血压史比例高于存活组(P=0.015),其余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存活组前壁心梗发生率(P=0.018)、Killip分级≥Ⅱ级比例(P=0.027)、发病时间(P<0.01)均低于死亡组,而收缩压(P<0.01)高于死亡组;存活组左主干(或三支)病变比例明显低于死亡组(P=0.006),而成功再灌注比例(P<0.01)、植入支架数量明显高于死亡组(P=0.010);存活组心源性休克(P<0.01)、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P<0.01)均显著低于死亡组。结论老年STEMI患者行急诊PCI治疗结局受患者高血压史、心梗发生部位、Killip分级、发病时间、收缩压、冠脉造影结果及并发症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 TPA)溶栓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再灌注治疗近远期疗效及临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观察及随访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间共收治的年龄≥65岁的老年AMI患者182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r TPA溶栓组和直接PCI组,分别比对两组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观察住院期间的出血情况及30 d病死率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主要终点事件,随访半年和1年的LVEF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直接PCI组IRA再通率及30 d LVEF水平较r TPA溶栓组高(P0.05);住院期间1型出血率及30 d病死率r TPA溶栓组较直接PCI组高(P0.05);随访6个月LVEF水平急诊PCI组较r TPA溶栓组高(P0.05);住院期间2型以上级别出血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及12个月的病死率比较和12个月的LVEF水平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特异性溶栓剂r TPA早期治疗的IRA再通率较直接PCI组低,但其安全性及中远期获益与直接PCI术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危险因素相关性。方法接受PCI的AMI患者中术后无复流65例为观察组,术后血流正常灌注135例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梗死前心绞痛史(χ~2=4.179,P=0.041)、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χ~2=7.729,P=0.005)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清中总胆固醇(TG)(t=1.146,P=0.253)、甘油三酯(TC)(t=1.017,P=0.3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t=1.594,P=0.11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0.746,P=0.456)、白细胞计数(WBC)(t=0.975,P=0.331)、肌钙蛋白(c Tn I)(t=0.684,P=0.495)、肌酸激酶同工酶(t=0.958,P=0.3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t=2.467,P=0.015);不同HbA1c浓度的两组患者在糖尿病史、HbA1c、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两组HbA1c升高组PCI术后无复流危险因素发现,糖尿病史、梗死前心绞痛、术前TIMI血流分级、HbA1c、LVEF水平是AMI HbA1c升高组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HbA1c升高PCI术无复流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受限进一步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糖尿病史、梗死前心绞痛、术前TIMI血流分级增加、HbA1c水平升高、左室功能受损是AMI HbA1c升高组患者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3岁。因"突发胸痛2周"于2011年5月18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脂血症史5年;高血压史2年。2周前因突发胸痛8h入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未行再灌注治疗。为行冠脉介入治疗来我院,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研究比伐卢定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的效果。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接受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24例,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2组患者术前给予同样剂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口服,术中对照组经静脉给予普通肝素,研究组给予比伐卢定。比较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0 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B型利钠肽(BNP)、出血事件以及住院期间、术后30 d和6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组患者术前LVEF、LVEDD、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术前,2组患者术后30 d LVEF水平均升高,LVEDD和BNP水平下降,且研究组相比对照组LVEF、BNP[(46.9±4.7)%和(43.1±4.5)%;(182.8±83.4)和(294.5±107.6)ng/L]水平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1例轻度出血,对照组1例轻度出血,1例中/重度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对照组术后30 d出血发生率[3.23%(2/62)和6.45%(4/6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5;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30 d和60 d的MACEs发生率[1.61%(1/62)和3.23%(2/62);3.23%(2/62)和4.84%(3/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90,χ2=0.112;P>0.05)。结论比伐卢定可改善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指标,并显著减少PCI术后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