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的服务范围仅限于一般的家庭照料和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因此本文在探讨现行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利用互联网+构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从互联网+的角度科学地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同时结合国内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互联网+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提出相关建议和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重庆市城市和农村8个养老机构60岁以上老年人511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3.2%老年人选择医疗康复保健服务,39.7%选择精神慰藉服务,仅9.8%选择生活照料服务;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城乡差异是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是老年人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的影响因素;职业、婚姻状况、城乡差异、医养服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是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务影响因素。结论老年人对医疗康复保健服务、精神慰藉服务需求意愿更高;城乡差异对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影响明显;婚姻状况、职业、受教育程度、城乡差异、医疗保障水平、医疗技术水平是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共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邯郸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及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形式的倾向。方法对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共12个社区的607名老人采用城镇居民养老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定老年人ADL。结果选择居家/社区养老+家庭病床的老人占27.2%,选择医养机构占41.1%,整体表现出养老与医疗服务结合意愿;对影响老年人养老意愿选择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生活自理能力、经济收入、家庭户情况、是否患有慢性病、医疗消费及经济收入之间有差异(P0.05)。对有显著差异的影响因素做多重比较检验(P0.05),筛选出由大到小的影响因素为慢性疾病、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及家庭户情况。结论邯郸市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正在启动,应推进社区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一体化资源配置,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同经济水平家庭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认知与意愿的差别。方法对徐州地区2家公立医院的45例老年患者及281例陪护子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医养机构认知率总体偏低,87.12%从未听说或只是听说但不了解医养机构,医养机构认知、养老意愿及费用标准与经济因素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与普通养老机构相比,经济因素是老年人选择医养机构更重要的影响因素。老年人群体经济状况较差且参差不齐,目前应建立在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形成多元化养老模式、多档次养老保障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宣传、发展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以满足高龄、失能、慢性病老人的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及Logistic回归来分析。结果老年人群普遍存在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健康和年龄是影响老年人医养结合需求最主要的因素,社会交往和社会支持对医养结合服务需求也有一定影响。结论将全过程的健康管理融入“医养结合”,倡导老年人树立积极向上的养老观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城市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和入户调查的形式对烟台市195名机构老年人和1 250名位居家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对医疗的需求、经济的需求和精神慰藉的需求是城市老年人共同的养老需求;(2)机构养老的大多是80岁及以上的高龄、丧偶、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对精神慰藉需求和照护服务的需求明显高于居家老年人(P<0.05);(3)居家养老的以中、低龄老年人为主,健康状况较好,文化程度较高,对休闲娱乐的需求明显高于机构老年人(P<0.05)。(4)两种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水平没有高低之别,只有服务种类的区别。结论家庭依然是多数老年人养老的首要选择,居家养老是目前城市老年人普遍偏好的一种养老方式。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但是,适合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已经严重影响到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顺应了健康老龄化的趋势,有效地整合了养老和医疗服务资源,是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该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躯体状况及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唐山市路南、路北区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内724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躯体状况、社会支持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分析躯体状况及社会支持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结果老年人的躯体状况和社会支持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慢性病数量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OR值及95%CI分别为2.125(1.131~3.439)和2.539(1.195~5.392)。结论患慢性病数量越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差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多。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加剧,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必然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民生方面的危机问题。探讨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基于我国老年群体多元化需求和目前已基本建成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医养服务体系,通过调动社会多方医疗和养老资源,实现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打造“医、养、护、康”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1〕。文章从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相关概念,发展现状及模式,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等为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健康状况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唐山市路南、路北区35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中2个社区,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724人,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分析。结果听力、视力、行走、慢性病及ADL均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 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及ADL是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慢性病数量越多和ADL越差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越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养老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天津市居家养老老年人对社区医疗护理的具体需求。方法采用量性和质性研究相结合方法,了解居家养老老年人400人社区医疗护理需求。结果 33.5%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居家老年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主要为开药、一般性治疗、定期体检和中医药服务,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能满足其需求;26%的居家老年人签订了家庭责任医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月收入和有无慢性病均对未签约居家老年人签约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居家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识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56.5%的居家老年人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但知晓程度低,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对居家老年人临终关怀接受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天津市社区医疗护理服务还需进一步地提升与发展,以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不同类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智慧化养老服务的需求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和随机抽样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量表对贵州省第一批、第二批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内居住的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依次均为智慧化安全监护、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不同类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智慧化养老服务有差异(F=17.019,P<0.05),其中以医为主型总分最高,以养为主型次之,医养并重型最低。结论 不同机构性质的老年人对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空间较大,对智慧化养老服务需求侧重点各不相同,相关从业者应结合其需求,认真开展精准服务,以提升医养结合的智慧化养老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石河子市老年人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知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石河子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进行便利抽样调查。结果石河子市样本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知晓率不高;其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意愿及子女的支持度较高,但其本人支付能力又较低。结论在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注重加大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宣传力度;加强医养结合模式精神文化建设;提供一体化的医疗保健服务;整合多方资源,完善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青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徐州地区2家公立医院的281名老年患者陪护子女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青年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有很高的期待,其相关因素主要是子女数量、居住地、对医养结合模式的了解程度等。结论中青年社会养老趋势明显,政府推行医养模式应充分考虑中青年居民的养老意愿与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一般情况、居住方式对其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唐山市127个社区中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内共724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用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表、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居住方式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前3位是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精神慰藉服务。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收入、居住方式,其中男性、年龄大、文化程度高、月收入多、无配偶与独居者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较高。结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主要有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一般情况及居住方式影响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城市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对提升老年人生活水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本研究以江西省抚州市3个社区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收集老年人的基本特征、家庭情况、居家养老认知及居家养老需求等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总体水平为44.87,位于不太需要和一般的层次之间,其中医疗服务的需求最高,其次是精神慰藉服务、生活照料服务。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户籍、居住类型、职业、健康状况、精神状况、困难时获得帮助的来源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类型与健康状况是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应从实际出发,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灵活化、层次化、普惠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情况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洛阳市养老机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城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洛阳市养老机构的现况.方法 对洛阳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受到老年人的青睐且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结论 必须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建立社区居家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据预测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将导致门诊和住院费用分别上升到2000年的1.3倍和1.4倍,老龄化日趋严重~([1])。加之老年人医疗养老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及养老需求的多元化,医养结合参与主体缺乏信息沟通和协调互动机制,无法实现资源共享。而医养结合将会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新的思路。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因此急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人养老意愿及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为机构老年人健康服务体系的构建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方法抽取老年人,调查其基本情况、养老意愿分布以及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情况;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老年人的家庭养老意愿为70.03%,社区居家养老意愿为20.14%,机构养老意愿为9.83%。不同养老意愿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机构养老意愿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需求最高,为(3.62±1.01)分;老年人的子女数量、居住情况、婚姻经历是其精神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机构养老意愿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服务需求较高,应重点关注。精神卫生需求的忽视与缺乏应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及精神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影响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唐山市路南、路北区35个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中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年人724名应用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对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需求占首位,在具体项目的需求中对上门输液、打扫室内卫生、文化活动的需求分别占60.6%、39.5%、16.9%,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受性别、年龄、收入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在今后的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中,应增加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项目,特别是上门输液、紧急救护等服务;在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的项目中应关注打扫室内卫生方面的服务;还应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增加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