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比较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性放化疗采用IFI和ENI照射的不良反应、失败模式和长期生存。方法 符合入组条件胸段食管鳞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FI或ENI组。主要观察终点为急性放化疗不良反应,次要观察终点为失败模式、PFS和OS。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结果 2012—2016年9个试验中心共筛选食管鳞癌患者 228例,最终可分析的患者ENI组 101例,IFI组 104例。IFI组≥2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ENI组(P=0.018,0.027)。ENI组和IFI组在总失败率、局部区域失败率、远处转移率、野内和野外淋巴结复发率等均相近(P=0.401、0.561、0.510、0.561、0.681)。ENI组与和IFI组1、2、3、4年OS率和中位OS期分别为84.1%、57.3%、39.4%、31.6%和28个月与83.6%、62.1%、44.5%、31.5%和32个月(P=0.654);1、2、3年PFS率和中位PFS期分别为71.9%、42.3%、32.7%和20个月与70.1%、45.0%、35.9%和22个月(P=0.885)。结论 与ENI相比,胸段食管鳞癌采用IFI照射可减少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发生率,而不会降低局部-区域淋巴结和肿瘤控制率及远期生存。临床试验注册 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NCT01551589。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分析食管癌根治性调强放疗+化疗时放疗靶区范围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6-2015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根治性调强放化疗的36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NI)者131例,累及野照射(IFI)者229例。化疗均以铂类为基础的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随访至2018年12月底,随访率96%,中位随访时间64个月(95%CI为53~7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4.0个月(95%CI为19.77~28.23个月),1、3、5年OS率分别为76.1%、38.7%、21.0%。倾向评分配比法后均131例,ENI组和IFI组1、3、5年OS率分别为83.9%、48.6%、26.8%和74.0%、33.8%、17.5%(P=0.011)。亚组分析显示男性、年龄≤66岁、颈胸上段、肿瘤长度≤7 cm、肿瘤体积≤50cm3、T1-3期、放疗剂量>60 Gy和同期放化疗者均可从ENI中获益(P<0.05)。ENI组总失败率、局部区域复发率和内脏转移率均低于IFI组(P<0.05),≥3级骨髓抑制高于IFI组(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接受根治性调强放化疗时,分期偏早及颈胸上段者可从ENI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食管癌3DRT选择性淋巴引流区(扩大野)照射与累及野照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失败方式差异。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搜集有关食管癌3DRT扩大野和累及野照射比较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采用Stata 11.0软件进行分析。两组间差异采用OR及95%CI描述。结果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2个包括1095例患者的临床对照研究资料。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累及野照射比较,扩大野照射降低了食管癌3DRT患者野外失败率(OR=3.727,P=0.007),但≥3级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更高(OR=0.348,P=0.001;OR=0.385,P=0.000)。两组1、2、3年LC率和OS率均相似(OR=0.966,P=0.837;OR=0.946,P=0.781;OR=0.732,P=0.098和OR=0.952,P=0.756;OR=1.149,P=0.422;OR=0.768,P=0.120),DM率也相似(OR=0.986,P=0.937)。结论 与累及野照射比较,食管癌3DRT扩大野照射可降低野外失败率,但LC和OS率未见明显优势,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食管癌三维适形累及野照射时相应淋巴结引流区受照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04年间 81例食管癌患者资料,依据病变部位分别勾画相应淋巴结引流区,分析各淋巴结引流区PTV的体积剂量学参数。结果 患者VPTV-n30、VPTV-n35、VPTV-n40、VPTV-n45、VPTV-n50中位数分别为73%、70%、67%、64%、58%。处方剂量大小与VPTV-n30、VPTV-n35无关(P=0.215、0.054),与VPTV-n40~50有关(P=0.027、0.002、0.000);照射野数多少与VPTV-n30~45无关(P=0.438、0.535、0.425、0.313)而与VPTV-n50有关(P=0.045);病变食管钡餐造影X线长度及PTV大小与VPTV-n30~50均有关(所有 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胸上段的VPTV-nx值均大于胸中段及胸下段,且VPTV-n30~35值的大小因病变部位不同差异有显著性(P=0.028、0.045),而VPTV-n40~50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0.076、0.173、0.695)。VPTV-nx值大小对患者长期生存均无影响(所有 P>0.05)。结论 食管癌三维适形累及野照射时相应淋巴结引流区受到一定剂量照射,可能对预防区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作用,这有待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早期食管癌根治性放射治疗中ENI与IFI的疗效, 寻找早期食管癌适合的放射治疗范围。方法 搜集2006—2011年间在我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121例早期食管癌患者资料, 其中接受ENI者61例, 接受IFI者6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LC、O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ENI组与IFI组1、3、5年LC率分别为81.1%、60.1%、57.5%与64.5%、43.9%、27.2%(P=0.003), OS率分别为86.9%、56.8%、34.8%和86.7%、34.3%、19.1%(P=0.019), 失败率分别为22.3%、53.8%、63.2%与43.3%、65.8%、78.8%(P=0.023)。多因素分析显示照射范围是影响患者LC、OS的因素。结论 早期食管癌根治放射治疗行ENI可显著降低局部区域失败, 提高LC, 进而改善长期OS。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食管癌患者行选择性淋巴结照射(ENI)的可行性,进一步明确和评价临床早期食管癌患者放疗疗效,并分析其治疗失败原因。  方法  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23例临床分期为T1~2N0~1M0食管癌患者进行分析。将患者依据放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其中ENI组21例,累及野照射(IFI)组102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全组123例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7.8%(108/123)、47.2%(58/123)、36.6%(45/123)及89.4%(110/123)、67.5%(83/123)、48.8%(60/123)。ENI组患者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0.5%(19/21)、47.6%(10/21)、42.9%(9/21),与IFI组的86.3%(88/102)、49.0%(50/102)、35.2%(36/1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P=0.588 8)。ENI组与IFI组患者比较发生纵隔和(或)远处转移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χ2= 5.778,P=0.016)。  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作为临床早期食管癌患者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ENI可能会降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能否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与术后病理分期标准的比较,探讨《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草案)》的分布合理性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2年间本院根治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的 162例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术前临床分期及术后病理分期,并采用Kappa法分析两种分期间各期病例分布一致性。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并Logrank法检验差异和单因素分析。结果 T、N、TNM分期总符合率分别为67.9%、57.4%、67.9%,一致性程度分别为中等、较差、中等(Kappa=0.544、0.302、0.509)。随访率为93.2%,1、2、3年样本数分别为127、66、27例。全组1、2、3年OS率分别为82.6%、56.2%、37.7%。术前除了T1与T2期、N0与N1期OS相近外(P=0.086、0.101),T、N、TNM分期各期间OS均不同(P=0.000~0.028),与术后病理分期对预后判断的预示作用一致。结论 《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草案)》的分布合理性一般,预后判断价值较好,但仍需进一步细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复发脑胶质瘤行再程放疗的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9-2019年间行再程放疗的52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的资料,再程放疗中位计划靶区体积(PTV)73.5cm3(49.9~102.7cm3),中位剂量45.0Gy (43.0~48.8Gy)。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期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中位随访32.6个月,全组患者中位OS和中位PFS期分别为16.1个月(95%CI为4.1~28.1)和8.0个月(95%CI为4.0~12.0),1、2、3年OS率分别为67%、43%、29%,6个月、1年、2年PFS率分别为67%、40%、26%。多因素分析KPS评分、复发时间显著影响OS (P=0.012、P=0.001);KPS评分、两次放疗间隔时间显著影响PFS (P=0.003、P=0.018)。分层分析提示再放疗时KPS评分为初始病理WHOⅡ级和复发后再次手术患者OS及PFS的影响因素(P<0.001,P=0.012);复发时临床表现为初始病理WHOⅢ、Ⅳ级患者OS及PFS的影响因素(P=0.006、P=0.044)。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0.8%,1级占25.0%,2级占5.8%。结论 再程放疗复发脑胶质瘤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局限期软组织肉瘤(STS)的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因子,重点探讨术后放疗在STS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0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保留器官手术的203例STS患者,76例(37.4%)接受辅助放疗,采用前后对穿野放疗技术,剂量45~70 Gy。采用 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94.7%,5年OS、LFFS、DMFS率分别为69.1%、69.3%、68.0%。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亚型、大小、切缘状况和是否接受放疗是影响OS因素,其中放疗显著降低STS患者LR风险(HR=0.327,95%CI为0.177~0.605,P=0.000),放疗显著提高OS (HR=0.489,95%CI为0.266~0.897,P=0.021)。结论 术后放疗不仅可提高STS的LC还可改善患者OS,其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疗效,分析剂量学参数与预后间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3—2011年间本院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6例局部复发直肠癌资料。125I粒子植入术后即刻行CT扫描剂量验证,评估D90、D100、V100和V150。本组患者粒子活度中位数为0.7(0.4~0.8) mCi,植入粒子中位数为74(33~137)个。评价患者OS时间和LC时间及其与D90、D100、V100和V150的关系。Kaplan-Meier计算LC率和OS率,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中位OS期为16.2(95% CI为13.5~18.9)个月。中位LC时间为10.0(95% CI为6.2~13.8)个月。D90为(118.6±25.1) Gy,V100为(90.0±0.3)%。单因素分析提示D90与LC时间相关(P=0.048),V100与OS时间相关(P=0.035)。多因素分析显示V100>90%是OS影响因素(P=0.044)。结论 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复发直肠癌,术后验证计划D90>140 Gy、V100>90%有利于提高肿瘤LC率和OS率。术后验证计划D90和V100可能预测患者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食管癌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在根治性三维技术放疗中的价值,评价不同临床靶区照射后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10年间219例无远处转移的行根治性三维技术放疗的食管癌患者资料。105例接受累及野照射54~66 Gy;114例接受选择性淋巴引流区预防照射46~52 Gy,原发肿瘤局部处方剂量56~70 Gy。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OS并Logrank法检验和单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1、3、5年样本数分别为219、172、67例。累及野组与预防野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3.0%、39.1%、27.2%和70.5%、53.3%、51.7%(P=0.013),OS分别为67.6%、24.9%、15.0%和73.7%、45.1%、26.0%(P=0.025)。单因素分层分析显示病变部位为中下段、N0期的局部控制率和OS预防野组明显高于累及野组(P=0.007、0.015和P=0.054、0.013)。结论 对于食管原发肿瘤位于胸中下段和无淋巴转移患者,预防性淋巴引流区照射后局部控制和长期生存均能获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进入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时代,食管鳞癌患者行根治性放疗是否需要进行选择性淋巴引流区照射(elective nodal irradiation,END,或仅需累及野照射(involved field irradiation,IFI)仍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食管鳞癌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采用IFI与ENI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和EMbase等国内外数据库有关食管鳞癌精准放射治疗条件下IFI与ENI对比的文献,末次检索时间2016-08 31.依据入选和排除标准,收集各项研究中有关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失败模式,应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IFI与ENI在临床治疗食管鳞癌患者中的优劣.结果 初检出文献63篇,剔除学位论文/会议投稿或非北大医学图书馆收录文献18篇.进一步阅读全文,排除数据重复发表文献20篇,采用二维技术2篇以及非病例对照研究14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国内外文献9篇.共包括1 143例患者,其中采用单纯放疗605例,放化综合治疗538例.结果显示,IFI组与ENI组相比1、2和3年局部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59,95%CI为0.572~1.008,P=0.057;OR=1.076,95%CI为0.790~1.466,P=0.641;OR=0.977,95%CI为0.726~1.315,P=0.879),1、2和3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24,95%CI为0.623~1.091,P=0.959;HR=1.030,95%CI为0.715~1.483,P=0.206;HR=0.846,95%CI为0.488~1.465,P=0.551),但≥3级放射性食管炎、≥3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累及野组明显降低(OR=0.515,95%CI为0.341~0.778,P=0.002;OR=0.481,95%CI为0.254~0.913,P=0.025).两组野外复发/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29,95%CI为0.708~3.747,p=0.251.结论 食管鳞癌精准照射条件下IFI组局部控制率、生存率与ENI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重度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IFI照射并不增加野外复发/转移几率.考虑到纳入文献大多为回顾性研究,因此尚需开展大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食管癌根治放疗中ENI与IFI后的失败模式,探讨局部区域复发转移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2006—2012年在本院接受根治性放疗的245例食管癌患者资料,其中接受ENI者126例,接受IFI者119例。分析疗后的失败模式,其中区域失败包括食管病变局部未控或复发及区域淋巴结复发或转移,远处转移包括远处脏器转移及区域外淋巴结转移。失败模式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用Logrank法检验。结果 全组患者出现疗后失败163例,其中局部区域失败92例、单纯远处转移36例、区域失败伴远处转移35例。ENI与IFI疗后1、3、5年总失败率不相同,分别为35.4%、62.5%、69.0%与46.5%、71.5%、81.5%(P=0.036);1、3、5年局部区域失败率也不相同,分别为29.9%、48.4%、50.0%与39.6%、62.1%、71.4%(P=0.003)。结论 食管癌根治放疗时ENI可明显降低局部区域失败,提高LRC,进而改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累及野照射联合化疗的失败模式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01-2009-01-01山东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接受累及野放疗联合化疗的80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依据首次复发部位与治疗靶区,将失败模式分为照射野内复发、野外区域淋巴结复发和远处转移,并分析不同复发模式组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80例患者治疗有效68例(85.00%),达临床完全缓解(CR)19例(23.75%),部分缓解(PR)49例(61.25%)。中位随访时间52.6个月(95%CI:46.1-56.7个月),全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为14.4个月。共76例患者出现复发,其中野内复发43例(53.75%),远处转移33例(41.25%),野外区域淋巴结复发24例(30.00%)。有野内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MST分别为14.2和13.2个月,均显著低于未出现者的17.4个月(P=0.01)和15.9个月(P〈0.001),而出现野外区域淋巴结转移与未出现者MST均为14.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5。结论累及野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野内复发及远处转移为主要复发模式且影响生存,而野外区域淋巴结并未明显影响患者总生存期,其可行性有待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中胸段食管癌累及野与淋巴结选择性照射的临床研究,为中胸段食管癌放疗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03—03—28—2007—04-02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接受同期化放疗的食管癌患者73例,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累及野照射组(involved field irradiation,IFI)和局部淋巴结选择性照射组(elective nodal irradiation,END。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毒副作用、失败情况、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结果:IFI组〉Ⅲ级急性毒副作用发生率为14.3%(5/35),明显低于ENI组的42.1%(16/38),x2=10.531,P:0.001。IFI和ENI组的局部区域失败率分别为47.8%(11/23)和57.9%(11/19),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1.7%(5/23)和15.8%(3/19),为失败的主要形式;野内复发率分别为43.5%(10/23)和43.4%(9/19),为局部区域失败的主要方式。野外复发少见,分别为4.3%(1/23)和10.5%(2/19)。IFI组患者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8%、44.7%和25.7%,ENI组分别为66.1%、60.0%和45.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586,P=0.444;IFI组1、2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3.0%、71.6%和71.5%,ENI组分别为87.0%、80.0%和8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281,P=0.596。T分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x^2=0.521,P=0.045。结论:与淋巴结选择性照射相比,中胸段食管癌累及野照射可减少治疗毒副作用,而不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及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