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关系。方法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40例为研究组,根据衰竭类型将患者分为收缩组(n=66)和舒张组(n=74),另选取同期非心力衰竭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应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评价心功能,检测所有入选者心电图QRS波时限、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浆NT-pro BNP水平。结果研究组QRS波时限显著长于对照组,收缩组QRS显著长于舒张组,研究组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NYHA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收缩组显著优于舒张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QRS波时限与NT-pro BNP水平和NYHA分级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较长,血浆NT-pro BNP水平较高,且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差异,QRS波时限及血浆NTpro BNP水平能反映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及QTc间期监测对急性心衰(acute heart failure,AHF)住院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AH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就诊72 h后氮末端脑钠素原(NT-Pro BNP)水平为短期预后评估依据,将受试患者分成预后优良组(A组,n=51)、预后不良组(B组,n=40)和死亡组(C组,n=13)三组.分析三组患者入院即刻(T1)、就诊24 h(T2)、72 h(T3)时间点NT-Pro BNP水平及心电图QRS波时限、QTc间期差异,分析心电图QRS波时限、QTc间期与NT-Pro BNP水平的关系.结果 ①T1-T3时,三组患者NT-Pro BNP水平及QRS波时限、QTc间期监测结果均显示B、C组>A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B、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三组患者上述指标监测结果较T1时明显降低(P<0.05),其中B、C组患者降幅小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C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1-T3时段内,QRS波时限、QTc间期均与NT-Pro BNP水平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临床上可将心电图QRS波时限及QTc间期监测作为AHF住院患者预后评估的有效手段,以此提高后续治疗的针对性及有效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 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关系。 方法 连续纳入2016年2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134例,根据射血分数分为REF组(LVEF<45%,n=60)和PEF组(LVEF≥45%,n=74)。对照组入选同期住院无心衰的冠心病患者60例。各组患者分别测量心电图QRS 波时限、BNP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指标。比较CHF组与对照组、REF组与PEF组间心电图QRS波时限、BNP水平的差异,以及REF组QRS波时限和BNP及LVEF的相关性。结果[结果部分应列举主要数据,并修改英文摘要] CHF组QRS波时限显著长于对照组(118.76±19.90 vs 82.65±6.16 ms,P<0.05),BNP水平亦高于对照组(587.73±642.30 vs 52.99±12.43 pg/ml,P<0.05),LVEF低于对照组(0.48±0.11 vs 0.59±0.05,P<0.05)。REF组 QRS波时限显著长于PEF组(136.43±10.86 vs 102.62±10.07ms,P<0.05),BNP水平高于PEF组(1071.44±625.68 vs 145.49±149.45pg/ml,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EF组QRS 波时限与BNP呈正相关(r=0.669,P=0.000),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176,P=0.000)。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 QRS波时限较长,血浆BNP水平较高,并且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差异。QRS波时限和血浆BNP水平可用于辅助判断心力衰竭类型及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河北省平山县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为观察组,另选60例进行体检的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测V5导联最宽QRS波时限。比较两组的QRS波时限、血浆脑钠肽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QRS波时限和血浆脑钠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QRS波时限≤120 ms有112例,QRS波时限120 ms有98例,QRS波时限≤120 ms组的血浆脑钠肽水平明显低于QRS波时限120 ms组(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QRS波时限120 ms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QRS波时限与血浆脑钠肽呈明显正相关(r=0.815,P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明显负相关(r=-0.723,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明显延长,且与血浆脑钠肽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监测结合脑钠素(BNP)对急性左心衰(ALHF)老年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8例ALHF急性发作后6 h内及24、72 h血浆BNP进行检测,并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根据患者出院时的状态分为预后理想组(60例)、预后不佳组(45例)及死亡组(23例)。结果预后理想组急性发作后24、72 h血浆BNP、QRS波时限以及QTc间期的下降均较预后不佳组及死亡组明显(均P<0.05),而死亡组QRS波时限、QTc间期呈延长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和QRS波、QTc间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连续多个时点动态监测血浆BNP和心电图的变化特征,对评价老年ALHF患者的预后及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1日之间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分析所有观察对象的心电图QRS波时限与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关系。结果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以及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NYHA分级、LVEF、NTproBNP和QRS波时限等指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次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电图QRS波时限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因而可作为心力衰竭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窦性心律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的心电图P-R间期、QRS波时限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普通标准12导心电图选择窦性心律的DCM住院患者(DCM组)30例,符介Framingham心力衰竭诊断标准(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摄心脏正位片,比较两组心电图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超声心动图左房、左室舒张末内径(LAED、LVED)、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反流程度(MR),X线心胸比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CM组P-R间期(P<0.05)、QRS波间期(P<0.01)、LAED、LVED和LVEF(均p<0.01)及x线心胸比(P<0.01)明显不同,DCM患者中P-R间期或/和QRS波时限延长者具有更严重的MR和更低的LVEF(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P-R间期延长或/和QRS波时限延长与LVEF、MR密切相关,可能是导致心功能进一步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炎患者复极跨壁离散度的特点,分析T波峰末(Tp-Te)间期与前脑钠肽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作为实验组,收集性别、年龄、肌钙蛋白(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前脑钠肽(BNP)等数据,测量心电图的心率、QT间期、Tp-Te间期。另外收集与实验组性别、年龄几乎匹配的78例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入院时未发作)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上述数据。结果两组QT间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Tp-Te间期延长(P<0.05),BNP较对照组高(P<0.05)。另外,对急性心肌炎患者进行心律失常亚组分析,心律失常组与未发生心律失常组相比,Tp-Te间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BNP水平差异显著(P<0.05);Tp-Te间期与BNP无相关性(r=0.201,P=0.254)。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Tp-Te间期延长,BNP水平升高,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BNP水平更高,但两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扩张型心肌病(扩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QRS波时限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扩心病慢性心衰患者70例,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组(n=23)、Ⅲ级组(n=25)、Ⅳ级组(n=22),同期纳入无慢性心衰的扩心病患者30例为扩心病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所有入选对象血清HCY水平和脑钠肽(BNP)浓度,QRS波时限,彩色超声多普勒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不同组别血清HCY水平及QRS波时限的差异,观察扩心病心衰患者血清同型HCY水平与QRS波时限与心功能分级、BNP、LVEDd、LVEF关系。结果①扩心病心衰组血清HCY水平高于其他两组,且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②QRS波时限在扩心病心衰组显著长于其他两组,并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延长;③扩心病心衰组QRS波时限延长与血清HCY、BNP、LVEDd均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对评价扩心病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程度具有临床意义,与血清HCY结合对扩心病心衰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QRS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选择6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采用右心室流入道起搏治疗,将患者起搏时QRS时限<133 ms者入为A组(34例);起搏时QRS时限≥133 ms者入B组(30例),测量起搏器植入时、起搏3个月和6个月不同时期,QRS时限、血浆心钠肽(BNP)、心排血量(CO)、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变化。结果术后即刻检测两组QRS时限、BNP值和心脏超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QRS时限、LVDd、BNP,B组明显高于A组(P<0.05),而EF、SV、CO,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右室流入道起搏部位QRS时限和心功能密切相关,QRS时限越宽,心功能纠正就越不明显或心力衰竭进一步加重,反之,QRS时限越窄,心功能改善就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电图评估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同步化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7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心脏同步化治疗,并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行心电图检查。根据心脏同步化治疗效果将纳入病人分为应答组(n=53)与无应答组(n=17)。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心电图QRS波时限形态、QT离散度及电轴变化。结果应答组术前QRS波绝对时限、△QRS波时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比例、碎裂QRS波比例、术前QTd、术前QTc、术前QTcd与无应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QRS绝对时限、△QRS时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碎裂QRS波、术前QTd、术前QTc、术前QTcd等心电图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同步治疗效果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时限延长在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33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心电图QRS波时限分为≥120ms组和120ms组,分析两组患者QRS波时限与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分数(LVFS)、左心房及左心室大小、左室壁厚度、二尖瓣返流、室内传导阻滞和住院死亡率间的关系。结果①QRS波时限120ms组LVEF、LVES、LAD、LVEDd均大于QRS时限120ms组;②两组间心功能分级、住院死亡率、室壁厚度、束支阻滞及房室阻滞发生率等无显著差异。结论心电图QRS波时限对判断冠心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山东医药》2011,51(1):84-85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患者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左心衰患者158例按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和死亡组。在入院当时、入院后24、72h安静状态下观察QRS波时限及QTc间期的变化,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入院后预后良好组QRS波时限、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预后不良组QTc间期呈进行性缩短,死亡组QTc间期呈进行性延长(P〈O.05)。在入院后72h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QRS波时限、QTc间期明显长于预后良好组(P〈0.05)三组患者入院后BNP浓度呈进行性下降(P〈0.05)。死亡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在三个时间点BNP浓度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QRS波时限和QTc间期分别与BNP和NYHA分级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QRS波时限及QTc间期在急性左心衰患者病程中的动态变化能反映患者的预后,QRS波时限及QTc间期与心功能相关,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背景恶性心律失常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晕厥或猝死,因此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及其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总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5例,根据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为A组(发生恶性心律失常,n=41)和B组(未发生恶性心律失常,n=64)。分析所有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出现ST段异常94例(89.5%),T波异常91例(86.7%),QT间期离散度(QTd)为(74.57±10.69)ms,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为(84.63±12.79)ms,Tp-Te间期为(114.46±22.57)ms。(2)10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恶性心律失常41例(39.0%),其中快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10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10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5例、严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例、其他7例。(3)A组患者中ST段异常、T波异常、QTd70 ms、QTcd80 ms、Tp-Te间期≥100 ms者所占比例高于B组(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段异常、T波异常、QTd70 ms、QTcd80 ms、Tp-Te间期≥100 ms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复极异常心电图表现主要包括ST段异常、T波异常、QT间期延长及Tp-Te间期延长,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9.0%;ST段异常、T波异常、QTd70 ms、QTcd80 ms、Tp-Te间期≥100 ms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时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根据心电图QRS时限是否100 ms将选取的159例AMI患者分为对照组(QRS时限100 ms)81例和观察组(QRS≥100 ms)7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Killip心功能分级、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浆N-pro BNP水平[(2018.06±536.45)pg/m L]、肌酸激酶(CK)[(1523±94)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61±15)U/L]峰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361.05±338.64)pg/m L,(861±53)U/L,(91±13)U/L],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41.93±4.19)%]显著低于对照组[(53.56±5.42)%](P0.05)。观察组Killip心功能分级中Ⅰ级显著低于对照组,Ⅱ级及Ⅲ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Killip心功能分级中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图QRS时限能够有效反应AMI患者心肌细胞电生理状况,与心肌细胞损伤有直接相关性,QRS时限越长,心功能越差,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对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病人98例,根据病人12导心电图检查是否有QRS波终末变形将病人分成观察组(有QRS波终末变形,n=49)和对照组(无QRS波终末变形,n=49)。观察记录两组病人心电图与心功能状况,同时进行预后调查与判断。结果观察组ST段抬高导联数与QRS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有病人随访6个月,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心绞痛、心源性死亡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图QRS波终末变形不仅可评价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的心功能状况,也可预测预后。  相似文献   

17.
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起搏QRS波时限来预测长期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心脏功能的影响及与心力衰竭的关系。方法对87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三度房室阻滞而安装起搏器的病人进行起搏QRS波时限测量、血浆脑钠肽(BNP)的测定、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长期动态随访,以术后即刻起搏QRS波190ms作为一个分割值把病人分为两组,观察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的延长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43±14月,15例(17.2%)出现明显心衰(NYHAⅢ~Ⅳ级)。术后6个月,心衰组的起搏QRS波时限明显延长,血清BNP值增高(p<0.01)。术后6个月,相比与起搏QRS<190ms组,起搏QRS≥190ms组的BNP明显增高(p<0.01)。整个随访期间,起搏QRS≥190ms组心衰发生率要明显增高(p<0.01)。结论右室心尖部起搏QRS波时限的延长与心脏功能的受损和心力衰竭发生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心脏功能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高血压病患者与对照者心电图的差异。方法将124例门诊心电图检查者按血压高低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63倒,血压〈139/89mmHg;B组为高血压组61倒,血压〉140/90mmHg。对比两组在年龄、V1P波终未向量(Ptfv1)、QRS时限、QT间期(QTc)、QRS电轴的差别;以及两组心律失常、左室肥厚(LVH)、T波降低、T波倒置及异常心电图的差别。结果B组较A组年龄大,Ptfv1负值增大、QRS电轴显著左偏,心律失常、LVH、T波低平、T波倒置及异常心电图比例明显增多(P〈0.05~0.01)。结论血压增高可引起心电图多方面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QRS波时限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VA)的概率的相关性。方法参照12导联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将AMI老年患者114例分成A组(160 ms)36例,B组(120~160 ms)45例,C组(120 ms)33例。比较3组基线资料、心率变异性(HRV)及VA发生结果。结果 3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Ⅲ级(χ2=7.903,P=0.019)、ⅣB级(χ2=8.962,P=0.011)VA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且均为A组发生率最高,C组最低;3组HRV指标包括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 min 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标准差(RMSSD)、超过50 ms百分比的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p NN50(%)〕和三角指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且均为A组最低,C组最高。结论老年AMI患者QRS时限异常与VA的发生率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正>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间期)是指心电图中T波峰值至末端的时限,即整个T波降支的时间,反应了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多项研究发现,Tp-Te间期、Tp-Te/QT比值是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且与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引起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亦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因素。本文重点介绍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联系,进一步了解Tp-Te间期及Tp-Te/QT比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