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城市老年人居住安排的特点及不同居住安排的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运用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淮安市384名不同居住安排的城市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城市老年人的居住安排以仅与配偶同住为主;不同居住安排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健康状况和年龄是独居老年人生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异同。方法运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对淮安市274名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不同养老模式老年人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经济状况满意度、居住状况满意度和人际交往状况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不同养老模式下的男性老年人、中低龄老年人、高学历老年人、多子女和少子女老年人、有配偶和无配偶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P<0. 01);性别和年龄是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年龄和子女数量是社区居家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子女数量是机构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均P<0. 05)。结论家庭养老仍是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养老模式,应当努力改进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服务质量,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河南省六个地市60个自然村共4 850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单独居住养老、与子女同住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得分比较,其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生理功能(PF)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农村不同居住方式养老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住房面积、子女数和患病种数是河南省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运用社区参与量表对淮安市220名城市老年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城市老年人的社区参与水平比较低;不同性别、年龄、学历、退休前职业和居住状况的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性别、学历、居住状况和退休前职业是影响城市老年人社区参与的主要因素(P0. 01)。结论老年人是社区参与的一股潜在力量,应当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来提高老年人的社区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评价不同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文献总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三大中文数据库,全面收集有关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对照研究,运用Rve Man 5.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对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5篇,随机效应模型的Meta分析得出,家庭养老模式与机构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1,P=0.04),家庭养老模式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于机构养老,而家庭养老与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与社区养老下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养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所差异。但鉴于纳入研究较少,样本量小,且质量不高,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效果还有待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上海城郊新场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量表(LSIA)对城镇社区A组200例,B组选取2个村中随机约200例60岁及以上家庭养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老年人在生活满意度评分总体是较高的,总体得分(27.88±7.22);两组在中分段、高分段频数分布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分段频数分布,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LS影响大小依次是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医疗保障状况、居住、配偶状况及文化程度.结论 上海城郊新场社区家庭养老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总体水平较高,影响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因素大小依次是健康状况、经济收入、医疗保障状况、居住、配偶状况及文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非随机取样方法,在福建省福鼎市选取传统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老年人共1 761名,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调查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结果受调查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传统农村(20.84±5.00)分、城乡结合部(22.78±5.75)分和城市(24.72±5.91)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传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镇化显著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政府应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健康保障水平及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和社会参与状况,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居住方式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辽市社区老年人按居住方式分为夫妻同居组156名,与子女同居组245名,独居组79名,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居住方式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在总体健康、生命活力、情感职能3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同居住方式社区老年人睡眠质量状况在睡眠潜伏期、睡眠持续性2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慢性病情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年龄、每日累计锻炼时间、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是夫妻同居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睡眠质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娱乐爱好、合并慢性病情况是子女同居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家庭人均月收入、睡眠质量、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医保)、合并慢性病情况、娱乐爱好是独居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应通过分析其差异原因及影响因素,针对不同居住方式提出相应措施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某市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社区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分为老年人基本情况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两部分,调查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总分(百分制得分)为55.00,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年收入情况、配偶情况、居住情况及健身情况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配偶情况、居住情况、年收入情况、健身情况是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城市社区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不容乐观,应建立系统化的干预措施,改善医疗保障体系和福利政策,提高老年人的经济水平,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开展精神慰藉服务,提供精神支持,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支持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居住方式及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唐山市路南区、路北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内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中的724名老年人的一般情况、老年人居住与家庭照顾情况、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居住方式及健康状况有关系(P0.05)。结论独居和健康状况较差的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四川省城市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量表对四川省城市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方便抽样)。结果四川城市老年人有抑郁症状的为10.1%。城市老年人抑郁症状与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身体锻炼状况、家庭成员间感情、有无子女、在家居住与在养老院居住、有无慢性病和是否有突发事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01)。结论四川省城市老年人抑郁状况较为严重,希望各界人士关注与研究,降低老年人的抑郁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家庭居住类型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问卷,选取1 39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的空巢率(44. 92%)显著高于城市(37. 50%,P0. 05)。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得分为(22. 18±5. 87)分。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空巢老人(P 0. 05)。在不同家庭居住类型中,无子女老人的生活满意度最低(P 0. 05)。与同城但不住一起相比,和子女住在不同城市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更大(P0. 05)。结论不同家庭居住类型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拟探索社区居住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并与非糖尿病老年人进行比较。方法纳入2013年至2014年在北京香河园社区居住的老年人820名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患糖尿病分为2组:糖尿病组(n=170)和非糖尿病组(n=650)。该研究由接受过问卷调查培训并通过考核的研究助理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入户对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访视。应用老年医学疾病累积评分量表(CIRS-G)进行慢病评分。应用微营养评估简表(MNA-SF)进行营养评估。依据体质量指数(BMI)不同,将糖尿病组患者分为5个亚组,与MNA-SF的营养评估结果进行χ~2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820名研究对象年龄65~97(75.4±6.7)岁,患病数(4.7±3.3)种,其中727名(88.7%)老年人可生活自理,其余可半自理。糖尿病组的CIRS-G评分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6.38±3.67)vs(4.28±3.09)分,P0.001]。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营养不良(5.9%vs 6.3%)和营养不良风险(48.2%vs 45.8%)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超重(38.2%vs 34.5%)和肥胖(19.4%vs 13.8%)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各糖尿病亚组患者营养状态与BM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94,P=0.238)。结论社区糖尿病老年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与非糖尿病的老年人无明显不同,约半数糖尿病老年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糖尿病患者营养状态与BMI水平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500人,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所有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调查,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有无配偶、有无慢性疾病、居住情况、年收入及文化程度等因素对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86份,回收率97.20%。不同性别、年龄、有无配偶、有无慢性疾病、居住情况、年收入及文化程度老年人的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及社会支持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配偶老年人的支持利用度略高于无配偶老年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危险因素包括女性、年龄≥75岁、无配偶、患有慢性疾病、独居、年收入10 000元及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结论潍坊市某社区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不理想,值得临床重点关注,且性别、年龄、有无配偶、有无慢性疾病、居住情况、年收入及文化程度均是老年人社会支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农村女性老年人主观幸福感(SWB)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安徽省皖南皖北农村女性老年人为对象,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及自编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社区环境对SWB的各维度均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文化程度、社区环境、婚姻状况、居住方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农村女性老年人SWB处于中等水平,比农村男性老年人差;应从文化程度、社区环境、婚姻状况、居住方式等方面提高其SWB。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种典型养老方式(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养老院养老)下老年群体心理状态。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处于不同养老方式中的306名城市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1社区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和养老院养老(P<0.01);家庭和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2家庭、社区和养老院养老的老年人心理资本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而希望、韧性、乐观等因子得分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社区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资本各因子的得分除韧性外均高于其他两种养老方式。3在社会支持上,社区养老方式下的老年人得分显著高于家庭和养老院养老(P<0.05),而家庭养老方式下的老年人得分又显著高于养老院养老(P<0.001)。结论老年人最幸福的养老方式应该首推社区养老,其次是家庭养老,养老院养老是老年人的一种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验证城市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理论模型。方法分析老年人基本属性、社会支持程度、居家环境等众多因素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满意度的复杂作用。结果社会支持度对满意度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经济独立度。结论 1家庭日益小型化、空巢化,使老年人对邻里交往、社区活动等家庭外的社区交往需求逐步增加。来自家庭、朋友、邻里、各种社会支援成为居家养老满意度的首要影响因子;2老年人基本属性因子对居家养老满意度的直接与间接效应都十分显著,因此,除在社区内增加医疗、护理设施外,配备完善的健身设施,积极组织老年人锻炼,挖掘老年人自身克服衰老的能力更加重要;3居住环境因子中,出行条件对老年人影响最显著,出行的安全性与便利性应首先得到重视,社区周边应加强非机动交通系统建设;4城市及社区应加强对随子女迁移的老年人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女居住距离与城市老年人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综合幸福感问卷(MHQ-50)调查合肥市189名60岁及以上城市老年人,比较分析子女居住距离不同的城市老年人的幸福感水平及其相关关系。结果城乡老年人的综合幸福感呈中等偏上水平,其中老年人的心理幸福感低于主观幸福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城市老年人综合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而子女居住距离不同的城市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性差异。城市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幸福感呈中度相关,其中生活满意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相关最大。相对而言,子女居住距离对城市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子女的居住距离与城市老年人幸福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农村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状况。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应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对四川省60岁及以上的家庭、机构和社区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进行调查。结果三种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构养老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社区养老次之,家庭养老最低。结论应重视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维护和机构养老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6~12月龄健康体检婴儿的贫血情况及婴儿贫血与其家庭居住环境、抚养人、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为降低婴儿贫血患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6~12月龄婴儿858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贫血患病率以及婴儿的贫血与其家庭居住环境、抚养人、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结果健康体检婴儿的贫血患病率为23.9%,其中男性为25.0%,女性为22.7%。不同居住环境婴儿的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婴儿的贫血患病率(39.1%)显著高于城区婴儿(20.1%)以及郊区/城乡结合部的婴儿(22.1%)。不同抚养人抚育的婴儿的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祖父母抚育的婴儿的贫血患病率(31.5%)显著高于由父母抚育的婴儿(17.2%)。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的婴儿贫血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家庭状况较差的婴儿贫血患病率(45.5%)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婴儿(23.8%)家庭状况较好的婴儿(16.2%)。结论佛山市南海区6~12月龄健康体检婴儿的贫血情况比较严重,与其家庭居住环境、抚养人、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比较密切。根据这些因素,对婴儿抚养人进行针对性的喂养知识干预,对降低婴儿贫血患病率、促进其健康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