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接子蛋白40(Cx40)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亚群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Wistar京都(WKy)大鼠和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及其表面Cx40的表达;采用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IL-4、IL-6表达。结果 SHR收缩压显著高于WKy大鼠,SHR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CD4~+/CD8~+T细胞比率显著高于WKy大鼠,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WKy大鼠;SHR血清IL-2、IL-4、IL-6水平均显著高于WKy大鼠,IFN-γ无明显差异;SHR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Cx40表达均显著高于WKy大鼠。结论 SHR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率增加,且Cx40和IL-2、IL-4、IL-6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背景:凋亡细胞能够主动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并能通过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途径诱导免疫耐受,但这些结果只在大鼠肝脏移植模型中证实。 目的:探讨通过60Co γ射线体外处理后的供体淋巴细胞预输注诱导猪肝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作用中,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方法:建立非转流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模型。将受体猪随机摸球法均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受体猪无特殊处理,行肝移植;淋巴细胞组:受体猪在肝移植前7 d经耳静脉注射60Co γ射线处理过的5×108个供体淋巴细胞。观察两组受体猪移植后的存活时间,移植后T淋巴细胞亚型CD4+T、CD8+T、CD4+CD25+Tr变化及病理。 结果与结论:移植后3 d,两组病理活检均呈急性中、重度排斥反应;移植后6 d,两组均呈急性重度排斥反应。移植后1,3,6 d CD4+T、CD8+T、CD4+CD25+Tr升降趋势,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提示,60Co γ射线体外处理过的淋巴细胞预输注未能够诱导猪同种异体肝移植特异性免疫耐受,未能引起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确定T 细胞由其表面表达CD3来决定,CD3为T 细胞受体复合体中的一恒定成份。带有αβ-T 细胞受体异二聚体的T 细胞可进一步分为表达CD4和CD8抗原的二类。虽然CD4~+T 细胞通常被称为T 辅助细胞,但是这种认识并不全面。第一,CD4的表达几乎绝对地和外来抗原识别有关,抗原以多肽形式结合至MHCⅡ类分子上。而MHCⅡ类分子特异性可能是CD4与MHCⅡ类抗原结合的结果,此时CD4作为T 细胞受体对抗原-MHCⅡ类复合物的活信号成份。其次,CD4~+T 细胞具有多种不同的功能,其中之一是激活抗原特异性B 细胞。另外,确有一些CD4~+T 细胞能抑制B 细胞的活化。克隆化T 细胞系的功能区分克隆化T 细胞可分成二型。其中一型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国HIV感染者NK细胞、CD8^+T细胞及胞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HIV感染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73名HIV/AIDS患者(长期不进展组、无症状HIV组、AIDS组),应用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技术检测NK细胞、CD8^+T细胞数量及胞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水平,分析其与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水平的相关性。结果: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百分率与NK细胞、CD8^+T淋巴细胞数量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CD8^+T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百分率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NK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水平绝对值负相关(P〈0.01),与CD8+T细胞内颗粒酶-B表达绝对值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CD8^+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绝对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绝对值与CD8^+T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B表达百分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中国HIV感染者细胞毒性淋巴细胞数量功能的变化与调节性T细胞显著相关,提示高水平的调节性T细胞可能与细胞毒性淋巴细胞耗竭相关,可能为导致疾病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连接蛋白Cx40/Cx43对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与钙敏感性的调节作用机制。方法:以SD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MA)为研究对象,用Cx40或Cx43反义寡脱氧核苷酸(Cx40/Cx43AODN)阻断SMA Cx40或Cx43表达,观察缺氧处理后SMA的收缩反应性、钙敏感性、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激酶(MLCP/MLCK)的活性、20 kD的肌球蛋白轻链(MLC20)磷酸化程度的变化。结果:Cx40AODN可以降低正常组、1 h和3 h缺氧组SMA MLCP活性,增加MLC20磷酸化水平,改善血管的钙敏感性和内膜依赖的收缩反应性;Cx43AODN可以增加各组血管的MLCP活性,减少MLC20磷酸化水平,降低血管的钙敏感性和内膜依赖的收缩反应性。Cx40和Cx43AODN对SMA MLCK活性无明显作用。结论:Cx40和Cx43主要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的MLCP活性和MLC20磷酸化水平调节血管的钙敏感性,从而调节休克后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  相似文献   

6.
CD4~+ CD28~- T淋巴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CD4+CD28-T细胞是一个具有特殊生物学效应的细胞亚群,高频出现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细胞毒样的侵蚀特性、T细胞活化的不平衡性及抗凋亡特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从,简称再障)是一种获得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近年来研究发现免疫系统紊乱与再障的发生密切相关,某些药物、化学毒物、病毒感染等都是再障的病因,但不管再障的初始病因如何,免疫系统对造血系统的损伤在再障的发病过程中起核心作用。CD45抗原是白细胞分化抗原,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功能活化等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CIM5RA、CIM5RO是CIM5分子的两类亚型,分别代表初始/活化T细胞,有关CD45表达与AA的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未见于国内外报道。  相似文献   

8.
大鼠心脏Cx43、Cx45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连接蛋白(cx)组成心脏的间隙连接,为心脏细胞间通讯提供代谢偶联和电偶联,并为心肌的同步收缩提供低电阻传导途径。心肌间隙连接的数目、分布和组成在不同动物、同种动物的不同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均表现出差异,在心血管系统主要分布有:Cx37、Cx40、Cx43、Cx45和Cx46等。间隙连接与信息传导密切相关,心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8 T淋巴细胞在慢性支气管炎(CB)与肺气肿大鼠肺血管炎症中的分布、作用以及红霉素(EM)对CD8 T细胞的影响.方法:将21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成3组:A组(正常对照组,n=7),B组(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组,n=7),C组(红霉素治疗组,n=7).采用2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及烟熏4周的混合刺激方法制作CB与肺气肿大鼠模型,C组同时使用红霉素治疗4周.4周后对大鼠肺脏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结果:B组各大鼠CD8 T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比例增多,肺腺泡内血管外膜CD8 T淋巴细胞浸润增多,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CD8 T淋巴细胞浸润血管比例减少(P<0.01).血管外膜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P<0.01),CD8 T细胞浸润减少(P<0.01).肺血管外膜CD8 T细胞数与肌化型动脉内膜厚度及肺腺泡内肌化型动脉比例呈正相关(P<0.01).小气道CD8 T淋巴细胞浸润病理积分与肺血管外膜CD8 T淋巴细胞数亦呈正相关(P<0.01).结论:CB与肺气肿大鼠气道壁及肺腺泡内动脉外膜CD8 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血管外膜CD8 T淋巴细胞与血管重塑有相关性.EM对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大鼠气道、肺血管浸润的CD8 T淋巴细胞及血管重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中CD4+T淋巴细胞电压门控钾通道(Kv)Kv1.3的表达、功能及其在A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的比例,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4+T淋巴细胞,研究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1)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占总T淋巴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4.93%±2.15%vs67.80%±2.54%,P0.05)。(2)经刀豆蛋白A(ConA)刺激,AS组T淋巴细胞增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1321±0.1750vs0.7971±0.0955,P0.05)。(3)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在ConA刺激状态下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H=82,P0.05)。(4)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在刺激48h后较刺激24h后细胞因子(IL-2,TNF-α)分泌显著增加。(5)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3.670±1.579vs1)。结论:AS组脾组织CD4+T淋巴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CD4+T淋巴细胞Kv1.3mRNA表达增多,提示高表达Kv1.3的CD4+T淋巴细胞可能在A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CD154(CD40L)的表达与初始和记忆CD4+T细胞相关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54 细胞的表型特征与初始和记忆CD4 T细胞以及与细胞因子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抗CD3 抗CD28单克隆抗体(mAb)刺激培养后,利用多种抗细胞表面分子和抗细胞因子以及抗CD154抗体进行标记,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体外刺激PBMC6h后,CD154表达于CD4 T细胞,而不表达于CD8 T细胞。对比分析CD4 CD154 T和CD4 CD154- T细胞上CD45RA(初始)和CD45RO(记忆)表面分子的结果表明,大多数CD4 CD154 T细胞为记忆细胞。当利用抗CD3或抗CD3 抗CD28mAb刺激后,分泌IFN-γ、IL-2和TNF-α的CD4 T细胞均为CD4 CD154 T细胞,而且单个细胞可以同时分泌两种以上细胞因子。进一步研究表明,CD4 CD154 T细胞低表达或不表达CD25,不表达CD62L,50%左右的细胞表达CCR7。结论:体外短时间刺激PBMC,经过对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表明CD154分子结合其他表面标记或细胞因子的表达可以用于鉴别初始和记忆CD4 T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小鼠CD4+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将BALB/c鼠(SPF,雌性,9~10周龄)脾脏单个核细胞与不同浓度(0、10、20、40 mmol/L)的白藜芦醇共同孵育30 min后,分别采用刀豆蛋白A(ConA)、抗CD3抗体、抗CD3/抗CD28抗体刺激继续培养;分别共培养6h、36 h后收集细胞采用单克隆抗体抗CD4-PerCP和抗CD69-FITC或抗CD71-FITC染色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CD69、CD71的表达.结果 白藜芦醇(≥10 mmol/L)可显著抑制抗CD3抗体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CD69表达(P<0.01),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白藜芦醇(≥20 mmol/L)可显著抑制由ConA、抗CD3/CD28抗体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CD69表达(P<0.05),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白藜芦醇(≥10 mmol/L)可显著抑制ConA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CD71表达(P<0.05),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白藜芦醇(≥20 mmol/L)可显著抑制由抗CD3抗体、抗CD3/抗CD28抗体引起的CD4+T淋巴细胞CD71表达(P<0.05),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白藜芦醇具有抑制小鼠CD4+T细胞活化的作用,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化双向凝胶电泳的实验步骤,总结出一套适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外周血CD4+ T细胞的双向凝胶电泳技术.方法 对双向电泳实验中的关键环节:样本处理,上样方法,聚焦条件等进行调整与优化,硝酸银染色后进行凝胶图像比较.结果 采用pH4-7胶条,用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 T 淋巴细胞,Cleaning-up试剂盒沉淀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连接蛋白(connexin,Cx)40或43对cAMP-PKA、cGMP-PKG和DG-PKC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对缺氧处理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SD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为研究对象,用Cx40或Cx43的反义寡脱氧核苷酸(antisense oligodeoxyribonucleotide,AODN)阻断SMA的Cx40或Cx43的表达,观察缺氧处理后血管的环一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环一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cGMP)、二酰基甘油(diacylglycerol,DG)浓度和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蛋白激酶G(protein kinase G,PKG)、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活性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变化的关系。结果: Cx40AODN可以降低血管cAMP、cGMP的浓度和PKA、PKG的活性,增加DG的浓度、PKC的活性和血管内膜依赖的收缩反应性;Cx43AODN可以增加血管cAMP、cGMP的浓度和PKA、PKG的活性,降低DG的浓度、PKC的活性和血管内膜依赖的收缩反应性。结论: Cx40、Cx43通过cAMP-PKA、cGMP-PKG、DG-PKC信号通路参与了休克后内膜依赖的血管收缩反应性的调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含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两者之间相关性及与HBV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及CD3/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含量。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随HBV DNA载量增加,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highTreg细胞的水平逐渐升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也相应增高,且与CD4+CD25highTreg细胞的变化成正相关(r=0.890,P0.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组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降低,而CD3+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25highTreg细胞与HBV DNA取对数后成正相关(r=0.782,P0.001),与谷丙转氨酶(ALT)成正相关(r=0.432,P0.005);与CD3+、CD4+、CD8+T细胞水平及CD4+/CD8+比值均无相关性(P0.05)。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比值与HBV DNA载量之间亦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增高,且与HBV的复制水平及ALT增高具有一致性,而T细胞亚群是否可作为监测CHB患者免疫状态的指标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可抑制T细胞免疫反应,Foxp3+是Treg的主要转录因子,可调控Treg的生长发育与功能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时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出现的频率及其与HCV RNA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恒河猴外周血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亚群及其分布频率。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50只中国恒河猴外周血CD4 CD25 T淋巴细胞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所有被检测的恒河猴个体中均存在明显的CD4 CD25 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25 T淋巴细胞大约占CD4 T淋巴细胞的9.1%(变化范围为2.6%~18.1%);其中CD4 CD25highT淋巴细胞约占2.5%(0.3%~5.5%)。对不同年龄和性别个体中CD4 CD25 T淋巴细胞频率的初步分析未发现统计学上有年龄或性别差异。结论:中国恒河猴可用于与CD4 CD25 T细胞相关的人类疾病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CD40/CD40L交联在CD4+T细胞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40/CD40L交联在CIK细胞中CD4 T细胞(CD4 CIK)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扩增CIK细胞并纯化CD4 T细胞亚群,AnnexinV染色法观察CD4 CIK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半定量PCR、流式细胞法及ELISA法比较CD4 CIK激活前后CD40L的表达变化;将转染质粒pIRES2-EGFP-sCD40L的CHO细胞(CHO-sCD40L)与乳腺癌细胞T47D共孵育,监测24小时后其表面分子Fas的表达变化及对Fas介导凋亡的敏感性.结果CD4 CIK细胞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凋亡率随孵育时间和效靶比的升高而增加,且肿瘤细胞表面分子Fas水平升高,可从1.98%±0.23%升高到31.62%±7.07%;CD4 CIK细胞被激活后,CD40L表达水平均较激活前明显增加;成功转染的CHO-sCD40L细胞与T47D共培养后,T47D表面分子Fas可被诱导升高,加入CH-11 24小时后可观察到明显T47D细胞的凋亡.结论CD4 CIK可能通过CD40/CD40L交联提升肿瘤细胞表面功能性Fas表达来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9.
调节性T细胞是机体维持自身耐受的重要组成部分.CD4+CD25+T细胞以持续高表达CD25为特征,可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或分泌TGF-β、IL-10来发挥抑制功能.它广泛参与自身免疫耐受、肿瘤免疫、移植免疫.现就其发育、特性、发挥功能的机制以及在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银屑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免疫相关性疾病,而CD4~+T淋巴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生和发展阶段起重要作用。CD4~+T淋巴细胞具有多个细胞亚群,并各自具有独特的免疫作用,共同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以往认为银屑病主要由Th1细胞介导,近几年研究发现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起核心作用,相应的生物拮抗剂已应用于临床。Th22细胞和Th9细胞也可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参与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新型CD4~+T细胞亚群的不断发现及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深入研究,为银屑病发病机制的阐明带来了希望,同时也成为银屑病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