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牛骨胶原蛋白肽(collagen peptides,CP)化合物能够显著增加股骨骨密度,并改善股骨的微结构,在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口服给药的形式吸收入肠。然而,此过程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阐明牛骨CP化合物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牛骨CP化合物大鼠血清,牛骨CP化合物处理的实验组和未经处理的对照组大鼠血清浓度为3%、6%、10%,加到无血清的DMEM溶液中,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牛骨CP血清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茜素红矿化染色检测牛骨CP血清对成骨细胞矿化,用Pro Plus 6图像软件定量分析茜素红染色的含量。结果 MTT结果表明,3%、6%及10%的CP化合物含药血清与对照组相比,能够显著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P0.05)。然后将3%CP化合物含药血清,对照组(control,CN)血清分别作用于MC3T3成骨细胞,培养3 d,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结果表明,与3%CN血清相比,3%CP血清组G1期比例显著减少,G2/S期比例显著增加(P0.01),表明牛骨CP通过促进G2/S期的百分含量而促进细胞的增殖。矿化染色结果表明CP血清处理21 d后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P0.05)。结论牛骨CP血清在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中起重要作用,为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牛骨胶原蛋白肽促进HOB增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牛骨胶原蛋白肽(Bovine Collagen peptides,BCP)对人成骨细胞(Human Oseoblast,HOB)增殖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HOB,茜素红染色鉴定HOB的成骨特性,利用MTT实验检测胶原蛋白肽对HOB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胶原蛋白肽对HOB细胞周期.结果 茜素红矿化染色结果表明,HOB具有成骨能力.MTT实验表明0.3 mg/ml胶原蛋白肽能显著促进细胞的增殖,并能增加G2 +S期的百分含量.结论 牛骨胶原蛋白肽能够促进HOB增殖,为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观结构破坏为特点,从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骨质疏松症尤其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逐渐上升,骨质疏松症在医学上和社会性的影响逐渐加深。人类骨质疏松症主要有糖皮质激素相关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以及失用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几种类型。糖皮质激素相关型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利用糖皮质激素诱导建立,其降低成骨细胞的活性、刺激破骨细胞,从而减少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利用去势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其原理是雌激素减少致使骨吸收增加、新骨形成降低,最终达到骨量减少的目的。雌激素受体α诱导破骨细胞凋亡,但是阻碍成骨细胞功能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SAM-P6(Senescence-accelerated mouse-P6)是一种衰老加速的小鼠,骨丢失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适用于老年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失用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常见的建模方法有坐骨神经切除法、悬吊法等,机体长期处于无重力负荷状态,使得破骨细胞活性相对增加,导致骨量丢失。笔者就不同种类动物作为骨质疏松症研究模型的优缺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中对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4.
脉冲电磁场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对骨质疏松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在运用脉冲电磁场进行防治方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为此,笔者从动物实验、细胞机理和临床应用入手,对脉冲电磁场防治骨质疏松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性激素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综述阿司匹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进展,简要介绍阿司匹林的特性及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阿司匹林治疗骨质疏松的机制,为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一种新的方法。以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作为文献的基本分类标准,进一步以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作为细化分类,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阿司匹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实验的相关文献,并综合分析。在体实验方面,分别从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骨生物力学、骨代谢生化指标等方面进行阐述;离体实验方面,整理阿司匹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相关机制的信号通路、细胞因子表达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实验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做出总结,指出目前研究尚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作用机理未完全阐明,以及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的匮乏;提出下一步探究的思路,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破坏,骨的脆性增加并易并发骨折的代谢性骨病。随着近年来OP发病率的升高,对其防治的研究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热点话题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中医药可以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其疼痛症状,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文献检索系统,主要从骨测量指标、细胞因子变化、基因水平等方面归纳中药(包括单味中药、传统经典复方、中成药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旨在寻找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特效中药,指出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科研前景,以期为从事骨质疏松症研究的医学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科研和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8.
阿巴洛肽是人类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的氨基酸合成类似物,是一种新型的甲状旁腺激素1受体信号通路的选择性激活剂,可增加骨密度和骨量,改善骨微结构和强度,是继特立帕肽后第二种骨合成药物.PTHrP类似物可通过提高骨量,促进骨合成.许多临床前研究及基础研究发现阿巴洛肽对于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疗效确切,为治疗绝经后骨...  相似文献   

9.
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衰老是许多年龄相关疾病的最大危险因素,认为抑制衰老可延迟多种慢性病的出现或降低其严重程度,老年骨质疏松症常与这些衰老相关疾病共存。临床前研究和动物实验发现,随着衰老,骨微环境中的衰老细胞增加,衰老相关的促炎性分泌蛋白产生增多,导致骨吸收增加和骨形成减少。而消除衰老细胞或抑制促炎性分泌蛋白的产生可预防年龄相关的骨丢失。本文就细胞衰老对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影响作分析总结,综述近年来研究进展,以期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防治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截至目前,虽然对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均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涉及探索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的研究很少,因此运用当今先进科学技术阐明中医药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机制成为有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将传统医学辩证论治、整体调理的优势和现代西医学的尖端技术充分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稳定疗效,推动祖国传统医学的持续发展,是未来临床研究的必由之路.本文系统综述近年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状况,旨在为中、西医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药物和方法 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雌激素降低导致钙吸收增加、骨量减少而引发的代谢性骨骼疾病,骨折是该病的主要发现途径,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目前常用的西药主要包括钙剂、双膦酸盐类、骨吸收抑制剂等,但其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限制了长期用药。如今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可通过作用于成骨相关的多通路、多靶点,有效提高骨密度,减轻骨痛,在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上有独特优势。笔者从临床、动物、细胞等方面归纳中药及复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胶原肽联合钙尔奇D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 2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每天口服胶原肽10 g联合钙尔奇D 600 mg)和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 600 mg),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骨1型前胶原N端肽(N-pr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PINP)、β-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erminal crosslinked telopeptides of type 1 collagen,β-CTX)、血清骨钙素(osteocalcin,OC)、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e D3,25(OH)D3]、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利用双能X线(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吸收法进行腰椎、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测。结果 治疗6个月后,口服胶原肽联合钙尔奇D能够更有效地缓解骨质疏松导致的骨痛。试验组患者血清PTH、25(OH)D3及O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及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I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PTH、25(OH)D3、β-CTX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清PI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β-CTX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腰椎L2、L4及股骨颈、粗隆间BMD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及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各部位BM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胶原肽联合钙尔奇D既能促进骨形成,又能抑制骨吸收,进一步增加BMD,并且可以缓解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胶原肽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 138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纳入本研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骨胶原肽联合阿仑膦酸钠治疗,治疗为期12个月。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腰椎正位(L1-L4)、左股骨颈的骨密度、血清血钙、血磷、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5b,TRAP-5b)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腰椎正位、左股骨颈的骨密度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BALP及血磷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血清TRAP-5b及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的患者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骨胶原肽联合阿仑膦酸钠能安全有效提高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骨代谢。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骼代谢性疾病,可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骨折倾向,危害个人健康,加重社会公共医疗卫生负担。关于OP的科学研究离不开OP动物模型的构建,目前造模方法主要包括诱导建模和基因工程建模两类。诱导建模包括手术诱导、药物诱导、饮食诱导、失用性诱导等,常用动物包括大鼠、小鼠、兔、羊、猪、狗、斑马鱼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基因工程建模则多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将外源性基因插入动物基因组或对动物自身基因进行突变、敲除、过表达等使得动物具有骨质疏松特性,目前常用动物有小鼠和斑马鱼。不同的动物模型和建模方法各具优缺点,应综合考虑具体研究目的和关键科学问题,建立最合适的OP动物模型。笔者主要对目前各种骨质疏松动物建模方法及应用进行汇总梳理,以期为日后OP发病机制探索、药物筛选、防治手段等研究建模和实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佳  高艳虹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8,(11):1521-1525, 1540
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eptide,PTHrP)是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分泌蛋白,它因与甲状旁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在分子结构和信号传导方面有很高的同源性,作为潜在的骨形成促进剂运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PTHrp通过各种信号传导通路调控骨代谢,发挥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作用。并已在动物试验中被证实能有效地促进骨骼合成,改善骨微结构,提高骨量以及增加骨强度。相关药物Abaloparatide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可显著增加骨密度,改善骨代谢,降低骨折风险,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全身性、代谢性骨病,表现为持续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变,骨的强度降低,继发骨脆性增加,引起疼痛和驼背等症状,并能极易出现病理性骨折的疾病。合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骨质流失而防治骨质疏松症。为更加清晰地认知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以帮助指导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运动治疗处方,更好发挥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优势,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西运动疗法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例如西医注重运动机械应力对骨骼的效应作用、运动对钙的调节效应作用、运动诱导细胞调节因子、激素的变化对骨代谢的作用、运动对骨代谢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其他新陈代谢作用;中医则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与肾、脾、肝三脏的关系,传统中医导引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正是通过功法由外到内的调理三脏。中医运动疗法-导引功法与西医运动疗法比较更适合在我国的推广,临床应用中更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发挥其“简、便、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常易导致骨折,致残和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药地黄及组方在临床上抗骨质疏松效果显著,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和报道了其活性成分梓醇在这方面的作用和机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文将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对于近1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搜集并整理有关地黄、梓醇抗骨质疏松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梓醇通过颅骨缺损模型、卵巢切除模型和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等体内动物模型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等体外细胞模型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实验结果,分析其研究动态、给药剂量、作用指标以及可能影响Wnt、Hedgehog和PTEN/RANKL等相关信号通路,挖掘潜在的作用靶点和分子机制,为更好地发挥、研究地黄和梓醇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卵巢切除动物模型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模拟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经典模型,但是不同种属动物的应用仅能表现骨质疏松疾病的部分特点,因此动物模型无法复现人类骨质疏松的整体面貌。同时两者成模效果的评价依赖精准的测量手段,合适的测量方法才能反映出病理探究和疗效评价的科学性和一致性。笔者就卵巢切除动物模型中大鼠、小鼠、兔和羊的造模特点与应用领域,以及所运用的现代评价手段,如骨密度、血生化代谢指标、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和生物力学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模型中动物及测量方法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废用性骨质疏松经常发生在长期卧床休息、制动和失重等环境中,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负担,已经成为医学界急需解决的问题。理想的动物模型对研究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病机、发展过程、积极预防和药物治疗等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对3类废用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进行详细论述:即去势法动物模型,包括脊髓切断模型、坐骨神经切除模型、臂丛神经切除模型;固定法动物模型,包括尾部悬吊模型、腿尾固定模型和石膏绷带固定模型;其他类型动物模型,包括药物诱发模型、基因工程诱导模型、冬眠熊模型和联合造模法诱发模型。本文查询近10年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讨论这些造模的具体方法、优缺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社会老龄化,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危害性大,早期不易诊断,起病隐匿,易造成骨折,是中老年人的“隐形杀手”。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关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化研究发展迅速,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从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传统病因病机的现代化认识,到宏观骨生物力学深入至微观信号通路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中药成为一条有效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