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4例AIS患者,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梗死组21例,非腔隙性梗死组53例,另正常对照组34例。分别测定其血清脂蛋白a(LPa)、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结果(1)AIS组血清Lpa和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者无相关性(r=-0.067,P=0.569);(2)D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非腔隙性梗死组与腔隙性梗死组血清Lpa和D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前者P〈0.01,后者P〈0.05),而血清Fib水平比较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pa、Fib和DD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增高,且Lpa和DD的增高程度与梗死面积相关,证实LPa、Fib和DD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临床评估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及梗死面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期蛋白五聚素3(PTX3)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以及PTX3与冠脉病变范围、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CHD)患者126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5例,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NC组)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各组入院时空腹血清PTX3水平,以及ACS患者(UAP组+AMI组)在入院规范治疗1周后的血清PTX3水平,比较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的血清PTX3水平,出院后3个月对ACS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①UAP组、AMI组的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SAP组、NC组(P0.05);SAP组PTX3水平亦高于NC组(P0.05);而UAP组与AMI组的血清PTX3水平无差异。②ACS患者经过1周规范治疗后,复查的血清PTX3水平较入院时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NC组的正常水平(P0.01)。③冠脉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的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④血清PTX3、hs-CRP和TC影响ACS患者的近期预后(死亡或因心脏事件再住院)(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PTX3水平显著升高,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PTX3水平增高。血清PTX3水平增高提示ACS患者近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正五聚蛋白(PTX)3水平变化对病情发展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77例,根据斑块的性质,分为斑块稳定(稳定组)102例和斑块不稳定(不稳定组)75例;根据血浆PTX3水平中位数,分为高PTX3组(PTX34.81 pg/ml)87例和低PTX3组(PTX34.81 pg/ml)90例。同时经过治疗后,患者分为预后好组(n=127)和预后差组(n=50)。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PTX3水平与病情发展的关系,同时比较不同预后患者血浆PTX3水平及斑块参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内径(CAD)、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CASPA)及斑块数量]变化,另外分析血浆PTX3和斑块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稳定组相比,不稳定组血浆PTX3水平、CIMT、CAD、CASPA及斑块数量均明显升高(P0.05);高PTX3组患者血浆PTX3水平、CIMT、CAD、CASPA及斑块数量均明显高于低PTX3组(P0.05);预后好组血浆PTX3水平、CIMT、CAD、CASPA及斑块数量均明显低于预后差组(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治疗前血浆PTX3与CIMT、CAD及CASPA呈正相关(P0.05),而与斑块数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PTX3水平能够反映斑块稳定性和预后效果,能够作为临床诊疗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检测血清Nexilin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5例〔男120例,女65例,平均年龄(64.6±9.3)岁〕,对照组215例〔男120例,女95例,平均年龄(64.7±9.0)岁〕。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Nexilin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exilin含量明显升高〔0.81(0.51~1.33)ng/ml vs.0.15(0.11~0.26)ng/ml,P0.001〕,以Nexilin≥0.80 ng/ml(对照组95百分位数)作为升高标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血清Nexilin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81%vs.5.58%,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升高的血清Nexilin水平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Nexilin水平明显升高,升高的血清Nexilin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青年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6例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分为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中度神经功能损伤组和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分为正常内膜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和颈动脉狭窄组;参照14天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短期预后良好组和短期预后不良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探究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青年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随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而增加;中度、重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轻度神经功能损伤组患者(P<0.05);同型半胱氨酸是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OR=34.194,95%CI:8.184~142.876)和短期不良预后(OR=388.547,95%CI:50.271~3 003.108)的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预测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712(95%CI:0.616~0.807),其与白细胞联合预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831(95%CI:0.745~0.916)。[结论]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新疆地区青年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对青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不良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及与TOAST分型和OCSP分型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4年1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0例(研究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对照组),测量所有入选者血清IL-6水平,并观察其与TOAST分型和OCSP分型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OAST分型:心源性栓塞型(CE)血清IL-6水平最高,其次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AT),然后为不明原因型(SUD),最少的为小动脉型(SA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OCSP分型:IL-6水平最高为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其次为后循环梗死型(POCI),然后为部分前循环梗死型(PACI),最少为腔隙性梗死型(LACI),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6水平会出现改变,且不同TOAST分型和OCSP分型表达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该院神经内科的80例急性脑卒中伴低T3且经综合治疗后病情有好转的患者,其中出血性脑卒中43例(出血量≥30 ml 20例,30 ml 2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7例(梗死面积≥20 cm~2 18例,20 cm~2 19例),80例患者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中重度组脑卒中患者36例,轻度组脑卒中患者44例;监测自入院第1、21天治疗前后T3水平,同期进行NIHSS评分(第21天较第1天NIHSS评分有下降)。设门诊健康对照组50例。结果出血量≥30 ml的患者T3水平为(0.334±0.192)ng/ml,30 ml患者T3水平为(0.423±0.187)ng/ml,差异显著(P0.05)。梗死面积≥20 cm~2的患者T3水平为(0.391±0.189)ng/ml,20 cm~2患者T3水平为(0.513±0.178)ng/ml,差异显著(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T3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且中重度组低于轻度组,治疗前低于治疗后(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动态监测T3有助于急性脑卒中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院当天、入院第3天、第7天、第14天检测所有病人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同时检测病人入院时血常规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量表评价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严重程度,并于治疗后30d采用改良Rankin’s评分量表评估病人预后。另选取10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仅检测其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预后较好组与预后较差组在入院当天、治疗后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明显较高(P0.05);预后较好组与预后较差组的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在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存在相关性,血清尿酸(r=-0.219,P0.05)及血糖(r=-0.473,P0.05)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结论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是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预后的危险因素,血清尿酸及血糖水平越高,病人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8例,其中SIP组52例、非SIP组156例,SIP组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分成轻、中、重型3个水平,根据头部CT扫描结果分为大、中、小梗死灶3个水平,同时选取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血清HGF浓度,对血清HGF浓度与SIP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SIP组H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HGF浓度增高,脑梗死体积越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越高(P<0.05).结论 SIP患者血清HGF水平升高,可能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进展的一个敏感指标,可作为衡量脑梗死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6月启东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血清Hcy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有利于减轻神经毒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卒中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型组59例、中型组41例和重型组31例;根据梗死面积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55例)、小梗死组(46例)和大梗死组(3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8例,健康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hsCRP、Hcy水平,并分析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hsCRP、Hcy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01);与轻型组比较,中型组和重型组hsCRP[(4.43±0.42)mg/L比(6.78±1.48)mg/L比(9.52±1.73)mg/L]、Hcy[(17.49±1.32)μmol/L比(22.18±1.83)μmol/L比(26.01±2.37)μmol/L]水平明显升高,且重型组hsCRP、Hcy水平明显高于中型组(P均=0.001);与腔隙性脑梗死组比较,小梗死组和大梗死组hsCRP[(4.13±0.53)mg/L比(7.61±1.47)mg/L比(9.49±2.18)mg/L]、Hcy[(18.49±3.27)μmol/L比(22.53±4.28)μmol/L比(27.38±5.12)μmol/L]水平明显升高,且大梗死组hsCRP、Hcy水平明显高于小梗死组(P均=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hsCRP、Hcy水平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梗死面积均呈明显正相关(r=0.253~0.641,P均0.01)。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评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与早期功能结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16年5~12月卒中登记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166例及预后不良组58例。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按FT_3水平将患者分为低位水平(FT_3≤4.05pmol/L)、中位水平(FT_34.06~4.46pmol/L)和高位水平(FT_34.46pmol/L)。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体质量指数、心房颤动、白细胞计数、FT_3水平、C反应蛋白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FT_3低位水平患者较FT_3中位水平和高位水平患者预后不良比例明显增高(39.5%vs22.2%、15.8%,P=0.003)。调整相关危险因素后,FT_3是患者早期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FT_3越低,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测定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阳 《山东医药》2011,51(23):82-8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浊度法分别检测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同时对梗死组于治疗4周后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估预后。结果梗死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轻型〈中型〈重型(P均〈0.05);治疗后4周梗死组CRP异常者总有效率显著低于CRP正常者(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病情及预后有关,据此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有助于减少卒中复发、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progressive ischemic stroke,PIS)患者血清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3例,根据病情变化分为PIS组50例,非PIS组8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铁蛋白浓度。结果与非PIS组比较,PIS组患者第1、3、7天铁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IS组患者铁蛋白水平与第1天比较,第3天达高峰,第7天下降且低于第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铁蛋白水平升高,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危险度呈上升趋势(χ2=20.63,P<0.01)。结论铁蛋白水平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铁蛋白水平升高,病情进展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血清穿透素3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166例,分为RMPP组(n=66)和MPP组(n=100)。观察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PTX3水平改变。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TX3水平对RMPP患者疾病诊断的价值。利用约登指数分析最佳切点PTX3数值。应用Pearson和Speaman线性相关和单因素回归分析PTX3与RMPP的关系。结果在RMPP和MPP患儿急性期血清PTX3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MPP组患儿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MPP患者(P0.05)。重症肺炎组和非重症肺炎组患儿急性期血清PTX3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重症肺炎组患儿血清PTX3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肺炎组患儿(P0.05)。通过Pearson和Speaman相关性分析后发现,PTX3水平与RMPP呈正相关(r=0.417,P=0.015)。对RMPP的诊断价值方面,PTX3表现出中等诊断价值,AUC为0.762(P=0.011)。结果发现PTX3(是否大于47.7)(OR=3.33,95%CI 1.94-6.45,P0.05)为RMPP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 RMPP患者血清PTX3水平明显升高,是诊断RMPP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病因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三甲基胺N-氧化物(TMAO)和人连蛋白(Zonulin)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东阳市人民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8例(脑卒中组),脑卒中组根据两种不同病因类型又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LAA)组85例和心源性栓塞(CE)组23例。另选择我院健康体检者59例(对照组)。比较3组Zonulin、TMAO、白细胞计数和血脂水平及其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AA组白细胞计数和载脂蛋白(apo)B水平明显升高,apoA-Ⅰ、apoA-Ⅰ/apoB、HDL-C水平明显降低,CE组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LAA组和CE组TMAO、Zonulin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年龄均衡后脑卒中组TMA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63.0±408.7)μg/L vs(1642.0±144.1)μg/L,P<0.01]。LAA组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面积呈正相关(r=0.333,P=0.009)。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外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正五聚蛋白(PTX3)、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微小RNA(miR)-21在急性肾损伤(AKI)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87例AKI患者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50例为对照组,参照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分期标准,其中Ⅰ期23例,Ⅱ期33例,Ⅲ期31例,根据预后(住院后28 d内)情况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68例。监测患者血清PTX3、HMGB-1及miR-21水平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最佳诊断截断值和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其对AKI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PTX3、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miR-21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Ⅰ期患者血清PTX3、HMGB-1水平低于Ⅱ期、Ⅲ期患者,且Ⅱ期低于Ⅲ期;Ⅰ期患者miR-21水平高于Ⅱ期、Ⅲ期患者,且Ⅱ期高于Ⅲ期(P均<0.05);死亡组患者血清PTX3、HMGB-1水平高于存活组,miR-21水平低于存活组(P均<0.05);PTX3诊断AKI的截断值为13.28 ng/L,AUC为0.833(95%CI:0.771~0.895);HMG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脑病科,接受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检测患者入院第2天外周血中血管生成素1水平。按照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ROC曲线被用于评估血管生成素1对预后不良诊断价值,观察血管生成素1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32例患者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组患者血糖、甘油三酯水平,合并心房颤动比例、脑卒中史、治疗前美国国立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血管生成素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生成素1诊断短期预后不良的最佳临界点为3.02 ng/mL,灵敏度为63.2%,特异度为78.4%。ROC曲线下面积为0.74。溶栓前血糖、甘油三酯、血管生成素1、治疗前NIHSS评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OR=1.654、1.549、1.224、2.777,均P <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生成素1降低者预后不良,血管生成素1或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预后不良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试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9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梗死面积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并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s-CRP、UCH-L1、GFA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rs值分别为0.735、0.752、0.803,P0.05)、梗死面积(rs值分别为0.778、0.752、0.803,P0.05)呈正相关。不同发病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UCH-L1和GF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间为6~12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发病时间6 h者(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UCH-L1及GFAP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890、0.84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UCH-L1及GFA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梗死面积呈正相关,对急性脑梗死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靳涛  张晓雷 《山东医药》2023,(25):76-79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与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恶性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选择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187例,术后发生恶性脑水肿(MCE)40例(MCE组)、未发生MCE 147例(non-MCE组)。比较两组血清CRP、PCT、PTX3水平。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实验室检查资料、卒中原因、闭塞部位、血管再通以及NIHSS评分、ASPECT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MCE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RP、PCT、PTX3水平对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MCE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MCE组血清CRP、PCT水平均高于non-MCE组,血清PTX3水平低于non-MCE组(P均<0.01)。单因素分析显示,NIHSS评分、闭塞部位、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血清CRP、PCT、PTX3、BUN水平可能与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MCE有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