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硝基咪唑类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硝基咪唑类放射增敏剂是目前国内外研究较为成熟并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类抗肿瘤放射增敏药。对几类具有代表性的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3.
放射增敏剂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人死于癌症,又有许多人新患癌症,对它的治疗主要是手术和放、化疗三大手段,据统计,患者中有70%左右的人需要放疗,在局部治愈的病人中,放疗的贡献约占40%,然而放疗中存在一种不良循环,即射线照射后肿瘤萎缩了,但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统等也遭到重大损伤,以白细胞数表示,白细胞下降得很低,不得不暂停治疗,待  相似文献   

5.
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小兵  赵桂森 《中南药学》2005,3(5):293-295
1894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7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核素镭.此后100年来,随着物理和生物科学理论的完善,特别是近30年来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已成为治疗肿瘤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在恶性肿瘤的放疗中经常会遇到放疗后肿瘤复发、放射抗拒、副作用大等问题,而放射增敏剂则是能够增强生物体放射敏感性的一类物质,它可增强射线对肿瘤的杀伤能力,特别是有助于解决实体肿瘤中乏氧细胞对射线的抗性而导致肿瘤放疗治愈率低的问题,这对于临床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除甘氨双唑钠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放射增敏剂应用于临床外,还没有其他应用临床的报道.本文就抗肿瘤放射增敏剂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邵宏  卢佳 《中国药学》2003,12(3):164-169
IntroductionRadiotherapyhasplayedanimportantroleintreat mentoftumorpatientssinceitappearedabout 80yearsago ,andhasbeenanindispensablepartofthemanage mentofabout 5 0 %oftumors (especially 6 0 % - 70 %ofmalignanttumors) .Currently ,radiotherapyisusedinsimpleandpalliativetherapy ,adjuvanttherapyafterorbeforesurgery ,simultaneousradio chemotherapy ,com binedBRM (biologicalresponsemodifier)therapy ,ets ..Radiosensitizingagentsenhancetheradiationeffectsontumorcellssoastohavebetterresponsesinradioth…  相似文献   

7.
放射线(钴60、直线中子加速器)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癌细胞增殖快,约有10%左右的细胞处于缺氧状态,这种细胞称乏氧细胞,对幅射的耐受力是氧合条件下的3倍。在导致氧合细胞完全失活的照射剂量下,乏氧细胞仍然可以存活,如加大照射剂量,对正常组织细胞又会造成严重的杀伤,各国都在关注放射增敏  相似文献   

8.
分析和探讨利用放射增敏剂提高肿瘤中乏氧细胞对放射疗法(放疗)的敏感性, 能提高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伤率, 增强放疗的效果. 理想的放射增敏剂应可以显著增加放疗的疗效, 对正常组织没有或很少有不良反应. 国内外学者进行大量的研究, 在基因和分子靶向药物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显示未来放疗增敏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李宁  周晓靓  施培基  王荣先  王浩 《中国药房》2011,(13):1223-1226
目的:为放射增敏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综述了非乏氧细胞选择性增敏剂与乏氧细胞选择性增敏剂的研究现状。结果与结论:非乏氧细胞选择性增敏剂以抗肿瘤药物为主,增敏效果好但毒性较大;乏氧细胞选择性增敏剂以经典增敏剂的衍生物为主,其增敏作用目前没有可靠的临床数据支持,仍需进一步的结构改造。对于已有增敏活性的药物进行结构改造,以及新靶点、新机制的研究将成为未来放射增敏剂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介绍放射增敏剂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对目前临床上常用放射增敏荆的分类、作用机制、临床使用等进行总结归纳.结果 放射增敏剂能选择性增强放射线对肿瘤细胞的致死效应.结论 放射增敏剂是临床提高放射治疗效果的有效制剂.  相似文献   

11.
IPdR (5-iodo-2-pyrimidinone-2′-deoxyribose) is a novel orally available, halogenated thymidine (TdR) analog and is a potential radiosensitizer for use in human tumors, such as rectal, pancreas, sarcoma and glioma tumors. IPdR is a prodrug that is efficiently converted to IUdR (5-iodo-2′-deoxyuridine), an intravenous radiosensitizer by a hepatic aldehyde oxidase, resulting in high IPdR and IUdR plasma levels in mice for ≥ 1 h after oral IPdR. Athymic mice tolerated oral IPdR to doses up to 1500 mg/kg/day t.i.d. for 6 – 14 days without significant systemic toxicities. A number of in vivo preclin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IPdR is a superior radiosensitizer compared with IUdR given as a continuous infusion in terms of safety and efficacy with a significantly lower toxicity profile, including gastrointestinal and hematologic side effects. A preclinical study has shown that IPdR is effective in inducing human colon cancer xenograft radiosensitization in drug-resistant DNA mismatch repair-proficient and -deficient tumor models, as well as in human globlastoma xenograft. In anticipation of performing a clinical Phase I trial in humans, investigators also studied the drug pharmacokinetics and host toxicities in two non-rodent, animal species during a 14-day treatment course. Dose-limiting systemic toxicities (diarrhea, emesis, weight loss and decreased motor activity) were observed in ferrets receiving IPdR at 1500 mg/kg/day on a 14-day schedule that were not found previously in athymic mice. Recently, a once-daily IPdR dosing up to 2000/mg/kg for 28 days in Fischer-344 rats showed reversible mild-to-moderate systemic toxicities without any severe or life-threatening toxicities. However, in all preclinical toxicity studies so far, no significant hematologic, biochemical or histopathologic changes have been found. Hepatic aldehyde oxidase activity was reduced in a dose-dependent fashion in the ferret liver, suggesting partial enzyme inactivation by this IPdwR schedule, but that is not found in Fischer-344 rats. The plasma pharmacokinetic profile in Rhesus monkeys showing biexponential clearance are similar to previously published data in athymic mice.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review the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action, preclinical data and rationale for clinical studies.  相似文献   

12.
芹菜素是一种天然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多种水果、蔬菜和草药中,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芹菜素在抗肿瘤方面效果显著,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侵袭和转移、干扰肿瘤细胞的信号转导、逆转细胞耐药性,提高化疗药物敏感性和抗氧化作用等。本文综述了芹菜素主要的生物学作用及抗肿瘤作用机制,并展望了芹菜素的应用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小檗碱亦称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分离的一种季铵生物碱,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檗碱具有抗菌、抗氧化、消炎、降血糖、降脂、抗凋亡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作为一种多靶点治疗的药物,小檗碱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具有良好效果。鉴于其诸多的优点,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就小檗碱药理作用及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提供进一步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帅  李沙沙  张登禄 《中国药事》2020,34(5):585-588
目的: 为血余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血余炭""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为关键词,检索1982年4月-2018年9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后进行综述。结果: 检索到相关文献102篇,其中有效文献24篇。血余炭的药理作用包括凝血止血、抗菌抗炎、促进疮面愈合、血管栓塞及促进毛发生长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血余炭通过自身理化性质、降低环磷酸腺苷含量、抑制细菌生长、降低白细胞介素-6水平、促进疮面表皮细胞及胶原修复、诱发血栓形成、调节毛囊生长周期等一系列机制而实现。结论: 血余炭的药理作用广泛,但其作用机制并未详细阐明,还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不仅具有降糖作用,还可以对多种肿瘤起到防治作用,包括乳腺癌、肺癌、肝癌、子宫内膜癌、结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将二甲双胍与临床中常用的化疗药物联合,从而使化疗药物增效减毒并提高患者生存率以及改善预后。本文主要对二甲双胍联合化疗药物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6.
人参皂苷是人参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大量的研究证明其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等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针对人参皂苷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人参皂苷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肠炎是腹盆腔或腹膜后肿瘤放射治疗导致的肠道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受累肠道病变广泛,病理表现复杂,严重影响癌症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然而目前临床药物治疗手段较少、效果不佳,相关基础研究和新药开发尚不明朗。本文综述近20年相关文献,对放射性肠炎的病理机制、治疗策略及药物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与分析,以期为研究放射性肠炎预防与治疗策略及药物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自噬是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依赖于溶酶体的胞内降解途径,在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对自噬关键基因与信号通路的深入解析,自噬与抗肿瘤药物毒性之间的关系也逐渐被揭示。抗肿瘤药物作为一类毒性和副作用相对较大的药物,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常引起其他脏器系统的损伤。在某些抗肿瘤药物毒性中,自噬可作为一种保护机制减少损伤,但持续或过度的自噬激活亦可导致细胞死亡,诱发毒性。综述自噬发生的调控机制、生理病理作用,着重关注其在抗肿瘤药物毒性中的作用与机制,这将增进对自噬在抗肿瘤药物毒性中发挥的作用的全面认识,有助于发现自噬角色转变的关键要素,为抗肿瘤药物毒性的治疗和基于毒性机制的创新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与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参莪汤相关物质基础抗肿瘤作用研究现状,明确参莪汤抗肿瘤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参莪汤的抗肿瘤作用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方法对近15年有关于参莪汤相关物质基础抗肿瘤作用文献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参莪汤的抗癌物质基础主要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端粒及端粒酶的稳定性、抑制癌基因的表达、促进抑癌基因的表达等多个环节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而且方中许多中药可以同时作用于上述多个环节。结论目前从天然药物中寻找新的抗肿瘤药已经成为世界医药界的研究热点,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指标在实验中的广泛应用,为中药治疗胃癌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国内外羊栖菜多糖(SFPS)抗肿瘤作用研究以及羊栖菜多糖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查阅近期有关羊栖菜多糖抗肿瘤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归纳,整理与分析。结果:羊栖菜多糖抗肿瘤研究目前已有较多报道,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结论:羊栖菜多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已进行的较为深入。随着科学的进步对其抗肿瘤机制也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