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氟中毒对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意义,并具体观察氟中毒对肝脏的形态学变化,了解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57小鼠氟化钠染毒模型,分为A、B、C 3个组,其中A组为实验组,根据饮水中含氟浓度分空白组(0 mg/L)、低剂量组(25 mg/L)、中剂量组(50 mg/L)、高剂量组(100 mg/L),普通饲料喂养6个月;B、C两组为干预组,时间为6个月,B组,前阶段喂养正常饲料,后38 d将亚硒酸钠加入饲料中,浓度为3 mg/kg;C组,前十周喂养正常饲料,第十一周开始喂养高脂、高糖饲料,饮水不变,喂养3 w高脂、高糖饲料。6个月后,取小鼠肝脏,分别使用HE染色和Masson胶原纤维特殊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A、B和C组小鼠随着饮水含氟浓度的增加,其HE染色切片均显示肝细胞水肿加重;在相同含氟浓度的条件下A、B和C组小鼠中细胞水肿表现程度为:C组比A组严重,A组比B组严重;而Masson染色切片显示,A、B和C组实验小鼠随饮水含氟浓度的增加,汇管区和血管内皮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明显,肝脂肪细胞数量也逐渐增加;在相同含氟浓度的A、B和C组小鼠中:C组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和肝脂肪细胞数量增加最明显,其次A组比B组明显。结论氟中毒可以诱导肝脏发生纤维化,其中汇管区最为明显,其他部位也可见到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其中血管内皮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也较为明显,而且随着饮水含氟浓度升高,其诱导肝脏发生纤维化的能力加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高脂饮食大鼠体重、糖脂代谢及肝脏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为深入研究EGCG防治肥胖的机制探索最佳干预剂量。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EGCG低剂量组[100 mg/(kg·d)]、EGCG中剂量组[200 mg/(kg·d)]、EGCG高剂量组[400 mg/(kg·d)],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喂饲基础饲料,高脂饮食组喂饲高脂饲料,EGCG各组喂饲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各剂量EGCG灌胃。喂养8周末处死大鼠。测定体重、内脏脂肪重量、肝脏重量、血清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高脂饮食组实验末体重、肝脏重量、血清FB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高脂饮食组相比,EGCG各剂量组能有效降低高脂饮食大鼠体重、肝脏重量、血清FBG和TG水平(均P0.05)。与高脂饮食组相比,低剂量EGCG可升高肝脏GPx活力(P<0.05)。中剂量EGCG可降低肝脏MDA含量(P0.05)。结论:中剂量EGCG对控制高脂饮食大鼠体重、改善糖脂代谢及肝脏氧化应激状态更为适宜,而高剂量EGCG可能反而会促进机体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脂饮食致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瓣钙化模型的病理特点.方法 10只8周龄C57BL/6J小鼠纳入正常组,20只8周龄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正常组和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连续喂养24周.各组小鼠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实验结束处死小鼠后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  相似文献   

4.
高脂喂养大鼠内脏脂肪组织C反应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脂饲料喂养10周的SD肥胖大鼠腹部内脏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6±6 vs 13±3)g,P<0.01],高脂组大鼠腹部内脏脂肪中C反应蛋白(CRP)mRNA水平较对照组高(0.901±0.085 vs 0.402+0.036,P<0.01),高脂组门静脉[(743.8±95.8 vs 558.3±118.3)ms/L,P<0.01]和外周静脉血清CRP浓度[(596.3±38.9 vs 485.8±30.2)mg/L,P<0.05]均高于对照组.高脂组门静脉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外周静脉(P<0.01),但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腹部内脏脂肪产生的CRP可能是肥胖者循环CRP的重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对改善小鼠2型糖尿病症状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雌性组和高脂+雄性组,高脂+雌性组和高脂+雄性组小鼠分别感染雌性和雄性血吸虫,并以高脂饲料喂养;每周称量小鼠体重,在各组小鼠体重出现显著变化时,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先后给予2次低浓度链脲佐菌素(STZ)(70 mg/kg)腹腔注射,检测各组小鼠血糖变化,并检测小鼠血脂;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细胞IL-4和IFN-γ分泌水平,分析小鼠Th1/Th2免疫应答类型。结果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高脂+雄性组体重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雌性组,体重趋向正常饮食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后30 min,高脂+雄性组血糖为(16.97±3.09)mmol/L,与正常饮食组(21.6±1.96)mmol/L和高脂+雌性组(20.84±2.93)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高脂饮食组(20.24±3.89)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次STZ诱导后,正常饮食组在第24周血糖达到峰值(13.76±0.93)mmol/L,高脂饮食组在第25周达到峰值(10.24±1.48)mmol/L;高脂+雌性组血糖峰值在第26周,为(9.84±0.99)mmol/L,高脂+雄性组血糖峰值在第25周,为(7.7±2.62)mmol/L。4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脂+雄性组脾细胞IL-4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雌性组(均P0.05)。结论雄性血吸虫感染可以抵抗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体重增加和血糖上升,改善小鼠葡萄糖代谢,拮抗STZ诱导的血糖升高,并诱导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细胞因子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性日本血吸虫感染对改善小鼠2型糖尿病症状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脂饮食组、高脂+雌性组和高脂+雄性组,高脂+雌性组和高脂+雄性组小鼠分别感染雌性和雄性血吸虫,并以高脂饲料喂养;每周称量小鼠体重,在各组小鼠体重出现显著变化时,做葡萄糖耐量试验;先后给予2次低浓度链脲佐菌素(STZ)(70 mg/kg)腹腔注射,检测各组小鼠血糖变化,并检测小鼠血脂;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细胞IL-4和IFN-γ分泌水平,分析小鼠Th1/Th2免疫应答类型。结果高脂饲料喂养12周后,高脂+雄性组体重显著低于高脂饮食组和高脂+雌性组,体重趋向正常饮食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后30 min,高脂+雄性组血糖为(16.97±3.09)mmol/L,与正常饮食组(21.6±1.96)mmol/L和高脂+雌性组(20.84±2.93)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高脂饮食组(20.24±3.89)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次STZ诱导后,正常饮食组在第24周血糖达到峰值(13.76±0.93)mmol/L,高脂饮食组在第25周达到峰值(10.24±1.48)mmol/L;高脂+雌性组血糖峰值在第26周,为(9.84±0.99)mmol/L,高脂+雄性组血糖峰值在第25周,为(7.7±2.62)mmol/L。4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脂+雄性组脾细胞IL-4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正常饮食组和高脂+雌性组(均P>0.05)。结论雄性血吸虫感染可以抵抗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体重增加和血糖上升,改善小鼠葡萄糖代谢,拮抗STZ诱导的血糖升高,并诱导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细胞因子分泌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老龄小鼠肥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将32周龄和48周龄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每天灌胃1次0.3 ml生理盐水;高脂饮食处理组进食高脂饲料(含有21%脂肪和1.25%胆固醇),每天灌胃1次0.3 ml生理盐水;高脂饮食加白藜芦醇组进食高脂饲料,每天灌胃1次白藜芦醇(22.4 mg/kg,分散于0.3 ml生理盐水中).12周后称量各组小鼠体重,并进行脂肪组织取材及称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浆瘦素浓度;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小鼠肥厚性肥胖相关指标.结果高脂饮食加白藜芦醇组老龄小鼠体重及皮下脂肪含量分别为(34.43±3.23)g和(3.21±1.58)%,较高脂饮食组老龄小鼠(53.16±2.16)g和(4.86±0.64)%有明显下降(均P<0.01),并与普通饮食中年小鼠数据接近;与中年小鼠比较,白藜芦醇对高脂饮食老龄小鼠瘦素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高脂饮食加白藜芦醇组老龄小鼠血浆瘦素浓度(0.015±0.009)g/L,较高脂饮食组老龄小鼠(0.100±0.027)g/L明显下降,且低于普通饮食的老龄小鼠(F=19.85,P=0.001),与普通饮食中年小鼠相接近;白藜芦醇可以显著增加高脂饮食老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并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F=10.79、9.31、7.02,P=0.003、0.006,0.010).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显著改善老龄小鼠肥厚性肥胖,抑制瘦素分泌和上调PPARγ表达可能是其作用的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和比较高果糖、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肝脏三酰甘油(TG)的发生机制及其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 成年雄性C57BL/J6小鼠45只,质量25~30 g,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及高果糖组,每组15只.对照组予以普通饲料,高果糖组予以高糖饮食,高脂组予以高脂饮食,3组每日进食热量基本相等,经喂养8周后对小鼠行葡萄糖耐量(ipGTT)实验,处死小鼠后测定各组肝脏三酰甘油含量,并测定肝脏脂质合成酶类和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饲料喂养8周后,高果糖组和高脂组的附睾脂肪含量均为(2.0±0.1)g/100 g(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1.2±0.1)g/100 g(质量)P<0.01].高果糖组和高脂组ipGTT实验后的血糖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和高脂组的肝脏TG水平显著增高(P<0.01),其中高果糖组肝脏TG升高更明显,高果糖组肝脏TG水平显著高于高脂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 ACC)、脂肪酸合成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1)表达增加(P<0.01),而高脂组的FAS、ACC、SCD-1的表达减少(P<0.05);反应内质网应激的磷酸化胰腺内质网激酶(p-PERK)、山梨醇要求激酶-1(p-IRE-1/t-IRE-1)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表达在高果糖组和高脂组均增加(P值均<0.01).结论 高果糖饮食和高脂饮食均可引起脂肪肝,二者通过不同机制引起脂肪肝,高果糖饮食促进内源性脂质生成,高脂喂养抑制肝内源性脂质生成,两种饮食均可诱发内质网应激,提示内质网应激与饮食因子诱导的脂肪肝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脂喂养的老年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作用。方法选取高脂喂养的60周龄雄性aopE基因敲除小鼠30只,随机分为辛伐他汀高剂量组、辛伐他汀低剂量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分别每天予以辛伐他汀20mg/kg、辛伐他汀5mg/kg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8周后,取主动脉窦部做病理检测。冷冻切片光镜下观察AS斑块病理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骨桥蛋白、α肌动蛋白的表达。vonkossa染色观察斑块钙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高、低剂量组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血清TC和LDL-C水平明显降低(P<0.05),斑块面积占管腔面积比、斑块内钙化染色面积明显减少(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老年apoE基因敲除小鼠的血清TC和LDL-C水平,消退AS斑块的大小及其钙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饮食诱导的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肝脏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0)、高脂喂养组(HF组,n=10)和高脂喂养白藜芦醇治疗组(HR组,n=10).NC组给予标准基础饲料,HF组和HR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HR组小鼠高脂喂养8 wk后,每日给予400 mg/kg白藜芦醇灌胃治疗.HR组和HF组均继续高脂饲料喂养16 wk.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并取肝脏组织,分别用RT-PCR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肝脏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HF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脂肪性肝炎,HR组小鼠的脂肪性肝炎明显减轻.NC组小鼠肝组织无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HF组小鼠肝组织有高水平的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为1.48%±0.23%和27.9%±4.6%,HR组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较HF组明显降低,分别为0.76%±0.18%和11.2%±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降至正常.结论:COX-2在NASH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白藜芦醇至少部分是通过下调肝脏COX-2的表达达到改善NASH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胃饥饿素(Ghrelin)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小鼠的抗纤维化作用。方法 24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NCD)组、NCD+Ghrelin组、高脂饮食(HFD)组和HFD+Ghrelin组。HFD组及HFD+Ghrelin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诱发NASH, 其中NCD+Ghrelin组及HFD+Ghrelin组于喂养14周后, 持续给予Ghrelin干预(11 nmol·kg-1·d-1) 2周。16周末处死动物。检测小鼠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透明质酸(HA)水平;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RT-q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Ⅰ、Ⅲ、Ⅳ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水平;苏木精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 VG染色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的情况。结果 NCD组ALT、HA、Hyp分别为(19.17±3.71)U/L、(80.58±27.27)ng/ml、(0.20±0.06)μg/mg与NCD组比较, HFD组血浆ALT (266.80±14...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高脂高糖联合介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选取50只8周龄雌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00 mg/kg联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将血糖水平>11.1 mol/L的4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丹酚酸B高剂量组、丹酚酸B中剂量组和洛伐他汀组,每组10只。其中丹酚酸B高剂量组灌服丹酚酸B 160 mg/(kg.d),丹酚酸B中剂量组灌服丹酚酸B 80 mg/(kg.d),洛伐他汀组灌服洛伐他汀2.3 mg/(kg.d),模型组灌服等量蒸馏水,连续灌胃8周。实验期满后,取小鼠血样测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取小鼠主动脉,分别制备主动脉冰冻切片和石蜡包埋切片,进行苏丹Ⅲ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荧光化学染色,观察斑块内脂质中心面积和纤维帽厚度及斑块糜烂发生率和斑块内新生血管数目。结果丹酚酸B高剂量组、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空腹血糖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丹酚酸B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及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脂饮食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C3H/HeN小鼠共152只,随机分为标准饮食组(32只)、高脂饮食组(32只)、标准饮食感染组(44只)、高脂饮食感染组(44只)。标准饮食组及标准饮食感染组持续予以标准饮食喂养,高脂饮食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持续予以高脂饮食喂养。喂养第12周末,标准饮食感染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予以腹腔注射3型鼠肝炎病毒(MHV-3)诱导病毒性肝炎。于感染后不同时间点,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肝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IL-17A表达。结果:高脂饮食喂养12周诱导小鼠出现代谢异常。感染后第4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仅IL-6表达上调,而高脂饮食感染组TNF-α、IL-1β、IL-6、IL-17A表达上调(P均<0.05)。感染后第8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及高脂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TNF-α、IL-1β、IL-6、IL-17A表达上调,且高脂饮食感染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标准饮食感染组(P均<0.05)。感染后第12天,标准饮食感染组小鼠肝内TNF-α、IL-17A表达回落至未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脂饮食诱导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为ApoE-/-小鼠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此外,高脂饲料喂养ApoE-/-小鼠16周,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Vehicle组,灌胃给予1ml/d 0.9%氯化钠溶液)、白藜芦醇低剂量组(灌胃给予白藜芦醇20mg·kg~(-1)·d~(-1))、高剂量组(灌胃给予白藜芦醇40mg·kg-1·d~(-1)白藜芦醇)。灌胃8周后造模完成,采集血清,分离主动脉。油红O染色检测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8/CXCL8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主动脉组织中CXCR2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PCNA、MEF2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给予高脂饮食后,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而白藜芦醇处理可明显抑制小鼠体重的增加;与模型组小鼠比较,白藜芦醇处理能降低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大小,降低血清中IL-8/CXCL8的水平、CXCR2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PCNA、MEF2a的蛋白表达水平,且与白藜芦醇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可能与调控ApoE-/-小鼠的CXCR2的mRNA和PCNA、MEF2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苦龙胆酯苷(MAG)对高脂饮食(HFD)所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饮食)、HFD组、HFD+MAG组,每组10只小鼠,其中HFD+MAG组每日予50 mg/kg MAG灌胃,持续12周。生物化学检测仪测定血脂水平;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斑块沉积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主动脉血管病理形态表现;Mac-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主动脉巨噬细胞聚集情况;免疫荧光定位染色观察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表达与分布;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Caspase-1亚基p20表达水平。[结果] HFD+MAG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至HFD组的88.39%、74.85%和64.97%(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至HFD组的142.18%(P<0.05),斑块面积减少至HFD组的45.16%(P<0.05),MAG能改善主动脉病理形态表现,使巨噬细胞沉积减少,斑块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JAZF1基因过表达对高脂饮食诱导的IR小鼠糖脂代谢及IS的影响。方法 43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普食对照组(NF,n=10)和高脂组(n=26)。高脂组喂养12周后,再随机分为高脂+生理盐水组(HF,n=10)、高脂+空载组(GF,n=6)和高脂+JAZF1质粒组(JAZF1,n=10)。质粒于钳夹前48h经颈静脉注射。扩展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价IS。结果肝组织JAZF1mRNA及蛋白表达HF组和GF组较NF组降低,而JAZF1组高于HF、GF组(P均0.05)。JAZF1组FBG、TC、FIns和肝脏TC水平较HF、GF组降低(P0.05)。钳夹稳态时,JAZF1组葡萄糖输注率(GIR)(26.39±1.65)mg/(kg·min)高于HF组(21.37±0.49)mg/(kg·min)和GF组(22.01±0.89)mg/(kg·min)(P0.05)。钳夹结束时,葡萄糖清除率(GRd)JAZF1组(32.23±2.12)mg/(kg·min)高于HF组(29.66±0.87)mg/(kg·min)和GF(30.13±1.15)mg/(kg·min)组(P均0.05),而肝糖输出率(HGP)JAZF1组(5.84±0.88)mg/(kg·min)低于HF组(8.29±0.39)mg/(kg·min)和GF组(8.13±0.76)mg/(kg·min)(P均0.05)。结论高脂诱导的IR小鼠JAZF1基因表达下调,而JAZF1基因过表达可改善高脂诱导的糖脂代谢异常和I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参皂苷Compound K(CK)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雄性,C57BL/6 apo E~(-/-)小鼠,随机分成五组,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低剂量CK组(高脂饮食+1mg/kg人参皂苷Compound K);中剂量CK组(高脂饮食+3mg/kg人参皂苷Compound K);高剂量CK组(高脂饮食+9mg/kg人参皂苷Compound K)。每周记录1次小鼠的质量变化,12周后观察小鼠的血脂水平、主动脉及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观察主动脉斑块形成及肝脏内脂滴沉积情况。结果:(1)5组apo E~(-/-)小鼠在12周内质量均明显增加,各高脂饮食组的质量增长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但高脂饮食组间质量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的TC,TG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剂量CK组和高剂量CK组的HDL-C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LDL-C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3)模型组小鼠肝脏内有明显的脂滴沉积,脂滴所占面积为(31.03±4.46)%;而中剂量、高剂量CK组肝脏内脂滴明显减少,分别为[(10.60±1.97)vs.(5.21±1.23)%];(4)模型组有明显的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斑块面积为(15.34±2.00)%,中剂量、高剂量CK组在CK的作用下斑块面积均显著减少,分别为[(6.64±1.11)vs.(3.56±0.48)%];(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泡沫细胞内的CE水平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高剂量CK组泡沫细胞内的CE(胆固醇酯)均明显降低(P<0.05);(6)主动脉可见泡沫细胞、纤维斑块和钙化灶等各期的病理改变,以纤维斑块为主。模型组小鼠的脂质沉积最多,内皮细胞可见损伤和脱落,而高剂量CK组小鼠情况要好于模型组。结论:人参皂苷Compound K可降低主动脉内的胆固醇的含量,减少泡沫细胞中胆固醇酯含量,促进脂质代谢,减少肝脏中脂质的沉积,显著抑制apo E-/-小鼠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内膜钙化的影响。方法 12只6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6只,对照组小鼠予以高脂饮食,干预组小鼠在高脂饮食的基础上在第8周予以静脉注射人重组Angptl2蛋白,每周一次,持续1个月。两组小鼠高脂饮食喂养至16周龄时处死,测定血清脂质水平,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von Kossa染色观察主动脉钙化,测定血管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判断血管钙化程度;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血管Runx2(核心结合因子α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干预组小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管壁Runx2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小鼠主动脉可见粥样硬化斑块,von Kossa染色斑块内未见明显黑色钙盐沉积,而干预组小鼠主动脉HE染色可见内膜较对照组显著增厚,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且von Kossa染色斑块灶状黑色钙化团块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干预组小鼠主动脉血管壁钙含量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Angptl2会使高脂饮食ApoE-/-小鼠主动脉血清TG、TC、LDLC水平及Runx2的表达水平增高,同时增加小鼠主动脉中钙含量及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的钙化。Angptl2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内膜的钙化,控制和降低血浆中Angptl2的水平似乎可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钙化,从而为临床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靶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果糖与高脂饮食对比诱导的小鼠肝脏内质网应激(ERS)的发生时程变化。方法雄性C57BL/J6小鼠分为对照组、高果糖组及高脂组,分别在喂养3 d、8 w后测定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并测定各组小鼠肝脏ERS标志物——磷酸化胰腺内质网激酶(p-PERK)及磷酸化山梨醇要求激酶-1(p-IRE1/t-IRE1)的蛋白表达。结果喂养3 d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组FPG、FINS无明显变化,而肝TG水平均显著增加;喂养8 w后,与对照组相比,两组FPG、FINS、肝TG水平均显著增加;喂养3 d后,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肝内p-PERK、p-IRE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提示出现ERS,而高脂组GRP78、p-PERK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区别;喂养8 w后,高果糖、高脂组的肝内p-PERK、p-IRE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结论短期和长期高果糖和高脂喂养均可引起肝内脂质沉积,但高果糖喂养小鼠在脂肪肝发生早期即可出现肝ERS,而高脂喂养小鼠则在长期喂养后方出现肝ERS,提示ERS与高果糖、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发生发展均有关,但介导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栀子苷对载脂蛋白E缺乏(ApoE-/-)小鼠Th17/调节性T(Treg)细胞失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纯合子ApoE-/-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栀子苷低剂量组、栀子苷中剂量组、栀子苷高剂量组。对照组小鼠喂养普通饲料,模型组和栀子苷组小鼠喂养高脂饲料。从第8周开始,栀子苷各剂量组每日灌胃栀子苷(25、50、100 mg/kg),连续8周。试验结束时,采用油红O染色评估主动脉及其根部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面积比。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分析主动脉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7A和IL-10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脾脏中Th17和Treg细胞百分比;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油红O染色病变显示,栀子苷中剂量组、栀子苷高剂量组病变百分比低于模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主动脉TN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