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同期行TKA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0例及C组32例,三组手术方法相同,其中A、B组分别于手术开始时及术前1h静滴氨甲环酸20mg/kg,观察三组并发症及围术期失血量。结果①全部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切口I期愈合,术后14d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②A、B两组术中、术后失血量及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c组(P〈0.05或0.01)。③A、B两组总红细胞丢失量及显性/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均显著少于c组(P〈0.01),术后红细胞比容高于C组(P〈0.05);B组总红细胞丢失量、隐性红细胞丢失量明显少于A组(P〈0.05)。④三组术中松止血带时和术后3h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h和手术开始时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均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TKA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尤以前种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后新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2019年接受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共计237例,根据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剂量的大小分为低剂量组[0mg/kg<负荷量≤10mg/kg,0mg/(kg·h)<维持量≤10mg/(kg·h),...  相似文献   

3.
张延杰  郝军  高文香 《山东医药》2013,53(19):53-5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行单侧TKA的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10 mg/kg组、氨甲环酸15 mg/kg组、对照组三组各30例,分别将氨甲环酸分别按10、15 mg/kg的剂量(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后)静滴,3h后,以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50 mL静滴,3h后重复静滴1次.记录各组术后引流量、引流血液回输量、异体输血量、输血人数、输红细胞数,检测术前、术后6h、术后24 h、术后72 h血红蛋白量.结果 氨甲环酸10 mg/kg组、氨甲环酸15 mg/kg组术后引流血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0.01),术后6h的回输血量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P<0.01);氨甲环酸10 mg/kg组的术后异体输血量、输血人数较对照组和氨甲环酸15 mg/kg组明显减少(P均<0.05);氨甲环酸15 mg/kg组有1例术后发生胸部疼痛,经螺旋CT检查发现有肺栓塞,但未危及生命,经抗血栓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 在TKA后早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失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剂量为10 mg/kg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氨甲环酸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行膝关节双间室置换术患者,采用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即刻静脉注射1.0 g氨甲环酸,观察组术后即刻静脉注射2.0 g氨甲环酸,两组术后均行抗感染、止痛等治疗。术后3 d,统计两组出血量;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时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凝血原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6]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引流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 d,两组FIB水平较术前升高,PT、APTT较术前延迟,但观察组FIB水平较对照组高,PT、APTT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血清CRP、IL-6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静脉注射2.0 g氨甲环酸可进一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应用氨甲环酸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的效果。方法行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于术中松止血带前15 min给予氨甲环酸静滴,对照组静滴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Hb、输血例数、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低于对照组,Hb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手术前后PT、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均未发生下肢DVT。结论 TKA术中静滴氨甲环酸能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减少术后输血,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不增加下肢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单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TKA)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效果。方法将68例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在松止血带时将100 mL氨甲环酸(1 g)局部浸泡于膝关节创面1 min,充分止血,并在关闭关节腔后,从引流管中将30 mL氨甲环酸(0.5 g)注入关节腔,关闭引流管4h后开放;对照组步骤同前,用等体积生理盐水代替氨甲环酸。观察两组术后伤口愈合及下肢深静脉栓塞情况,记录两组术中失血量及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 Hb)、红细胞比容( Hct)。结果两组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患肢无明显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2周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分别为(122±51)、(119±56)mL,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Hb、Hct分别为(356±105)mL、(431±119)mL、(94±13)g/L、0.34±0.04,对照组分别为(461±97)mL、(622±112)mL、(83±11)g/L、0.29±0.03,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单侧TKA中局部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降低患者术后贫血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围术期出血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一方面会损害机体康复,另一方面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1,2〕。本文拟探讨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维生素K1和氨甲环酸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月240例行瓣膜置换或成形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联合组及单用组。联合组127例,男67例,女60例;年龄60~75〔平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对髋翻修患者围术期输血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术中给予TXA的同时进行自体血回收,另外30例术中只进行自体血回收。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自体血回输量、失血量、异体输血量、术后24 h伤口引流量,术前、术中、术后采集病人血样检查主要血液指标以及血栓弹力曲线。采血时间点分别有术前(T0)、术中1 h(T1)、术后完成即刻(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将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基本资料、手术时间、自体血回输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TXA组失血量、异体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XA组术中及术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弹力曲线(TEG)参数中,TXA组T2、T3时刻的活化凝血时间(ACT)显著低于对照组,切角(Angle)、血栓最大弹力度(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XA用于髋关节翻修术,可以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减少围术期失血及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9.
氨甲环酸对婴儿体外循环手术术后出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在婴儿先心病体外循环(CPB)手术中氨甲环酸(TA)的应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10月682例心内直视CPB手术低龄患儿抗纤溶药物TA的应用情况与术后出血情况,其中采用TA治疗的TA组353例和不采用TA治疗的空白对照组329例.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CPB升主动脉阻断时间,转流时间,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CICU停留时间,术后24h胸腔(或心包纵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和输血率,二次开胸止血例数及术后近期死亡例数.结果 两组患儿围术期一般情况及构成比例、手术并发症和早期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引流量及输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婴儿心脏CPB手术中应用TA,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及输血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并研究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3年11月~2016年10月,均筛选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等基本资料.并询问患者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记录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及麻醉方式,统计手术时间.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  相似文献   

11.
<正>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之一。髋关节置换围术期有大量的出血,甚至导致严重贫血,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1〕)。而高龄老人由于综合因素更易造成术后出血及贫血,本文拟分析经过对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后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7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因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并有完整病例记录的高龄老年患者55  相似文献   

12.
氨甲环酸(TXA)是一种抗纤溶剂,其抗纤溶活性优于其他抗纤溶药物。TXA主要用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在生殖、泌尿、神经、运动等多个系统学科已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术中、术后血液丢失,除了术中自体血回输、控制性降压、低温麻醉等传统血液管理手段外,还可以采用术前、术后应用抗纤溶药物TXA。TXA因显著的止血效果、药物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外科医师的认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术期中患者体温变化对氨甲环酸(TXA)止血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11~2018-09在该院行单侧THA患者6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术中应用医用可控式保温毯、医用输血输液加温器、调节手术室环境温度等措施使患者体温保持在36℃以上;对照组不做特殊体温保护措施。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情况以及术后输血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即刻血红蛋白水平和术后第3天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术后凝血酶原时间和输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患者术中体温维持正常可以促进TXA发挥止血功效,减少患者术中、术后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降低输血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方法与静脉自控镇痛方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病例入选标准选择184例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术前不应用镇痛药物,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48 h,术后48 h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12 h,至术后7 d。多模式镇痛组(B组),术前1 h肌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术中行关节腔及切口内注射镇痛药物,术后不用自控镇痛,术后持续冰疗48 h,首次应用帕瑞昔布后12、24、36 h分别肌肉注射帕瑞昔布40 mg/次,术后24 h功能锻炼开始前应用干扰电镇痛,1次/d,术后48 h开始口服塞来昔布,200 mg/12 h,至术后7 d。分别于术后2、4、6、8、10、12、18、24、36、48、72 h观察患者静息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及术后24、48、72 h活动时的VAS评分。记录各组术后生命体征、副作用及术后48 h内使用哌替啶的病例数量。术后48 h进行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调查,同时记录术后24、48、72 h、7、14 d的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术后24 h内各时间点静息状态的VAS评分及术后18、24、48、72 h膝关节活动时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1)。两组患者术后生命体征、镇静评分与A组无明显差别(P0.05)。B组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1)。B组术后48 h患者镇痛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且B组术后48 h内使用哌替啶的病例比例低于A组(P0.01)。术后24、48、72 h、7 d及14 d膝关节的活动度B组明显高于A组(P0.01)。结论与传统的静脉自控镇痛方法相比,本多模式镇痛方案对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疼痛的镇痛效果及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更好,且本方法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少,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使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对高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关闭切口后关节腔内注入3 g TXA,加生理盐水稀释至50 ml;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入50 ml生理盐水,术后闭合引流2 h。比较两组患者总失血量及输血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生率,以及比较两组术中显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及切口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引流、隐形失血量、输血率及总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PE及DVT,对照组有3例、实验组有4例术后发生肌间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股骨头置换术中关节腔内使用TXA能显著减少患者术后失血量及输血率,且不会增加术后DVT及PE的发生率,是高龄人工股骨头置换围手术期控制失血量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老年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R)越来越多,据Clarke等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3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该院收治的行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后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经培训的医护人员进行综合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各疗效相关指标。结果术后3 d内拔除负压引流管,两组患者伤口总引流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时D-二聚体阳性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致死性肺栓塞及栓塞后综合征,观察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0个月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髋膝关节置换后DVT发生率较高,综合康复训练对DVT具有明显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王云 《山东医药》2005,45(20):F003-F004
2001年5月~2003年12月,我们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骨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26例(39膝),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氨甲环酸( TXA)对脊柱手术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A、B组麻醉诱导后切皮前15 min内分别静注负荷量的TXA 20、10 mg/kg,然后静脉泵注维持量的TXA 2、1 mg/( kg· h)至手术结束;C组同时点静注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和术毕取血测定Hb、HCT、PLT、PT和APTT,记录术中总出血量、输液量、输血量和尿量。结果与术前比较,三组术毕Hb、HCT、PLT降低(P均<0.05);A、B组术毕Hb、HCT、PLT高于C组(P均<0.05),A组术毕Hb、HCT、PLT高于B组(P均<0.05)。 A、B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组(P均<0.05),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P<0.05);各组术毕PT、APTT组间比较,P均>0.05。结论 TXA可减少脊柱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付谞  王韶进 《山东医药》2005,45(21):73-73
2000年1月至2002年3月,我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35例(45膝),我们对其进行术前教育和术后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