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舍曲林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IPSD)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IPS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心理治疗及口服舍曲林抗抑郁治疗,丁苯酞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软胶囊,疗程12 w,评价丁苯酞联合舍曲林对IPSD患者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对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结果连续治疗4、8、12 w时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1),且丁苯酞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时两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程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12 w时丁苯酞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连续治疗4、8、12 w时两组IL-6、TNF-α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且丁苯酞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舍曲林可明显改善IPSD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及降低IL-6、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孟鲁司特钠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给予舒利迭治疗,观察组给予舒利迭+孟鲁司特钠治疗,共12 w。判定疗效,肺功能检测仪测量治疗前后肺功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治疗前后血清VEGF、TGF-β1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值流速(PEF)和血清VEGF、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VC、FEV1、PE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VEGF、TGF-β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TGF-β1水平与FVC、FEV1、PEF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通过降低血清VEGF、TGF-β1水平增强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氟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血清IL-6水平。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2.255,P=0.024);治疗后两组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较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缓解患者病情以及炎症性反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高压氧对老年血管性痴呆(VD)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80例老年VD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联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量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细胞间黏附因子(IG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结果实验组MMSE、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MD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血浆TGF-β、IGF-1水平显著升高,IGAM-1显著降低(P0.05),其中实验组各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高压氧能够提高VD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氧自由基、炎症因子,进而保护脑组织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联合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尿酸(UA)、内皮素-1(ET-1)、正五聚体蛋白-3(PTX-3)、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UA、ET-1、PTX-3、sICAM-1、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变化,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UA、ET-1、PTX-3、sICAM-1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UA、ET-1、PTX-3、sICAM-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P0.01)。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应用益气活血汤联合丁苯酞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病人神经缺损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其内在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UA、ET-1、PTX-3、sICAM-1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丁苯酞治疗)56例。观察2组治疗15d和90d后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血管生成素1(ANG-1)、内皮素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记录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15d后治疗组ANG-1、内皮素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治疗后15d、90d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90d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后15d(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4.6%vs 77.1%,P=0.006)。2组治疗15d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无差异(P=0.918)。治疗15d后治疗组NIHSS评分减少值与ANG-1、内皮素1、VEGF水平均呈正相关(r=0.578,P=0.025;r=0.549,P=0.036;r=0.613,P=0.012)。结论丁苯酞用于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好,且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有效调控血清ANG-1、内皮素1、VEGF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 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浆巯基丙酮酸硫基转移酶(3-MST)、β淀粉样蛋白42(Aβ_(4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双联抗血小板(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序贯疗法;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HS)评分、血小板表面活化因子[包括血小板P选择素(CD62P)和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阳性率及血浆3-MST、Aβ_(42)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62P、PAC-1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62P、PAC-1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3-MST和Aβ_(4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3-MST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Aβ_(4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老年AC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提高血浆3-MST水平,降低血浆Aβ_(42)水平,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E-钙黏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原生长因子Ⅱ(IGF-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行肝切除的老年肝癌患者78例为肝癌组,30例同期老年体检查体者为健康组。采用ELISA法检测健康组入选次日以及肝癌组术前、术后7、14、28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肝癌组随访3年的生存情况,比较肝癌组不同预后情况患者围术期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采用Spearman法分析老年肝癌肝切除围术期EC、VEGF、IGF-Ⅱ、TGF-β1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单独和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肝癌组围术期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均升高;与术前比较,肝癌组术后7 d、14 d和28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均降低(P0.05)。肝癌组3年生存率为84.62%,且肝癌组存活患者围术期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合并均低于死亡患者(P0.05)。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肝癌肝切除围术期EC、VEGF、IGF-Ⅱ、TGF-β1水平与其3年生存率均呈负相关(r=-0.768,-0.779,-0.841,-0.855,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7 d、14 d和28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均良好,其中以肝切除术后14 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最佳。结论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对预后的评估价值良好,其中以肝切除术后14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水平联合评估其预后的价值最佳,老年肝癌肝切除术后14d的血清EC、VEGF、IGF-Ⅱ、TGF-β1可能作为其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尤瑞克林注射液,记录两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达88.89%,对照组仅获得71.1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P0.05);研究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虽略高于对照组(8.89%),但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尤瑞克林注射液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患者疗效,有利于保障其预后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丁本酞对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血管生成素Ⅰ(Ang-Ⅰ)、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表达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10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实验室指标、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临床疗效、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试验组Ang-Ⅰ、ET-1低于对照组;试验组VE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神经功能、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丁本酞治疗疗效比较确切,能有效调节相关血清因子分泌,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14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内皮祖细胞(EPCs)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病人静脉输注丁苯酞注射液25 mg,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每日2次。两组疗程为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VEGF、MMP-9、EPCs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较对照组的71.6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4天,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第14天,观察组VEGF、EPC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MMP-9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可以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曲唑酮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62例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病人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曲唑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治疗1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曲唑酮治疗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效果较好,可以提高病人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其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用曲唑酮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0)与B组(n=50)。A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B组患者予以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血清血栓烷素B_2(TXB_2)水平、血清C肽(CP)水平、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B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PAI-1、TXB_2、C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B组患者血清PAI-1、TXB_2、CP水平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躯体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 B组患者社会功能评分、心理功能评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躯体功能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PAI-1、TXB_2、CP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病人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所有病人入院后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丁苯酞软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两组均治疗21 d。治疗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等变化差异,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血小板膜P选择素(CD62p)和GPⅡbⅢa(PAC-1)等微观指标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I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316,P0.01),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9.62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χ~2=5.623,P=0.012);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71%,低于对照组的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恩必普)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短期疗效及对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紧张素(Ang)-Ⅱ、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活性和脑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老年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8)与对照组(n=58),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恩必普治疗。观察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MMP-9、Ang-Ⅱ、Lp-PLA2水平,脑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细胞比容(H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MMP-9、Ang-Ⅱ、Lp-PLA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2 w、4 w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4 h、2 w、4 w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必普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老年TIA短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MMP-9、Ang-Ⅱ、Lp-PLA2水平,缓解脑神经损伤,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内科》2020,(2)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疗效及对神经递质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CI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多巴胺和5-羟色胺水平、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多巴胺、5-羟色胺水平以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患者临床效果确切,治疗安全性高,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神经递质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分水岭脑梗死(ACWI)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8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ACWI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Hcy水平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前及治疗1、2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GF、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NG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丁苯酞治疗ACWI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清Hcy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Ang)-1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案,连续选取82例住院治疗的ACI患者,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控制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30 mg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治疗14 d。所有入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清晨取肘静脉血,采取双抗体夹心联酶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VEGF、Ang-1浓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治疗组NIHS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第3天、第14天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VEGF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第7天时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后第3天、第7天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Ang-1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4天时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后第7天、第14天与各组治疗前相比,VEGF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EGF浓度在治疗后第7天达到高峰。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后第14天分别与各组治疗前相比,Ang-1变化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Ang-1浓度在治疗后第14天仍呈上升趋势。结论法舒地尔可促进脑缺血后VEGF、Ang-1的高表达,促进血管新生,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