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天麻素(Gastrodin)对脂多糖(LPS)诱导激活的M1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D86表达的影响.方法:将BV2小胶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脂多糖组(LPS)和脂多糖+天麻素组(LPS+G),利用LPS诱导BV2细胞激活并向M1型转化,使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和We...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L-22对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从小鼠的股骨分离骨髓细胞,经过分化培养获得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再用脂多糖(LPS)刺激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IL-22干预M1型巨噬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标志物;用ELISA分别检测IL-1β和TNF-α的分泌水平;用RT-PCR分别检测炎症因子i NOS、IL-1β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经过分化培养,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的纯率为(99. 3±0. 4)%,IL-22干预M1型巨噬细胞后,与LPS组相比,LPS+IL-22组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下降(P0. 05),细胞炎症因子i NOS、IL-1β和TNF-αmRNA表达下降(P0. 05),IL-1β和TNF-α分泌水平降低(P0. 05)。结论:IL-22可抑制LPS诱导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其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巨噬细胞M1/M2极化的作用。方法:将hUC-MSCs与佛波酯(PMA)诱导分化的巨噬细胞样细胞(p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后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EdU)分析hUC-MSCs对pTHP-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hUC-MSCs对LPS刺激的pTHP-1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表达及抑炎因子IL-10表达的影响。qRT-PCR及流式细胞术探究hUC-MSCs对pTHP-1巨噬细胞M1/M2相关分子表型的作用。结果: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发现hUC-MSCs与pTHP-1细胞共培养后M1相关基因TNF-α(P<0.05)、HLA-DRA(P<0.01)明显下调,M2相关基因ARG1(P<0.05)明显上调,提示hUC-MSCs抑制巨噬细胞向M1表型极化。GO和KEGG富集分析提示这些表达失调的基因参与调控炎症与免疫应答。hUC-MSCs抑制pTHP-1巨噬细胞增殖,且抑制TNF-α表达(P<0.001),促进IL-10表达(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M1/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以及ADSC能否促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方法利用脂多糖(LPS)、γ干扰素(IFN-γ)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 h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将M1/M2型巨噬细胞分别与ADSC共培养24 h后,收集巨噬细胞和上清液,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检测巨噬细胞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CC趋化因子配体2(CCL2)、CD86、精氨酸酶1(Arg1)、甘露糖受体/CD206(MR/CD206)、IL-10、炎症区分子1(found in inflammatory zone 1,FIZZ1)、几丁质酶3样分子3(chitinase 3-like 3,即Ym-1)的变化。结果 ADSC使M1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CL2、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使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IL-6、TNF-α、i NOS、CD86明显减少,Arg1、CD206、FIZZ-1、Ym-1、IL-10明显增加,且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CD206明显增加。结论 ADSC抑制M1型巨噬细胞的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促进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并使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在神经炎性反应中小胶质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方法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构建神经炎性反应细胞模型,使用白介素-6(IL-6)拮抗剂塞妥昔单抗(siltuximab)处理LPS诱导的BV2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IL-6与TNF-α含量;RT-qPCR检测BV2细胞M1极化标志物IL-1β、IFN-γ与M2极化标志物CD206、Arg-1表达;Western blot检测JAK-STAT3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RIP1)和RIP3表达。结果 LPS诱导后BV2细胞的增殖活力下降,凋亡增加,炎性因子IL-6与TNF-α含量增加(P<0.01)。M1极化标志物IL-1β、IFN-γ表达增加(P<0.01),M2极化标志物CD206、Arg-1表达减少(P<0.01)。JAK-STAT3通路关键蛋白磷酸化增加(P<0.01),RIP1、RIP3蛋白表达增加(P<0.01)。IL-6拮抗剂siltuximab处理细胞后,JAK-S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B,P13K/Akt)通路对脂多糖 (lipopolyssacride,LPS)预处理体外培养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protein 1,HMGB-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小鼠大脑皮质小胶质细胞,纯度鉴定后按未刺激对照组、0.01μg/mL LPS单次刺激组(18 h)、1μg/mL LPS刺激组(24 h)、预处理组、PI3K/AKT通路抑制组(2 h)分别进行处理.收获各组细胞与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泌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HMGB-1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 HMGB-1和磷酸化Akt的表达水平.结果 PI3K/Akt通路抑制后,LPS预刺激小胶质细胞产生的TNF-α水平较1μg/mL单次刺激组、预刺激组水平降低(P=0.043;P=0.046);磷酸化Akt表达降低,小胶质细胞HMGB-1表达以及向胞浆中转位呈现降低趋势.结论 PI3K/Akt通路在LPS预激诱导的HMGB-1活化中起正性调节作用,这些分子及调节通路的变化参与LPS耐受诱导的重新调配过程,从而共同影响小胶质细胞的最终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硫辛酸(LA)对脂多糖(LPS)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TNF-α、IL-1β、IL-6和IL-10及相关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分离并鉴定新生C57BL/6小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1μg/mL LPS刺激第2代星形胶质细胞,100μg/mL LA进行干预,Griess法检测NO的分泌,ELISA检测TNF-α、IL-1β、IL-6和IL-10炎性因子的含量,反转录PCR检测炎症趋化因子CC亚族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后,NO、TNF-α、IL-1β、IL-6分泌显著升高,IL-10分泌下调(P0.05);LA能抑制LPS诱导的NO、TNF-α、IL-1β、IL-6的分泌,增加IL-10的分泌,与LP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能显著下调LPS所致的CCL20、MIP-1α、MCP-1 mRNA的分泌。结论 LA能抑制LPS激活星形胶质细胞所致的炎性反应,其作用与抑制炎性因子及趋化因子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最佳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的方法.方法 分离、纯化6周龄C57BL/6小鼠骨髓单核细胞,以含10 %胎牛血清、20 ng/ml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10 ng/ml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的RPM I-1640培养基培养7 d,然后将细胞分成对照未刺激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组和TNF-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组.继续培养48 h后,观察各组细胞形态,检测IL-12、IL-6浓度及细胞表面标志CD11c、CD80、CD86 和MHC Ⅱ.结果 培养9 d后,两刺激组培养的细胞经相差显微镜观察有DC生长.TNF-α刺激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IL-12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显著低于TNF-α+LPS刺激组(P<0.05).3组均高表达CD11c,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而CD80、CD86和MHCⅡ表达阳性率TNF-α刺激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NF-α+LPS刺激组显著高于单纯TNF-α刺激组(P<0.05).结论 联合使用TNF-α与LPS刺激可使DC成熟度提高,分泌IL-6、IL-12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比较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时间对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成熟,分泌细胞因子水平和刺激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为建立DC体外高效、规模化培育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贴壁法获得DC前体细胞,用白细胞介素4(IL-4)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2 d,将其分为6组。A组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α和前列腺素E2(PGE2);B组加入α干扰素(IFN-α);C组加入脂多糖(LPS);3组细胞继续培育2 d。D~F组细胞先进行1/3体积换液,24 h后,分别再加入上述A~C组的成熟因子,再继续诱导2 d。分别收获各组上清和细胞,进行细胞计数,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表型分析;采用ELISA检测各组DC分泌IL-12p70的水平、采用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6组体外诱导体系均能培育出形态学类似DC的细胞,DC数量与纯度(均达到96%以上),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与D组比较:CD40、CD80、CD83、CD86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相近,但D组DC分泌IL-12p70水平高于A组;B组与E组比较:E组DC的CD8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CD80表达量略高于B组,2组DC分泌IL-12p70的水平相近;C组与F组比较:CD40、CD80、CD83、CD86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和分泌IL-12p70的水平均相近。6组DC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水平均相近。三种不同成熟因子(组合)比较:B组DC共刺激分子CD80水平明显低于C组和A组,且IL-12p70分泌水平最低,而C组和A组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与IL-12p70分泌水平相近。结论 TNF-α、IL-1α和PGE-2三种细胞因子联合以及LPS可有效地诱导DC表达高水平免疫共刺激分子、分泌高水平IL-12p7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37(IL-37)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树突状细胞(DC)活化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GM-CSF和IL-4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向DC分化,抗CD11c磁珠分选DC。IL-37预处理DC后,进行LPS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和IL-1α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微球芯片试剂盒(CBA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α、IL-6、TNF-α等因子的浓度。结果 DC诱导成功,磁珠分选能够获得高纯度的DC(>90%)。IL-37降低LPS诱导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并抑制DC合成IL-1α、IL-6、TNF-α。结论 IL-37可以通过降低共刺激分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抑制LPS刺激的DC活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相对分子质量(Mr)18 000转运蛋白(TSPO)基因表达下调对脂多糖(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分泌TNF-α,IL-1β和IL-6的影响。方法以RNA干扰技术建立TSPO基因表达下调的细胞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TSPO siRNA BV-2细胞TSPO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效果;用qRT-PCR法检测TSPO基因下调后小胶质细胞BV-2在LPS作用下分泌TNF-α、IL-1β和IL-6的mRNA水平表达的情况;ELISA检测TSPO基因下调小胶质细胞BV-2在LPS作用下分泌TNF-α、IL-1β和IL-6的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TSPO基因下调的细胞模型,稳定表达TSPO siRNA细胞的TSPO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下降,TSPO基因下调后BV-2细胞在LPS作用下分泌TNF-α、IL-1β和IL-6的量无变化。结论下调TSPO的表达对LPS刺激引起的小胶质细胞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CD200R在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模型中的作用以及是否有pho-p38MAPK及pho JAK2-STAT通路的激活。方法:采用小胶质细胞进行研究,将细胞用CD200R抗体及LPS处理,ELISA检测TNF-α及IL-1β的分泌。Western blot检验p38MAPK、JAK2、pho-p38MAPK及pho-JAK2-STAT表达。为证实这两条通路是炎症的下游通路,分别应用两者的阻断剂处理细胞后再次检测炎症因子的分泌。结果:在小胶质细胞表面有CD200R的表达;应用CD200R的阻断性抗体后,TNF-α及IL-1β分泌均增多,较对照组及LPS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有pho-p38MAPK及pho-JAK2-STAT的激活;阻断剂SB203580及AG490均能抑制TNF-α及IL-1β的分泌。结论:pho-p38MAPK及pho-JAK2-STAT两条通路是LPS及CD200R抗体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下游通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0,FGF10)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下小胶质细胞BV2活化的影响。方法:小鼠BV2小胶质细胞用细胞培养基DMEM培养,置于37℃、5%CO_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培养,1~2 d换液,4~5 d传代。实验分为对照组、LPS组和FGF10组,FGF10组的BV2细胞预先给予FGF10 1 mg/L 30 min后,在LPS组和FGF10组中加入500 mg/L的LPS,在不同时点进行检测。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学改变,RT-qPCR和ELISA分别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来观测BV2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静息状态下BV2细胞形态呈圆形或椭圆形,经过24 h LPS刺激后,BV2细胞形状向多极或纺锤样改变,活化细胞数量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预先给予FGF10能抑制LPS刺激下的BV2细胞向活化形态改变,活化的BV2细胞明显减少。给予LPS刺激6 h后,LPS组TNF-α的mRNA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显著升高,然而预先给予FGF10会显著抑制TNF-α的转录。LPS作用24 h后,细胞培养上清液内TNF-α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而预先给予FGF10在蛋白水平显著抑制TNF-α的表达。结论:FGF10能够成功抑制LPS刺激下BV2细胞的活化,有望成为治疗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hUC-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CCK-8法和细胞计数法检测hUC-MSCs条件培养基(CM)、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及IL-6中和抗体对Saos-2细胞增殖的作用;ELISA检测hUC-MSCs分泌IL-6的量;RT-PCR检测增殖相关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yclin D1和survivin的转录水平;Transwell实验检测hUC-MSCs和Saos-2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 hUC-MSCs可向Saos-2细胞迁移;hUC-MSCs-CM含有高浓度的IL-6,可达(1 835.5±134.1)ng/L;hUC-MSCs-CM和rhIL-6均能促进Saos-2细胞增殖和迁移,IL-6中和抗体能明显削弱hUC-MSCs-CM的促Saos-2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RT-PCR显示hUC-MSCs-CM和rhIL-6均能上调Saos-2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cyclin D1和survivin的表达,而IL-6中和抗体则削弱了这一作用。结论: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向骨肉瘤Saos-2细胞迁移,并通过分泌IL-6促进其增殖和迁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不同的炎症因子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对小胶质细胞系N9不同极化方向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小胶质细胞系N9细胞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基)、LPS组、LPS+INF-γ组、IL-4组。各组细胞在上述刺激条件下培养24 h,以及撤去上述刺激条件,继续培养24 h后,分别提取各组细胞总RNA,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各组N9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在mRNA水平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N9细胞极化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在LPS以及LPS+INF-γ刺激条件下培养24 h,M1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物iNOS和CD8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N9细胞中明显升高,并且LPS+INF-γ刺激组升高更为明显;而撤除LPS+INF-γ刺激因子后继续培养24 h,N9细胞表达的iNOS和CD86 mRNA的水平均有下调,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在IL-4刺激条件下培养24 h,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物Arg1和CD20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在N9细胞中明显上调;同样撤除IL-4刺激因子后,继续培养24 h,N9细胞表达的ArgI和CD206的mRNA水平均有明显下调,但仍然高于对照组。此时ArgI的蛋白表达变化也与其mRNA水平的变化相符。结论:小胶质细胞的分型分化具有明显的细胞因子依赖性,LPS和LPS+INF-γ可使N9小胶质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方向极化;IL-4可促使N9小胶质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方向极化;LPS与IFN-γ二者在极化N9小胶质细胞中具有协同作用。极化后的N9细胞在去除刺激因子后,仍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其极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D2(PGD2)通过D类前列腺素受体2(DP2)对人气道上皮细胞黏液分泌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PGD2刺激人气道上皮16HBE细胞,以DP2拮抗剂AZD6430、DP1拮抗剂BWA868C及三磷酸肌醇蛋白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为干预因素,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GD2刺激组、PGD2刺激+AZD6430组、PGD2刺激+BWA868C组、PGD2刺激+LY294002组。ELISA检测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4和IL-13的蛋白含量,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细胞内黏蛋白(MUC)5AC含量;Western blot检测DP2、DP1、PI3K和磷酸化AKT(p-AKT)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NF-α、IL-4、IL-13和MUC5AC mRNA表达水平。结果 PGD2刺激后MUC5AC、TNF-α、IL-4、IL-13、DP2、PI3K和p-AKT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ZD6430拮抗组中MUC5AC、TNF-α、IL-4、IL-13、PI3K及p-AKT表达较PGD2刺激组明显减弱(P0.05);LY294002组TNF-α、IL-4、IL-13和MUC5AC表达较PGD2组亦显著减弱(P0.05)。结论 PGD2激活人气道上皮细胞的DP2受体,活化PI3K/AKT引起黏液高分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氯喹(CQ)对脂多糖(LPS)刺激的BV2小胶质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BV2小胶质细胞分为对照组、LPS组和LPS+CQ组。LPS+CQ组预先给予CQ(10μmol/L)处理30 min再给予LPS刺激,在LPS组和LPS+CQ组中给予LPS(500μg/L)刺激后,各组细胞分别培养30 min、6 h和24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BV2细胞的形态学改变;RT-qPCR和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来评估BV2细胞的活化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NF-κB蛋白核转移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的表达情况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LPS刺激后,BV2细胞形态由圆形或椭圆形向多极或纺锤样转变,而预先给予CQ能抑制BV2细胞的形态转变。LPS刺激后,BV2细胞中TNF-α和IL-6的mRNA水平和培养上清液中的蛋白水平明显增加,但预先给予CQ则明显抑制TNF-α和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可见CQ能减轻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此外,LPS刺激后,BV2细胞内IκB-α蛋白大量降解,细胞核内的NF-κB蛋白显著增多,MAPK信号通路中JNK和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而预先给予CQ可显著减少IκB-α蛋白的降解,明显抑制NF-κB蛋白向细胞核内转移,显著降低JNK和p38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可见CQ能抑制LPS诱导下BV2细胞内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氯喹显著减轻LPS诱导的BV2细胞炎症反应,其机制与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ET0016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取出生24 h内SD大鼠,分离、纯化小胶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CCK-8法检测HET0016对LPS刺激后小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小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中20-羟二十烷四烯酸(20-HET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S期细胞比例;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检测小胶质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NF-κB p50和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LPS可以促进小胶质细胞增殖和迁移,同时刺激炎症因子释放(P0. 05)。与LPS组相比,HET0016对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增殖和迁移有显著抑制作用(P0. 05),同时使小胶质细胞TNF-α和IL-1β的释放显著降低(P0. 05),并下调NF-κB p50和p65蛋白的表达水平(P0. 05)。结论:HET0016对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增殖和迁移有抑制作用,并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3(NT-3)能否促进脂多糖(LPS)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方法体外培养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株,分为LPS组和LPS+NT-3组。用脂多糖(100 ng/ml)刺激12h后,撤掉LPS培养基,冲洗,分别加入基础培养基和含有NT-3(40 ng/ml)的基础培养基,培养24 h后,全部置换成基础培养基培养24 h,收集上清与细胞。固定后的细胞分别做CD68/CCR7(M1型细胞标记物)、CD68/CD206(M2型细胞标记物)、CD68/Trk C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用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TNF-α和IL-10水平。结果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LPS刺激后的巨噬细胞表达NT-3的受体Trk C。LPS组可观察到较多的M1型细胞和较少的M2型细胞。LPS+NT-3组可观察到M1型细胞数减少,而M2型细胞数增多。与LPS组比较,LPS+NT-3组的M1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同时M2型巨噬细胞比例增加(P<0.01)。ELISA结果显示,与LPS组比较,LPS+NT-3组上清中TNF-α的水平明显下降(P<0.01),IL-10的水平相对升高但是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NT-3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可能通过与其受体Trk C结合发挥作用,进而减少促炎因子TNF-α的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沉默肝脏X受体β(LXRβ)对BV2小胶质细胞M1/M2表型变化和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RNA干扰技术沉默小鼠小胶质细胞株(BV2)中LXRβ的表达。实验分为siRNA-NC组(siRNA无关序列对照组)、siRNA-LXRβ组(转染siRNA-LXRβ质粒)。转染siRNA-LXRβ后,免疫荧光方法检测LXRβ和Iba1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LXRβ、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小胶质细胞M1型标记物(COX-2、iNOS、CD68)和M2型标记物(Arg-1、CD206)的mRNA水平表达。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小胶质细胞M1型标记物(MHCⅡ、CD36)和M2型标记物(Arg-1、CD206)的表达水平。结果对BV2细胞分别转染24 h、48 h后发现,48 h的siRNA-LXRβ组的LXRβ蛋白及mRNA水平均显著低于NC组(P<0.001)。沉默LXRβ的表达后BV2细胞表现为胞体变圆变大,呈阿米巴样活化状态,炎症因子相关基因TNF-α、IL-6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