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表现与护理方法,以配合临床治疗,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38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经对症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治愈好转的有35例,自动出院的有1例,死亡的有2例.结论:加强观察、严密施护,是提高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治愈率的关键,对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红梅  陈平 《当代医学》2013,(31):15-16
目的探讨儿童脑脊液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检测在感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湘潭县人民医院2008年3月-2012年6月确诊的化脓性脑膜炎20例、病毒性脑膜炎23例及结核性脑膜炎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正常儿童2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抽取脑脊液并测定脑脊液中G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同类型脑膜炎组脑脊液CRP水平差异显著(P〈0.05),脑膜炎组患儿脑脊液lgM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化脓性、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gA、IgG-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脑膜炎患儿脑脊液G-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不同类型脑膜炎患儿脑脊液免疫球蛋白也有明显变化,脑脊液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检测有助于儿童脑膜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王俊  李曦  邓长国 《四川医学》2015,(2):208-210
目的总结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诊治方法。方法选取120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未接种卡介苗及无卡痕儿童结脑占82.5%,头颅CT/MRI检查阳性率71.56%。治愈或好转72.5%,放弃治疗及死亡27.5%。1岁以下婴儿结脑中重症结脑占55.55%,1~3岁幼儿结脑中重症结脑占38.24%。讨论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病情重,结脑患儿97%有发热症状,头颅MRI检查阳性率高,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耐药结核性脑膜炎治疗效果差,卡介苗接种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就诊并确诊的儿童、青少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2例,对其临床特征以及诊断进行分析。结果对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经治疗之后,64例治愈,治愈率为78.05%,好转17例,其中失语2例、肢体瘫痪3例、癫痫1例、低智1例,好转率为20.73%。无效死亡1例,死亡率为1.21%。结论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结核性脑膜炎的发病率高,致死率与致残率高,因此要注重对高原地区儿童、青少年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治疗,减少致死率与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颅内高压的有效方法。方法66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颅内高压患儿分别以改进法(实验组)、传统法(对照组)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比较术后患儿临床表现、颅内压水平、脑脊液性状、脑脊液外渗及颅内感染情况及存活率。结果两组在颅内压恢复正常例数、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外渗、颅内感染及意外情况、存活率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进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治疗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优于传统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奈唑胺治疗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提供有效的药物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胸科医院儿科住院的诊断重症结核性脑膜炎40例患儿资料,按随机方法,将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格拉斯哥(GCS)评分、脑脊液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葡萄糖、蛋白定量、氯化物)和体温恢复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GCS评分以及脑脊液各项指标水平均有改善,且治疗4周时,观察组GCS评分(13.35±1.96)分以及脑脊液白细胞计数(28.61±23.46)×106/L、蛋白定量(466.33±158.35)mg/L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葡萄糖(2.75±0.42)mmol/L、氯化物(144.94±31.89)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在调整药物后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奈唑胺具有抗结核作用,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加用利奈唑胺可以有效改善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GCS评分、脑脊液指标恢复情况,能显著改善儿童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病情,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肖兵  李先和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190-191
目的: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MRI特征与临床表现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MRI表现。结果:45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MRI中,合并有脑积水35例,基底池铸形改变27例,结核瘤18例,脑梗死21例,小脑萎缩8例,脑水肿9例,钙化灶5例,其中脑积水、基底池铸形改变是主要MRI表现,铸形改变具有特异性。结论:应用MRI检查,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的观察及预后的评估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确山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8例患儿进行相关治疗,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1例死亡,4例出现不同程度脑实质损害及脑神经功能障碍,其余患儿症状明显缓解,坚持服用抗结核药。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是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的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中初步诊断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13例,病毒性脑炎9例,败血症及发热待查6例,颅内占位2例,颅内出血1例。结论掌握该病早期多样化表现,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检,综合分析辅助检查,保持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高度警惕性是减少对该病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 (ET)、血管紧张素 (AT- )与结核性脑膜炎 (尤其是并发急性偏瘫 )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 (RIA)法监测 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 (并发急性偏瘫 1 8例 )及 2 0名正常儿童血浆 ET- 1、AT- 水平的变化。结果 :在急性偏瘫初期血浆 ET- 1、AT- 水平明显增高 ,与无偏瘫组患儿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 ;在病情稳定期血浆 ET- 1、AT- 水平逐渐下降 ,偏瘫组与无偏瘫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且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血浆 ET- 1与 AT- 呈中度正相关 (r=0 .57,P<0 .0 1 )。结论 :血浆 ET- 1、AT- 共同参与了结核性脑膜炎所致急性偏瘫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脊髓液中腺苷脱氨酶(CSF-ADA)活性对临床诊断意义及疗效判断价值。方法:选择122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5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A组;66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细菌性脑膜炎32例为B组,病毒性脑膜炎34例为C组,采用酶耦联Trinder法测定患儿治疗前CSF-ADA活性,56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于抗结核治疗后2周和6周时分别检测CSF-ADA。结果:A组CSF-ADA活性为(11.8±4.4)U/L,B组为(6.1±2.8)U/L,C组为(4.9±3.1)U/L,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150,P=0.000)。取CSF-ADA≥8U/L作为临界值时鉴别结核性脑膜炎与非结核性脑膜炎价值最高,灵敏度为87.72%,特异度为90.77%。随着患儿病情好转,CSF-ADA活性逐渐降低。结论:CSF-ADA活性≥8U/L可作为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抗结核治疗后CSF-ADA活性可作为疗效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的治疗以及护理要点。方法: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均用甘露醇进行临床药物治疗,并注意加强治疗过程中对患儿各方面的护理,注意观察患儿在用药过程中毒副作用的发生情况,总结护理要点。结果:42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经过药物治疗和专业护理,无意外及相关毒副反应,3岁以下患儿预后较3岁以上患儿好。结论:用甘露醇治疗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较为安全可行,加强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对疾病的控制及好转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群 《四川医学》2014,(7):849-852
目的:总结彝族地区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71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结果①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7~14岁组最多,男女比例为2.38:1。彝族患病率为1.56%,汉族患病率为0.1%。农村儿童患病率为0.77%,城镇儿童患病率为0.29%,彝族与汉族比较,农村与城镇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②本组患儿卡介苗接种率、阳性接触史和 PPD 阳性率均较低,分别为5.6%,8.5%,和36%。③本组患儿中中晚期病例占85.9%。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占94.4%。早期几乎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性格改变,而颅内高压、抽搐、意识障碍则是突出的临床症状。④71例患儿中脑脊液检查90.1%有细胞数增高,而糖降低50%以上者占41.5%。46.9%胸片或胸部 CT 检查异常,其中6例为粟粒性肺结核。60.8%(42/69)头部 CT 检查异常。其中33例表现为脑积水占表现异常者的47.8%(33/69)。结论①彝族、农村儿童结脑患病率高于汉族、城镇儿童患病率。②彝族地区卡介苗接种覆盖率低,发病率高,应重视宣传及加强对基层的防御工作。③性格改变是结脑早期最普遍的临床特点,应高度重视。④发热伴颅内压增高,脑神经损害是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常见的表现。⑸头颅 CT 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比较有效的方法。肺结核的血行转移仍是结核性脑膜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疑诊患儿或脑脊液不典型患儿应早期行头部 CT 及胸片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为提高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小儿结核性脑膜炎55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临床症状不典型,各项辅助检查阳性率不高.结论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多发生于3岁以下,诊断时询问结核接触史及卡介苗接种史,同时参考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报告11例 CNS 正常儿科住院儿童及8例病毒性脑膜炎、13例结核性脑膜炎和13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和的脑脊液溶菌酶测定结果,其(?)±SD 分别为0.3±1.0、0.9±2.3、56.7±18.3及78.2±38.0mg/L。脑脊液溶菌酶含量测定可用于早期鉴别诊断病毒性脑膜炎与结核性脑膜炎(P<0.001),并在治疗过程中有助于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B)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和15例对照组血清中NSE含量.结果 4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NSB含量比15例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6,P<0.01)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NSE含量,随着临床分期加重而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有后遗症组血清NSB含量比无后遗症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1,P<0.01).结论 血清中NSE含量的变化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患儿脑脊液(CSF)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反应蛋白(CRP)含量对脑膜炎患儿的感染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治疗前分别采集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42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儿脑脊液43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儿脑脊液40例以及对照组儿童脑脊液标本(排除脑膜炎)41例,采用速度散射比浊法测定CSF中IgAI、gG、IgM和CRP含量。结果感染组中结核性脑膜炎、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升高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免疫球蛋白水平除了病毒性脑膜炎组的IgAI、g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三个病例组的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结核性脑膜炎组IgAI、gG水平比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脊液进行IgAI、gG、IgM、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B)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和15例对照组血清中NSE含量.结果 49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NSB含量比15例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56,P<0.01)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血清中NSE含量,随着临床分期加重而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有后遗症组血清NSB含量比无后遗症组明显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3.71,P<0.01).结论 血清中NSE含量的变化对结核性脑膜炎患儿脑损伤程度及临床预后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尹明英 《黑龙江医学》2008,32(3):190-191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结核性脑膜炎(TBM)的诊断,提高诊疗质量。方法对32例确诊为不典型TBM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2例患儿中,农村患儿26例,城镇患儿6例;脑脊液异常30例,头颅CT异常25例;PPD阳性18例。结论儿童TBM的诊断需详细询问病史和仔细体检,保持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的高度警惕性,并对辅助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是防止误诊延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34-136+141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对不同类型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75例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化脓性脑膜炎43例,病毒性脑膜炎22例,结核性脑膜炎10例)患儿为观察对象,均行颅脑超声检查,统计不同感染类型患儿颅脑超声阳性率、脑室扩张检出率、脑积水检出率、硬膜下积液检出率、脑水肿检出率、脑实质改变检出率。结果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性别、胎龄、体质量、日龄差异均不明显(P0.05);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颅脑超声回声异常检出率93.02%、13.64%、100.00%,脑室扩张检出率100.00%、54.55%、100.00%,脑积水检出率53.49%、18.18%、50.00%,硬膜下积液检出率62.79%、4.55%、70.00%,脑水肿检出率34.88%、13.64%、10.00%,脑实质改变检出率30.23%、90.91%、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颅脑超声表现具有特异性,为临床鉴别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