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人肺上皮A549细胞后,Toll样受体3(TLR3)的水平变化及其产生的Ⅰ型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RSV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肺上皮A549细胞,并给予TLR3特异性抗体处理,分别感染4、8、12、16、24h后收集各组细胞.未感染病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RT-PCR法检测TLR3、IFN-α、IFN-β,RSV F蛋白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RSV感染A549细胞后,TLR3、IFN-α、IFN-β,RSV F蛋白的mRNA表达量均升高且有时间依赖性,TLR3 mRNA在24h表达量是基础表达量的5倍,IFN-α、IFN-β mRNA在24 h表达量是基础表达量的4倍多,RSVF蛋白的mRNA表达量近1.7倍.TLR3抗体预先处理以抑制TLR3受体,再行RSV感染,IFN-α和IFN-β mRNA表达量虽然升高,但较感染组均有所下降,mRNA表达在12 h后显著降低,且IFN-ββ的mRNA表达量下调更明显.但RSV F基因的mRNA表达在12 h、24 h升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RSV感染A549细胞后可上调TLR3表达,其活化细胞介导产生的Ⅰ型干扰素起抗病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病毒的增殖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证实γδ T细胞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不同感染时间所致哮喘鼠不同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致敏前后不同时间感染RSV的哮喘动物模型,HE染色观察哮喘鼠肺炎症反应;real-time RT-PCR法检测γδ 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IFN-γ和IL-4 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分析脾及肺组织中γδ T细胞数量;γδ T细胞过继回输进一步明确其功能.结果 致敏前感染RSV显著减轻哮喘鼠肺炎症;减少脾及肺组织细胞中γδ T细胞总数及其活化细胞数量;增加γδ T细胞IFN-γ mRNA表达;降低IL-4 mRNA表达,但致敏后感染RSV对哮喘鼠肺炎症反应及ΥδT细胞数量和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尾静脉回输γδ T细胞导致模型鼠肺炎症反应明显增强,提示γδ T细胞参与哮喘鼠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结论 致敏前RS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γδ T细胞数量及其生物学活性改变变应原诱发的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T-bet/GATA-3比率与Th1/Th2细胞失衡的关系及体外CpG干预后T-bet/GATA3比率的变化及其对Th1/Th2细胞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用RT-PCR法测定30例发作期哮喘患者(哮喘组)及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COPD组)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组) PBMCs中T-bet mRNA、GATA-3 mRNA及TLR9 mRNA的表达强度,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4、IL-5、IL-13和IFNγ的表达水平,以观察哮喘患者PBMCs中转录因子T-bet/GATA-3比率与Th1/Th2细胞失衡的关系。将20例发作期哮喘患者的PBMCs分为2部分,一份加入CpG ODN和PHA(CpG组),一份仅加入PHA(对照组),培养48 h后分别收集培养液和细胞,采用RT-PCR法测定细胞中T-bet mRNA、GATA-3 mRNA及TLR9 mRNA的表达强度,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中IL-4、IL-5、IL-13和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患者PBMCs中T-bet/GATA-3的比率显著低于COPD患者和正常人,IL-4、IL-5、IL-13的水平显著高于COPD患者和正常人,与T-bet/GATA-3的比率呈负相关,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与T-bet/GATA-3的比率呈正相关。哮喘组TLR9的表达强度显著弱于COPD患者和正常人。CpG干预组细胞培养液中IL-4、IL-5和IL-13的水平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pG干预组细胞中T-bet mRNA和TLR9 mRNA的表达强度显著强于对照组,GATA-3 mRNA的表达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T-bet/GATA-3的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哮喘患者T-bet/GATA-3的比率降低,可以作为评价Th1/Th2细胞失衡的精确指标。CpG ODN可以上调T-bet的表达,下调GATA-3的表达,从而上调T-bet/GATA-3的比率,逆转Th1/Th2细胞失衡,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哮喘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D4~+细胞亚群[Th1、Th2、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及Th17细胞]在1型糖尿病(TIDM)患儿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新诊断TIDM患儿20例,同年龄对照组(Ctrl组)2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Tr及Th17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Th1、Th2、Tr、Th17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ROR-γt、IFN-、IL-4、IL-10、IL-17A、CTLA-4、GITR等细胞因子和负性调节因子mRNA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IFN-γ、IL-4、TGF-β、IL-6血浆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IDM患儿Th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1),Th2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Tr和Th17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2)Th1细胞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T-bet、IFN-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Th2细胞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GATA-3、IL-4明显降低(P<0.01);Tr细胞转录因子Foxp3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负性调节因子IL-10、CTLA-4及GITR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及细胞因子IL-17A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TIDM患儿外周血IFN-γ浓度明显增高,IL-4明显降低,TGF-β、IL-6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TIDM患儿Th1/Th2失衡,加上Tr细胞抑制功能缺陷,可能导致TIDM严重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整体水平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脾Th1/Th2/Th17细胞亚群分化及其主要的效应性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CMV感染模型,8只BALB/c小鼠分别于接种MCMV Smith株后3天和14天各处死4只;另设8只接种唾液腺匀浆的模拟感染小鼠作为对照.用空斑形成试验测定肝、脾和唾液腺组织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T淋巴细胞中Th1(CD4+ IFN-γ+)、Th2(CD4+ IL-4+)、Th17(CD4+IL-17A+)细胞比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特异性IFN-γ、IL-4、IL-17A水平.结果:MCMV感染早期肝、脾和唾液腺组织中病毒呈低水平复制,而感染后14天仅在唾液腺组织呈高水平复制;Th1细胞比例及病毒特异性IFN-γ主要在MCMV感染早期呈显著升高(P <0.01);Th2细胞及IL-4均无明显表达及改变;Th17细胞及病毒特异性IL-17A则主要在感染后14天升高(P<0.05).结论:MCMV感染早期,机体通过上调Th1细胞分化比例及IFN-γ的表达发挥抗病毒效应,而MCMV诱导Th17细胞分化及IL-17A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感染致宿主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并逃避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攻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在脂多糖(LPS)诱导淋巴细胞炎性过程中对辅助性T细胞(Th)Th1/Th2细胞失衡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RT-qPCR检测Tim-3、galectin-9、T-bet和GATA3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sTim-3、galectin-9、IFN-γ和IL-4的水平;分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LPS刺激建立体外炎性模型;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和Th2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相关因子的表达;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Tim-3、galectin-9、IFN-γ和IL-4的相关性。结果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中Tim-3和galectin-9的mRNA表达增多,sTim-3、galectin-9、IL-4和GATA-3升高,IFN-γ和T-bet水平下降,磷酸化JAK2和STAT3升高(P<0.05)。阻断Tim-3表达后,IFN-γ水平升高,而IL-4的水平明显下降,磷酸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主要产生IL-22的CD4~+T细胞Th1、Th17和Th22细胞以及IL-22R1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小鼠腹腔细粒棘球蚴感染模型,分别在感染后第3、6、9、12天收集外周血、小鼠脾淋巴细胞以及肝脏和肠管组织。ELISA检测外周血IFN-γ和IL-17、IL-22的蛋白表达量;qRT-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Th1细胞相关因子(Ifng、Tbx21基因)、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Rorc基因)、Th22细胞相关因子(IL-22、Ahr基因)以及肝脏和肠管组织中IL-22R1的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4~+IFN-γ~+)、Th17细胞(CD4~+IFN-γ~-IL-22~+IL-17~+)及Th22细胞(CD4~+IFN-γ~-IL-22~+IL-17~-)的百分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LISA、qRT-PCR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后Th1细胞、Th17细胞、Th22细胞增高:qRT-PCR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后肝脏和肠管IL-22R1的表达增高。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早期,主要产生IL-22的CD4~+T细胞Th1、Th17、Th22细胞比例以及IL-22R1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宿主的免疫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9.
急性期川崎病Th17细胞变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期KD患儿60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32例,KD患儿分别于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CD4+T细胞IL-17A/F、转录因子ROR-γt、Foxp3及PBMC IL-6、TGF-β、IL-23p19、IL-27p28、IL-27EBI3、IFN-γ等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浆中IL-6、TGF-β、IL-23、IL-27、IFN-γ的蛋白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的比例.结果 急性期KD患儿CD4+T细胞高表达IL-17A及IL-17F(P<0.01),IVIG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急性期KD患儿IL-17A/IL-17F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数目(WBC)呈正相关(IL-17A:0.70,0.85,0.80,P<0.01;IL-17F:0.63,0.65,0.69,P<0.01);急性期KD患儿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及前炎症细胞因子IL-6转录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VIG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TGF-β、IL-23p19、IL-27p28、IL-27EBI3 mRNA水平及血浆蛋白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IFN-γ浓度显著升高,mRNA水平无变化;急性期KD患儿CD4+ CD25+ Tr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 急性期KD患儿Th17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参与了KD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小鼠体内脾细胞中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改变。方法以细粒棘球蚴感染Balb/c小鼠后收集细胞用FCM检测Th1、Th2、Treg、Th9细胞;同时用qRT-PCR检测IL-9、IL-10、IFN-γ、IL-4、PU.1和TGF-β的mRNA水平表达量;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9、IL-10、IFN-γ、IL-4、TGF-β和IL-25的含量。结果 FCM检测原头蚴组不同时间点Th1、Th2、Treg、Th9细胞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qRT-PCR检测IL-9、IL-10、IFN-γ、IL-4、PU.1和TGF-β的mRNA水平表达量在感染后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血清中IL-9、IL-10、IFN-γ、IL-4、TGF-β和IL-25的含量在感染后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头蚴能刺激小鼠体内脾细胞向Th1、Th2、Treg、Th9细胞分化且上调相应细胞因子的分泌,且Th9与Th2、Treg之间呈正相关,提示这些亚群细胞可能在包虫病感染的免疫逃逸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调节性T细胞(Treg)、Th17细胞的相关细胞因子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小鼠淋巴结中表达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雌性BALB/c小鼠1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肌球蛋白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小鼠淋巴结中与Treg和Th17细胞分化及功能相关的细胞因子Foxp3、IL-10、TGF-β、RORγt、IL-6、IL-17、IL-23的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小鼠相比,肌炎组小鼠淋巴结中Treg的转录因子Foxp3表达降低,相关的细胞因子IL-10、TGF-βmRNA表达水平增高;Th17的转录因子RORγt及相关的细胞因子IL-6、IL-17、IL-23 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结论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中Treg表达降低,而Th17及其相关因子表达升高,提示Treg和Th17之间的失衡在肌炎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辅助性T淋巴(Th)细胞功能失衡的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33例AMI病人,22例不稳定心绞痛(UA)病人和35例AMI大鼠进行Th细胞胞内干扰素γ(IFN-γ)和白介素4(IL-4)的动态监测,同时应用RT-PCR方法检测AMI大鼠心肌组织IFN-γ和IL-4以及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3、CCR5和CXCR3 mRNA的表达。结果:AMI和UA病人发病24 h内Th1型胞内IFN-γ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UA患者IFN-γ高表达持续时间较短,发病1周后恢复;AMI患者IFN-γ高表达持续时间较长,发病后1周甚至1月仍增高。Th2型胞内IL-4未见明显变化。AMI大鼠心梗后Th细胞胞内IFN-γ和IL-4均无明显变化,T细胞表面趋化因子受体CCR3、CCR5和CXCR3 mRNA表达亦无显著差异,但AMI 1周、2和1月末心肌组织局部IFN-γ mRAN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AMI后机体出现T细胞功能失衡,主要表现为Th1细胞功能亢进,可能参与AMI的发病;AMI后T细胞功能失衡可能作为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参与了AMI后自身免疫性心肌炎的发病和自身免疫因素引起的心肌损伤和心室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LR2/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在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诱导Th1活化中的调控作用。方法免疫磁珠分选方法获取纯的CD4+T细胞,经CD3/CD28抗体活化后的CD4+T细胞分别用MBP、MBP+anti-TLR2、MBP+anti-TLR4刺激。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4的分泌;RT-PCR检测CD4+T细胞IFN-γ、MyD88、TRIF、TRAF3和TRAF6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CD4+T细胞MyD88、TRIF、TRAF3和TRAF6的蛋白表达。结果 MBP组IFN-γ水平升高、IFN-γ、MyD88、TRIF、TRAF3的mRNA上调、TRAF6的mRNA下调;MBP+anti-TLR2组IFN-γ水平降低、TRAF6的mRNA上调、MyD88的mRNA下调、TRIF、TRAF3的mRNA无影响;MBP+anti-TLR4组IFN-γ水平升高、TRAF6的mRNA上调、MyD88、TRIF、TRAF3的mRNA下调,Western blotting实验也出现了相似的结果。结论 TLR2介导的MyD88依赖途径和TLR4介导的TRIF/TRAF3依赖途径在MBP诱导的Th1活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EX)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分泌及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雌性BALB/c小鼠32只,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鸡卵白蛋白(OVA)组、OVA/RSV组、OVA/RSV/DEX组;应用OVA腹腔注射致敏、OVA气道雾化结合RSV滴鼻激发哮喘,地塞米松1mg/kg肌肉注射;无创肺功能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4、IL-5、IL-13、IFNγ-和气管灌洗液(BALF)TSLP含量;小鼠肺组织病理观察炎症反应,免疫组化观察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水平。结果:无创肺功能检测显示地塞米松抑制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反应性的增高,OVA/RSV/DEX组小鼠Penh值明显低于OVA/RSV组(P<0.01);OVA/RSV/DEX组小鼠血清IL-4、IL-5、IL-13、IFNγ-浓度[分别为(86.78±27.04)、(227.66±40.87)、(194.65±73.27)和(17.33±3.06)pg/ml]和BALF中TSLP浓度[(1 873±10)pg/ml],均明显低于OVA/RSV组[分别为(274.2±103.7)、(293.3±46.1)、(330±93.5)、(30.1±5.7)、(2 127±46)pg/ml](P<0.01);病理观察显示地塞米松显著减轻RSV感染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地塞米松抑制RSV感染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细胞TSLP表达。结论:地塞米松可以抑制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减轻RSV感染哮喘加重小鼠气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两种i Gb3类似物(化学修饰的糖脂4′″-dh-i Gb3和4-HO-i Gb3)对NK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腹腔注射两种i Gb3类似物后C57BL/6小鼠脾脏NKT细胞数量的变化以及NKT细胞胞内IFN-γ和IL-4的表达水平;用Real-ti me PCR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脾脏淋巴细胞与i Gb3类似物共孵育后IFN-γ和IL-4的mRNA表达水平,并用ELISA方法检测孵育上清中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显示:与i Gb3组相比,经两种i Gb3类似物体内刺激后脾脏NKT细胞的数量都没有显著性变化。糖脂4-dh-i Gb3能够较i Gb3更强地诱导脾脏NKT细胞胞内IFN-γ的表达,也能够上调体外培养的脾脏淋巴细胞IFN-γ的mRNA水平及IFN-γ的分泌,而IL-4在所检测的各个水平上都没有显著性变化。提示化学修饰的糖脂4′″-dh-i Gb3能够诱导C57BL/6鼠脾脏NKT细胞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而并不显著影响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诱导Th1/Th2型细胞因子平衡向Th1方向偏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效应性T细胞各亚群Th1、Th2和Th17细胞活性的变化。方法: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选择20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CA组),颈动脉正常的25例高血压患者(EH组)以及20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Control组)。清晨空腹抽血。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比例,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T-bet、GATA3和RORγt mRNA,ELISA法检测血浆中IFN-γ、IL-4和IL-17水平。结果:与EH组和Control组相比较,CA组Th1、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T-bet和RORγt mRNA表达增加,血浆IFN-γ和IL-17水平显著升高。与Control组相比较,EH组Th1、Th17细胞比例、T-bet和RORγt mRNA、血浆IFN-γ和IL-17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间Th2细胞比例、GATA3 mRNA和血浆IL-4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Th1、Th17细胞活性升高,这种改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分析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l/Th2免疫失衡及免疫漂移特点,并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此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弓形虫感染组60只.于感染后奇数天每天处死感染组小鼠2只,对照组小鼠1只,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组小鼠中,血清IFN-γ于感染后第4天开始显著升高,第5~7天维持在高峰值,从第8天开始下降,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IL-4于感染后第8天开始显著升高,第9天升至峰值,从第14天开始下降,第15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T-bet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3天升高,第5天达高峰后于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GATA-3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7天升高,第11天达高峰,于第13天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对照组小鼠在实验期内IFN-γ、IL-4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维持在正常的较低水平.结论: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诱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急性期(第1-8天)以Th1应答为主,第9至13天,宿主免疫应答以Th2细胞应答为主,之后Thl/Th2应答基本恢复平衡.Thl应答向Th2应答的漂移与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相关并受其调控,Thl/Th2型免疫应答的发生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弓形虫感染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幼龄大鼠肺组织时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与IL-4、IL-10和IL-13的变化,探讨TSLP与Th2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将18只正常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各9只。应用RSV病毒液滴鼻造模,生理盐水滴鼻做对照。取大鼠肺部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炎症反应情况;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分别检测两组大鼠不同时间点合胞病毒载量情况和肺组织TSLP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TSLP在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Th2型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3的表达水平;并对TSLP与L-4、IL-10、IL-13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在滴鼻感染后出现精神状态差、毛粗糙、活动减少、呼吸短促等症状,且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病理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可见肺泡壁明显增厚,肺间质可见大量的浆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q-PCR法检测模型组大鼠合胞病毒载量逐渐增加,在第5天左右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RSV感染促进大鼠体内TSLP表达水平增加,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模型组大鼠的TSL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ELISA检测表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4、IL-10和IL-13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SV模型组大鼠的TSLP与IL-4和IL-10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TSLP与IL-13表达水平无相关性。结论:RSV感染Wistar大鼠肺组织时,可诱导TSLP表达水平增加,同时促进Th2型炎症反应的发生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喘息类疾病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分析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Th1/Th2免疫失衡及免疫漂移特点,并探讨转录因子T-bet和GA-TA-3在此过程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30只,弓形虫感染组60只。于感染后奇数天每天处死感染组小鼠2只,对照组小鼠1只,采用ELISA法动态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4的水平,同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脾细胞中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组小鼠中,血清IFN-γ于感染后第4天开始显著升高,第5~7天维持在高峰值,从第8天开始下降,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IL-4于感染后第8天开始显著升高,第9天升至峰值,从第14天开始下降,第15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T-bet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3天升高,第5天达高峰后于第9天降至正常水平;脾细胞GATA-3 mRNA的表达在感染后第7天升高,第11天达高峰,于第13天降至正常水平。正常对照组小鼠在实验期内IFN-γI、L-4水平没有明显变化,维持在正常的较低水平。结论:BALB/c小鼠感染弓形虫后诱导的免疫应答在感染急性期(第1~8天)以Th1应答为主,第9至13天,宿主免疫应答以Th2细胞应答为主,之后Th1/Th2应答基本恢复平衡。Th1应答向Th2应答的漂移与T-bet和GATA-3 mRNA的表达相关并受其调控,Th1/Th2型免疫应答的发生时相和效应强度可能影响弓形虫感染的最终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2、TLR4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的表达及其与Th1和Th2型免疫应答的相关性,探讨TLR2、TLR4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1月于我院儿内科收治的HSP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分为HSP无肾损害组(NHSPN,36例)及HSP有肾损害组(HSPN,28例),另选取我院儿保科健康查体儿童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单核细胞TLR2及TLR4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 mRNA及TLR4 mRNA的基因相对表达量,ELISA法检测血浆IFN-γ、IL-4、IL-6水平。结果(1) HSP 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及TLR2、TLR4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HSPN组外周血单核细胞TLR2 mRNA、TLR4 mRNA相对表达量及TLR2、TLR4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NHSPN组(P<0.05;P<0.01;P<0.01;P<0.01)。(2)HSP组CD3+T细胞、CD3+CD4+T细胞显著降低,CD3+CD8+T细胞及CD3+HLADR+活化T细胞明显升高(P均<0.01)。(3)HSP组血浆IL-4、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HSP组TLR2、TLR4蛋白表达与血浆IL-4、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P<0.01,P<0.01);与IFN-γ/IL-4比值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1)。结论TLR2及TLR4活化可能参与了HSP的免疫发病机制,TLR2及TLR4的过度活化可能与HSP的肾损伤有关。 HSP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功能紊乱,Th1/Th2失衡。活化的TLR2及TLR4可能通过上调Th2型免疫应答介导HSP的免疫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