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何立人教授以肝为枢,运用调肝宁心法、治肝实脾法、肝肾同养法及理肝祛邪法调治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从何师以肝为枢思想出发,阐述肝功能失常是心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并以调肝宁心法、治肝实脾法、肝肾同养法及理肝祛邪法四法加以论述并以病例阐释。[结果]肝功能失常易影响心、脾、肾三脏,并形成内邪,从而引起心律失常。何师所用调肝宁心法、治肝实脾法、肝肾同养法及理肝祛邪法以肝为枢调治心律失常,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何师以肝为枢,运用调肝宁心法、治肝实脾法、肝肾同养法及理肝祛邪法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临床上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控涎丹治疗慢性腹泻的体会刘辉(河南省鹿邑县公疗医院,河南47200)主题词腹泻/中医药疗法控涎丹/治疗应用慢性腹泻临证多采用健脾和胃,抑肝扶脾,温肾健脾,固涩等法,确有一定疗效。但对其顽重者,遍用诸法,往往无功,病未愈而法已穷。近年来,笔者运用荡涤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抑肝扶脾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分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与治法,明确本病以肝郁脾虚为本,并在此基础上易损及心、肾。缕析肝郁脾虚证验方抑肝扶脾汤的组方配伍、炮制原则,阐释其治疗要义,并举肝郁脾虚、肝脾及心、肝脾及肾三则案例以示临床应用。[结果]肝脾不和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且肝脾损伤有轻重、缓急之不同,其中肝郁脾虚者肝气较旺,脾气亦亏虚,往往病情更加缠绵。抑肝扶脾汤针对肝郁脾虚而设,治疗突出抑肝与扶脾并重,适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由验案可见,肝脾及心治兼宁心安神,肝脾及肾治兼温补脾肾,其目的均为平衡肝脾。[结论]抑肝扶脾汤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有效验方,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黄丽娟教授认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既要重视心脏本身气血阴阳的失调,又应重视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对心脏的影响。心与肝、脾在生理、病理上联系紧密,因此,黄教授强调"心脾相关""心肝相关",认为理脾、调肝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径之一,重视从调理肝脾入手治疗心血管疾病,提出了"理脾六法("补益心脾法,益气温脾法,温补脾肾法,清胃化滞法,疏理气机、理脾和血法和清热化痰法)和"调肝五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法,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清热平肝、凉血清心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法,养血柔肝、宁心安神法)。  相似文献   

5.
路瑶  葛静萍 《现代医学》2005,33(3):144-144
在腹部闭合性外伤中肝、脾最易受累,传统疗法为手术治疗。近年来,我院采用了动脉造影诊断及超选择栓塞止血法治疗闭合性肝、脾外伤15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扶脾调肝汤治疗肝郁脾虚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将6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TACE+术前后中药组(治疗组)和单纯TACE组(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进行TACE治疗1次,治疗组于TACE治疗前1周开始予以扶脾调肝汤,1剂/日,连服5周。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肿瘤病灶大小、肝功能指标、KPS评分、心境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毒副反应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TACE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原发病灶大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742),但治疗组血清ALT、TBIL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ALB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情绪比对照组同期明显好转(P0.01),腹胀、纳呆、胁痛、乏力、口干咽燥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出现骨髓毒性、肝功能毒性、消化道毒性及发热等毒副反应的症状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TACE联合扶脾调肝汤治疗肝郁脾虚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能起到减毒保肝、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疗效评定。方法:随机设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组(50例)和聚乙二醇4000治疗组(50例),对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介绍李宜瑞教授诊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经验.导师运用五脏相关理论,结合地域气候特点,认为脾胃虚弱,肝脾不和是广州地区RRTI惠儿的主要病机之一;治疗当标本兼顾,从肝脾论治,以健脾疏肝、调畅气机为治法.补益脾胃时,宜运忌滞,药性以平和为贵,毋伤脏腑,配合疏肝理气以扶脾助运,同时因地制宜,擅用岭南药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析运脾和胃调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经验。[方法]从小儿脾胃生理、病理特点、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方面总结用运脾和胃调肝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附验案佐证。[结果]小儿脾胃具有生理上"脾常不足",病理上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特点。脾胃疾病多由饮食喂养不当、先天不足或久病重病损伤等所致,脾失健运、脾气困惫、脾湿胃燥、脾升胃降、脾化胃纳等功能失调是其主要病机,若脾胃受损,可衍生多种相关疾病。在临床中将此治疗大法归纳为运脾和胃调肝,并可进一步细分为运脾、健脾、补脾、疏肝、柔肝、泻肝、和胃、清胃、降逆等诸多治法,可应用于小儿厌食症、再发性腹痛、泄泻、便秘等疾病的治疗中,并获得验证。[结论]运脾和胃调肝法是治疗小儿时期脾胃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调和肝脾法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以三则验案为例,结合平素跟师随诊和整理老师医案的心得体会,详加按评,探索连教授临床常用调和肝脾之法的内在机理,分析总结连教授运用调和肝脾之剂的特色与方法。[结果]三则验案显示,连教授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对于木不疏土、肝脾气机不舒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选四逆散加减,疏肝理脾、透热解郁,对于肝木犯土、木郁土虚的面部痤疮患者,选逍遥散加减,疏肝解郁、养血健脾,对于木横乘土、脾虚肝旺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选痛泻要方加减,抑肝扶脾、调畅气机,均获得良好效验。[结论]连教授调和肝脾法的临床遣方用药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胆石症病位在肝胆,肝胆在五行属木,若肝气过虚,则易化火,肝火旺盛,内则易炼液为砂石,外则易克害脾土产生一系列脾胃受损的症状。由此可见,脾虚肝旺乃胆石症的重要病机所在。笔者运用崇土抑木法治疗胆石症病人50例,结果:治愈15例,好转3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相似文献   

12.
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笔者发现其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多伴有肝肾阴亏、脾胃虚弱,故临床治疗采用扶正解郁之法,即采用育阴解郁、扶脾解郁、益肾解郁之法治疗,常能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介绍李永寿教授疏调肝木法治疗脾胃气机升降的经验。李永寿教授认为肝主疏泄,脾胃是人体气机之枢纽,脾升胃降,中焦气机顺畅,肝气宣达,脾胃升降和顺;肝藏血,主疏泄,厥阴通过任脉与胞宫相连,司血海,调胞脉,肝主冲脉,致月经不调;情志不遂致情志抑郁或心烦易怒。以"疏调肝木、气机和畅、脏腑自安"为基本治疗原则,再根据临床辨证的不同加减,常用"疏肝解郁和胃、疏肝理气化痰、平肝降逆止呕、抑肝扶脾止痛、培土抑木止泻、疏肝益气健脾、滋阴疏肝和胃、疏肝除湿散满、清肝散郁和胃、化瘀疏肝和络、疏肝涤痰安神、疏肝理气利水法"治疗肝木不调诸病,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月经失调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中医一般会认为是肝、脾、肾三脏出了状况,因此,调理月经一般会从补肾、扶脾、疏肝、调理气血着手。 1.补肾:中医认为经水出于肾,故调理月经的根本在于补肾。如果肾气充足,精血旺盛,则月经自然通调,补肾法以填补精血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肝内残余胆石症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总攻”排石疗法、溶石疗法、中转手术等方法对 75例肝内胆石症急性发作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症状体征消失者 6 0例 ,好转 9例 ,中转手术治疗 6例。【结论】中药的“内冲洗”作用有利于胆石排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肝内胆石症的重要手段 ,适用于有胆道手术史患者 ,可减少手术治疗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c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通过抑肝扶脾、化痰祛瘀法治疗本病3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医的“郁”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的病变过程中贯穿始终,而治“郁”关键是治肝,本病从肝气郁结开始,而后出现气血不和、痰湿阻滞,终成痰瘀互结之证,故结合病机“郁”提出了调肝理气,抑肝扶脾,活血化瘀等治法,为治疗慢性胰腺炎胰腺纤维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调肝理脾法为历代医家认可,肝脾既有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又有体阴用阳的协同作用,现代医学已经阐述了肝脾参与消化系统的机制。肝脾一体的思想滥觞于《黄帝内经》,从肝治脾、从脾调肝、肝脾同治可以体现在肠道微环境改变;"肝喜调达"与"六腑以通为用",亦从中医理论解释了肝脾一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9.
周亨德教授运用治肝法治疗内科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正确地辨证论治,以疏肝扶脾、疏肝和胃、疏肝利胆和疏肝解郁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及抑郁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20.
中医治疗肝胆病临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不同肝胆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的不同法则,即急性黄疸型肝炎重在利湿解毒化瘀;慢性乙型肝炎以疏理肝脾为枢机;肝硬化腹水采用“三鼓”分治法;脂肪肝宜疏肝理脾化痰瘀;胆石症以疏肝利胆消石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