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胆汤是出自宋.陈无则《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本方功能清胆和胃,理气化痰止呕,宁神安志。由姜半夏、淡竹茹、炒枳壳、广陈皮、云茯苓、粉甘草组成;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其方中姜半夏为君,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以淡竹茹为臣,清热化痰,止呕除烦;炒枳壳、广陈皮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云茯苓有健脾渗湿,湿去痰消;甘草调和诸药,缓急润燥。临证运用每每收效。现列举医案4则,以飨同道。1、郁证(抑郁性精神恐惧症)魏某,女,32岁,干部,94年5月初诊:因父暴亡,情志受挫,难以接受,突现晕厥,不醒人事,经多法治…  相似文献   

2.
1 胃脘痛 女患,48岁,胃脘痛反复发作3年。形体肥胖,痛苦貌,自述胃脘疼痛,闷胀不舒,嗳气频作,嘈杂呕吐,时时泛恶清水痰涎、头昏、心悸,神疲肢软,大便时干时溏,舌质淡,舌苔白厚腻,脉细缓而滑。辨证:此系寒湿阻于中焦,胃失和降。治宜温化痰饮,和胃降逆。方药;温胆汤和左金丸加减: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3g、枳实10g、竹茹10g、干姜10g、吴茱萸10g、黄连5g、党参15g,水煎服,用本方加减调治一个月告愈。  相似文献   

3.
王新民 《实用新医学》2000,2(12):1121-1121
  相似文献   

4.
5.
温胆汤治疗闭经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胆汤为治痰祖方,主要用于治疗痰火所致的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以及惊悸不宁,癫痫等证。首见于《备急千金要方》,主要用于治疗虚烦不眠。有记载:“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药物组成为半夏二两,陈皮三两,枳实二两,竹茹二两。甘草一两,生姜四两。原方为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而设,  相似文献   

6.
<正> “温胆汤”源于《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衍化而来,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拢、虚烦不眠。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多年来临床治疗几种疾病收效颇为满意,现将临证治验摘录如下。一、脏躁王欠x,女,32岁,.工人,已婚。干1988年4月10日治验。  相似文献   

7.
8.
半夏泻心汤始载于东汉·张仲景著述的《伤寒论》一书。由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其149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相似文献   

9.
半夏泻心汤始载于东汉·张仲景著述的《伤寒论》一书。由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其149条云:"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余在临床上,应用本方,不拘于小柴  相似文献   

10.
温胆汤为中医名方之一,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现代医学诊断的多种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脑血管意外、肺部疾患、胃肠疾患等,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一些神经精神系统疾患,属痰热内扰者,多获良效。1 神经官能症徐某,女,53岁,1999年6月2日初诊。患者于3个月前因情志不畅而不思饮食,恶心欲呕,失眠,胸闷气短。因日久不能正常进食,而致体质较差,卧床不起,曾给予输液支持治疗。观其舌质淡红,苔薄稍黄腻,脉弦细。诊断为神经官能症。予温胆汤加味,处方:半夏12g、枳实10g、陈皮10g、竹茹10g、茯苓12g、黄连6g、焦山楂10g…  相似文献   

11.
12.
温胆汤具有祛痰化浊的作用,以达到清静胆气之功效。笔者运用本方加减的数例病案,收到较好的效果。1临床资料1.1惊悸、怔忡患者女性,50岁,教师,1995年10月5日就诊。近十年来,平素心动过速,后因惊恐,继则幻想多疑,心悸怔忡,恐惧胆怯,喜静恶人,曾诊...  相似文献   

13.
列举陈百忍名老中医运用温胆汤治疗胃痞、梅核气、眩晕、胃痛4个验案,并予以分析,从而介绍其临床组方遣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医的基本特点和临床诊断认识疾病的基本原则,结合诸病证自身的特点,探讨其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以期正确指导辨证施治和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16.
温胆汤,原于《千金方》,为祛痰剂。具有清胆和胃,除痰止呕作用。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中,应用温胆汤治疗慢性胃炎、脑动脉硬化症、美尼尔氏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左归丸临证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温胆汤乃唐·孙思邈所创,载于《备急千金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甘草(后人加入茯苓)所组成。该方之配伍正如《名医方论》所云:“方中以竹茹清胃脘之阳,而臣以甘草、生姜,调胃以安其正,佐以二陈,下以枳实,除三焦之痰壅,以茯苓平渗,致中焦之清气,且以驱邪,且以养正,三焦平而少阳平……”。孙思邈言其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后世日新其用。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凡痰热内阻之疾患只要略加变通皆可运用。今将其治验略举一二,以求正于同道。一、眩晕(颈椎综合征) 朱丹溪倡“无痰不作眩”之论。《灵枢·  相似文献   

19.
补中益气汤乃宋金时期李东垣所创的名方 ,本方原为治疗饮食劳倦内伤脾胃 ,中气虚损 ,清阳下陷之证以及脾胃气虚、清阳下陷、阴火上乘之内伤发热等。笔者试治多种病证 ,皆取得满意效果 ,报导如下1 发热王某某 ,女 ,6 4岁 ,退休工人 ,就诊日期 1999年 3月 2 2日 ,患者主诉午后发热 2 + 年 ,曾用中西药治疗 ,可暂时退热 ,不久又发 ,易感冒 ,口渴少饮 ,动则汗出 ,神疲乏力 ,气短懒言 ,口腔反复溃烂 ,眠差梦多 ,纳可 ,食后腹胀 ,大便可 ,小便清长 ,舌淡红 ,苔薄黄 ,脉细无力。有“胃下垂”史。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10 0 g/L ,血白细胞 3 8×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