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松解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采用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45例。结果 :45例均获得良好矫正。结论 :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术疗效优于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术后局部粘连少 ,没有复发。包括颈阔肌、颈深筋膜的彻底松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胸锁乳突肌“Z”形延长治疗肌性斜颈解放军第五医院杜鸿章,穆希胜,陈国能,闫乔生肌性斜颈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有胸锁乳突肌锁骨头、胸骨头切断的单极松解法,乳突附着点及胸骨、锁骨头切断的双极松解法或双极松解法加肌肉抽出术等。我院...  相似文献   

3.
张颖  韩作峰  祁秀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4):938-938,968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及所采取的相应治疗措施。方法:周岁以内的患者采用手法按摩为主;周岁以上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充分回缩。术后采用包扎、固定及侧卧式训练方法。结果:40例经两年随访。效果较好,优32例(80%),良7例(17.5%),劣1例(2.5%)。结论:1~6岁为先天性肌性斜颈最佳手术年龄,胸锁乳突肌切断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方法多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式。Ferkel首先报道了胸锁乳突肌延长成形的改良术式 ,我院自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4月采用该术式治疗 2 8例患儿 ,其中男 17例 ,女 11例。年龄 4~ 13岁 ,平均 7.4岁。随诊时间 1~ 5年 ,平均 2 .4年。 9例以胸骨头紧张为主 ,5例以锁骨头紧张为主 ,14例胸骨头和锁骨头均紧张。手术方法 :于胸锁乳突肌胸骨头及锁骨头内外缘间、锁骨上 1.0cm处作横行切口。分离出胸骨头及锁骨头 ,胸骨头“Z”形切断 ,锁骨头自止点切断 ,将头颈置于中立位。如上部肌仍紧张 ,于乳突下作一弧形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不同年龄段的特征及所采取的相应治疗措施.方法周岁以内的患者采用手法按摩为主;周岁以上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充分回缩,术后采用包扎、固定及侧卧式训练方法.结果40例经两年随访,效果较好,优32例(80%),良7例(17.5%),劣1例(2.5%).结论1~6岁为先天性肌性斜颈最佳手术年龄,胸锁乳突肌切断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效果,术后固定与不固定对疗效的影响及对较大年龄患者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 采用胸锁乳突肌上,下端切断加部分切除的手术方法,术中强调彻底松解,包括切除部分挛缩的颈阔肌、颈动脉鞘。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内镜下两孔法切断松解胸锁乳突肌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疗效进行评估。方法:2007年2月~2010年5月,我院共应用内镜下两孔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者16例,年龄4~12岁。结果:1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的平均时间为(72±15)min。术中出血<1 ml。术后第1天开始功能锻炼,第2~5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3天。2例出现颈部皮下气肿,3天后完全吸收。随访2、6、12月,均达到充分松解,无复发。无一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切口隐蔽、愈合良好,颈部皮肤弹性良好,对面部表情活动无影响。结论:两个切口选在腋前线的内镜两孔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疗效确切,并凸显内镜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马江卫  高光明  杨振邦 《吉林医学》2012,(29):6356-6357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松解术,使胸锁乳突肌充分松弛回缩,术后采用支具外固定,功能锻炼。结果:31例患者均得到随访,优22例,良8例,差1例。结论:患者最佳手术年龄为2~7岁,胸锁乳突肌松解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肌性斜颈为儿童常见先天性畸形之一,如无特别禁忌证,应在1~5岁左右治疗,6岁以上手术效果较差。1994年7月~2 0 0 0年9月我科采用胸锁乳突肌双极松解、肌腱延长术和石膏颈围固定治疗8~17岁肌性斜颈2 1例,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中男15例,女6例;8~10岁8例,11~12岁7例,13岁4例,14岁1例,17岁1例。其中有难产及胎位不正史14例。术前X线颈椎正侧位片均显示不同程度侧弯,排除颈椎先天性畸形。1 2 治疗方法1 2 1 手术方法 先于耳后乳突下缘处作长约2cm横切口,避开耳后动脉和枕动脉,暴露并切断胸锁乳突肌止点腱。然后,于…  相似文献   

10.
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儿童常见的先天颈部畸形,多为胸锁乳突肌挛缩所致。1995年以来,我院吸收各种治疗方法的优点,以恢复外观、保证胸锁乳突肌的功能为原则,采用胸锁乳突肌延长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32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出了小儿肌性斜颈早期手术治疗的一种挑战性做法以防止头面部的偏斜造成不可逆而又无法矫正的并发症.方法 对本院287例斜颈手术患儿进行了临床追踪观察,17例4个月以下婴儿皆行胸锁乳突肌肿块切除术,5个月~14岁270例中,术前243例面部及头颅偏斜畸形,占90%.其中210例进行按摩治疗,41例按摩加牵引治疗.结果 大多数斜颈患儿手术时多足由于康复治疗效果不佳,并已经出现头面偏斜才进行手术治疗,虽然斜颈得到矫正,但头面偏斜将无法改变.婴儿组17例,随访3月~6年,100%恢复正常功能,且无一例出现面部偏斜.结论 新生儿期斜颈早期行肿块切除术,町获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治疗对先天性肌性斜颈(CMT)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CMT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用牵张康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孪缩变化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胸锁乳突肌长度、临床有效性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临床有效性差异与胸锁乳突肌长度变化有关。结论推拿结合牵张康复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方北  袁冰  刘海祥  何昌颖  杨萍  吴向东 《吉林医学》2012,33(22):4739-4740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超声分型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先天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的超声表现,对其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先天性斜颈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声像图均发生明显异常改变,其中78例表现为局部肿块型,8例表现为均匀增厚型。结论:高频超声对诊断婴幼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胶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宏  朱良  潘琦  夏力  余理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8,17(3):187-188,F0004
[目的]检测先天性肌性斜颈(cone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CMT)胸锁乳突肌胶原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对30例CMT及5例非CMT小儿尸体胸锁乳突肌标本进行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检测,以图像分析系统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结果]CMT胸锁乳突肌的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阳性表达比对照组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MT胸锁乳突肌纤维化可能与其胶原的含量显著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5.
IV型胶原在肌性斜颈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IV型胶原在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中的增生和表达,探讨肌性斜颈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Masson三色胶原染色法观察胶原的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IV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IV型胶原在病变组表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肌束间极少见IV型胶原纤维,病变组肌束间及肌细胞周围均可见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肌细胞及肌束排列不规律,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病变组中纤维型组IV型胶原较肌肉型组有更多的表达,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纤维型和肌肉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胸锁乳突肌的纤维化程度与IV型胶原增生的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肌性斜颈病因病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综述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病理的研究现状。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结果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发病可能是多种因素所致,既不排除先天性因素,也存在宫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基本病理变化是胸锁乳突肌间质增生和纤维化。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病机和病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龄患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例及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医院10例大龄患儿先天性肌性斜颈通过胸锁乳突肌双切口同时行颌枕牵引,纠正侧弯的综合治疗方法。结果:通过随访,大部分儿童恢复效果理想。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应在6岁以内手术,大龄儿童则应同时行颌枕牵引,纠正侧弯。  相似文献   

18.
了解胸锁乳突肌和副神经的解剖关系及在痉挛性斜颈中的作用,为手术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切口 和方法提供解剖依据。方法:观测活体成人男女各100名例胸锁乳突肌长度、宽度,标本65具(男35具,女30具) 该肌长、宽和厚度及其周围结构。结果:见乳突尖向胸锁乳突肌前缘4 cm(上 1/4下 3/4交点)和向下至后缘5 cm (上中1/3交点)处连线深面有副神经(80%±15%),该处是切断胸锁乳突肌及其副神经肌支的最佳部位之一。二腹 肌后腹深面为高位结扎切断副神经点,若再向上易伤颈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深面的副神经最大横径为(2.3± 0.5)mm。结论:沿副神经的体表投影线,设计出和投影线相应的手术切口,切断副神经和部分胸锁乳突肌是治疗痉 挛性斜颈的较好部位。  相似文献   

19.
推拿治疗先天性小儿肌性斜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预防及治疗先天性小儿肌性斜颈的推拿手法。方法选取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方式,观察组采取融合按揉、弹拨、牵拉等方式的针对性推拿法及预防患儿颜面畸形的面部穴位按揉法。结果2种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在临床疗效、病情好转率和复发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针对性推拿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其痊愈率和预后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推拿法。  相似文献   

20.
袁湘华 《中外医疗》2014,(18):39-40
目的探讨小儿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的鉴别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对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患儿,根据病情进行分组,每组为30例患者,患儿经彩色超声和眼科检查,按照患儿病情采取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同时对患儿的面容和颈部功能进行分析。结果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明显增厚,回声加强,边界不清晰,病变区域血流量减少。眼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检查正常,内部条纹整齐规则,血流信号丰富;眼性斜颈患儿眼肌麻痹,14例患儿上斜肌麻痹,16例患儿上直肌麻痹;肌性斜颈组患儿与眼性斜颈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性斜颈组患儿的面容和颈部功能较眼性斜颈组患儿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超声和眼科检查可以有效鉴别小儿肌性斜颈和眼性斜颈,根据患儿病情采取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肌性斜颈的预后较眼性斜颈预后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