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药物维持治疗,研究组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共三周,分别于入组时和研究结束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研究结束时研究组较对照组SAS和SDS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心理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建立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6个因子的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较多心理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和应该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40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情绪进行评估。抑郁指数≥0.5分的入组,并进行危险因素调查。共入组68例,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8.33%,危险因素为家庭经济状况差,病程长,非医疗保险,个性特征等。结论针对抑郁症恢复期患者抑郁情绪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个别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减少自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影响因素,建立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9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心理测试,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照.结果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6个因子的得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心理问题较多,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心理治疗,改善其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减轻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09年11月在本院住院的11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55例在接受常规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治疗组的SAS、SDS及SCL-90的部分因子相比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  相似文献   

6.
曾成姚 《北方药学》2014,(6):157-158
目的:了解乳腺癌术后康复期存在的心理问题,制订切实可行的心理护理对策,提高生存质量。方法:以128例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黄铎香教授设计的心理健康调查表问卷调查,测定其心理状态。针对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干预,同时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患者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焦虑(80.5%),烦躁不安(47.7%)、悲观(64.8%)。给予心理干预后,患者抑郁、焦虑、疑病、神经衰弱评分明显低于心理护理前,经过t检验,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做好乳腺癌术后康复期患者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乳腺癌患者抑郁、焦虑等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保持良好心理、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2009年3月—2010年4月来门诊复查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 D-3)诊断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115例,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自编的《不良因素调查表》进行评定,对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分析其可能的导致因素,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115例患者中符合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者51例(44.3%),其中药源性抑郁6例(11.76%),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抑郁45例(88.23%)。结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因素除药物因素外,与患者及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识和社会支持状况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其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68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案,研究组实施综合的护理方案,统计参照组和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康复状态量表(MRSS)以及焦虑(SAS)和抑郁(SDS)情绪评分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比较,研究组患者SDSS评分以及MRSS各项评分均低于参照组,SAS、SDS评分低于参照组,而患者药物治疗完全依从率则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负性情绪,同时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干预前后的护理情况,其中包括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护理观察量表(NOSIE)以及症状自评量表。结果干预后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一般精神病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交流、敌对、恐惧、精神病性以及阳性项目均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躯体强迫、偏执与干预前未发生较大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病情总估计、总消极因素、总积极因素、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迟缓以及抑郁均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患者社会功能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精神科护理常规、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8周的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但第8周末干预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0例女性精神病病人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及干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女性精神病病人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及干预前后的变化。方法 对120例康复期女性精神病病人,采用(SAS、SDS)量表对其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进行了评价分析,并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干预。结果 影响因素怕被歧视,担心出院后影响生活、影响婚姻、影响工作、住院次数等。干预前后的焦虑发生率为40.0%和23.3%,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7.5%和18.3%,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有效的心理干预康复期女性精神病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意象对话疗法在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康复过程中所起作用.方法 选择开放式管理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传统的护理管理方法,给予工娱疗法和集体活动,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每周一次共8周的意象对话疗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康复状态量表(MRSS)以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各评定一次.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6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MRSS总分与各分量表分以及SD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意象对话疗法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有利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19-120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0例,采用国际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分析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给予心理干预后再测定,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结果:冠心病抑郁的发生率为90%.进行心理干预后可将冠心病患者抑郁发生率降低为51%.结论:系统化整体护理干预对有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的治愈和改善疾病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着自知力的逐步恢复,阳性症状基本消失,往往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大都缺乏主动性,这一时期,患者往往会出现众多的心理反应和压力,心理问题较为突出。药物治疗虽然对急性期患者阳性症状控制较为理想,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后的抑郁及社会功能的恢复有所欠缺。为了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本研究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辅之以行为疗法,并对其进行研究与探讨,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孕症妇女的焦虑/抑郁心理状况。方法 73例自愿参加调查的女性不孕症患者,由妇产科专业调查人员,按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S)对不孕症人群进行心理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测量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采用自拟调查表对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定:患者自愿、自行填写量表,量表包括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绪状况等7个方面得分。结果不孕症组患者焦虑的发生率为32.88%,抑郁发生率为31.51%;对照组焦虑的发生率为5.33%,抑郁的发生率为2.67%;不孕症组患者焦虑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16.23,P0.05),不孕症组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25.47,P0.05)。不孕症组患者焦虑评分为(6.89±3.21),对照组为(3.67±1.2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组患者抑郁评分为(6.97±2.80),对照组为(3.24±1.1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3名不孕症患者,有24名产生了焦虑,有23名产生了抑郁,出现焦虑/抑郁的患者与未出现焦虑/抑郁的患者,在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和情绪角色功能等方面的得分均低于无焦虑症患者,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症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显著大于无不孕症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的不孕症患者生活质量状况较差,对于不孕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急需给予心理干预帮助治疗。  相似文献   

16.
张晓娟  杨梅 《北方药学》2013,(12):187-187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精神分裂症病情好转,但未痊愈时出现的以抑郁为主的症状,且症状持续至少2周。抑郁症状的存在不仅显著加剧了患者因精神分裂症而承受的痛苦,还加重了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缺乏及自杀的观念和行为[1]。心理护理通过影响患者的精神、行为状态,促使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对于疾病的治疗和转归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从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抑郁症状和服药依从性的角度,来了解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心理社会因素研究,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施行护理干预的必要性。方法分析对照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门诊99例康复期患者复发的心理社会因素,确立心理社会因素对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影响至关重要。结果发现停药是引起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重要因素。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精神分裂症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现状,分析影响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社会支持量表(SSRS)、家庭功能简表对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2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抑郁者58例,发生率为46.8%。患者自我形象影响情况、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及幸福度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心理状况的观察和了解,指导其积极主动地面对,维持心理的相对健康状态,降低抑郁的发生率,提高透析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阿德福韦停药后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绪状态,比较分析心理干预前后的变化。方法对52例阿德福韦停药后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予Zun9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心理治疗后1周再次评分。结果 96.2%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焦虑发生率为53.8%,抑郁发生率为42.3%;心理治疗后患者的情绪障碍发生率下降至75%,焦虑发生率为36.5%,抑郁发生率为38.5%。患病后女性焦虑、抑郁情绪较男性明显。情绪障碍:≤40岁35例,〉40岁17例。结论临床上心理干预对阿德福韦停药后反弹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绪状态有良性作用,且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进一步了解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情况,为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03~2013-12治疗且成功出院的2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进行心理状况方面的调查,并与常模进行对比.结果:社区康复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躯体化、强迫、恐怖、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脆弱、偏执、敌对、精神病性因子评分都领先于常模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一次住院治疗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抑郁、人际关系敏感脆弱者两项因子的评分相对于多次住院患者评分都较高(P<0.05),而其它因子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期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下降,其心理方面存在明显问题,所以应给予高度的重视,并应及时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