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敏 《淮海医药》2012,30(2):130-131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与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AMI)短期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情轻重及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空腹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应激性高血糖(SHG)组;血糖〈7 mmol/L的患者为非应激性高血糖(非SHG)组。观察2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等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SHG组)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死亡率分别为25%、27.5%、32.5%、22.5%,均高于非应激性高血糖组(非SHG组)7.7%、9.6%、11.5%、5.8%(P值均〈0.05)。结论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病变严重、预后不良,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应激性高血糖与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糖尿病(DM)AMI患者80例,依据入院早期的血糖水平分组,血糖≥8mmol/L者为SHG组,血糖〈8mmol/L者为非SHG组。观察两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死亡情况。结果SHG组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病死率分别为35%、38%、19%和31%,均显著高于非SHG组(13%、17%、2%和11%)(均P〈0.05)。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提示预后不佳,可作为反映患者病情、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应激性高血糖(SHG)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心电图改变及心功能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探讨SH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PCI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120例AMI患者根据其血糖水平分为SHG组和血糖正常组,比较2组ST段回落(sum STR)≥50%和TIM 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在2组中的比例,以及PCI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心功能指标。结果 SHG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0~1级较血糖正常组多见(P〈0.05);PCI术后心电图分析:SHG组sum STR≥50%较正常组少(P〈0.05);30 d内左心室射血分数在SHG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AMI患者伴血糖升高不影响直接PCI的成功率,但与血管再灌注后微循环灌注不良独立相关。血糖升高的AMI患者更易出现微循环灌注不良并且影响AMI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强化胰岛素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的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106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T组)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组(IT组),每4 h 监测1 次床旁血糖.当CT 组血糖〉11.1 mmol/L 时,皮下注射中性可溶性胰岛素控制血糖在11.1 mmol/L以下;当IT 组血糖〉 6.1 mmol/L时,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在4.4-6.1 mmol/L.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血清生化肝肾功能指标都有所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肝肾功能异常例数显著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在COPD急性加重期伴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中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曲雷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233-234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糖水平分为Ⅰ组(应激性高血糖组)30例,Ⅱ组(无应激性高血糖组)28例,并对两组患者的LVEF及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以及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死亡等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组的LVEF明显低于Ⅱ组,Ⅰ组的CK—MB酶峰水平明显高于Ⅱ组.I组CK—MB达峰值时间明显长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发生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感染、死亡的心脏事件均明显多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520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早期血糖情况分A组(血糖正常或轻度升高,<72mmol/L)、B组(中度升高,72~111mmol/L)、C组(重度升高,>111mmol/L),进行24h动态心电监测,采用Wagner法计算心电图QRS积分。对各组梗死范围、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应激性血糖升高提示心肌梗死范围的增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增加、病死率的升高,预后凶险。结论应激性高血糖的变化是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情的发展和预后较敏感、简便、直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应激性血糖升高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127例既往无糖尿病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基本临床资料,检测血糖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空腹血糖>7.0 mmol/L划分为有应激性高血糖组(n=65)和<7.0 mmol/L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n=62)两组,平均随访30 d,比较两组间冠脉病变、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院内病死率的发生率.结果 伴有应激性血糖增高组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伴更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且多支冠脉病变及非Q波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 应激性血糖升高及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有更高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后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110例AMI患者入院后随机测定2次以上血糖,所有患者既往均排除糖尿病史。将其分为无应激性高血糖组62例(A组)和应激性高血糖组(随机血糖≥11.1 mmol/L)48例(B组),对比分析两组的疾病发展进程,尤其注重30 d内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面积的延展、心肌梗死的再发、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死亡事件。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率为43.64%,AMI急性期B组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面积的延展、心肌梗死的再发、心肌梗死后的心绞痛、致命性心律失常以及心脏死亡事件的发生几率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与AMI患者30 d内预后较差相关。  相似文献   

9.
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并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112例作为治疗组,将以往住院的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人院后均给予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人院后的前1周内未干预高血糖。治疗组患者于人院后根据每天测定的血糖数值,相应增加极化液中胰岛素的剂量.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结果 对照组58例血糖在6.2~7.9mmol/L的患者出现并发症者20例,占34.5%.死亡8例,占13.7%;38例血糖≥8.0mmol/L的患者出现并发症者14例.占36.8%.死亡6例,占15.7%;治疗组76例血糖在6.2~7.9mmol/L的患者出现并发症者18例,占23.7%,死亡8例.占10.5%;36例血糖≥8.0mmol/L的患者出现并发症者9例.占25.0%,死亡4例,占11.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P〈0.05)。结论 及时处理急性心肌梗死时出现的高血糖,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tress hyperglycemiz,SHG)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主神经损伤的影响。方法58例AMI患者。根据入院即刻血糖水平分为2组:A组:无伴发应激性高血糖组;B组:伴发应激性高血糖组。观察住院2周内心率变异性的差异。结果AMI后伴发应激性高血糖组的心率变异性明显低于无伴发应激性高血糖者及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损伤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应激性高血糖对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本科收治6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住院24 h内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为观察组,不出现应激性高血糖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病情转归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糖平均值为(8.35±0.74)mmol/L,对照组血糖平均值为(5.25±0.35)mmol/L,观察组发生病情恶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转归有明显关系,有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易出现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2.
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立轩  陈浩  楚若鹏  冯彦平  王生池 《河北医药》2010,32(14):1856-1857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控制水平对ICU危重症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9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血糖控制组(强化组,n=89)和常规血糖控制组(常规组,n=80),强化组血糖控制目标为4.0~6.0mmol,/L,常规组为8.0-10.0mmol/L。比较2组近期预后。结果常规血糖控制组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带机时间与强化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院内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病死率及低血糖发生率较常规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管理危重症患者合并的应激性高血糖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标血糖在8.0~10.0mmol/L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9年3月经CT或MRI证实的22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按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102例)、应激性高血糖组(65例)和糖尿病组(57例),并对各组患者患病情况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激性高血糖组与糖尿病组的后循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糖尿病组及应激性高血糖组大面积脑梗死构成比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好转率(23.08%,15/65)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56.86%,58/102)(P〈0.01)和糖尿病组(49.12%,28/57)(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死率(16.92%)明显高于糖尿病组(12.28%)及血糖正常组(3.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可作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早期有效监测并控制血糖可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糖高应激状态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8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448例,根据血糖检测浓度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91例与正常血糖组357例。2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信息,均采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联合介入手术治疗。统计2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与出院随访1年内远期预后情况等。结果: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STEMI患者手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如肌钙蛋白、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等,与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患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住院时与出院随访期间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应激性高血糖、LVEF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远期预后显著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时血糖检测对预测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远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738、0.823,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会影响STEM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远期预后结局,患者就诊后及时监测血糖指标并加强早期干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突发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和梗死激发全身应激性反应,其中应激性高血糖(SHG)是常见的反应之一,并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1]。糖尿病增加冠心病近期和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血糖水平对ICU患者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50例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其中A组血糖≤6.0mmol/L,B组血糖为6.1~10.0mmol/L,C组血糖≥10.0mmol/L,对比和分析3组的应用效果。结果A组的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短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和死亡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短于C组,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C组,低血糖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糖水平对ICU患者的预后会产生一定影响,对于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ICU患者而言,血糖水平应控制为6.1。10.0mmol/L为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胰岛素泵控制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CSII)组和每日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DII)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此外,分别加用CSII和MDII治疗,使血糖维持在6.1~8.3mmol/L。结果两组血糖达标时间、每日胰岛素用量、达标后血糖水平及住院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SII组优于MDII组。CSII组低血糖发生率和病死率也明显低于MDII组(P〈0.01)。结论对危重伴应激性高血糖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能有效控制高血糖,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调节受损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37例急诊PCI的AMI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入院时即刻测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将患者分为A组(既往有明确糖尿病史),B组(即刻血糖〉6.1~〈7.0mmol/L,2hPBG〉7.8~〈11.1mmol/L),C组(即刻血糖〈6.1mmol/L,2hPBG〈7.8mmol/L)。结果①A、B两组中女性所占比、平均年龄、平均住院天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值及左主干病变、多支病变、PCI术前TIMI血流0—1级者明显高于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而A、B两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远端达TIM13级者,三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A、B两组住院期间及随访3~6个月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明显高于C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糖调节受损的AMI患者急诊PCI后近期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及病死率与糖尿病的AMI患者相似,明显高于血糖正常患者,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宁雕  李立鹏  陈素芹  高山钟 《医药世界》2010,(7):609-609,61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非糖尿病AMI患者120例,根据空腹血糖(FBG)水平分为:Ⅰ组(FBG正常),Ⅱ组(6.1mmol/L≤FBG〈10mmol/L),Ⅲ组(FBG≥10.0mmol/L)。对各组之间心肌酶学峰值、大面积梗死率、并发症、病死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Ⅲ组上述观察指标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结论非糖尿病患者AMI早期FBG≥10.0mmol/L,提示病情重、预后差。  相似文献   

20.
刘桂新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47-1647
目的:探讨调治急性脑血管病后早期高血糖的预后情况。方法:将发病48小时之内的急性脑血管病9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治疗组将应激血糖控制在6.50~7.00mmol/L,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在发病后第10、20天,CSS临床评分,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效或恶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后应激性高血糖者血糖控制在6.50~7.00mmol/L,糖尿病性高血糖控制在7.50~8.00mmoL/1.可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