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神经营养因子是靶组织合成的蛋白质,在生理条件下经逆向运输至神经元胞体,为其提供营养支持,促进神经发育[1];而在损伤时神经营养因子的合成增加、活性增强,能够保护受损的神经元,促进周围神经的修复[2,3]。虽然文献报道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促神经再生的作用,但是实际应用效果难以令人满意,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多数研究选取的是单一的因子[4,5],而近来的研究表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多因子  相似文献   

2.
雪旺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人们研究发现,雪旺细胞(SC),作为周围神经系统的主要胶质细胞,其功能极其活跃,它能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及轴突引导因子,维持周围微环境的稳定,防止神经元胞体死亡和促进神经元轴突的再生;合成和分泌诸如层黏连蛋白(LN),纤维黏连蛋白(FN)及Ⅰ、Ⅲ和Ⅴ型胶原等细胞外基质和细胞黏附因子,与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再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恢复上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胡华麟 《解剖学研究》2002,24(3):240-240
雪旺细胞 (SC)是周围神经系统中一种功能特殊的胶质细胞 ,它不仅与周围神经发生、发育以及形态、功能密切相关 ,而且在周围神经受损后修复与再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SC一方面能产生多种神经营养因子 ,这些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受损后能维持神经元存活 ;另一方面SC可以产生细胞外基质、细胞粘着分子 ,对神经轴突再生起支持和引导作用 ,为神经轴突提供适宜再生的微环境[1] 。SC的培养是研究SC及其产物的作用的前提 ,也为临床用于周围神经受损后修复、再生提供SC移植的材料来源[2 ] 。然至今动物实验很多[4] ,而人体SC培养…  相似文献   

4.
信息分子与面神经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神经的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神经再生主要是轴突的再生,前提是神经元细胞体的存活。神经元细胞体的调控和再生微环境的营养和导向对受损神经的再生及再生轴突的延伸起重要作用。随着神经生物学及现代免疫学的发展,研究发现许多与细胞信号传导有关的分子如:神经营养因子类、细胞因子类及粘附分子参与了面神经损伤及其修复的过程,并发挥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创伤。目前短距离神经损伤可以进行端-端吻合,长距离神经损伤常需要移植物桥接。许旺细胞源性外泌体可以提高神经元存活率、改善再生微环境、促进轴突再生,在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的:综述许旺细胞源性外泌体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2000-2022年的相关文章。中文检索词:“许旺细胞,雪旺细胞,施万细胞,外泌体,细胞外囊泡,周围神经,外周神经,坐骨神经”;英文检索词:“Schwann cell,exosomes,vesicles,peripheral nerve,sciatic nerve”,对初步检索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共纳入52篇文献进行深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许旺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修复发挥重要作用,有多种信号通路介入受损周围神经的再生修复;②外泌体可以通过转移生物活性物质介导细胞间通讯以维持正常的生理过程,在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③许旺细胞源性外泌体可以通过参与轴突再生和生长调节,发挥促进损伤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损伤后 ,局部一次给予重组CNTF对神经元变性和再生的作用。方法 :用硅管套接切断的成年大鼠坐骨神经 ,术时在损伤神经局部一次性给予重组CNTF ;用甲苯胺蓝染色和胆碱酯酶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神经元的逆行变性 ,用HRP逆行追踪研究轴突的再生 ,并进行后足功能测试。结果 :重组CNTF减轻损伤运动神经元胞核偏位和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 ,增加轴突再生的运动神经元数量 ,改善功能指数。结论 :局部一次给予重组CNTF和再加皮下注射一样能保护损伤运动神经元并促其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7.
如同成年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神经元一样,视网膜节细胞(以下简称节细胞)的轴突损伤后不能再生。其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缺乏促进神经生长的营养因子,并存在神经生长抑制因子。由于周围神经损伤后具有再生能力,因此可利用周围神经为中枢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 众多研究人员已成功利用周围神经移植技术,诱发脊髓、脑干、丘脑、大脑皮质及视网膜中枢神经元的轴突再生。视网膜和视神经,已成为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修复是神经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神经营养因子理论"认为,神经营养因子能促进神经元的存活、分化和修复.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营养因子之一.它不仅对体内外多种神经元包括感觉、运动、交感、副交感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在促进轴突再生、防止受损神经元退变、维持运动神经元功能及诱导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分化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CNTF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也有较多的研究,现将对CNTF及其在脊髓损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9.
雪旺氏细胞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雪旺氏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的胶质细胞,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当周围神经受损时,反应性地分裂增殖,形成Bungner带,为轴突再生提供通道;同时雪旺氏细胞分泌数种神经营养因子,防止受损神经经元死亡,促进轴突再生;雪旺氏细胞还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和细胞粘附分子等,为轴突体供良好的再生环境,支持和引导再生的轴突重新支配靶组织。将体外培养的雪旺氏细胞进行移植,不仅能促进周围神经和中枢神经再生,而且能修复脱髓鞘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中药促进大鼠脊髓修复再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脊髓神经毡等超微结构的变化和中药脊髓Ⅰ号对大鼠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和促修复再生作用。方法:制备下胸髓右侧半横断损伤的Wistar大鼠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和分析,脊髓Ⅰ号对脊髓损伤区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与受损神经组织修复再生的关系。结果:(1)在空白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区神经元胞体,轴突和树突野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变化。服用脊髓Ⅰ号可以保护脊髓损伤区的神经元,并且促进受损神经元胞体,神经纤维和树突野的修复再生;(2)脊髓Ⅰ号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周细胞的反应比较轻微。结论:脊髓损伤后及时服用脊髓Ⅰ号,可以有效地保护脊髓损伤区的神经组织,抑制神经胶质和周细胞的增生反应,创造有利于神经元再生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NRG-1参与髓鞘再生及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1,NRG-1)是一类含有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的营养因子,其主要存在于神经组织,尤其是在神经元中含量丰富,集中在神经元的轴突、突触前膜和生长锥,胞体中含量较少。NRG-1也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与突触可塑性、神经生长和再生密切相关。近年的研究表明,NRG-1对神经损伤后髓鞘的再生及修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年来NRG-1参与髓鞘再生及修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NRG-1及其ErbB受体信号通路1.1 NRG-1家族成员NRG是由NRG基因编码产物经选  相似文献   

12.
文题释义:背根神经节:具有一组不同的感觉神经元,向大脑传递不同的感觉刺激,如疼痛、温度、触摸和身体姿势。背根神经节电穿孔是基因转染中通过非病毒的方式以物理方法转染神经元的技术。 周围神经损伤:各种原因导致周围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及营养障碍。文献报道周围神经损伤常伴随损伤近端的神经元胞体的肿胀、尼氏体消失、细胞核偏移;损伤远端轴突发生华勒氏变性、许旺细胞增殖等现象。 背景:背根神经节电穿孔技术是一种研究神经再生的高效基因转染方法,以往背根神经节电穿孔的电压条件使得标记的神经元及轴突数目较少,统计误差较高。 目的:提高神经元及其轴突的标记率,为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为观察指标优化背根神经节电穿孔技术在神经元轴突再生方面的应用。将ICR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背根神经节电穿孔手术,检测在35 V和60 V电压干预下神经元及其轴突的标记率。 结果与结论:①35 V和60 V电压未造成神经元明显死亡;②与35 V电压相比,60 V电压条件下标记的神经元及其轴突数量显著增加,且通过损伤部位的轴突数量明显增多(P < 0.05);③60 V电压对实验动物未造成行为功能损害;④结果表明,60 V电压能够使神经元及其轴突的标记率增高,其结果能够为周围神经元轴突再生研究提供依据。 ORCID: 0000-0001-8681-1346(齐士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综合周围神经再生后功能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神经元数目减少、胞体与树突形态异常导致与有关神经元信息联系减少,轴突生长迷路及直径小于正常引起支配功能障碍等。有关再生微环境、神经趋化性生长及靶器官的营养与诱导作用研究,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提示着眼于发挥营养与诱导的方法学研究,实现轴突正常生长及神经元形态恢复,可能是最终建立理想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上的常见损伤,其再生的效果取决于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方面是再生神经的"数量";另一方面是再生神经的"质量"或者效率。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后再生神经纤维是否能够对恰当的靶器官形成有效的再支配,即神经靶向投射的准确率是功能恢复的关键之一。然而,临床上再生的神经元轴突经常发生错配。这种不准确的再生,即使  相似文献   

15.
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是中枢内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重要一员,与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神经营养素(neurotrophin-3/4,NT3/4)等一起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不仅作用于发育中神经元分化、轴突生长和突触形成,而且参与成体神经元突起修剪、损伤轴突再生和突触可塑性活动[1,2]。成体中枢神经系统内BDNF等神经营养因子含量显著减少,神经保护功能降低,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有助于改善损伤后神经  相似文献   

16.
背景: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减少和再生抑制因子表达增多是神经损伤的主要机制,前期研究显示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能明显降低多发性硬化模型小鼠的临床症状评分和病理学损伤,然而其对神经保护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观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神经元和轴突的状态,评估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C57BL/6小鼠经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第35-55位肽片段(MOG35-55)免疫制备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组。于免疫后第28天麻醉后处死小鼠,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脊髓组织中神经元胞体和突触的状态、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再生抑制因子及其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组小鼠脊髓组织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标记的神经元数量较多、胞体形态完整,突触素标记的突触明显更长,中分子质量神经丝蛋白缺失率明显较低,动力相关蛋白1磷酸化水平较低;(2)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预可明显促进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3)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干...  相似文献   

17.
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周围神经高位损伤所致脊髓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出生3周SD鼠高位切断L4、L5神经根,神经近侧断端应用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或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损伤神经根背根节感觉神经元的存活率和形态学变化。结果:术后4周,营养因子组神经元的存活率是91.8%,生理盐水组是58.6%;生理盐水组存活神经元胞体明显萎缩。结论:雪旺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对受损的背根节感觉神经元有明显的神经营养活性.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常不尽如人意,原因之一是周围神经损伤会导致一定数量的神经元胞体死亡。对于感觉神经元胞体的退变死亡,于损伤局部连续施用神经生长因子即可取得较好的保护效应,但对于运动神经元胞体的损伤性死亡,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保护因子。作者从失神经支配肌肉能诱导其邻近的正常运动神经纤维发芽生长这一现象受到启发,研究了失神经支配肌肉提取液(DME)对周围神经损伤所导致的运动神经无胞体死亡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用失去神经支配后5d的骨骼肌制成的提取液最具运动神经元营养活性。经乳鼠坐骨神经损伤实验模型检测,这种自制的DME能保护87.6%的脊髓腰段前角运动神经元在坐骨神经损伤后一个月继续存活,而正常骨骼肌提取液的保护率仅为37.3%。如不加以保护,则神经元胞体的存活率仅为8%。本研究结果提示骨骼肌的失神经支配可能会引起肌肉的某些代谢的改变,从而合成和分泌一些靶源性运动神经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9.
周围神经缺损后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是世界性的难题.自体神经移植会造成取材部位的功能缺失和长度大小、口径等难以匹配等问题.目前多以雪旺细胞或干/祖细胞为种子细胞,体外或在体诱导分化为雪旺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但存在新生轴突需跨越两个吻合口、增加了神经再生的难度,神经-效应器失配及效用器废用性萎缩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神经营养因子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神经营养因子在促进周围神经元的存活 ,维持周围神经元的数目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神经损伤后 ,给予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能够产生与靶器官源性的神经营养因子相似的作用。周围神经再生过程中 ,神经营养因子NGF、NT 3和BDNF对背根节初级感觉神经元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及其表型的表达具有明确的选择性作用。其他神经营养因子 ,如CNTF、GDNF、LIF、GGF等 ,对神经元细胞也具有不同作用。本文将就神经营养因子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及周围神经疾病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