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病例患者男,53岁。因"兴奋话多与悲观自责交替出现15年;再起兴奋活动多1个月"于2015年7月16日入本院治疗。既往诊断为心境障碍,一直服用碳酸锂片治疗。否认严重躯体疾病史、药物过敏史及传染病史。入院时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发现;诊断躁狂发作。入院后,因患者对碳酸锂片强烈抵触,遂予喜复至片(丙戊酸钠缓释片)0.5 g/d,奎硫平片0.2 g/d;3 d后喜复至缓释片加量至1.0 g/d口服,奎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筛选出卒中后抑郁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用丙戊酸镁缓释剂500mg/d,连用14d;赛乐特片20mg,每天早饭后顿服。对照组:单服赛乐特片20mg,每天早饭后顿服,对症处理(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稳压、降糖)2组相同。结果丙戊酸镁缓释片组在治疗后6d,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9d,HAMD评分开始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疗效比较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有效率93.02%,对照组有效率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抗抑郁药治疗卒中后抑郁效果更佳,起效时间早,不良反应少,故临床应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辅助治疗抑郁症,患者耐受性好,可以缩短病程,改善抑郁症状,解除患者病痛,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1岁。因间歇性兴奋14年,多次住我院,诊断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曾服用碳酸锂、氯丙嗪、氟西汀、丙戊酸钠。因无故发脾气,花钱大手大脚1周第5次入院。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偶见自语,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商品名:思利舒)及利培酮4mg/d治疗。至第25天时,患者下嘴唇有轻微不自主运动,考虑为利培酮所致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D),利培酮减至3mg/d,并予输液,2d后症状加重,舌、颊部也出现不自主运动。即停利培酮,同时给予异丙嗪肌内注射50mg/d,口服阿普唑仑0.4mg每日2次,1周后口周不自主运动明显减轻。改为异丙嗪肌内注射25mg/d,继续服用阿普唑仑。5d后症状完全消失,即停用异丙嗪及阿普唑仑。1周后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应用丙戊酸镁缓释剂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为本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门诊和住院40例TRD患者4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发作标准及TRD标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8分;排除严重躯体疾病、精神活性物质依赖、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既往曾使用过艾司西酞普兰者.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1.6±11.2)岁;平均病程(5.73 ±1.65)年;HAMD(32.56 ±4.15)分.②对照组: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0.7±12.1)岁;平均病程(5.43±1.76)年;HAMD(33.18 ±3.97)分.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清洗2周后两组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起始剂量10 mg/d,2周内加至20 mg/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丙戊酸镁缓释剂0.5~1.0 g/d,平均(0.8±0.3) g/d.疗程8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合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合用丙戊酸镁缓释片与阿立哌唑单用治疗,疗程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合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优于单用阿立哌唑(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合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好,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对60例躁狂发作患者分别给予丙戊酸镁释片与碳酸锂治疗,疗程6周。结果丙戊酸镁缓释片与碳酸锂治疗躁狂发作疗效相近,前者起效快,且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后者,患者耐受性好。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躁狂发作疗效肯定,起效快,不良反应小,治疗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躁狂发作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奥氮平与丙戌酸镁缓释片联合治疗双相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48例双相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研究组给予奥氮平与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丰分别予以Bech-Rafae1sen躁狂量表(BR M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病情的严重程度、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RMS及CG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惠者治疗后第1、2周末BRMS、CG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第4、8周末两组BRMS、CG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8周末,研究组在药物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及痛苦感觉的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早期以嗜睡、头昏明显,晚期主要是体重增加.结论 奥氮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对双相躁狂发作起效较快,但副作用较明显,临床选药应权衡风险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血清镁离子浓度以及联合尼莫地平早期给予镁离子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 方法 将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99例DA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入院时均检测血清镁离子浓度,均予尼莫地平持续静脉注射,连续使用1周.另治疗组给予250g/L硫酸镁静脉滴注,连续使用3d;对照组不使用硫酸镁.结合随访情况,分析患者预后与入院时镁离子浓度及与硫酸镁治疗的关系. 结果 2组患者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恢复良好率及轻残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入院时血清镁离子浓度均对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无明显影响. 结论 入院时血清镁离子水平不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对比单独使用尼莫地平,伤后早期联合应用250 g/L硫酸镁持续静脉滴注,虽不能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可降低重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1 病例 患者女性,26岁,因情绪高涨及低落反复交替发作1年,易激惹2个月首次入院.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给予丙戊酸钠1 500 mg/d及利培酮4 mg/d治疗,约3周后情绪稳定,因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及肥胖等,不愿继续服药,改为奎硫平600 mg/d及丙戊酸钠1 500 mg/d治疗,换药后睡眠较多,1个月后病情显著进步出院,门诊继续服药.  相似文献   

10.
现报告丙戊酸钠脑病1例如下.1病例男,45岁.因"发作性四肢抽搐40年,加重2d"于2010年6月10日入院.患者5岁始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尿便失禁,每次发作持续约1 ~3 min,诊断为原发性癫(癎),予口服苯妥英钠治疗;后因控制欠佳逐步调整为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及氯硝西泮联合治疗.入院前1个月患者不规则服药,入院前2d患者抽搐伴意识丧失再发,持续30 min未缓解,拟"癫(癎)持续状态"入急诊室治疗,予地西泮、甘露醇等治疗后症状缓解.但此后2d内患者四肢抽搐反复发作而入院.查体:神志清晰,认知功能正常,查体无异常体征.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苯妥英钠与苯巴比妥血药浓度均正常.入院后再次出现抽搐伴意识丧失发作持续15 min未缓解,故予丙戊酸钠400 mg静注,继以1 mg/(kg·h)静滴维持;抽搐控制,意识恢复.次日将丙戊酸钠改为1 g/d口服,此后1周无癫(癎)发作.入院第9d患者出现嗜睡及阵发性右上肢抽动,第10 d表现为昏睡,肢体抽动较前频繁;第11d昏迷并反复出现抽搐.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均正常,血丙戊酸钠浓度为65.34 mg/L(50~100 mg/L),血氨263μmol/L(18~72 μmol/L).EEG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及中等波幅尖波.头颅MRI示两侧额叶、颞叶、岛叶及基底节区片状T2WI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为高信号病灶,T1WI增强后扫描无强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阿尔茨海默病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奥氮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BRMS评分和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不同时间BRM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4周末BRMS评分下降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疗效可靠,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病例病例1:患者,女性,26岁。诊断:精神分裂症。入院时查血催乳素:30μg/L。给予利培酮治疗,1周后增至6mg/d,2周后精神症状得以控制,服药30d左右时,患者出现抑郁情绪,感觉活着没有意思。查血催乳素235μg/L;简明精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有暴力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组(合用组)32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单用组)32例治疗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 )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奥氮平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伴精神行为症状(B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51例分为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奥氮平组(合并组)及单用奥氮平组(单用组),共治疗6周。以痴呆病理行为评定量表(BEHAVE-AD)、MMSE和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6周各评定1次。结果两组均有效,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合并组不良反应较单用组少4、(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合并奥氮平可有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精神行为症状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病例资料A先生,22岁,躁狂病史4年,本次因复发住院。主要表现兴奋、话多、吵闹、易激惹,伴冲动行为和自杀企图,入院诊断:混合发作。应用丙戊酸钠、碳酸锂、喹硫平治疗,一周后丙戊酸钠1.2g/d、碳酸锂1.25g/d、喹硫平700mg/d,效果差,症状依然同前,后联合肌肉注射氟哌啶醇10mg,每  相似文献   

16.
奎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奎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与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伴有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研究治疗2周.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估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合用组与对照组的总体疗效相当,兴奋、激越症状的控制前者优于后者(P<0.05);不良反应方面,氟哌啶醇引起的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较奎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高.结论:奎硫平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优于氟哌啶醇,且不良反应较小.  相似文献   

17.
正1病例患者男,27岁。"精神行为异常2年,疑被害、耳闻人语、行为紊乱5d"于2014年12月5日收入院。精神分裂症病史2年。既往体健,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神经系统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精神检查:意识清,欠合作,答话不切题,可引出言语性幻听及被害妄想,无自知力。诊断:精神分裂症;给予利培酮逐渐加量至5 mg/d,3周后精神症状无改善,合并丙戊酸钠0.8 g/d、氯氮平275 mg/d继续治疗4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片、丙戊酸镁缓释片与德巴金缓释片在药效、时效、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利用大鼠抗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模型,观察三种药物组及假阳性对照组单次及重复给药后大鼠惊厥阈值动态变化趋势,连续给药一个月后取其肝肾做病理学检查。并监测人单次口服三种药物后体内血药浓度变化趋势。结果对照组24h内惊厥阈值稳定在860±40μA,丙戊酸镁单次给药后1~2h达药效高峰,大鼠惊厥阈值升高至1100μA,较其它三组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3h其药效开始下降,至12h其惊厥阈值下降至950μA。丙戊酸镁缓释片及德巴金给药后7h左右达峰,惊厥阈值分别升高至1085μA及1000μ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12h两组惊厥阈值均保持在1023μA左右。三种药物药效变化趋势与人体单次服药后体内血药浓度变化相吻合。重复给药过程中丙戊酸镁组的惊厥阈值的峰谷平均差值为120~150μA,是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德巴金峰谷差值的2倍和2.5倍。重复给药10次后,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惊厥阈值较给药前升高430μA,德巴金缓释片组升高230μA。连续给药一个月后,三者肝肾损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丙戊酸镁片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波动大。丙戊酸镁缓释片起效慢,作用力维持时间比丙戊酸镁片长。德巴金吸收较好,药效更平稳,但长时程的抗惊厥效果不如丙戊酸镁缓释片显著。  相似文献   

19.
1病例 患者女性,25岁,大专文化,汉族.因"凭空闻人语、疑人害己、乱语4个月余"于2011年7月28日入院.诊断:精神分裂症.既往体健;月经基本规律,14岁初潮,末次月经7月18日.入院后给予帕利哌酮缓释片6 mg/d,精神症状逐渐缓解.8月20日月经来潮,量少,仅持续1d,后未再来月经.9月12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后继续服帕利哌酮缓释片6 mg/d.12月15日出现阴道出血,量大,伴头晕、乏力现象.妇科门诊诊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查血催乳素84.23μg/L.换用阿立哌唑10 mg/d,月经恢复正常,分别于2012年1月28日及2月27日来潮,复查血催乳素水平为20.58μg/L.  相似文献   

20.
1病例病例1:患者男性,35岁。因精神病史11年,复发自语自笑1个月入院。入院后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及丙戊酸钠缓释片(VPA)最大剂量1000mg/d治疗,第14天起,患者诉胃纳差,恶心,乏力,思睡,并出现呕吐胃内容物1次,无腹痛腹泻,无发热黄疸,次日再次出现呕吐,3d后复查肝肾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