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认识.方法 对1例申请会诊的妊娠晚期EDTA-PTCP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例因妊娠晚期羊膜早破,查血小板5×109/L申请会诊.经问诊与查体,未发现出血病史和体征.后采用肝素抗凝血手工进行血小板计数70×109/L,自动计数仪血小板计数34×109/L,两者差异推测可能与肝素引起了部分血小板聚集有关,诊断为EDTA-PTCP.患者剖宫产术中与术后均无明显出血.结论 临床上应将EDTA-PTCP作为血小板减少的重要鉴别项目之一,以免造成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鉴别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上消化道出血1例EDTA-PT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恶心、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伴反复晕厥、心悸5 d入院。既往多次住院及此次入院急诊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管急查血小板均正常,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在治疗过程中继续用EDTA抗凝管常规查血小板数量呈进行性下降,考虑药物诱导性血小板减少,给予停止相关药物、输注血小板,后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未发现血小板生成异常,考虑EDTA-PTCP可能并经改用枸橼酸钠抗凝管复查血小板证实。结论对于应用EDTA抗凝管血细胞分析仪计数出现血小板减少而临床无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征象者,无论既往检验是否正常,均应考虑到EDTA-PTCP,要进一步行人工血小板计数和周围血涂片复查,或改用枸橼酸钠抗凝复查血小板,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发病原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2010年5月-2012年6月我院检验科发现的9例EDTA-PTCP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门诊或住院行血常规检查均发现血小板减少(<50×109/L),均重新采血并于1h内送检,EDTA-K2抗凝管机检血小板结果仍明显降低(18 ~52)×109/L,血小板直方图存在曲皱、尾部上翘、拖尾、无拟合曲线等异常;枸橼酸钠抗凝管机检及草酸铵稀释液手工计数血小板均接近正常,且枸橼酸钠抗凝管机检血小板直方图正常.9例均明确为EDTA-PTCP.结论 应用EDTA-K2抗凝管机检血小板计数减低而患者无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表现时,可采取手工计数、更换抗凝剂等方法复检,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体计数在真性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血细胞分析仪(简称仪器法)分析65份EDTA抗凝PLT减少标本(包括15份EDTA-PTCP标本及50份随机抽取的真性血小板减少标本)和50份PLT正常标本的血小板聚集体计数.通过更换柠檬酸盐抗凝剂和人工镜枪法(简称人工法)对仪器法检测PLT减少的标本进行PLT和血小板形态学复核,并比较分析真性和假性血小板减少在常规EDTA抗凝和柠檬酸盐抗凝2种情况下血小板聚集体计数的异同.结果 65份仪器法检测PLT减少的标本,PLT平均为(48±11)×109/L.其中50份真性血小板减少标本仪器法PLT平均为(48±10)×109/L,血小板聚集体计数为86±15;人工法PLT平均为(46±11)×109/L,镜检未发现血小板聚集现象;PLT在仪器法和人工法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另外15份EDTA-FIEP标本,EDTA抗凝后仪器法PLT平均为(48±12)×109/L,血小板聚集体计数明显升高,平均为840±184;人工法PLT减少不明显,但血小板聚集明显,因此未能得到人工法PLT结果;采用柠檬酸盐抗凝后,仪器法PLT和人工法PLT均较前明显升高,分别为(141±13)×109/L和(134±17)×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P0.05);血小板聚集体计数较前明显减少,平均为75±12,EDTA抗凝法与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P<0.001);镜下未见血小板聚集现象.结论 血小板聚集体计数有望成为监测血小板聚集的有用的临床指标,可用于判断由于血小板聚集引起的血细胞分析仪计数的假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减少为临床常见症状,表现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小板计数结果低于参考值下限。当血小板减少时可出现一系列症状,如皮肤淤血、鼻出血、口腔黏膜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为血液分析的常用抗凝剂,但有时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诊断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赤壁市蒲纺医院(同济赤壁医院)于2019年12月16日收治1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前后两次血常规检测所得血小板计数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使用EDTA-K2抗凝管检测血常规时,患者的血小板数值低于正常参考值下限(26×10^9/L);改用肝素抗凝管检测时,患者的血小板数值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经血小板人工计数及血涂片复片染色检查等手段复检后,均显示患者血小板数值在正常值参考范围内,证实了该例患者为EDTA-PTC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的原因及鉴别要点和防范措施,减少或防止误诊误治。方法对2013年1~12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发现的3例EDTA-PTCP患者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肝素抗凝管和枸橼酸钠抗凝管采集静脉血,而后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测定血小板数量,并用毛细血管血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且制作EDTA-K2抗凝血涂片和毛细血管血涂片,并用瑞氏染色镜检。结果 EDTA-K2抗凝血的机测血小板结果均很低(50×10~9/L),血小板直方图存在曲皱、尾部上翘、拖尾、无拟合曲线等异常;枸橼酸钠抗凝血和肝素抗凝血机测结果正常,血小板直方图也正常;手工计数血小板数量正常,且涂片可见分布正常。3例均明确为EDTA-PTCP。结论 EDTA-K2抗凝剂可引起血小板聚集,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EDTA-K2抗凝血时,若出现血小板减低而患者无出血倾向、血栓形成等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时,应进一步进行人工计数、血涂片复查和更换抗凝剂等方法复检,以减少或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7.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49岁,某部队飞行员,累计飞行时间3 800h.疗养保健入院,既往老视2年.查体:皮肤、巩膜无出血点、紫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6.6×109/L,RBC 4.8×1012/L,Hb 152 g/L,PLT 68×109/L,PCT 0.063,MPV 9.3 fL,PDW 16.7 fL.凝血功能正常.平素无皮肤、黏膜出血、瘀斑,无鼻出血,无牙龈出血等症状,便潜血阴性.疗养员血常规出现中度血小板减少,临床上无出血倾向.再次复查PLT 66×109/L,血涂片瑞-姬染色,显微镜下发现有大量血小板聚集成簇,血小板大小不一;为排除血常规管内抗凝物质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血小板监测:①手工法,采患者末梢血进行计数,PLT 122×109/L.②1:9枸橼酸钠抗凝管抽血复查PLT 125×109/L.枸橼酸钠抗凝血涂片发现血小板分散开,无血小板聚集现象.遂确诊为乙二胺四乙酸盐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  相似文献   

8.
黄少荣  朱丽霞 《大医生》2023,(9):109-112
目的 研究直方图用于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PTCP)辅助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11月钦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16例血小板计数(PLT)水平减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为EDTA-PTCP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EDTA-PTCP)和对照组(292例,真性血小板减少)。患者均进行EDTA抗凝和柠檬酸盐抗凝检测,比较两组患者PLT、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聚集体计数水平,记录直方图异常征象,分析直方图在EDTA-PTCP辅助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EDTA抗凝检测显示,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体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聚集报警、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尾部上翘及白细胞直方图前端异常小峰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聚集体计数、血小板聚集报警、血小板直方图右侧尾部上翘及白细胞直方图前端异常小峰对诊断EDTA-PTCP具有一定应用价值(P<0.05)。血小板聚集体计数与直方图异常征象联诊断EDTA-PTCP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盐(EDTA-K2)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原因并加以纠正,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实验室数据。方法采用迈瑞BC-58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门诊患者标本中的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标本进行人工推片染色镜检,发现存在血小板聚集现象的标本33例。结果 33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PTCP)患者改用枸橼酸钠抗凝,综合血涂片检查,血小板假性减少全部得到纠正。结论 EDTA-PTCP的标本仅凭仪器检测无法与真正血小板减少的标本进行区分,必须进行人工推片镜检,并用枸橼酸钠抗凝重新检测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血小板计数偏低误差实验探讨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全自动血液分析计数法、血涂片计数法、草酸铵溶液直接计数法对血小板进行计数,探讨三种方法血小板计数偏低误差原因,以寻求理想的测定方法。方法将412例血小板计数样本,分为血小板数(30~50)×109/L,(20~30)×109/L组,<20×109/L组及健康成人组,采集样本放置不同时间,以上述各种方法测定血小板数,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以采血样本放置60 m in后计数结果较为稳定、准确。三种计数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血小板计数<30×109/L两组中,发现EDTA盐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仪器法计数结果明显低于涂片法和手工法。结论EDTA盐抗凝血、仪器法测定血小板数必须在采血后60 m in开始计数,计数偏低、特别是<50×109/L时,需用涂片法和手工法加以复核,并观察血小板质和量的变化。必要时需作骨髓穿刺,观察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当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悬殊特别大时,应考虑为EDTA盐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检测通道即荧光染色法(PLT-O法)检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患者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诊治的38例EDTA-PTCP患者作为试验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共5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标本均经过EDTA-K2抗凝,应用电阻抗法(PLT-I法)及PLT-O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同时采集两组研究对象末梢血并用草酸铵进行抗凝,应用手工草酸铵法(PLT-M法)进行血小板计数。以PLT-M法为标准检测方法,并以涂片观察血小板形态为辅助方法,分析PLT-O和PLT-M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的一致性。结果在试验组中,PLT-I、PLT-O、PLT-M法检测血小板计数结果分别为(25.34±9.54)×10~9/L、(190.74±56.12)×10~9/L、(199.08±54.32)×10~9/L,PLT-O与PLT-M法具有更高的相关性(r=0.996);对照组中,PLT-M、PLT-I、PLT-O法检测结果分别为(204.14±56.51)×10~9/L、(205.43±56.67)×10~9/L、(204.21±58.59)×10~9/L,3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T-O法在EDTA-PTCP患者血小板检测中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干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二胺四乙酸对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对56例乙二胺四乙酸(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低症患者分别采用枸橼酸钠真空抗凝管采血、许汝和血小板稀释液稀释后测定。结果:乙二胺四乙酸抗凝血与枸橼酸钠抗凝血、许汝和血小板稀释液手工法测定的血小板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EDTA抗凝剂可导致血小板发生聚集而引起血小板结果的假性减少,临床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假性血小板减少(PTCP)是指血液分析仪计数得到的血小板结果明显低于血小板真实值。尽管存在多种原因可导致PTCP,但临床上主要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故PTCP以乙二胺四乙酸(EDTA)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EDTAPTCP)为主。鉴别EDTA-PTCP快速、直观的方法是制作血涂片并通过显微镜观察血小板,一旦发现血小板聚集现象,则用其他方法计数血小板以避免误诊和其他不必要的检查、治疗及相关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静脉血真空采血管预稀释法在校正 EDTA 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acid-dependent thrombocytopenia, EDTA-PTCP)的血小板(platelet, PLT)计数中的应用。方法 对 47 例 EDTA-PTCP病例血样分别使用 EDTA 法、静脉血真空采血管预稀释法在不同时间段测得的 PLT 计数进行方差分析和 t 检验。结果1,2 和 3h 组内 PLT 计数值,EDTA 法分别为(173.69±78.33)×10 9 /L,(144.37±71.49)×10 9 /L 和(128.45±70.17)×10 9 /L,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9,P=0.01);而静脉血真空采血管预稀释法分别为(206.76±71.75)×10 9 /L,(203.35±70.31)×10 9 /L 和(190.92±75.37)×10 9 /L,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5,P=0.53),稳定性高。对 1,2 和 3h 静脉血真空采血管预稀释法与 EDTA 法所测得的 PLT 计数之差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为(33.06±55.21)×10 9 /L,(58.98±59.30)×10 9 /L,(72.47±71.90)×10 9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6.92, 均 P<0.001),且 d > 0,说明静脉血真空采血管预稀释法可以校正 EDTA-PTCP 的 PLT 计数结果。结论 静脉血真空采血管预稀释法的 PLT 计数结果在 3h 内稳定性高,可以运用于 EDTA-PTCP 血小板检测结果的校正。  相似文献   

15.
<正>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93年建议用作血液分析的抗凝剂,但有时EDTA会引起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临床诊断为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EDTA-PTCP发病率较低,约为0.1%,临床主要表现为重型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无出血现象。此种假性血小板减少无任何病理与生理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方法对25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标本中聚集血小板(platelets, PLT)的荧光染色法通道(PLT-O)解离效果,为实验室处理EDTA-PTCP标本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广州第一人民医院符合诊断为EDTA-PTCP的25例患者的EDTA-K2抗凝静脉血。在血细胞分析仪旁采集静脉血于无抗凝剂管、枸橼酸钠抗凝管、肝素抗凝管各1管,EDTA-K2抗凝管3管(A、B、C管)。无抗凝剂管即时检测所得值为患者PLT真值;肝素抗凝管、枸橼酸钠抗凝管及A管在不同时间段(即时、0.5 h、1.0 h、2.0 h、3.0 h)分别在2台血细胞分析仪上测定PLT数值;B、C管分别放置0.5 h、1.0 h后,加入丁胺卡那霉素1.0、2.0、3.0 h后测定PLT数值,比较各管各时间段的PLT解聚情况。结果 用XE-5000的PLT-O通道检测EDTA-PTCP组25例样本的肝素、枸橼酸钠和EDTA-K2抗凝剂管PLT数值均随着样本放置时间的延长而下降。BC-68...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震荡法纠正EDTA依赖的假性血小板减少(EDTA-dependent pseudothrombocytopenia,EDTA-PTCP)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40例EDTA-PTCP血标本,比较震荡前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以观察血小板分布情况。结果:140例EDTA-PTCP血标本中,93例外周血涂片显示震荡后血小板聚集明显减少,血小板计数中位数为184×10~9/L,与震荡前(3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47例为未完全解聚标本血小板计数中位数为48×10~9/L,与震荡前(39×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0例EDTA-PTCP标本中,震荡前后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例正常抗凝血标本震荡前后各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震荡法可纠正多数EDTA-PTC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72岁,汉族,于今年六月感冒来院就诊,血常规WBC8.5×109/L,Hbl35g/L,血小板60×109/L,咳嗽、头痛、尿常规(-)收住院,住院检查,患者有多年高血压史,前列腺肥大,肝功正常,B超正常,无肝脾肿大,全身皮肤无出血点,再查血小板62×109/L,考虑患者血小板减少,又是老年人,有原因不明的出血倾向,请消化科、肿瘤科会诊,胃镜、肠镜都未提示有出血,肿瘤标志物检测也未提示有肿瘤可能,大便潜血(-)尿常规无RBC,临床采用少量输血治疗,血小板38×109/L,未升反降,住院一月余,一般情况良好,数次血小板都在60-70×109/L之间,该患者作为疑难病例进行全院会诊,返聘的内科老专家建议检验科做血小板计数,并改用以前的枸橡酸钠抗凝剂,血小板121×109/L,重复数次均正常,显然这是一例罕见的由抗凝剂EDTA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血小板异常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血小板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60例中,10%(6/60)出现脑梗死,年龄为69±11岁.血小板计数为(1112±366)×109/L;1.7e(1/60)出现脑出血,54岁,血小板计数为597×109/L.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696例中,0.6%(4/696)患者出现脑出血,年龄为56±30岁,血小板计数为(29±12)×109/L:ITP患者中0.3%(2/696)出现脑梗死,分别为64岁、73岁,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9×109/L、166×109/L.结论:ET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建议二级预防治疗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再次脑梗塞;ITP患者并发卒中少见,二级治疗中建议谨慎选择抗血小板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诱导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TA-PTCP)患者的血小板的不同检测方式及结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EDTA-K2诱导的血小板假性减少患者35例,采用Sysmex-XE 50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分别对EDTA-K2抗凝电阻抗法、核酸荧光染色法、枸橼酸钠抗凝电阻抗法进行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手工计数,并比较标本静置0~5 min、30 min、60 min、120 min不同时间段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差异。结果 35例患者采集后0~5min,EDTA-K2抗凝电阻抗法、枸橼酸钠抗凝电阻抗法仪器检测和血小板手工计数结果分别为(237.5±89.2)×10~9/L、(268.5±87.8)×10~9/L、(257.2±91.4)×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TA-K2抗凝电阻抗法静置30 min、60 min、120 min后血小板计数均值分别为(55.2±23.4)×10~9/L、(39.5±25.0)×10~9/L、(37.5±22.0)×10~9/L,结果均显著低于0~5 min内血小板计数结果(P0.01),亦显著低于同时段枸橼酸钠抗凝电阻抗法和血小板手工计数结果(P0.01)。电阻抗法和核酸荧光染色法显示,EDTA-K2抗凝标本静置30 min、60 min、120 min后MPV、PDW均显著高于0~5 min的检测结果(P0.01),PCT则显著低于0~5 min的检测结果(P0.01);两种方法同一时间段MPV、PDW、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DTA-PTCP患者EDTA-K2抗凝在一定程度上引发血小板聚集,MPV、PDW、PCT的数值变化可以提示血小板聚集的发生。应采用末梢血血小板手工计数,从而将可靠数据提供给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