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4 毫秒
1.
目的:观察归芪消疹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12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治疗组予口服归芪消疹汤及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1仅予口服归芪消疹汤,对照组2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及盐酸赛庚啶片,均连续治疗29d,于治疗第30d评定疗效及治疗结束后第90d随访。观察其疗效、复发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复发率、不良反应率分别为87.5%、17.14%、7.5%;对照组1分别为67.5%、48.15%、7.5%;对照组2分别为65%、57.69%、12.5%。治疗组与各对照组比较在症状总积分(P0.01)、总有效率(P0.05)、复发率(P0.01)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三组在不良反应率(P0.0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归芪消疹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中药抗过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gE的影响。方法:将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抗过敏煎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近期、远期疗效,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gE。结果: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痊愈病例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IgE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中药抗过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治愈率高,远期疗效好,能够明显减少复发率,其机制与降低血清IgE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穴位埋线和口服西药两种疗法配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药+穴位埋线)60例和对照组(西药组)9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清除率,治疗组为84.9%,对照组为6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每次10mg,日1次;治疗组内服自拟中药方祛风止痒汤、穴位埋线治疗。两组均以3周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2.86%、85.71%;治愈率分别为85.71%、64.28%。两组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治愈病例中复发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2.50%、38.89%,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远期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CU)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儿童CU患儿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地氯雷他定混悬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治疗后荨麻疹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总IgE及白介素-18(IL-18)、IL-10水平,记录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荨麻疹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总IgE、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IL-18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替利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CU具有较高的有效率,能够改善总IgE水平,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玉屏风口服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102例根据就诊号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玉屏风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在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西替利嗪片联合玉屏风口服液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不良反应小、不易复发等优越性,可作为慢性荨麻疹治疗的有效方案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自拟温阳固表汤对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10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组口服自拟温阳固表汤。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有效率、血清CD4~+及CD8~+水平以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有效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CD4~+显著增加,CD8~+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CD4~+升高更明显,CD8~+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回访显示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温阳固表汤与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复发率更低;其作用机制与改善患者血清CD4~+及CD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采用穴位埋线联合口服咪唑斯汀;对照组31例单口服咪唑斯汀,60 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复发率为21.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22%,复发率60.0%。经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期间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及三联疗法抗Hp治疗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109例经14 C-UBT检测Hp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5例,予口服西替利嗪片1个月并加抗Hp三联疗法2周;B组54例,仅予西替利嗪片口服1个月;C组为Hp阴性对照组50例,予西替利嗪片口服1个月.观察各组瘙痒、风团数量、风团大小、风团持续时间及联合抗Hp治疗前后IL-4、TNF-α、IgE的血清水平,比较各组的疗效,分析Hp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及抗Hp治疗在慢性荨麻疹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单用西替利嗪,Hp阳性组有效率低于Hp阴性,联合三联疗法后能明显提高有效率,且能降低IL-4、TNF-α、IgE的血清水平.结论 Hp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密切,联合三联疗法可通过降低IL-4、TNF-α、IgE的血清水平而有助于慢性荨麻疹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2965-2967
选取1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10ml,1次/d,同时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ml,双侧曲池、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每个穴位0.5ml,1次/2d;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10ml,1次/d。两组疗程均为4w,均随访12w,观察治疗效果,专人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痊愈45例,痊愈率为60%,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痊愈32例,痊愈率为43.84%,总有效率为8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69例治疗有效患者中复发6例,对照组59例有效患者中复发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过敏性咳嗽患儿采用息可宁糖浆联合西替利嗪的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56例过敏性咳嗽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要求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78)与联合组(n=78),对照组予息可宁糖浆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西替利嗪.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血清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连阿胶汤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将我院64例与原发性失眠诊断以及阴虚火旺辨证特点相符的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黄连阿胶汤加味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奥沙西泮片治疗,均治疗8周后停药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6.7%,相比于对照组的84.3%更高(P<0.05),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为(6.78±1.23)分,低于对照组的(9.45±1.72)分;治疗组的副反应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8.75%,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量化积分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同样较本组治疗前减少(P<0.05),但治疗组治疗后的各积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连阿胶汤联合穴位埋线对治疗失眠阴虚火旺型患者效果显著,且副作用少,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脑-肠轴角度分析疏肝理脾汤联合穴位埋线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住院的80例U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予疏肝理脾汤口服以及穴位埋线治疗)与对照组40例(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黏膜愈合率、中医证候评分、改良Mayo评分、脑肠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黏膜愈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改良Mayo评分均较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清5-HT、SP均较前显著降低、VIP较前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疏肝理脾汤联合穴位埋线治疗UC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调节患者脑肠肽指标,减轻黏膜病变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对血清总IgE水平的影响。方法按数字列表法将2012~2013年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2周为1个疗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和2个疗程的有效率和血清总IgE水平变化。结果①观察组第1疗程治疗有效率为81.67%,第2疗程为9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75.00%,两组比较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第1疗程、第2疗程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为(132.38±29.58)IU/ml、(76.5±19.04)IU/ml,较对照组的(153.31±30.45)IU/ml、(106.38±21.19)IU/ml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起效快,血清总IgE水平降低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盐酸坦索罗辛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合并有心理焦虑的ⅢB型慢性前列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合并心理焦虑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20例,按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治疗,观察组给予并口服盐酸坦索罗辛联合盐酸舍曲林治疗,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NIH-CPSI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并进行比较,观察记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达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CPSI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5.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舍曲林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对照组单用咪唑斯汀。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较单用咪唑斯汀疗效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过敏原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过敏原特异性(sIgE)抗体、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于急性荨麻疹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75例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7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总IgE抗体、sIgE抗体、CRP、IL-6水平对于急性荨麻疹发作期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总IgE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sIgE抗体阳性率高于总IgE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CRP、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IL-6水平与总IgE抗体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r=0.595,P<0.05)。结论患者血清过敏原检测及CRP、IL-6水平对于急性荨麻疹筛查和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盐酸依匹斯汀联合西咪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CU)疗效。【方法】选择CU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依匹斯汀口服,每次2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口服,每次200mg,每日2次。4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8.3%(53/60)显著高于对照组71.7%(43/60)(P〈0.05);治疗组的药物不良反应率(8.33%)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盐酸依匹斯汀联合西咪替丁治疗CU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应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辅治的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莫西沙星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观察2组治疗效果、主要症状消除时间及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主要症状消除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采用莫西沙星雾化吸入辅治并给予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升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肌肉关键点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85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42例)和穴位埋线组(43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普通针刺组加用针刺治疗,穴位埋线组加用肌肉关键点穴位埋线疗法,共治疗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MAS、FMA及B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周后,穴位埋线组患者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MA、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普通针刺组较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M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FMA、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与普通针刺组相比,穴位埋线MAS降低及FMA、BI升高更明显(P<0.05)。此外,穴位埋线组治疗1周后的各项评分与普通针刺组治疗4周后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整个治疗过程2组患者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普通针刺及穴位埋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而穴位埋线治疗起效更快、频次更少、作用时间长、疗效持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