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冻融囊胚和卵裂期胚胎移植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9月至2011年5月在本生殖中心进行IVF-ET的患者,在新鲜周期失败后的下一周期中行冻融卵裂期胚胎和冻融囊胚,对比其移植冻融卵裂期胚胎和冻融囊胚的妊娠率和异位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32.76±4.83vs31.85±4.14)和子宫内膜(8.96±1.75vs9.21±1.51)差异不显著(P>0.05);而冻融囊胚的妊娠率(48.2%vs34.8%)显著高于冻融卵裂期胚胎(P<0.05);但异位妊娠率冻融囊胚发生率是极显著低于冻融卵裂期胚胎。结论:冻融囊胚进行移植可以明显提高妊娠率,并且还能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既往多次行IVF-ET治疗失败的患者或异位妊娠者建议行囊胚移植。  相似文献   

2.
Xu WH  Tong XM  Zhu HY  Lin XN  Jiang LY  Zhang SY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7):2615-2618
目的 探讨1次移植2枚胚胎时发生双胎妊娠的风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70例1次移植2个胚胎移植周期资料,其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1984例、冻融胚胎移植周期986例,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双胎妊娠的风险因素,并比较年龄<35岁和≥35岁,移植0、1、2个优质胚胎以及不同移植时机的移植周期双胎妊娠率.结果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方年龄与双胎妊娠呈负相关(P<0.01)、移植优质胚胎个数和冻融胚胎移植与双胎妊娠正相关(均P<0.01);(2)新鲜胚胎移植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双胎妊娠率在女方年龄<35岁组均显著高于≥35岁组(16.0%比8.0%,P<0.01;26.9%比14.2%,P<0.01);(3)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移植2个优质胚胎的双胎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0个和1个优质胚胎组(19.1%比5.4%和11.0%,均P<0.01);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移植2个优质胚胎的双胎妊娠率亦显著高于移植0个和1个优质胚胎组(32.7%比10.8%和20.7%,均P<0.01);(4)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双胎妊娠率显著高于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4.7%比14.9%,P<0.01).结论 女方年龄、移植优质胚胎个数和冻融胚胎移植是双胎妊娠发生的高危因素;在冻融胚胎移植技术成熟的中心,对于女方年轻的患者,在FET周期建议单优胚移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苏后胚胎质量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152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40.13%;对比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移植优质胚胎数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胚胎完整存活数无显著差异.移植3个优质胚胎的妊娠率和种植率显著高于移植0~2个优质胚胎组(P<0.05,P<0.01).结论 复苏后胚胎质量是影响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主要因素.移植优质胚胎数目与妊娠率和种植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冻融胚胎卵裂球存活状况与冻融胚胎种植率的关系. 方法:对134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 根据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卵裂球存活状况分为3组:A组(n=46)为所有移植胚胎卵裂球全部存活;B组(n=65)为混合移植;C组(n=23)为所有移植胚胎均有卵裂球受损. 结果:在134个FET治疗周期中,共解冻胚胎642个,复苏胚胎455个. 有33个周期获临床妊娠,每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为24.6%. A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为34.7%和18.5%,B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为23.1%和8.2%,C组的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为8.7%和3.8%. A组种植率明显高于C组(P《0.05). 随着移植胚胎中含100%卵裂球存活胚胎数的增加(0,1,2,3),其临床妊娠率(8.7%,15.0%,31.4%,38.9%)和种植率(3.8%,6.1%,16.2%,18.5%)均明显增加(P《0.05). 结论:卵裂球的存活状况是影响冻融胚胎种植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中快冻(玻璃化法)和慢冻(程序化法)两种冷冻方法对卵裂期胚胎的冻融效果.方法:将复苏后全部卵裂球存活的胚胎定义完整存活胚胎,同一病人由于有多余冻融胚胎而行2次及以上移植周期的称为重复周期.对577个快冻周期和276个慢冻周期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冻融胚胎的存活率、完整存活率、重复...  相似文献   

6.
冷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附3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36个冷冻胚胎移植周期的治疗做一临床分析。方法用药方案包括自然周期、激素替代周期间(HRT)和克罗米芬或人绝短期促性腺激素(HMG)刺激周期,第2天胚胎于出现尿黄体生成素(LH)峰或给予黄体酮的第3-4天移植,第3天胚胎于出现尿LH峰或给予黄体酮的第4~5天移植。结果 36例患者进行了36个周期的冷冻胚胎移植,每周期移植胚胎数(3.5±1.4)个,36个移植周期中10次临床妊娠(27.8%),3例双胎妊娠( 1例于孕中期自动减为单胎), 7例单胎. 2例妊娠早期自然流产.有 8例继续妊娠达 7-35周。原核期冻融 5个周期,获临床妊娠 3次,胚胎期冻融31个周期,获临床妊娠7次,移植第2天胚胎:于出现尿LH峰后第4天移植的10个周期中,1次妊娠:第3天移植的1个周期获妊娠;第2天胚胎于出现尿LH峰后第4天移植的16个周期中,5次妊娠;第5天移植的1个周期中,无妊娠。于用黄体酮第4天移植的1周期中无妊娠,第5天移植的3个周期中2次妊娠。结论冻融胚胎移植能获得满意的妊娠率。第2天冻融胚胎的最佳移植时机为出现尿LH峰的第3大,第3天冻融胚胎为出现尿LH峰的第4天或于激素替代治疗(HRT)周期用黄体酮第5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及分析影响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3例80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IVF或ICSI获得的剩余胚胎采用慢速法冷冻保存,快速法解冻复苏.结果:解冻392个胚胎,成活269个胚胎,胚胎复苏率为68.62%.周期临床妊娠率为23.75%.每周期植入3个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植入≤2个胚胎组(x2=4.98,P<0.05).妊娠周期胚胎细胞完整率及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非妊娠周期(67.28%vs60.09%,89.09%vs73.55%,均为P<0.025).结论:冻融胚胎移植的成功率与移植胚胎的数量和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龄妇女冻融胚胎激素替代周期移植的相关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206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妊娠组与未妊娠组的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移植优质胚胎数差异显著(P<0.05);年龄、子宫内膜厚度、移植优质胚胎数均作为影响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冻融胚胎激素替代周期移植的高龄患者而言,选择合适的子宫内膜厚度和移植胚胎数,对于改善妊娠结局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冻融胚胎移植(FET)与新鲜胚胎移植的多胎妊娠率,分析多胎妊娠的相关因素,探讨移植不同数目的 胚胎对冻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 对经FET获得的1235例临床妊娠与经新鲜胚胎移植获得的1561例临床妊娠中的多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胎妊娠与移植周期(FET或新鲜胚胎移植)无关,而与女方的年龄、移植胚胎数、以及卵裂期胚胎或囊胚移植密切相关.在相同年龄段移植相同数目卵裂期胚胎时,FET 与新鲜胚胎移植的多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增加移植胚胎数主要是增加了三胎妊娠率.<35岁的妇女移植2个冻融胚胎的临床妊娠率可达36.1%.结论 多胎妊娠率与冻胚移植或新鲜胚胎移植无关.<35岁的妇女移植2个冻融胚胎可以取得较好的妊娠率,同时可以降低FET周期的三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受精方式的冻融胚胎和囊胚解冻移植后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状况。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3年4月于广西科技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中心行冷冻胚胎移植(frozen—thawedembryotrans—fer,FET)治疗的2384个周期,按受精方式分为三组:A组常规体外受精(IVF)冻融胚胎解冻周期1436例,移植周期1429例,妊娠481例,分娩385例;冻融囊胚解冻周期545例,移植周期539例,妊娠284例,分娩238例。B组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冻融胚胎解冻周期240例,移植周期239例,妊娠77例,分娩63例;冻融囊胚解冻周期66例,移植周期64例,妊娠28例,分娩23例。C组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ICSI)冻融胚胎解冻周期65例,移植周期65例,妊娠16例,分娩14例;冻融囊胚解冻周期32例,移植周期31例,妊娠17例,分娩17例。比较三组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平均早产孕龄、足月产率、平均足月产孕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例、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等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B、C三组的冻融胚胎的妊娠率分别为33.6%、32.6%、24.6%,囊胚的妊娠率分别为52.7%、43.7%、5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冻融胚胎和囊胚的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早产率、平均早产孕龄、足月产率、平均足月产孕龄、出生体重、出生缺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冻融胚胎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冻融囊胚的新生儿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IVF相比,ICSI、r-ICSI的冻融囊胚和冻融胚胎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唐淮云  汤丽莎  尚利青  许娟 《吉林医学》2012,33(31):6779-6781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在冻融胚胎移植中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接受体外受精(IVF)或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新鲜周期移植失败或因多种因素未能行新鲜胚胎移植从而行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妊娠结局,据子宫内膜准备方式分三组:自然周期组35例,激素替代周期组18例,促排卵周期组22例,比较三种方案的年龄、移植日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组胚胎种植率与临床妊娠率较替代周期组及促排卵周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冻融胚胎结局的影响:>35岁患者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融胚胎结局的影响:在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患者的年龄是影响冻融胚胎移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子宫内膜厚度对冻融胚胎移植成功无明显影响,自然周期准备方式其冻融胚胎移植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较高,且经济、方便,但有待于更多的病例积累。  相似文献   

12.
王巍 《广西医学》2011,33(12):1687-1688
目的探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中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母体用长方案超排卵取卵,卵子受精后,将培养至第3天的优质胚胎全部转入囊胚培养基,为防止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将囊胚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择期行冻融周期胚胎移植。结果移植后4周B超显示宫腔内见40mm×23mm、51mm×22mm孕囊,内见卵黄囊及胚胎组织,可见心管搏动。妊娠42周后正常分娩健康男、女婴各1名。结论玻璃化冻融囊胚移植技术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一项实用和有效的衍生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年龄<38岁及≥38岁患者,在新鲜或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移植1和2枚D3胚胎时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多胎妊娠率等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生殖中心自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所有移植1和2枚D3胚胎共7465个周期资料,其中移植1枚胚胎周期1546个,移植2枚胚胎周期5919个;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447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5018个.结果 (1)年龄<38岁患者移植2枚胚胎与移植1枚胚胎比较:无论新鲜或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着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妊娠率显著上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53.3%及35.5%,冻融胚胎移植周期59.8%及38.0%,均P<0.01)、双胎妊娠率显著上升(新鲜胚胎移植周期28.7%及0.6%,冻融胚胎移植周期:31.1%及3.0%,均P<0.01);(2)年龄≥38岁患者移植2枚胚胎与移植1枚胚胎比较:新鲜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着床率显著上升(20.3%及9.5%,P <0.05),冻融胚胎移植周期胚胎着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妊娠率均显著升高(新鲜胚胎移植周期33.2%及9.5%,冻融胚胎移植周期39.0%及21.1%,均P<0.01);双胎妊娠率显著升高(新鲜周期19.4%、冻胚周期13.4%),移植1枚胚胎周期无双胎妊娠发生.结论 年龄<38岁患者移植2枚胚胎可显著提高临床妊娠率,但同时多胎妊娠风险显著增加,在充分知情同意情况下可以建议移植1枚胚胎;年龄≥38岁患者建议移植2枚胚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授精第3天为4细胞及5细胞期胚胎冻融及移植后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探讨其冷冻价值。方法 收集270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授精第3天胚胎采用程序化冷冻法冻存,快速解冻法复苏后移植,根据冷冻日胚胎所含细胞数比较各细胞数胚胎复苏存活率,并分为4、5细胞组与≥6细胞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因胚胎因素取消周期率(简称周期取消率)。结果 (1)270个周期共解冻胚胎939枚,复苏存活率为65.3% (613/939);移植胚胎561枚,临床妊娠率27.2%(67/246),种植率15.2%(85/561);(2)4、5细胞组周期取消率显著高于≥6细胞组(P<0.01),且移植胚胎数显著低于≥6细胞组(P<0.05),但胚胎复苏成功并移植后两组妊娠率、种植率及活产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冻存4、5细胞期胚胎与≥6细胞期胚胎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具有冷冻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江莉  李柳铭  袁华  翟丹梅 《广西医学》2006,28(5):636-637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提高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成功率。方法对49例在体外受精形成的多个胚胎在移植后将剩余胚胎全部冷冻保存,采用胚胎慢速冷冻和快速解冻法。结果49例进行53个周期的冻融胚胎移植,获临床妊娠11例,临床妊娠率为20.8%。其中自然周期移植32例获临床妊娠7例,妊娠率为21.9%;激素替代周期5例,获临床妊娠1例,妊娠率为20%,克罗米芬,尿促性素(hMG)刺激周期16例,获临床妊娠3例,妊娠率18.8%。结论采取冻融胚胎移植可提高累积妊娠率,并可减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及多胎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胚胎冷冻时机对复苏后胚胎发育的可能影响,并分析移植胚胎数量和质量与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果的关系。方法:(1)将224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根据冷冻时间分为第2天(D2组)97例,第3天(D3组)127例两组,回顾比较解冻后两组的胚胎存活率、胚胎完好率和临床妊娠率等.(2)比较了移植不同胚胎个数(3、2、1个)和优质胚胎个数(3、2、1、0个)的临床妊娠率。结果:(1)D2组胚胎完好率为54.28%,显著高于D3组的40.65%(P〈0.05),D2组的胚胎存活率、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和流产率分别为82.57%、26.80%、13.01%、34.62%、11.54%,与D3组(82.17%、37.01%、17.66%、36.17%、17.02%)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2)移植3、2、1个胚胎分别可获得34.62%、26.47%、12.5%的临床妊娠率,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移植3个或2个优质胚胎的临床妊娠率没有差异,但其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只移植1个或没有优质胚胎组。结论:胚胎冷冻时机对早期分裂胚胎的发育潜能没有影响。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妊娠率与移植的优质胚胎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宫内膜胞饮突及雌孕激素受体预测冻融胚胎种植窗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南昌大学一附院生殖中心的不孕患者80例,当中具有排卵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有40例(实验组),同时采取血LH峰给予判断;另外,对胞饮突检测后个体化移植当做对照组,同时取扫描电镜观察到的成熟胞饮突判断,观察两组患者的妊娠率、胚胎着床率、血清雌二醇以及血清水平,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妊娠率以及胚胎着床率55.0%明显高于对照组3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血清E2值(雌二醇)和血清P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宫内膜胞饮突的结构以及形成,正确指导冻融胚胎的移植,使冻融胚胎移植的着床率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卵裂期胚胎、囊胚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后的妊娠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0年9月在该院生殖中心行玻璃化冷冻解冻患者共185周期的妊娠情况;其中卵裂期胚胎冷冻解冻后移植者127周期,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行囊胚培养后移植者42周期,囊胚冻融后移植16周期.结果 玻璃化冷冻解冻患者共185周期,移植176周期,获得妊娠75周期,妊娠率42.61%;卵裂期胚胎冻融后移植者,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行囊胚培养者,囊胚冻融移植者复苏率分别为96.76%(299/309)、95.83%(161/168)、94.12%(32/34),着床率分别为22.37%(66/295)、23.44%(15/64)、50%(14/28).妊娠率分别为40.94%(52/127)、33.33%(11/33)、75%(12/16).卵裂期胚胎解冻后行囊胚培养的患者共42人,其中有9人未形成可移植囊胚而取消移植.其他两组解冻后没有取消移植的例数.结论 3组的玻璃化冻融复苏率无统计学差异.囊胚冷冻解冻能获得较高的着床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冻融囊胚移植、冻融卵裂期胚胎复苏后行囊胚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治疗患者共51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冻融胚胎类型分为3组。A组:冻融囊胚移植,共129个周期;B组:卵裂期胚胎复苏后行囊胚培养后移植,共123个周期;C组(对照):冻融卵裂胚移植,共266个周期。比较各组的临床结局及 A、B两组间新鲜周期胚胎和冻融周期的囊胚形成率和取消率。结果 A、B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70.5%、61.2%、42.3%;67.5%、58.2%、40.2%)显著高于 C组(53.0%、42.5%、23.1%)(P<0.05);3组间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周期第3天优质胚胎与冻融胚胎复苏后的囊胚形成率(62.5%vs.5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显著高于新鲜周期第3天非优质胚胎的囊胚形成率(20.3%)(P<0.05)。结论冻融周期行囊胚移植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结局;冻融卵裂期胚胎行囊胚培养后可获得较高的囊胚形成率和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冻融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累积妊娠率。方法采用慢速冷冻、快速解冻的方法对69个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的剩余胚胎进行冷冻复苏。分为2组,其中一组进行激光辅助孵化。对比2组移植情况。结果在69个冷冻复苏周期中,共复苏281个胚胎,成活171个胚胎,复苏率60.9%;复苏后移植66个周期,临床妊娠率27.3%(18/66),种植率16.0%(24/150)。激光辅助孵化组妊娠率35.5%(11/31),种植率20.5%(15/73);对照组(未行激光辅助孵化)妊娠率20.0%(7/35),种植率11.7%(9/77)。目前已分娩14个健康新生儿,1例流产,另有5例在妊娠随访中。结论冻融胚胎移植提高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单次取卵周期的累积妊娠率,激光辅助孵化可以改善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率和种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