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认知功能状态老年人淋巴细胞亚群和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hsCRP)水平并探讨其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42例不同认知功能状态老人应用流式细胞仪和特定蛋白仪分析他们的淋巴细胞亚群和hsCRP水平。结果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老年人在CD4、CD4/CD8、NKCD16、CD19等亚群和hsCRP浓度较成功老龄(SA)及常态老龄(UA)人高,而CD8较成功老龄人低,差别均有显著性(P〈0.05);成功老龄与常态老龄淋巴细胞亚群和hsCRP浓度未见差异。结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的免疫调节能力较成功老龄和常态老龄低。成功老龄与常态老龄未见差异。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老年人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0例患者(老年组32例,非老年组38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组CD3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1),CD4、CD8、CD4/CD8无明显差异.对32例老年人根据其营养状况、生活能力以及是否伴有感染性疾病,分别分组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老年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主要与年龄增长有关,与营养状况好坏、生活能否自理以及是否伴有感染性疾病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肠功能障碍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肠功能障碍(Gut Dysfunction)即肠实质与/或功能的损害导致消化吸收营养与/或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对危重疾病发生、发展,尤其是转归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诸多学者对于肠功能障碍及其监测方法都开展了深入地研究。本文就肠功能障碍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肠功能障碍监测中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目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对老年疾病的防治工作已愈来愈引起广大医务工作的重视。本试图通过测定老年人T细胞亚群的分布状态,探讨年龄对细胞免疫指标的影响及生理、病理意义,为提高老年人的抗病能力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CALIBUR,美国BD公司)以“门技术”确定淋巴细胞亚群,分析数据结果,对21例健康老年受试及29例健康青年受试进行测定。结果:老年人的CD3、CD4、CD4/CD8较青年组有下降(P<0.05),其中CD4较青年组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性。从而表明随年龄增加,机体的免疫活性降低。结论:加强对老年人的免疫检测及调节,是提高老年患的生活质量,改善疾病预后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老年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患者易患各种感染,且感染发生后不易控制,这可能与该病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有关[1]。为了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细胞免疫的状况,笔者对我院1997~1998年收治的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探讨其与血糖、血脂以及合并感染等情况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糖尿病患者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72±7.8岁(60~78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符合WHO1985年修订的诊断及分类标准[2]。对照组22例,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70±6.6岁(60~75岁),为排除心脑血管、代谢、内分泌及肝肾疾病的健康体检者。老年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黄玮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12(1):47-49
用单克隆抗体对39例胶质瘤和脑膜瘤患者术前后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胶质瘤及脑膜瘤病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抑制状态,肿瘤恶性程度越高,其抑制效应越明显,胶质瘤肿瘤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良性胶质瘤优于恶性胶质瘤。提示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可作为肿瘤良恶程度及手术切除安全程度的非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512例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512例恶性肿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薛小霞,蒋杰球,甘登仕指导甘宝文(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肿瘤的发生发展与以T细胞为中心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关,特别是T细胞亚群T4/T8的比值失衡与肿瘤的形成、扩展、转移密切相关[1]。本文应用OkT单克隆抗体对51...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观察乌司他汀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8年6月至2009年12月新入院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汀治疗,比较两组间不同时间hsCRP水平.结果 入院时实验组与对照组间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及第5天hsCRP水平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乌司他汀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治疗中疗效确切,可降低hsCRP水平,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血清脂蛋白陋)与低密度脂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脂蛋白㈥[LP(α)]、低密度脂蛋白C(LDL-C),同步测定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α)、LDL—C水平分别为(2.82±0.96)、(278.16±78.64)和(2.85±0.82)mmol/L,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且hsCRP、LP(α)差异更为显著。结论: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血清LP(α)的浓度密切相关,hsCRP的预示价值也日益显现,建议临床对冠心病患者行hsCRP、LP(α)定量检测,以推动冠心病的预防和诊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冠心病(CAD)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根据ELISA和PCR法检测120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CMV-IgM及DNA,将患者分为HCMV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TC、TG、LDL-C、HDL-C及hsCRP,比较其差异并分析与HCMV感染的相关性。结果 71例(59.2%)CAD患者为阳性组,其中AMI 8例(72.7%),心绞痛22例(61.1%),隐匿型CAD 41例(56.2%);49例(40.8%)为阴性组。阳性组患者TC、TG、LDL-C及hsCRP均高于阴性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HDL-C两组无显著性差异;HCMV-IgM抗体滴度与LDL-C、hsCRP均呈正相关(r=0.376、0.332,均P〈0.05)。结论 HCMV感染严重程度与CAD病情密切相关,并且支持HCMV感染是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4.
高尿酸血症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合并症的关系.方法 在对山东沿海居民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的被调查者中选择正常人42例(CON组),单纯高尿酸血症患者59例(UA1组),高尿酸血症伴高血压患者36例(UA2组),高尿酸血症同时伴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患者43例(UA3组),填写调查问卷,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血糖(FBG)、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hs-CRP从CON组到UA3组依次升高,各组之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以LOGhs-CRP为因变量, 以SBP、DBP、BUN、CRE、TG、TC、HDL-C、LDL-C、UA、BMI、WHR、LOG Ins、LOGHOMA-IR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UA、BMI、DBP纳入回归方程.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是0.507、0.182、0.152,P值分别是0.000、0.006和0.012.结论 血清CRP浓度与高尿酸血症、高血压及肥胖相关.高尿酸血症的合并症越多,其血清CRP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透析前后的C反应蛋白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1年以上(透析时间24个月~8年不等)透析充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透析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的数值。结果血液透析前,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为22.13±1.04,而透析后的含量为8.39±2.67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血液透析可以增加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维持血液透析C反应蛋白升高的同时,同型半胱氨酸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Hcy、hsCRP升高,可以作为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超敏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02例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将102例冠心病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SVD组,60例)和多支病变组(MVD组,42例)。分别测定血清hs-CRP、血脂、血糖(FBS)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各组各指标差异。采用ROC曲线对hs-CRP诊断冠脉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与健康组相比较,SVD组和MVD组hs-CRP、TC和TG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比SVD组明显升高(P<0.05);ROC曲线显示,用hs-CRP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75.0%,AUC曲线下面积为0.78。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脉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清hs-CRP水平检测在冠脉病变的诊断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血浆中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29例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血浆NT-proBNP和hsCRP,并同时检测29例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及20例健康对照儿童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结果:KD急性期患儿血浆NT-proBNP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患儿(P<0.01)及健康对照儿童。KD患儿NT-proBNP明显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但hsCRP水平与其他发热性疾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NT-proBNP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可作为KD早期诊断较好的血浆学指标,hsCRP不能作为KD早期诊断指标,但可作为判断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Cys C、hsCRP、UMA联合检测在诊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MA)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300例2型糖尿病(T2DM),仪器为OLYMPus 640生化分析仪。结果糖尿病组CysC、hsCRP、UMA水平均显示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CysC、hsCRP、UMA是糖尿病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入选住院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78例,其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正常对照组9例。所有入选者均检测外周血清hsCRP水平。将血清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CS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而SAP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hsCRP水平在单支、双支和多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hsCRP可以作为冠心病预后的指标,其水平升高提示斑块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抑郁患者、冠心病患者、抑郁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值。方法分析2006年7月~2007年2月邵逸夫医院健康成人组、抑郁患者组、冠心病不伴抑郁患者组和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组的相关资料及hsCRP值,计算每两组间hsCRP值的统计学差异。结果2006年7月~2007年2月共收集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8例合并抑郁,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hsCRP值较冠心病不伴抑郁患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伴抑郁患者的hsCRP值较冠心病不伴抑郁患者明显升高,应重视对冠心病合并抑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