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染色质重塑复合体SWI/SNF亚基基因在肿瘤中突变率高达20%,突变造成编码蛋白失活及整个复合体功能异常,导致肿瘤发生。目前SWI/SNF抑制肿瘤的已知机制主要包括其与Polycomb复合体间的表观拮抗及与c-Myc及PIK3CA等原癌基因信号通路协同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RNA干扰(RNAi)是一保守的沉默机制,可以改变染色质结构发挥沉默效应。其中RISC(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和miRNP(microRNA effector ribonucleoprotein)是RNA干扰和microRNA途径发挥沉默效应的关键,其核心成分是Argonaute蛋白。染色质隔离子是真核生物基因组表达基因与非表达基因的边界序列,能促进形成更高级核结构,所形成的DNA功能区可行使不同的转录调控作用。最近研究证实Argonaute蛋白影响染色质隔离子的核结构并可能作为核结构的调节者影响基因表达的整体改变。  相似文献   

3.
近年研究发现基因转录异常可导致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病中的神经元功能异常.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作为一种转录抑制因子,可与辅阻遏物复合体相互作用导致染色质重塑,最终抑制目的基因的转录.PolyQ蛋白与基因转录调控因子异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PolyQ病转录失调的原因之一.作者就PolyQ病转录失调的可能发生机制,尤其是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s,HATs)和HDACs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s inhibitors,HDACIs)的治疗潜能等方面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阐述组蛋白乙酰化酶GCN5在间充质干细胞经5-氮杂胞苷诱导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转录调控机制。方法 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定量PCR检测P21基因表达;CHIP技术验证GCN5募集蛋白复合体与P21基因的相互作用及P2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乙酰化水平;Co-IP技术分离、串联质谱技术鉴定GCN5募集蛋白复合体组成。结果 MSCs经5-azaC诱导3 d后G0/G1期细胞比例、P21基因表达量最高,此后逐渐降低,细胞增殖指数及G2/S期细胞比例与上述结果相反;筛选出GCN5募集蛋白复合体为:依赖ATP的染色质重塑复合体成分、转录起始复合体成分、转录因子和锌指结构蛋白;诱导组GCN5与P21基因启动子区域结合能力及P21基因启动子区域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高于未诱导组。结论 GCN5募集蛋白复合体通过结合于P21基因启动子区域参与调控MSCs经5-azaC诱导体外分化过程中细胞周期G0/G1期和细胞增殖特性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染色质蛋白——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在调节真核细胞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组蛋白数量较多,为构成核小体的基本组成成份,起着维持染色质结构和非特异地阻抑基因表达的作用。非组蛋白是组蛋白之外的一大类染色质蛋白的总称,数  相似文献   

6.
组蛋白乙酰化与真核基因的转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真核生物的染色质结构中,核小体核心组蛋白氨基末端可以被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和去乙酰基酶(HDACs)修饰。这种可逆乙酰化修饰作用可使染色质结构发生动态调整,从而影响基因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7.
核受体调节基因表达的过程中 ,有众多辅调节因子的参与 ,并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辅调节因子可分为辅激活因子和辅阻遏因子 ,它们以复合物形式与核受体结合 ,并可能通过以下机制作用 :通过使组蛋白乙酰化或去乙酰化 ,令局部环境利于或是阻碍转录 ;或者可能对染色质进行重塑 ,以利于基因表达。同时 ,辅调节因子复合物还受到信号通路调节和翻译后修饰 ,以便特异性调节其靶基因  相似文献   

8.
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主要涉及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三种机制.组蛋白共价修饰包括甲基化/去甲基化、乙酰化/去乙酰化、磷酸化/去磷酸化、泛素化/去泛素化等等,发生在核心组蛋白N端尾部的这些可逆的共价修饰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其中,组蛋白的乙酰化/去乙酰化是组蛋白共价修饰最重要的一种机制,这种共价修饰主要由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 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分别催化乙酰化和去乙酰化过程,这种可逆的乙酰化修饰可使染色质结构发生动态改变,并维持一个可逆而稳定的状态,同时精密调节某些基因的转录和表达,从而不但影响发育、分化和衰老等生理过程,而且与癌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非细胞体系核重构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博  翟中和 《解剖学报》1992,23(1):48-52
用电镜观察Lambda DNA与非洲爪蟾卵提取物在非细胞体系内的核重构,发现Lambda DNA首先诱导形成类染色质结构,膜泡、核孔复合体围绕这一结构组装成双层核膜,同时类染色质也随着核膜的装配,表现出从致密凝聚到呈现松散均匀分布的变化。有工作表明,在由染色质诱导的核重构过程中,或者是膜泡先与染色质结合,然后有核孔出现,或者是核孔物质先与染色质作用,膜泡通过结合核孔物质形成双层核膜。我们观察由外源DNA诱导的核重构过程,则发现膜泡与核孔复合体先分别独立地与类染色质结构相互作用,然后核孔复合体再镶嵌到双层核膜中。  相似文献   

10.
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是由HLA基因复合体所编码的产物 ,HLA基因复合体是调节人体免疫反应和异体移植排斥作用的一组基因 ,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的短臂上。HLA抗原与同种异体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密切相关。若供受体移植抗原  相似文献   

11.
概括地介绍了染色质在真核基因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讨论了从核小体核心组蛋白的修饰、染色质重塑、DNA甲基化和siRNA等方面对染色质高级结构的阻遏或活化状态的调控及其机制。相关内容可为阐明多种生理过程和疾病发生的机理提供新思路,并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A型核纤层蛋白是核纤层的组成成分,由LMNA基因编码,是核内许多蛋白分子的共同锚着物,A型核纤层蛋白及其结合蛋白的基因突变会导致一系列组织特异性疾病,称为核纤层疾病(laminopathies)。为深入了解A型核纤层蛋白复合体的功能,探索核纤层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必要重新审视其相应的结合蛋白。本文总结了目前所发现的A-型核纤层蛋白的结合伙伴,将其分为四组:建筑伙伴、染色质伙伴、基因调节伙伴和信号传递伙伴。并概述了它们的特点及其在体内依赖于核纤层蛋白的功能通路。基于现有知识推测由许多成分组成的核纤层相关复合体与核结构,信号转导和基因调节有关。探究这些想法会加深我们对核功能及其相关疾病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心血管病死亡仍居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探索新靶点、新机制以开发新药,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至关重要.染色质重组子BRG1 (Brahma-related gene-1)由SMARAC4基因编码,是SWI/SNF(SWItch/sucrose nonfermentable)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中核心成分,BRG1在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一个关键机制 ,与肿瘤每一步形成有关的基因也能靠这种机制失活。DNA甲基化抑制剂如 5氮杂脱氧胞苷 (5AZA)能逆转这种表观遗传学事件 ,说明可以用它治疗肿瘤。染色质的结构对基因表达调控也起重要作用 ,组蛋白中包含低乙酰化赖氨酸的染色质有一个紧密的结构 ,对转录起抑制作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HDAC)抑制剂能够使染色质结构开放 ,激活抑制肿瘤生长的某些基因 ,这些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也可用于肿瘤治疗。DNA甲基化与组蛋白去乙酰化的联合作用可以用于沉寂基因转录 ,具体分子机理牵涉到甲基化CpG岛结合蛋白吸附到甲基化启动子上 ,以及吸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形成抑制转录的复合物 ,这两种表观遗传学修饰代表了用 5AZA和HDAC抑制剂治疗干预的靶位点 ,这两种试剂联合使用显示有重新激活肿瘤抑制基因和增强抗肿瘤细胞增殖的协同效果 ,应当作为表观遗传学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5.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是转录本长度大于等于200 nt的,不具备编码蛋白功能的RNA。LncRNAs具有基因转录、蛋白质转运及染色质重塑等功能。LncRNAs参与多种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表观遗传学是基于遗传学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生物学分支,研究发现人类很多疾病与表观遗传调控相关,其主要机制包括:染色质重塑、组蛋白修饰,基因组印记及非编码RNA(ncRNA)调控.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非编码RNA中的一类,不仅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直接结合调控靶基因的转录,还能募集调控因子,参与基因的沉默,在表观遗传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DNA的复制、转录、修复、重组与染色质状态密切相关.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在染色质重塑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其中SWI/SNF复合物是最先在酵母中发现的一种多亚基复合物家族,可利用三磷酸腺苷的能量(ATP)水解重塑核小体.该复合物亚基在多种肿瘤中发生异常并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如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然而其在...  相似文献   

18.
肿瘤的发生是个涉及多基因改变的复杂过程,其中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是两大关键要素.生长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growth,ING)作为候选抑癌基因家族,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抑制作用.ING5是最新发现的生长抑制因子家族成员,研究结果表明ING5与P53相互作用并促进P53转录活化,从而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同时ING5是两种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复合体的本结构,参与染色质重构的过程.它作为组蛋白和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HAT)之间的桥梁分子,可能通过调控基因的表达而发挥抑癌作用.文章将对ING5的抑癌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真核生物中,组蛋白是染色质基本结构——核小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N末端氨基酸残基可发生乙酰化等共价修饰。组蛋白的乙酰化是一可逆的动态过程,而其稳定状态的维持则是多种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s)和去乙酰基酶(HDACs)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可逆的乙酰化修饰作用可使染色质结构发生动态的改变,并对基因的转录产生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确定新西兰小鼠自身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的遗传易感基因染色体定位。方法 :建立新西兰黑色品系 (NZB)和新西兰白色品系 (NZW)子代F1的回交小鼠模型 (NZB×NZW)×NZB和 (NZB×NZW)×NZW ,采用覆盖小鼠 19条染色体的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 :确定了自身抗染色质抗体产生的易感基因 ,位于NZW小鼠第 9染色体中段 30厘摩临近 (Lods=3 0 1) ;另外自身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产生的共同易感基因 ,位于NZB及NZW小鼠第 17染色体 ,即H 2复合体及TNF α的基因区域 (Lods值 >4 )。结论 :(NZB×NZW)F1小鼠自身抗核抗体的产生受多基因调控 ,候选易感基因不仅来自于NZB ,也来自于NZ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