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存秀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6):2439-244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80例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晚,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分别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测定LDL、TC、TG指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40例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6个月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治疗前水平,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缩小、面积缩小,12个月后上述各项指标改变更为明显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辛伐他汀除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外还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稳定斑块具有重要作用。如无严重不良反应可坚持长期用药。  相似文献   

2.
杨顺兰  蒋大军 《中国药房》2011,(48):4559-456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I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II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II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qd+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治疗12个月后,分别比较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液黏度、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12个月后,3组血液黏度、TC、TG、LDL、HDL、IMT、CRP比较,Ⅲ组均优于其他2组(P〈O.05)。结论:阿司匹林和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均有治疗作用,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效果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或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sclerosis plaque,AP)的消退作用及调脂疗效。方法采用彩色超声检出AP形成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氯吡格雷50 mg、辛伐他汀20 mg,对照组单用氯吡格雷50 mg,共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汀能明显消退AP(P<0.05),降低TC、TG、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与单用氯吡格雷组比较,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降低TC、TG、LDL-C和升高HDL-C水平(P<0.05),且消退AP更为明显,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辛伐他可消退AP,有效降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CRP的影响。方法96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32例,A组加用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B组加服阿司匹林肠溶胶囊75mg,每日1次;C组加服同等剂量的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分别于入院后及6月时测定血浆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用药前后CRP浓度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A组和C组用药前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有显著降低,B组用药前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而C组(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组)用药后CRP的浓度和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与另外两组用药后CRP的浓度和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降低更为明显(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RP的降低优于单一使用辛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7.
周益民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2):58-58,71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0例和对照组150例,治疗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对减少胆固醇,降低血脂,减缓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在预防脑血管事件的作用。方法在我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选择58例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观察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为一个疗程,分别于第一个疗程和第二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稳定性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的情况。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第一个疗程结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稳定性斑块的数目增多,且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斑块的大小及脑血管事件的发学意义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不大;第二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稳定斑块的数目及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都与对照组有很大的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内两种药物合用可以稳定斑块,两种药物长期合用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有效的缩小斑块、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52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水平比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他汀组脑脑血管时间的发生率为9.7%,对照组为20.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98例患者,男54例,女44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40mg,每晚1次),治疗8周、24周后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低回声、混合回声斑块明显减少,高回声斑块很少改变。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消退含脂质成分多的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存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98例患者,男54例,女44例。给予辛伐他汀治疗(40 mg,每晚1次),治疗8周、24周后用颈动脉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斑块的变化。结果:低回声、混合回声斑块明显减少,高回声斑块很少改变。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消退含脂质成分多的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3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给予辛伐他汀40mg,1次/d口服,18个月后复查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生化各项指标。结果:治疗18个月后复查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血生化各项指标,治疗前,脂质型占59.2%、脂质纤维性占18.4%、纤维及钙化性占22.4%,治疗后,脂质型占17.0%、脂质纤维性占20.7%、纤维及钙化性占62.3%,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服用辛伐他汀2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辛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1),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能稳定和消退粥样斑块,调脂疗效确切,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中老年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5例,随机分为血脂异常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35例(A组),血脂正常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硬化30例(B组),余30例为对照组(C组).在常规降压、降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A组、B组每晚加用辛伐他汀20 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检出率.结果 C组治疗前后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T、斑块积分上升(P<0.05),斑块检出率增加.A组、B组治疗后除HDL-C上升外,其余血脂指标、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P<0.01),斑块检出率下降.结论 辛伐他汀能延缓和逆转血脂异常或血脂正常中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37例,根据脑血管斑块支数分组:无斑块患者43例为A组。1~2支存在斑块的患者52例为B组,3支及以上存在斑块的患者42例为C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再根据脑血管病症分组:一过性脑缺血患者41例为D组,单发性脑梗死患者47例为E组,多发性脑梗死患者49例为F组,分析各组患者不同部位的斑块面积。结果B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均明显高于A组,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A组。C组TC、TG、LDL—C、UA、FIB均明显高于A、B组,C组HDL—C明显低于A、B组。E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组,F组颈总动脉主干部、颈总动脉膨大部、颈内动脉起始部的斑块面积均明显大于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多,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越高,两者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斑块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震雷 《医药导报》2010,29(7):888-889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40例, 口服辛伐他汀20 mg, qn, 同时加尼莫地平40 mg, tid; 对照组40例, 口服辛伐他汀20 mg, qn, 6个月为1个疗程.记录服药前后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 (CCAD)、内中膜厚度(IMT). 结果 治疗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或消失,CCAD增加、IMT变薄,治疗前后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01),与对照组比较, 亦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结论 尼莫地平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血脂康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探索简便廉价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的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方法.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方法将82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38例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脂康胶囊,疗程6个月,综合治疗前后血脂、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及安全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血脂康胶囊具有明显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2月—2019年2月接收的100例脑梗死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加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50例,接受常规治疗加用阿司匹林肠溶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IMT、斑块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00%,48/50)比对照组(84.00%,42/50)高,IMT、斑块面积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脑梗死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利于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IMT和斑块面积,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张德春 《中国药房》2011,(32):3027-3028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合并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患者除服用降高血压药物外,每晚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阿司匹林100mg;对照组仅服用降高血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分别于6个月及1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服药6个月后斑块消失率达20.5%;服药12个月后消失率达34.2%;未消失的斑块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对照组颈动脉硬化斑块共有48个,6个月后斑块增加3个,增加7%;12个月后斑块增加7个,增加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降压的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和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消退及稳定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收集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45例,均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治疗。观察血脂水平变化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结果治疗后2、4、12周时患者TC、TG、LDL-C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治疗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和斑块总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中进行调脂治疗可改善粥样硬化斑块,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