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应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颈动脉斑块面积、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辛伐他汀)与观察组(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各45例。对比两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不良反应发生率、脑血管事件复发率。结果:①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斑块面积、IM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③随访6个月,观察组脑血管事件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联合使用辛伐他汀与阿司匹林治疗能有效缩小患者的颈动脉斑块面积与厚度,有助于减少脑血管事件复发,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CRP的影响。方法96例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成A、B、C3组,每组32例,A组加用辛伐他汀片20mg,每晚1次;B组加服阿司匹林肠溶胶囊75mg,每日1次;C组加服同等剂量的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分别于入院后及6月时测定血浆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用药前后CRP浓度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A组和C组用药前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有显著降低,B组用药前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而C组(辛伐他汀及阿司匹林组)用药后CRP的浓度和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与另外两组用药后CRP的浓度和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比较降低更为明显(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对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及CRP的降低优于单一使用辛伐他汀或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3.
潘晓峰  邵卫 《医药导报》2011,30(7):901-902
目的 观察蚓激酶肠溶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抗高血压、降糖、降脂、减轻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100 mg,po,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肠溶胶囊,每次60万U,tid,饭前30 min口服.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 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部分改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恢复更加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液黏稠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蚓激酶肠溶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未增加出血风险,蚓激酶肠溶胶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对比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次发生缺血性脑梗死患者96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7例)。试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150 mg,口服,qd;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 mg,口服,qd。两组患者皆连续服药24周。记录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颈动脉管腔直径(CCAD)、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性质、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并观察患者脑梗死再发情况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IMT、斑块总数、低回声斑块数、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以及MAR均小于对照组,而CCAD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脑梗死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比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稳定和逆转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易损斑块,改善血液流变学,而且能够降低脑梗死再发的概率,安全性亦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软坚散结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接受软坚散结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50例)接受单纯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细胞功能、颈动脉IMT及内膜斑块厚度等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TC、TG、LDL水平低于对照组,HDL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EMCs水平低于对照组、FMD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颈动脉IMT及内膜斑块厚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软坚散结方联合辛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IMT及内膜斑块厚度,优化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黄胜立 《中国药房》2012,(36):3419-3420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住院患者100例,按数字随机法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脑梗死基础治疗上,口服瑞舒伐他汀;对照组在常规脑梗死基础治疗上口服辛伐他汀。6个月后评定患者的血脂变化,并采用颈动脉超声观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治疗后,2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的甘油三酯(TG)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MT厚度缩小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较辛伐他汀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血栓病患,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进行抗血栓治疗,研究组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治疗1年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优于对照组(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降低,Barthel指数升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NIHSS、Barthel指数、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疗效显著,能够减轻脑血栓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减少患者动脉斑块的厚度和面积,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接诊的脑血栓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比组(46例)。对比组患者接受阿司匹林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治疗率高于对比组、NIHSS评分高于对比组、颈动脉斑块面积小于对比组患者的面积,P0.05。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辛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治疗脑血栓,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的脑神经功能,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其治疗效果显著,药物反应轻,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016年诊断标准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患者在住院后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在治疗后比较患者颈动脉斑块IMT情况,比较治疗前后平均血流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颈动脉斑块IMT厚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患者治疗后观察组的前颈动脉斑块IMT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变状况,有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患者的疗效及其对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2015年3月~2018年2月,随机选取此期间某院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序号奇偶数按比例(1∶1)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血栓基础治疗,对照组配合开展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对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74.42%,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上述指标均明显减少,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血栓患者治疗中,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动脉斑块情况,推荐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脉血康胶囊治疗脑梗死伴发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给予脑血康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2组疗程均为1年。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9.0%和96.6%,高于对照组的24.0%和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3.4%(2/58),低于对照组的32.0%(1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血康对颈动脉斑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lA)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简称他汀组)和对照组:他汀组口服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前后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检测血脂水平,比较治疗6个月内两组患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他汀组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IMT变薄及斑块面积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不仅有调整血脂的作用,还具有抗脂质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等多种作用,并能消除或稳定TIA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并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方法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03例(病例组)包括IMT正常组20例,IMT增厚组15例,颈动脉斑块组68例(稳定斑块36例,不稳定斑块3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80例为正常组.病例组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阿司匹林100 mg联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疗程12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Lp-PLA2、hs-CRP及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变化.结果 (1)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病例组高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高于IMT增厚组,IMT增厚组高于IMT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组中不稳定斑块组高于稳定斑块组(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2)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同时颈动脉IMT、斑块面积缩小(P<0.05),且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发展有关,并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能降低患者血清ox-LDL、Lp-PLA2、hs-CRP水平,对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思密达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在治疗急性肠炎引起的腹泻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观察组(60例)。两组都给予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思密达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治疗,5d为一疗程。结果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观察组显效39例,有效17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肠炎引起的腹泻,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阿司匹林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B超检出的颈动脉硬化斑块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和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血府逐瘀汤每日1贴,两组均治疗24周.两组均于治疗24周后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计算斑块横切面最大面积和颈动脉狭窄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IMT、斑块面积和狭窄率分别为(1.47±0.11)mm、(20.58±1.39)mm2和35.03%±4.51%,对照组分别为(1.52±0.10)mm、(21.15±1.11)mm2和40.43%±4.3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0.05),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血府逐瘀汤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和阿司匹林在改善IMT斑块面积、颈动脉狭窄率等方面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7.
段红利  刘骅 《首都医药》2011,(16):43-44
目的观察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恢复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阿司匹林肠溶片(75mg,睡前顿服)和蚓激酶肠溶胶囊(60万单位,一天3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只加阿司匹林(75mg,睡前顿服)。随访1年,观察脑梗死复发率和病死率及其不良反应,比较纤维蛋白原含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复发4例,复发率为7.1%;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19.0%,效果优于对照组,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未增加出血风险;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程度较治疗前明显;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独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水平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再次基础上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s-CRP、血脂、硬化斑块面积及IMT。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s-CRP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TC、TG、LDL-C低于对照组(P <0.05),且HDL-C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硬化斑块面积及IMT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钙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炎性反应,改善血脂水平,并对缩小颈动脉斑块面积,减少IMT厚度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加减补中益气汤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的颈动脉斑块患者72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应用加减补中益气汤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对临床疗效,斑块面积和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的有效率75.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斑块面积和IMT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HT5"H结论 加减补中益气汤治疗颈动脉斑块的临床效果明显,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郭宏磊 《北方药学》2018,15(4):50-51
目的:研究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5月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予以银杏酮酯滴丸+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及斑块个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BI、IMT、斑块面积及斑块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I指数高于对照组,IMT、斑块面积、斑块个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酮酯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缺血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