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10月40例BPH患者,根据数表法随机分为PAE组(20例)及TURP组(20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疗效评价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PV)、排泄后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2组间术前IPSS、QOL、PV、PVR、Qmax、P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6、12个月,2组患者IPSS、QOL、PV、PVR、PSA均较术前明显减低(P均0.05),Qmax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术后3个月2组间疗效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12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U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AE组(χ~2=4.329,P=0.037)。2组间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5,P=0.147)。结论 PAE和TURP治疗BPH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术后3个月TURP疗效优于PAE,但PAE更微创、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内前列腺突出度(IPP)在基层医院前列腺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泌尿外科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5例前列腺增生并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IPP5 mm组及IPP≥5 mm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指标的差异。结果 IPP≥5 mm组患者术前平均Qmax较IPP5 mm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P≥5 mm组患者术前平均IPSS评分及平均RUV均较IPP5 mm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IPSS评分以及RUV、Qmax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IPP≥5 mm组患者,术后Qmax提升幅度、RUV减少量、IPSS评分下降范围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PH患者的临床症状、RUV与IPP长度呈正相关,Qmax则与IPP长度呈负相关,IPP≥5 mm的BPH患者手术疗效更显著。IPP操作简便且廉价,患者接受程度高,适宜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膀胱内前列腺突出(IPP)程度与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RP)手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效果的关系。方法对60例有适应证的BPH病人,行经腹超声通过中线矢状面测量IPP长度,根据IPP程度将病人分为2组:(1)IPP10mm为Ⅰ组;(2)IPP≥10mm为Ⅱ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_(max))和排尿后残余尿量(PVR)的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治疗3月后,测定两组病人IPSS,Q_(max)和PVR,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P10mm组各项疗效指标改善更明显。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腹超声测量的IPP程度可以预测手术治疗BPH的效果,对于IPP≥10mm的BPH组病人,手术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对预测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PKP)术后临床效果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在两家医院接受TUPKP的265例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电切术后6个月的临床资料.我们依据IPP值把患者分为两组:IPP显著组(IPP≥5mm)105例和IPP非显著组(IPP<5 mm)160例.研究两组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QOL)、前列腺体积(TPV),最大尿流率(Qmax)和残余尿量(PVR),为术后临床效果评估提供参考.结果 术前两组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IPP显著组的IPSS术前后变化值和QOL评分术前后变化值与IPP非显著组的相比有明显的升高,且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38和P=0.000).但是两组患者在Qmax和PVR的术前后改变值上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PP可以作为预测TUPKP术后患者IPSS和QOL评分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切除的前列腺组织的体积(RPV)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 L)评分及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TURP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BPH的患者82例,分析术前及术后3个月患者IPSS、Qo L、残余尿量(PVR)以及最大尿流率(Qmax)的变化。术前通过超声测定前列腺总体积(TPV)和移行带体积(TZV),分析RPV以及RPV/TPV和RPV/TZV对TURP效果的影响。结果:TURP术后3个月,Qmax平均增加9.27 ml/s,IPSS平均降低15.86分,Qo L平均增加3.47分,PVR平均降低87.1 ml。患者术后效果满意率为72.0%。术后效果明显组术后IPSS、Qo L均显著低于效果不满意组[(4.47±3.92)分vs(8.93±7.13)分,(0.91±0.87)分vs(1.95±1.28)分,P均0.01],Qmax显著增加[(20.52±8.54)ml/s vs(11.17±2.86)ml/s,P0.01],而PVR无显著差异[(29.50±18.30)ml vs(39.10±48.20)ml,P=0.192]。术后效果明显组患者与效果不满意组患者相比,术中RPV变化无明显差异,RPV/TPV和RPV/TZV在术后效果明显组中显著高于效果不满意组(P=0.002和P=0.004)。RPV/TPV和RPV/TZV在预测术后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和0.687(P=0.001和P=0.009)。结论:TURP近期随访疗效与术中前列腺组织切除比例密切相关,RPV/TPV和RPV/TZV可能成为术后预测TURP疗效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PH患者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SA、前列腺体积、PSA密度(PSAD)、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的相关性。方法:手术切除或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的BPH患者673例。按照是否伴有组织学前列腺炎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BPH伴组织学前列腺炎;B组:BPH不伴有组织学前列腺炎。比较两组患者PSA、前列腺体积、PSAD、IPSS、Qmax及PVR。结果:A组PSA水平为(5.64±2.48)μg/L,前列腺体积(43.66±13.11)ml,PSAD 0.129±0.048,IPSS(24.72±5.39)分,Qmax(6.94±3.23)ml/s,PVR(124.90±49.80)ml;B组PSA水平为(4.97±1.99)μg/L,前列腺体积(40.41±11.44)ml,PSAD 0.123±0.034,IPSS(23.40±6.21)分,Qmax(7.75±3.52)ml/s,PVR(112.73±50.03)ml。A组PSA水平、前列腺体积、IPSS和PVR均明显高于B组(P<0.05);A组Qmax明显低于B组(P<0.05);PSA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学前列腺炎能明显增加患者的PSA水平、前列腺体积、IPSS和PVR,降低患者Qmax。但是组织学前列腺炎与PSAD无关;组织学前列腺炎是影响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膀胱内前列腺突起程度与前列腺增生临床参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膀胱内前列腺突起程度(IPP)与常用BPH临床参数的相关性。方法经腹B超(TAUS)测量54例BPH住院患者的IPP,将IPP与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排尿后残余尿(PVR)进行相关分析。结果54例年龄平均(67.63±9.33)岁,IPSS(18.93±5.52)分,PVR(183.26±115.87)m l,PV(47.80±24.88)m l,IPP(12.52±7.99)mm。IPP与PV呈显著正相关(r=0.371,p<0.01),与PVR亦呈显著正相关(r=0.785,p<0.01),而与年龄、IPSS无明显相关。结论IPP既反映前列腺体积改变,又反映膀胱出口梗阻状态及程度,采用TAUS评估IPP,对指导判断BPH严重程度和外科干预时机可能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经尿道手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术式比较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经尿道手术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总结经尿道手术治疗小体积BPH52例的临床资料,12例单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18例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切开术(TUIBN),22例TURP加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术(TURBN)。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对3组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单纯TURP组:术后有3例并发膀胱颈孪缩,术后IPSS为(12.2±3.2)分,Qmax为(11.7±2.6)ml/s,PVR为(27.6±13.0)ml。TURP+TUIBN组:术后1例并发膀胱颈挛缩,术后IPSS为(8.6±3.2)分,Qmax为(16.7±3.0)ml/s,PVR为(20.0±8.0)ml。TURP+TURBN组:术后IPSS为(6.2±3.0)分,Qmax为(22.7±3.1)ml/s,PVR为(8.0±4.0)ml。3种术式比较,术前IP-SS、Qmax、PVR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术后IPSS、Qmax、PVR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TURP+TUIBN疗效优于单纯TURP,TURP+TURBN疗效最佳。结论:经尿道手术治疗小体积BPH,TURP+TURBN疗效比TURP+TUIBN疗效更确切,应作为首选术式。手术的关键是既要切除增生的腺体,也要彻底切除膀胱颈部的病变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膀胱结石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本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263例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BPH合并膀胱结石患者27例(膀胱结石组), BPH合并未发生膀胱结石患者236例(非膀胱结石组)。比较两组的年龄、体重指数、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IPSSv评分、IPS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前列腺尿道角(PUA)、前列腺总体积(TPV)、残余尿量(PVR)、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前列腺移行带体积(TZV)以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之间的差异, 并分析老年BPH患者膀胱结石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的体重指数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结石组的年龄、IPSS评分、IPSSs评分、IPSSv评分、PUA、TPV、PVR、IPP、TZV高于非膀胱结石组, 而QOL评分低于非膀胱结石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 PUA、TPV、PVR、IPP、TZV、年龄、IPSS评分、QOL评分均是BPH患者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用于预测具有下尿路症状(LUTS)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α受体阻滞剂和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效果的相关指标。方法:通过设计前瞻性研究,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收集患者年龄、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_(max))、前列腺体积(PV)、前列腺移行带体积(TZV)、前列腺突入膀胱内程度(IPP)、残余尿量(PVR)、PSA水平等指标,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差异;按IPSS下降程度将患者分为三组,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各临床指标的差异;选取临床指标,绘制ROC曲线,确定具有预测价值的指标。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92例患者,患者在接受6个月的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后,除IPP外其余指标均有明显变化(P0.05)。将患者根据IPSS降低程度将患者分为治疗效果优、良、差组,其中40例患者IPSS下降程度≥50%为治疗效果优组;38例患者IPSS下降25%且50%为治疗效果良组,14例患者IPSS下降≤25%为治疗效果差组。三组患者IPP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指标无明显差异。根据IPP和治疗效果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最佳临界值为13.65 mm,敏感性为0.929,特异性为0.654。结论: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BPH/LUTS患者有效,IPP可用于坦索罗辛联合非那雄胺治疗效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不同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术后尿动力学。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60例,依据手术方式将这些患者分为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组(TURP组,n=30)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组(TPKEP组,n=30)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IPSS评分、QOL评分、Qmax、PVR、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TPK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TURP组(P0.05),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TURP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0%(9/30)显著低于TURP组43.3%(13/30)(P0.05)。和手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IPSS评分、QOL评分、PVR均显著较低(P0.05),Qmax均显著较高(P0.05);手术后和TURP组相比,TPKEP组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PVR均显著较低(P0.05),Qmax显著较高(P0.05),但手术前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QOL评分、Qmax、PVR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 TPKEP较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尿动力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剥橘式切除术(TmLRP-TT)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安全性和近期疗效。方法1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66例行TmLRP-TT,58例行TURP。术前2组年龄、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PVR)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并记录手术前后血电解质、手术时间、术后膀胱持续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手术并发症。术后3个月随访Qmax、PVR、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等指标。对以上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TmLRP-TT组和TURP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7.4±16.2)min及(50.9±13.9)min,导尿管留置时间(1.9±0.5)d及(3.6±0.7)d,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4.8±1.4)d及(6.7±2.2)d,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LRP-TT、组术中出血极少,术后无需膀胱冲洗,无低钠血症发生; TURP组有3.4%(2/58)术中输血,术后膀胱冲洗时间(2.7±0.6)d,44.8%(26/58)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钠血症。术后3个月,2组患者IPSS、QOL、Qmax、PVR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1),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TURP相比,TmLRP-TT治疗BPH切割精准、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性高,近期疗效和TURP相似,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尿道柱状水囊前列腺扩裂术(TUCBDP)术后3年随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合并疾病对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随访2016年8月—2018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TUCBDP的3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较术前及术后3年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推测TUCBDP的长期手术效果,并且分析年龄、术前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前列腺体积(TPV)、前列腺突入膀胱深度(IPP)、体重指数(BMI)、心脑血管疾病对IPSS、QOL、PVR、Qmax改善情况的影响。结果:患者术后IPSS、Qmax、QOL、PVR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BMI过高的患者IPSS、QOL改善率明显低于BMI正常患者(P<0.05),但对PVR、Qmax改善率影响不大;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PVR改善率差(P<0.05),但QOL无明显差异;合并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在BPH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收治并诊断为BPH的199例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并计算BOOI,根据BOOI结果分为BOO组、可疑BOO组以及无BOO组,比较3组患者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排尿期IPSS(IPSS-V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残余尿量(PVR)。使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判断BOOI与PV、IPSS、IPSS-VS、QOL、Qmax、PV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之间年龄(P=0.195)、PSA(P=0.380)、IPSS(P=0.380)、IPSS-VS(P=0.380)、QOL(P=0.380)、Qmax(P=0.380)、PVR(P=0.912)均无统计学差异,但BOO组PV[(58.8±30.0)ml]明显大于可疑BOO组[(49.8±33.9)ml]和无BOO组[(45.5±26.0)ml](P=0.031)。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BOOI与IPSS(r=-0.020,P=0.778)、IPSS-VS(r=-0.013,P=0.853)、QOL(r=-0.107,P=0.132)、Qmax(r=-0.130,P=0.066)、PVR(r=-0.056,P=0.433)均无显著相关性,而对于PV,尽管P=0.012,但|r|=0.178<0.4,因此认为BOOI与PV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BOOI与PV、IPSS、IPSS-VS、QOL、Qmax以及PVR均无显著相关,单以BOOI结果诊断BOO并不可靠,BOO的诊断需要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才能做出。  相似文献   

15.
小前列腺增生引起膀胱出口梗阻两种术式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比较和评价小前列腺增生所致膀胱出口梗阻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和经尿道切除前列腺加膀胱颈内切开术 (TURP TUIBN)的治疗效果。 方法  1993年 5月至 2 0 0 2年 6月 ,经耻骨上行前列腺摘除术 2 2例 ,TURP加TUIBN 2 8例。开放组患者平均年龄 6 5岁 ,平均病程 6 5个月 ,术前前列腺平均重量 2 8g ,手术切除前列腺平均重量 7g;TURP加TUIBN组患者平均年龄 6 7岁 ,平均病程6 0个月 ,术前前列腺平均重量 2 5g ,手术切除前列腺平均重量 8.6g。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及术后随访时间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均 >0 .0 5 )。两组手术均由同 1名医师操作完成。对比研究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 (IPSS)、最大尿流率 (Qmax)、剩余尿量 (PVR)及术后平均住院天数。 结果 开放组IPSS由术前 (2 4 .6± 3.8)分降至术后 (15 .2± 3.4 )分 ,Qmax由术前 (8.3± 2 .9)ml/s升至术后 (9.5± 3.6 )ml/s,PVR由术前 (2 2 0± 30 )ml降至术后 (90± 2 0 )ml,术后平均住院 14 .2d。TURP加TUIBN组IPSS由术前 (2 4 .9± 4 .2 )分降至术后 (5 .8± 2 .7)分 ,Qmax由术前 (8.0± 3.1)ml/s升至术后 (2 3.2± 3.8)ml/s,PVR由术前 (2 30± 2 8)ml降至术后 (15± 4 )ml,术后平均住院 8.5d。比较两组IPSS、Qmax、PVR术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与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近期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将146例确诊为BPH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73例,分别采用PKRP和TURP,2组病例术前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剩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前术后临床的各项指标及两种手术方法的效果。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程度、术前术后血钠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3、6个月随访,2组IPSS、QOL、RUV均较术前明显下降,Qmax均较术前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导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URP组并发症发生率27.3%,PKR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2%,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KRP与TURP比较,治疗BPH近期疗效相似,但PKRP安全性更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性,并探讨NLR对BPH患者临床病程进展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在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BPH患者274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NLR与前列腺体积(P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之间的相关性。按照患者的年龄、PV、IPSS、Qmax、PSA将BPH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从而比较高危组和低危组之间临床进展的差异性;并运用ROC曲线分析NLR对高危组的诊断效能。继而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含有炎性细胞浸润,分为无浸润组和浸润组,并在浸润组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LR与PV、IPSS均呈正相关(r=0.126,P=0.038;r=0.139,P=0.021),与Qmax呈负相关(r=-0.169,P=0.005),而与PSA无相关性(P>0.05)。根据PV及Qmax分组,高危组的NLR值高于低危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8,P=0.020;t=2.763,P=0.006);而根据年龄、IPSS及PSA分组,NLR在高危组与低危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NLR作为BPH临床进展的影响因素预测PV高危组的最佳临界值为1.71,其灵敏度为71.0%,特异度为49.1%;预测Qmax高危组的最佳临界值为1.49,其灵敏度为79.4%,特异度为30.3%。浸润组的NLR值高于无浸润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6,P=0.032),且浸润组组间的比较也是有统计学意义(F=9.959,P<0.001)。结论NLR与BPH患者临床病程进展呈正相关性,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提供患者的严重信息,并可作为患者随访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06月我院泌尿外科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TURP)治疗BPH的患者236例,按照病理诊断分为单纯BPH(35例)和合并CP(201例)两组,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量(RUV)、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QOL)、是否发生急性尿潴留(AUR)、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等指标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合并CP组患者在前列腺体积、RUV、IPSS、QOL、AUR发生率等方面指标高于单纯BPH组患者,Qmax低于单纯B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年龄及PSA、PSAD等方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后3个月两组IP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合并CP组较单纯组评分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P可能是BPH临床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可能是导致BPH患者下尿路症状(LUTS)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铥激光汽化术前列腺剜除术(ThuLEP)与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双极电切术(PK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导致下尿路梗阻的中长期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158例保守治疗无效的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ThuLEP及PKRP手术各79例。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3~5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评估(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S)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等。结果共80例患者完成了5年随访。两组病例术前参数无显著性差异,术中无1例发生电切综合征,无1例因失血而输血,术后均无尿失禁。与PKRP相比,ThuLEP手术时间较长[(65.4±22.2)vs.(47.4±15.9)min,P=0.022],术中出血少血红蛋白下降[(1.5±0.2)vs.(3.0±0.3)g/dL,P=0.045]。ThuLEP能减少术后膀胱冲洗量[(12.4±6.4)vs.(27.2±5.2)L,P=0.022],缩短术后留置尿管时间[(2.1±0.8)vs.(3.5±1.2)d,P=0.031]。术后60个月的随访期间,两组病例在Qmax、QoLS、IPSS、PVR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uLEP和PKRP对于缓解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同样安全、有效。在止血、术后恢复方面ThuLEP优于PKRP,但切割速度不及PKRP。经过长达5年随访,两种术式在Qmax、QoLS、IPSS、PVR方面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I)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9月于我院收治并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且无其他可能影响排尿功能疾病的4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尿动力学检查,计算BOOI并根据结果分为膀胱出口梗阻(BOO)组、可疑BOO组以及无BOO组,比较3组患者包括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后排尿期IPSS(IPSSVS)、术后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后最大尿流率(Qmax)以及残余尿量(PVR)在内的术后排尿症状及排尿功能指标。此外,使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判断BOOI与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评价术前BOOI判断TURP是否有效的效能。结果 3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有效率(P=0.25)、年龄(P=0.33)、前列腺体积(P=0.38)、术前IPSS(P=0.57)、术前IPSSVS(P=0.46)、术前QoL(P=0.94)、术后QoL(P=0.18)、术后Qmax(P=0.45)以及PVR(P=0.4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IPSS(P=0.03)及术后IPSSVS(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疑梗阻组患者的术后IPSS要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无BOO组的术后IPSSVS要明显低于其他两组。BOOI与术后IPSS(r=-0.024,P=0.799)、术后IPSSVS(r=-0.069,P=0.464)、术后QoL(r=-0.021,P=0.827)、术后Qmax(r=0.098,P=0.298)以及PVR(r=-0.156,P=0.096)间均无显著相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OOI判断TURP是否有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67(95%CI:0.415~0.713,P=0.389),认为BOOI对判断患者接受TURP是否有效无辨识能力。结论 BOOI对于BOO的判断及TURP术后效果的预测效能较差,需要综合患者前列腺体积、腹压及逼尿肌收缩力代偿性增强等因素综合判断,使用压力-流率测定(PFS)对BOO进行判断的模型仍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