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T1基因多态性(GSTT1)与特发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的关系。方法:按WHO手册标准,采用WLJY-9000伟力彩色精子质量检测系统对研究对象进行精液分析,根据精液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成特发性无精子症组(n=34)、少精子症组(n=40)和正常对照组(n=53),各组研究对象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无统计学差异。基因组DNA来自研究对象提供的外周血有核细胞,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研究对象GSTT1基因进行分型。结果:特发性无精子症组、少精子症组GSTT1缺失型基因频率分别为76.5%和72.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精子症组vs正常对照组,OR=3.13,95%CI为1.20~8.16,P=0.020;少精子症组vs正常对照组,OR=2.53,95%CI为1.06~6.11,P=0.038)。结论:GSTT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无精子症、少精子症有相关性;GSTT1缺失基因型是特发性无精子症和少精子症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基因多态性和环境危险因素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和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分析技术,分别检测108例膀胱癌患者和112例非肿瘤患者GST基因型:GSTM1和GSTT1空白基因出现情况及GSTP1-105和GSTP1-114两个常见突变位点的多态性.采用x2检验和多因素、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基因多态性与膀胱癌易感性的关系以及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膀胱癌发病的影响.结果 膀胱癌组和对照组中GSTM1缺失型(GSTM1-null)、GSTT1缺失型(GSTT1-null)及GSTM1/GSTT1联合缺失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8.5%和54.5%,65.7%和51.8%,26.9%和1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36,P=0.012).GSTP1-105和GSTP1-114突变纯合子(Val/Val)和突变杂合子(Ile/Val)基因型在2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组中未检出GSTP1-114突变纯合子(Val/Val).GSTM1-null、GSTT1-null及GSTT1/GSTM1-null基因型在中、低分化(G2/G3)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58.3%、57.4%和24.1%,在临床分期T2~T4组中分布频率分别为47.2%、52.3%和16.7%,分别与高分化(G1)、临床分期Tis~T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职业暴露、嗜食熟肉是膀胱癌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95%可信区间)分别为7.510(2.899~19.454)、2.227(1.169~4.240)、6.147(2.451~15.419);女性膀胱癌发病危险性明显低于男性,OR值为0.273(0.133~0.557).吸烟、职业暴露、嗜食熟肉与GSTM1-null和GSTT1-null基因型存在不同程度的交互作用,使膀胱癌发病风险增高(P<0.05). 结论 GSTM1-null和GSTT1-null基因型与膀胱癌易感性有关,且携带该基因型的膀胱癌患病群体肿瘤恶性程度较高、预后较差;吸烟、职业暴露、嗜食熟肉是膀胱癌发病危险因素,与GST易感基因型交互作用使膀胱癌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ektin-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2043423与特发性弱精子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随机选取特发性弱精子症患者192例作为弱精子症组,另募集同期208例精子活力正常的不育男性作为不育症组和213例精液正常的已生育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精液分析,对三组患者Tektin-2基因的SNP位点rs12043423进行基因分型,比较三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且进行与特发性弱精子症的关联分析。结果(1)弱精子症组Tektin-2基因的SNP位点rs12043423的CC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不育症组,TT基因型频率则显著增加(P<0.05),而CT基因型频率在三组间的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弱精子症组C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不育症组,而T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不育症组(P<0.05)。不育症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弱精子症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ektin-2基因突变(杂合子[CT]和纯合子[TT])的发生率为61.5%vs.50.2%,TT基因型与弱精子症的风险因素分析结果为[OR=1.968,95%CI(1.041,3.723),P=0.035];弱精子症与不育症组比较,Tektin-2基因突变(CT+TT)的发生率为61.5%vs.51.5%,TT基因型与弱精子症的风险因素分析结果为[OR=1.918,95%CI(1.014,3.630),P=0.043]。结论Tektin-2基因rs12043423的多态性位点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增加特发性弱精子症的易感性,在特发性弱精子症的发展中可能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186例少弱精子症男性不育患者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频率。方法以186例少弱精子症的男性不育患者为不育组,同期就诊的有正常生育史和精液参数正常的男性13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男性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及频率差异。结果不育组中MTHFR基因CC基因型分布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6.6%vs.55.0%,P<0.05),TT型分布频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20.4%vs.13.7%,P<0.05),T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亦显著高于对照组(41.9%vs.29.4%,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可能与男性少弱精子症的发生相关,可能是造成男性不育的一个遗传学因素。但因本研究纳入的观察对象数量有限,结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尚需更深入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5.
男性不育症患者DAZ基因缺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DAZ基因在男性生精过程中的作用及DAZ基因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本文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对男性不育症患者DAZ基因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有生育力的男性、精子数正常不育男性、已知原因无精子少精子症患者中皆无DAZ基因缺失;在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中检测出DAZ缺失,缺失比例高达15%(5/34),其中无精子症17%(3/18),少精子症13%(2/16)。提示DAZ基因在生精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AZ基因缺失是导致特发性无精子少精子症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FASL-844位点基因多态性在中国南方汉族男性人群中的分布,探讨其与特发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184例特发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与236例正常生育男性FASL-844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之间的关系。结果:不育组与正常生育组FASL-844CT和TT基因型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24;P=0.008)。携带FASL-844TT基因型个体罹患特发性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的风险是CC基因型个体的2.76倍(95%CI:1.20~6.35);将携带CC和CT基因型的个体合并,携带TT基因型的个体罹患特发性无精子症或严重少精子症的风险是(CC+CT)基因型个体的2.90倍(95%CI:1.28~6.58)。结论:FASL-844基因多态性可能是中国南方汉族男性特发性无精子症及严重少精子症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谷胱苷肽S转移酶M1(GSTM1)、谷胱苷肽S转移酶T1(GSTT1)基因缺失与甲母痣恶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77例甲母痣恶变患者和107例甲母痣患者中GSTM1、GSTT1基因缺失的频率.结果 病例组GSTM1基因缺失的频率为5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缺失频率42.1%(x2=4.811,P<0.05),危险度分析得出OR=1.938,95%CI为1.070~3.509;病例组GSTT1基因缺失的频率为57.1%,接近对照组50.5%的水平(x2=0.802,P>0.05).联合分析表明两基因在甲母痣恶变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结论 GSTM1基因缺失或GSTM1、GSTT1基因联合缺失在甲母痣恶变患者中发生频率增高,能增加甲母痣恶变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8.
生精片加五子衍宗丸改善精液质量和睾酮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男性不育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疾病,据WHO调查,15%的育龄夫妇存在不育问题,我国育龄夫妇发生率为12.5%[1],男性不育症占不孕夫妇的40%~50%,多为精液异常所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的日益恶化,男性精子质量逐渐下降,由男性精液质量异常导致的不育症发生率逐渐升高.在男性不育症患者中,少、弱精子症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3].本临床研究采用口服生精片加五子衍宗丸与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治疗患有少、弱精子症的不育症患者150例,比较3种方案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测定人精子 DAZ基因相对含量的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PCR)法并应用于检测不育男性精子中 DAZ基因的相对含量 ,以分析其病因。方法 :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 PCR)法测定了 90例精子发生正常男性和 50例少、弱、畸精子患者精子中 DAZ基因的相对含量。结果 :以 ZFX/ ZFY基因为外部参照 ,精子发生正常男性精子中 DAZ基因的相对含量正常值为 1 .47± 0 .2 93。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定量 PCR法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 5.8%~ 6.5%、9.5%~ 1 0 .8%。对不育男性的检测结果发现其中 1例少精子症患者 DAZ基因相对含量为 0 .5,明显低于正常值下限 ,其他不育患者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定量 PCR法测定人精子中 DAZ基因的相对含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检测方法 ,部分精子中 DAZ基因的缺失可能为男性不育的病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某些Y染色体单倍型是否为导致男性不育的Y染色体微缺失的易感或保护因素,以确定并比较Y染色体上9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在不育患者和有生育力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方法 应用STR复合扩增、基因扫描、基因分型方法检测69例特发性不育男性患者及66例生育力正常男性Y染色体上9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并比较Y染色体微缺失及无缺失不育男性之间这些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 不育组与对照组相比,DYS393和DYS392基因座频率分布差异较大,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不育人群的DYS393的等位基因13的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生育力人群,PC<0.05,DYS393的等位基因15和DYS392的等位基因10在特发性无精子症和严重少精子症不育人群中的分布明显低于正常生育力人群,PC<0.05.携带Yq缺失与不携带Yq缺失不育男性之间9个STR基因座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发现DYS439和DYS392基因座基因频率差异较大,DYS439等位基因10和DYS392等位基因15在Y染色体微缺失和无Y染色体微缺失的不育男性之间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0.05.结论 携带DYS393等位基因13和不携带DYS393等位基因15和DYS392等位基因10的男性可能具有发生不育的倾向,而携带DYS439的等位基因10以及不携带DYS392的等位基因15的不育男性可能更易于发生Y染色体微缺失,提示男性的生育力及Y染色体微缺失可能受Y染色体特殊的遗传背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人群精液质量指标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就诊的59名男性不育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THFR基因型C677T分型分为CC、CT和TT基因型3组,比较各组精子质量参数,包括各组重度少、弱精子症、严重少弱精子症和正常精子者的比例,精子存活率、DNA完整性和顶体完整性,同时分析各组精液活性氧(ROS)水平。结果 CT基因型组正常精子者比例显著低于CC基因型组(P0.05);TT基因型组重度少、弱精子症、严重少弱精子症比例显著高于CC基因型组,严重少弱精子症比例亦显著高于CT型组,正常精子比例显著低于CC型和CT型组(P均0.05)。CT基因型组精子存活率显著低于CC基因型组,TT基因型组精子存活率显著低于CC、CT基因型组(P均0.05)。TT基因型组较CC、CT基因型组精子DNA完整性相关指标均有显著升高(P0.05);TT基因型组精子顶体完整性则显著低于CC、CT基因型组(P0.05)。CT基因型组ROS水平显著高于CC基因型组(P0.05),TT基因型组ROS水平显著高于CC、CT基因型组(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人群的精子质量指标相关,可能与ROS水平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基因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rs12009、rs1140763和rs16927997位点)与弱精子症的关系。方法:选取400例弱精子症不育男性为弱精子症组,400例有生育史的健康男性为对照组,运用多重单碱基延伸PCR(SNa Pshot)对所有研究对象GRP78基因的rs12009、rs1140763和rs16927997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再分析此3个位点多态性与男性弱精子症的相关性。结果:弱精子症组和对照组的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分别为(20.09±8.18)%、(57.16±13.4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RP78基因rs12009和rs1140763存在CC、CT、TT 3种基因型和C、T 2种等位基因;rs16927997存在GG、GA、AA 3种基因型和G、A 2种等位基因。在弱精子症组中,rs12009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7.3%、52.7%;rs1140763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2.0%、48.0%;rs16927997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95.6%。而在对照组中,rs12009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3%、55.7%;rs1140763位点C、T等位基因频率均为50.0%;rs16927997位点G、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0%、94.0%。3个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弱精子症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单倍型分析,发现在弱精子症组和对照组中主要为C-C-A、T-C-G、T-T-A 3种单倍型,但也未发现单倍型与男性弱精子症存在相关性。结论:GRP78基因3'UTR多态性与男性弱精子症的发病风险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弱精子症病人精子mtDNA~(4977bp)缺失的相关性。方法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60例标本分两组,维、汉各30例,其中精子活力正常标本(对照组)和弱精子症患者(观察组)各15例进行了精子线粒体DNA(mtDNA)缺失的研究。结果发现15例做内对照的维族精子活力正常人中仅有3例(20%)有mtDNA~(4977bp)缺失;而15例维吾尔族弱精子症患者中有10例(67%) mtDNA~(4977bp)缺失;两组4977bp缺失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5例做内对照的汉族精子活力正常标本中无mtDNA~(4977bp)缺失;15例汉族弱精子症患者中有12例(80%)mtDNA~(4977bp)缺失。两组4977bp缺失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发现维吾尔族男性不育症与汉族男性不育症mtDNA~(4977bp)缺失频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mtDNA~(4977bp)缺失在弱精子症的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子发生相关新基因KLHL-10突变与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上不明原因的、非阻塞性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患者(分别为11例、196例和118例)共325份外周血标本以及100份正常生育男性的外周血标本,抽提其DNA,采用PCR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及测序等手段对全部DNA样本进行KLHL-10基因的突变筛查。结果:在少精子症患者组及正常生育男性组中各发现1例及3例在1号外显子有C88→A的新的杂合突变,系同义突变;在少精子症患者组、弱精子症患者组及正常生育男性组中各检出3例、1例及4例在2号外显子有C424→A的新的杂合突变,也系同义突变;尚未发现有该基因的错义突变或微缺失。结论:KLHL-10基因错义突变或微缺失不是引起本组无精子症及少、弱精子症患者的主要致病原因,该基因在男性不育症的诊断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AZL基因(deleted in azoospermia like)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弱精子症伴畸形精子症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收集弱畸精子症不育患者(病例组,n=173)和精液正常男性(对照组,n=175)精液样本,进行精液常规及精子形态学分析并提取精子基因组DNA,应用Sequenom MassARRAY SNP分型技术对DAZL基因A260G和A386G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的分布差异。结果: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中,DAZL基因A260G、A386G这两个位点均表现为野生基因型,无突变基因型。结论:DAZL基因A260G和A386G两个多态性位点与汉族男性精子活力低下及精子形态异常所致不育可能不存在相关,不足以视为男性不育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染色体的结构与数目异常,以及位于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C区(azoospermiafactorC,AZFc)中无精子症缺失基因家族(deleted-in-azoospermia,DAZ)基因拷贝缺失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运用染色体G显带、多重PCR与PCR-RFLP检测技术,对210例已生育男性、247例无精子症与206例严重少精子症患者Y染色体AZF区结构进行分析,并对453例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结果:在无精子症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发生率分别为12.6%与8.3%。所有已生育男性中未检出DAZ基因全部或部分拷贝缺失,而在无精子症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4个DAZ基因拷贝缺失率分别为7.7%和11.2%,DAZ1/DAZ2共缺失率分别为7.3%和4.9%。结论:在中国男性无精子症与严重少精子症患者中存在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结构/数目异常与DAZ基因拷贝缺失现象,提示染色体结构/数目异常与Y染色体AZFc区DAZ基因拷贝缺失可能是中国男性不育的重要遗传病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引起特发性无精子和严重少精子造成男性不育的遗传学原因和检测无精子因子(AZF)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特发性男性不育患者(不育组)和50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Y染色体AZt?微缺失。结果:对照组均可见SRY、SY84、SY86、YRRM1(RBM1)和SY254(DAZ)扩增带。不育组6例(无精子症4例.严重少精子症2例)可见SRY扩增带.但未见SY254扩增带,其中2例同时未见YRRM。扩增带;1例仅未见YRRM。扩增带。结论:Y染色体AZF微缺失是引起无精子和严重少精子并造成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AZF微缺失检测对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遗传学诊断与筛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山东地区男性不育症患者和正常男性中的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基因M470V多态性分布情况,探讨CFTR基因M470V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诊断明确的轻度少精子症患者66例,重度少精子症患者59例,无精子症患者51例和生育力正常男性120例。外周血基因组DNA抽提,PCR技术扩增CFTR基因外显子10特定片段,Hph 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分析M470V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DNA测序检测M470V SNP类型,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利用卡方检验,P0.05视为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4组比较CFTR基因M470V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CFTR基因M470V多态性与少精子症及无精子症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男性不育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7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的原发性男性不育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健康查体的已育男性108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104例男性不育症患者和108例健康已育男性的MTHFR C677T和A1298C位点的多态性,统计学分析不同基因型男性与原发性不育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男性不育组和健康对照组MTHFRC677T位点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3.08%、12.96%,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3.75%、33.33%,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975,χ~2=4.859,P0.05);原发性男性不育组和健康对照组的MTHFR A1298C位点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108,χ~2=0.170,P0.05)。结论 MTHFR基因677位点C-T变异与原发性男性不育具有相关性,1298位点多态性与原发性男性不育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中国特发性男性不育患者与正常男性DNA聚合酶γ(Polg)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探讨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应用PCR结合基因扫描(GeneScan)分型技术,对104例正常对照与55例弱精子症患者、57例少精子症患者、34例无精子症患者进行Polg基因分型。结果:弱精子症患者10/not10基因型比例大于其他各组,但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首次提示Polg基因CAG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在欧洲和中国正常男性中可能存在人种差异,而10/not10基因型与精子运动障碍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