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腾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6):5022-5024
近些年来活血化瘀疗法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临床辩证施治之中,尤其对气滞血瘀之心脑血管病、肝病、肿瘤、外科等血瘀病证更具有应用价值。首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活血化瘀配伍芳香开窍、宣痹通阳等药具有增加冠脉血流、降低血黏度、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缓解疼痛症状。老年人脑动脉硬化、脑梗死所致的头晕头昏等症,应用益气通阳活血化瘀方药.能使经脉疏通气血流畅醒神健脑的作用。对于阳亢风痰之高血压病,活血化瘀配以镇逆化痰药,可以使气血通畅。逆者下行。在肝硬化、肿瘤的治疗方面,活血化瘀可以降低组织细胞变性,减缓增生及纤维化,使血流代谢加快。组织软化。肿痛减轻。外妇科及痛疼性疾病多为经络痹阻,治疗上所谓"通则不痛",当以活血化瘀疏通经脉。总之,活血化瘀法可以促使肌体气血通畅,新陈代谢加快,瘀者行、塞者通,肿消痛止,未病可防,既病可愈。  相似文献   

2.
痹证病机为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少阳为枢",关系胆及三焦。十一脏取决于胆,胆气疏泄功能正常,肝气条达,脾胃气机通畅,三焦流畅,枢机通利,升降自如,气血功能正常。气机阻滞为"少阳主骨"致痹病机关键,气血功能失调为"少阳主骨"致痹病理基础。"少阳主骨"包括硬骨、软骨、关节、肌腱、关节囊、骨髓、脑髓、脊髓、骨膜、脑膜、椎间盘、半月板及经脉之"支"类等。临床实践证明,可以应用"少阳主骨"理论治疗痹证。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是以慢性、对称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以关节的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畸形为主要症状.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学中被称为“尪痹”,属于“痹证”范畴.中医学对于痹证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及治疗经验.《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中藏经》提到:“痹者闭也.五脏六腑,感于邪气,乱于真气,闭而不仁,故曰痹.”痹证者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功能障碍,不外乎外邪侵袭,风、寒、湿、痰阻遏阳气的通行,甚或外邪内侵脉络致瘀阻成痹,经络无法得到阳气温煦,则不通则痛.通阳法,顾名思义畅通阳气,即宣通被外邪所遏阻的阳气.在痹证的治疗中,以通阳之法使经脉气血流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1)治疗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大多由于瘀血痹阻脑络,气血运行不利所致,要达到治疗目的,必须解除痹阻使血络通畅。故临床上除运用活血化瘀法外,还得恰当配以益气之品,选方宜王清任的补阳还五汤加减,基本方:生黄芪、当归、川芎、赤芍、桃仁、地龙、鸡血藤、桑枝、田七,血压高者加珍珠母、生赭石、牛夕;语言不利者加菖  相似文献   

5.
高放  杨蕊琳 《中外医疗》2009,28(32):100-100
炙甘草汤为《伤寒论》治疗"伤寒,心动悸,脉结代"之方,又名复脉汤,由炙甘草、桂枝、姜、人参、阿胶、大枣、麻仁、麦冬、生地黄等加清酒和水共煎而成。具有通阳复脉,滋阴养血之功效。方中炙甘草甘温补中,既可温通阳气、畅行经脉而复脉,又可益气温阳进而生化阴血以养心止动悸,一药而能兼顾两方面病机症候,故为君药;人参益气,桂枝通阳,生地、阿胶、麦冬、麻仁滋阴补血,又以大枣生姜调和营卫,借清酒辛热更行气血,诸药合用,则气血通畅,阴阳调和,故有补虚复脉之用。重用滋阴养血药,少用益气通阳药,是因为阴药非重用,仓促间无能生血养阴,但阴本主静,无力自动,必借阳药主动者以推之,使结代之脉去,动悸之症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涉及针灸的条文为依据,分析张仲景的针灸学术思想。方法 在通读理解的基础上,摘录有关条文,分析、归纳、总结其学术思想。结果 书中直接涉及针灸的条文48条。结论 张仲景提出了“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针灸治疗原则,在辩证的基础上,将针灸用于发散表邪、疏通经脉、清泻瘀热、温阳散寒、通阳行痹等方面,并将针灸后病人的反应作为判断及病愈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中医药广泛应用于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治疗原则有:扶正补益法、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法和软坚散结法[1].多数观点认为,活血化瘀法可以通过改善肿瘤患者微循环障碍和血液高凝状态、直接或间接抑杀肿瘤细胞、抑制肿瘤转移血管形成、对放化疗增敏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起到抑制肿瘤复发转移的作用.但也有学者担心活血化瘀会通过疏通肿瘤周围组织血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加速肿瘤细胞增殖等方面使肿瘤加快转移.笔者认为,活血化瘀法存在着抑制和促进肿瘤复发转移的双重作用,因此,研究活血化瘀法抗肿瘤有效治疗窗,合理应用活血化瘀中药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是伤科临床中常见用法之一,是根据气血学说的理论,运用活血药物,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人体损伤后,筋骨和软组织损伤,出血致血液泛溢于皮肉筋骨之间,使经络阻滞不通,肢体局部青紫,肿胀,瘀斑,疼痛以及功能障碍。应用活血化瘀法可以调节机体,改善血液循环,疏通气血,促进瘀血吸收,以消肿止痛,舒筋活络,而达到病愈的目的,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方剑乔认为颞颌关节紊乱多由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脉道瘀滞所致,针灸治疗要以通畅气血、舒筋活络为原则,在遵循经选穴基础上多选取局部腧穴,常选用下关、颊车为主穴,使用温针灸,以艾灸温热效力降低患者病处周围神经兴奋,从而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微循环、消炎镇痛;强调根据患者颞颌关节紊乱发病的时间长短来判断病邪深浅,对于初期发病者,痹证较轻,采用轻刺之"扬刺",将痹邪浮而散之,而对于长久不愈者,其痹邪久居于内,采用深刺之"齐刺"以驱邪外出;临床上,方老师尤其善用电针,根据患者疼痛的急缓期选用不同的电针频率,对于急性疼痛期使用100 Hz电针可快速缓解疼痛,而对于疼痛不明显者则选用2 Hz电针,将以上诸法合用,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气血是妇女经,带,孕,产的物质基础,经脉通畅,血液运行正常,以和调五脏,洒阵六腑,灌溉全身,胞宫的气血运行正常,有所濡养,从而发挥正常生理功能,反之,若瘀血内留,冲任不通,则可出现一 我病理变化,笔者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妇科病取得较好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麻黄味辛,轻清上扬,宣通畅达营卫、发越阳气,仲景常用于治疗风寒束表、卫阳郁闭、阳郁于内之证,因此后世医家多将其归为辛温解表峻剂,或认为麻黄为虎狼之药,致使其临床应用受限。通过引入中医通法理论,系统阐释麻黄功用,以麻黄药性为基础,分析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应用麻黄的规律,结合后世医家的阐发,发现麻黄具有通清窍、通营卫、通三焦、通阳气、通瘀痹、消癥瘕、通气机之功用。具体言之,通清窍包括通利九窍、开窍醒神;通营卫包括发汗解表、宣通腠理;通三焦包括宣通上焦、升降中焦、开阖下焦;通阳气包括宣通心阳、宣振肾阳、通阳复脉、疏通郁阳;通瘀痹包括通瘀和治痹;通气机包括振奋气机和疏肝解郁。麻黄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可用于治疗诸多病证,通法理论为拓宽麻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归四逆汤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归四逆汤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厥阴篇》 ,云“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者 ,当归四逆汤主之”。方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大枣、通草而成。当归苦辛甘温 ,补血和血 ,与芍药合以补血虚 ;桂枝辛甘而温 ,温经散寒 ,与细辛合而除寒邪 ;甘草、大枣益气健脾 ,补血通阳 ,更加通草通经脉 ,使阴血充 ,客寒除 ,阳气振 ,经脉通 ,手足温而脉亦复 ,共奏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之功 ,主治阳气不足 ,阴血亦弱 ,外受寒邪 ,伤于经络 ,血脉不利所致诸症。近年来 ,当归四逆汤及其加减方在临床上遵循“血虚寒凝 ,经脉气血痹阻”之病机 ,广泛用于内、外、妇、…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R 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痹证之“顽痹”、“白虎历节”、“骨痹”、“历节风”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顽痹皆因风、寒、湿邪留注经络,日久气血损伤,化为败瘀凝痰,壅阻经络所致。而虫类药性善搜剔,可宣通气血,疏通经脉,故历代医家常用蛇、虫等药物治疗顽痹。随着现代实验研究进展,中医治疗RA虫类药物的研究得到很大发展。现就常用几种治疗R A的虫类药的实验研究综述如下:1蜂毒的研究蜂疗是一种民间自然疗法,源远流长,长期以来被人们广泛运用,多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  相似文献   

14.
急性腰扭伤为常见病之一,一般疼痛部位多在腰骶及髋关节。常因劳动时姿势不正,过猛用力等原因造成骶棘肌或棘间韧带损伤所致软组织损伤,并可致局部气血瘀阻经脉不通,针灸配合耳穴治疗,目的在于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现将本人治疗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仲景运用桂枝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景《伤寒论》中,药物应用较多者,当推桂枝。作者从该书中有关方剂分析桂枝运用规律,总结出调和营卫、散寒发汗、祛湿行痹、和解宣达、活血通瘀、和中健脾、温阳化气、温通散结、强心通阳、温通经脉等10法。同时指出不宜滥用桂枝。  相似文献   

16.
缓慢性心律失常多见血瘀之证,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可畅通血脉、荡涤邪秽,使心脉疏通、气血调和。通过查阅文献也发现临床上活血化瘀治疗本病是不可或缺的治法,因此对于活血化瘀法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作一综述,将缓慢性心律失常分为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传导阻滞分别加以论述,以期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7.
赵和平导师认为,痹者,实为经脉闭阻不通之意。究其痹阻之因,不外外感之风、寒、湿、热及内生之痰浊、瘀血诸邪。痹证的初起阶段以外邪为主,此时用祛风散寒除湿的方法治疗,取效较速。然痹证病情缠绵,反复难愈,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扶正气,重视气血肝肾;祛邪气,着重痰瘀互结;求速效,需多法共施;防复发,注重养生调摄等。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临床证候分为实痹和虚痹,实痹包括行痹,痛痹,着痹,热痹;虚痹包括气血虚痹,阴虚痹,阳虚痹。按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痹证62例,行痹,痛痹,着痹以祛风,散寒,除湿,温通经脉为主治疗,方用蠲痹汤加减;热痹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为主治疗,方用白虎桂枝汤加减,气血虚痹,阴虚痹,阳虚痹以祛邪扶正,攻补兼施为主治疗,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显效18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7%。  相似文献   

19.
颈、腰椎疾病的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气血衰少,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导致气血阻滞,结于颈项、腰背筋骨,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筋骨肌肉失于气血的温煦和濡养。遵照"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原则,针刺颈部、腰部夹脊穴,能疏通督脉及太阳经经气而调和阴阳,直接通调颈、腰部经气,达到祛风活血通络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经脉辨证论治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脉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其脉可深入体腔内,连属于五脏六腑,也可浅出体表、肌肉,联络于筋骨、皮毛,以濡养于周身.如<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灵枢*海论>也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在正常情况下经脉起到沟通内外、转输气血的作用.经脉气血运行失常,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灵枢*经别>云:"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在治疗疾病时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脉、运行气血,又是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