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观察orexin-A对氯胺酮麻醉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及基底前脑ChAT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40只老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orexin-A低剂量组、orexin-A高剂量组,各10只.以100mg/kg氯胺酮腹腔注射建立实验模型.麻醉10min后,治疗组侧脑室注入orexin-A 1、4nmol/10μL.对照组注入等量人工脑脊液.以Morris水迷宫行为学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麻醉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基底前脑胆碱乙酰基转移酶(ChAT)的表达变化.结果 (1)氯胺酮麻醉后老年大鼠Morris水迷宫成绩明显下降,orexin-A可提高水迷宫各观察指标成绩,以4nmol剂量效果显著(P<0.05,P<0.01).(2)氯胺酮麻醉后,基底前脑ChAT表达降低,4nmol orexin-A能部分逆转其变化(P<0.05).结论 一定剂量orexin-A可明显改善氯胺酮麻醉后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此效应可能与其逆转麻醉后大鼠基底前脑ChAT的低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侧脑室注射orexin-A对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大鼠的促醒作用.方法 腹腔注射氯胺酮(75mg/kg)和咪达唑仑(5mg/kg)麻醉大鼠后,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orexin-A,以脑电δ波比例评价麻醉深度,以大鼠翻正反射消失(LRR)持续时间评价麻醉时间,以共济失调期评价运动功能恢复.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高剂量orexin-A治疗组(4nmol)麻醉大鼠脑电δ波比例明显降低(P<0.01),LRR持续时间和共济失调期明显缩短(P<0.01);而低剂量orexin-A治疗组(1nmo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侧脑室注射orexin-A可使麻醉深度变浅,麻醉时间缩短,并可促进麻醉后运动功能恢复,从而发挥了对麻醉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侧脑室注射orexinA对大鼠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氯胺酮(75mg/kg)和咪达唑仑(5 mg/kg)麻醉大鼠后,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orexinA,以大鼠翻正反射消失(LRR)持续时间评价麻醉苏醒时间,以共济失调期评价运动功能恢复,4 h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功能.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高剂量orexinA治疗组(4 nmol)麻醉大鼠LRR持续时间和共济失调期明显缩短(P<0.01).morris水迷宫定向航行实验中,高剂量orexinA治疗组逃逸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空间探索实验中,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而低剂量orexinA治疗组(1 nmol)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侧脑室注射orexinA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并促进麻醉后运动功能和学习记忆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orexin2A对麻醉大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翻正反射消失(loss of righting reflex,LRR)持续时间、共济失调等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氯胺酮75mg/kg及咪达唑仑5mg/kg麻醉大鼠后,侧脑室注射不同剂量orexin2A,通过大鼠脑电δ波比例、LRR持续时间及共济失调监测,了解不同剂量orexin2A对麻醉大鼠催醒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侧脑室注射orexin2A1nmol后,大鼠脑电δ波、LRR持续时间及共济失调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脑室注射orexin2A4、7、10nmol后,大鼠脑电δ波、LRR持续时间及共济失调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1~36.45,P〈0.01);高剂量组与超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orexin2A可使麻醉深度变浅,麻醉时间缩短,并可促进麻醉后运动功能恢复,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5-羟色胺能系统是否参与觉醒肽(Orexin-A)对酒精性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方法:将24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建立酒精性昏迷大鼠模型后,分别向侧脑室内注射人工脑脊液(对照组)、Orexin-A(觉醒肽组)、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利坦色林(利坦色林组)及觉醒肽加利坦色林(觉醒肽加利坦色林组)。以大鼠翻正反射消失(LORR)持续时间和皮层脑电图δ波比例评判昏迷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利坦色林组LORR时间明显延长,δ波比例明显升高(P<0.01);而Orexin-A组结果则完全相反。先给利坦色林预处理然后再给Orexin-A,LORR持续时间和δ波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觉醒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LORR持续时间和δ波比例没有因Orexin-A而缩短或降低。结论:Orexin-A可能通过对5-羟色胺能系统的兴奋起到对酒精性昏迷大鼠的促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异甘草素(ISL)对麻醉大鼠苏醒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5组,每组8只。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ISL 10、20、40mg/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等容量的溶媒。灌胃60 min后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腹腔注射氯胺酮75mg/kg和咪达唑仑(5mg/kg),记录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恢复时间和共济失调期。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清醒后3h的学习记忆能力。取脑海马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ISL 40mg/kg组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及共济失调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ISL剂量(10~40mg/kg)依赖性降低逃避潜伏期,并增加在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ISL降低脑组织MDA含量,同时升高GSH和SOD水平。结论 ISL促进麻醉苏醒,并改善麻醉后短期认知功能,其机制与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Orexin-A对急性乙醇中毒昏迷大鼠的实验性促醒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大鼠急性乙醇中毒昏迷模型,观察orexin-A对昏迷动物的促醒作用.方法取成年雌性SD大鼠74只,分别通过腹腔注射乙醇的方法建立大鼠急性乙醇中毒昏迷实验模型.通过翻正反射判断大鼠意识状态的改变;通过脑电图判断脑电活动变化.结果给予腹腔注射32%乙醇(14 ml/kg)后,大鼠行为状态和脑电图变化符合昏迷诊断标准.同对照组比较,高剂量orexin-A治疗组(7.70 nmol/kg)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明显缩短,行为觉醒改变较为显著,而低剂量治疗组(3.85 nmol/kg)行为变化不明显.此外,给予高剂量orexin-A可引起大鼠脑电活动改变,同给药前比较,δ波显著减少.结论侧脑室使用orexin-A对昏迷大鼠具有促醒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并比较冰片灌胃或滴鼻给药对氯胺酮‐咪达唑仑麻醉大鼠苏醒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受训大鼠按逃避潜伏期分为6个组:对照组,模型组,冰片灌胃低剂量组(1.0 m L/100 g ),冰片灌胃高剂量组(2.0 m L/100 g ),冰片滴鼻低剂量组(0.1 mL/100 g),冰片滴鼻高剂量组(0.2 mL/100 g),每组16只。实验前20 min给药。除对照组,其余大鼠均给予全身麻醉。记录大鼠的翻正反射恢复时间、血气、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探索能力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aCO2和P(A‐a)DO2升高,pH和PaO2降低,潜伏逃避时间延长,平台穿越次数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冰片灌胃或滴鼻组全身麻醉后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均有减少、血气有改善,潜伏逃避时间缩短(P<0.05),平台穿越次数增多(P<0.05);冰片灌胃高、低剂量组内的翻正反射恢复时间、血气和平台区穿越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冰片灌胃低剂量比较,冰片灌胃高剂量的逃避潜伏期较短(P<0.05);与冰片灌胃组比较,冰片滴鼻组全身麻醉后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血气明显改善,潜伏逃避时间明显缩短,平台区穿越次数增多(P<0.05);与冰片滴鼻低剂量比较,冰片滴鼻高剂量的全身麻醉后翻正反射恢复时间明显减少、血气明显改善,逃避潜伏期较短(P<0.05)。结论冰片可通过滴鼻途径改善血气达到缩短麻醉大鼠翻正反射恢复时间并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不同催醒药对氯胺酮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临床常用催醒药对氯胺酮麻醉小鼠的催醒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5组(n=10):生理盐水组(NS组)、纳洛酮组、氟马西尼组、氨茶碱组、盐酸多沙普仑组.腹腔注射氯胺酮待翻正反射消失后1 min,各组再分别给予腹腔注射纳洛酮(2 mg/kg)、氟马西尼(0.5 mg/kg)、氨茶碱(15.5 mg/kg)、盐酸多沙普仑(100 mg/kg)和生理盐水(10 ml/kg),观察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恢复时间).结果 纳洛酮组恢复时间短于NS组(P<0.05),其他各组的恢复时间与NS组相似(P>0.05).结论 纳洛酮可以缩短氯胺酮麻醉持续时间,常用剂量的氟马西尼、氨茶碱、盐酸多沙普仑则不能明显影响氯胺酮的麻醉持续时间,氯胺酮的麻醉作用可能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成药醒脑静注射液对老年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区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血清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研究其改善老年认知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老年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0只,余30只制备老年认知障碍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10只、醒脑静低剂量组10只、醒脑静高剂量组10只,共4组。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并评价其对空间学习记忆的改善。免疫组化法观察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各组大鼠血清中β-淀粉样蛋白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给药6 d后实验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避潜伏期显著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表达显著减少、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增多(P0.01)。经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醒脑静低剂量组、醒脑静高剂量组海马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 NOS)表达显著增多,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5,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增加海马区n NOS表达、降低血清β-淀粉样蛋白含量,从而保护海马组织形态的完整性,改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老年大鼠睾丸Leydig细胞移植后血浆睾酮和抗疲劳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大鼠Leydig细胞移植后的血浆睾酮和抗疲劳能力的变化。方法:受体鼠为18个月龄的老年鼠60只,分为移植一组、移植二组、对照组,每组20只。供体鼠采用90只1月龄的同种大鼠,手术摘取睾丸经体外细胞培养后取纯化的Leydig细胞行细胞移植。结果:老年鼠睾丸呈退行性改变,生精上皮、间质细胞数都显著减少;血浆睾酮下降。Leydig细胞移植后血浆睾酮明显升高,负重游泳试验显示:游泳时间移植组较对照组显著延长。结论:Leydig细胞移植可以提高老年大鼠血浆睾酮水平,提升抗疲劳能力,对延缓中老年男子雄激素部分缺乏综合征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莫哈韦丝兰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利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莫哈韦丝兰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咖啡酸(1)、β-羟基-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2)、1-O-β-D-glu-copyranosyl-2-hydroxy-4-allylbenzene (3)、2-O-(4-hydroxybenzoyl)-2,4,6-tr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 (4)、对羟基苯甲酸(5)、原儿茶酸(6)、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7)、丁香酸(8)、对羟基苯甲醛(9)、原儿茶醛(10)、麦芽酚(11)、5-hydroxymalto (l 12)、5-羟甲基糠醛(13)和4,4-二甲基-1,7-庚二酸(14)。[结论] 化合物2~4、7~14为首次从丝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张建楠  张焰  王华  任炳旭 《陕西医学杂志》2008,37(12):1580-1583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胺酮对幼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影响,并观察其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21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6组,C组(正常对照组),T组(训练组),K0组(0.9%Nacl组),K1组(25mg/kg氯胺酮组),K2组(50mg/kg氯胺酮组),K3组(100mg/kg氯胺酮组),每组8只。K1,K2,K3组大鼠分别予以25mg/kg,50mg/kg,100mg/kg氯胺酮腹腔注射(ip),N组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在注射后24h用Y型迷宫测试各组大鼠的空间搜索和学习能力,训练组只接受Y迷宫测试。所有动物训练后即刻取大鼠海马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ERK1,ERK2和p-ERK1/2表达情况。结果:K2、K3组大鼠的训练次数和总反应时间与T组和K0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K3组大鼠海马ERK1,ERK2和p-ERK1/2的表达与T组和K0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麻醉剂量和大剂量氯胺酮可损害幼年大鼠的空间学习能力,而这个损害与海马ERK信号转导通路受到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乔晓霞  陈丽 《当代医学》2011,17(9):39-40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感染性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7d生存率以及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LP组和氯胺酮组,各组2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法复制感染性休克模型(CLP组),氯胺酮组于制模前腹腔给予80mg/kg。采用颈总动脉穿刺置管,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观察各组大鼠7d存活时间及存活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阳性表达。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的MAP趋于稳定,CLP组术后MAP进行性下降,氯胺酮处理能逆转MAP下降;CLP组大鼠存活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及氯胺酮组(4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LP组HSP70阳性产物灰度值显著低于对照组,但显著高于氯胺酮组(P〈0.01)。结论氯胺酮可以提高大鼠7d生存率具有抗感染性休克作用,可能与增加脑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全麻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
能障碍(POCD)的影响,并阐明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择期行骨科手术的全麻
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右美托咪定组、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
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前,氯胺酮组患者给予0.5 mg/kg
氯胺酮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首先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 μg/kg,随后
以0.5 μg/kg/h的速度输注至术毕前30 min;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同时静脉输
注氯胺酮和右美托咪定;对照组患者静脉输注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1 d及术后1、7 d使用简易智能精神
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记录POCD发病率;并分别于麻醉前、手术结束、术后24 h
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
者清醒睁眼至拔管时间(T2)明显延长(P<0.05)。各组患者术后1和7 d POCD发病率,对照组为26.7%、13.3%,氯胺酮组为6.7%、0%,右美托咪定组为20.0%、10.0%,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为13.3%、3.3%;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患者术后1和7 d POCD发病
率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及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术后1和7 d POCD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单独应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以减少骨科全麻患者术后早期POCD的发病率,右美托咪定或氯胺酮与右美托咪定复合应用不能降低术后早期POCD的发病率,且POCD的发生与炎症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16.
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观察不同浓度氯胺酮对大鼠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组)、哮喘模型组(A组)、不同浓度氯胺酮预处理组(分别为K1组、K2组和K3组),每组8只。A组大鼠用卵蛋白(OA)辅以百日咳杆菌菌苗和氢氧化铝为佐剂注射致敏,2周后雾化吸入卵蛋白激发哮喘;氯胺酮处理组大鼠用同样方法致敏,但在激发前分别给予雾化吸入12.5g/L(K1组)、25.0g/L(K2组)和50.0g/L(K3组)氯胺酮;N组用生理盐水替代卵蛋白进行注射和吸入。结果:A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与A组相比,K1组无差异,而K2、10组BALF中细胞总数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g/L或50g/L的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致敏原所激发的哮喘模型鼠的气道炎症及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 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主要蛋白(β-catenin、DKK-1)在出生前后双酚A(BPA)暴露的成年子鼠雄性生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自受孕第0天(PGD0),ICR孕鼠饮水BPA染毒,随机将孕鼠分为溶剂对照组、BPA低剂量(10 nmol/L )组、BPA中剂量(50 nmol/L)组、BPA高剂量(300 nmol/L)组,每组6只。雄性仔鼠出生后继续饮水染毒,剂量同上,6周(PGD42)处死,取睾丸组织,计算睾丸系数;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β-cate-nin、DKK-1蛋白的表达。结果 BPA暴露组较溶剂对照组仔鼠睾丸脏器系数降低,β-catenin、DKK-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β-catenin、DKK-1蛋白多位于睾丸间质细胞和精原细胞中。结论β-catenin、DKK-1可能参与了出生前后BPA暴露对子鼠雄性生殖细胞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临床剂量的氯胺酮麻醉对老年大鼠1周和3周时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影响。方法:♂老年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n=12)。对照1周组(C1)、氯胺酮1周组(K1)、对照3周组(C3)、氯胺酮3周组(K3)。K1、K3组腹腔首次注射氯胺酮80mg/kg,随后每隔15min追加1/2首剂量,共追加3次;C1、C3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后第1周,C1、K1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各组大鼠寻找隐匿台的逃避潜伏期和空间搜索能力,每日4次,连续6d;处理后第3周,C3、K3组大鼠进行同样的测试。水迷宫测试结束后,将大鼠麻醉后灌注取脑,分别应用H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hAT阳性细胞数的改变。结果:①水迷宫结果,K1组第1~4d,大鼠寻找隐匿台的潜伏期明显长于C1组(P<0.05或0.01),但第5、6d时,二者之间无明显区别(P>0.05);对隐匿台空间位置的记忆能力K1组低于C1组(P<0.05)。K3组与C3组之间水迷宫结果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K1组大鼠海马部位ChAT阳性细胞数小于C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K3组与C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HE染色结果:电镜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临床相关剂量的氯胺酮麻醉可导致老年大鼠短期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随时间推移,功能渐恢复,其机制可能与中枢胆碱能系统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