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脑益智合剂的配制和质控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薄层色谱法对健脑益智合剂的研制及葛根与粉葛根所含葛根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粉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较野葛根低约8~10倍。结论健脑益智合剂宜选用含葛根素高的野葛根。  相似文献   

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气降糖颗粒中葛根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益气降糖颗粒是由南瓜粉、丹参、牡蛎、黄芪、枸杞子、葛根、茯苓7味中药精制而成。君药南瓜粉无可测定的明确有效成分,所以本研究选择臣药葛根做为含量测定的对象。葛根素是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其含量测定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法、薄层扫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我们建立了测定益气降糖颗粒中葛根素含量的HPLC法,为该中成药的质控提供了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定葛香感冒胶囊(广藿香、葛根、穿心莲、猪胆粉等)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方中的广藿香、穿心莲和猪胆粉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对方中葛根的葛根素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本品定性鉴别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专属性强;葛根素在40.36~201.8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98%,RSD为1.37%.结论:该方法可以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有效地控制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炮制对中药化学成分与作用影响。方法:选取葛根饮片若干份,将其分为1号组与2号组。2号组中葛根饮片采用水处理前分档和炮制前分档。1号组不炮制。对炮制前后葛根总黄酮、葛根素成分进行分析,对Zn、Cu、Fe三种无机成分含量进行对比。结果:水浸后葛根素、总黄酮成分增加,炮制前后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醇浸后葛根素、浸出物、葛根素成分降低,炮制前后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颜色无变化,没有可比性。炮制后葛根化学成分中Fe含量明显降低,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u、Zn含量降低极少,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炮制之后,葛根化学成分的含量发生了变化,炮制后的葛根能够降低中药毒性,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及产地的葛根中葛根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对不同品种及产地的葛根中所含葛根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野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较粉葛根高约8~10倍。  相似文献   

6.
江苏云台山野生葛根的资源状况和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丽  陈月  胡虹  胡文江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18-2419
目的通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云台山葛根中主成分葛根素的含量,并与商品葛根中葛根素含量作分析比较,为江苏云台山野生葛根的鉴别和质量作进一步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岛津VP-ODS色谱柱(5μm,150 mm×4.6 mm),柱温:40℃;流动相:甲醇-水(27∶73)(含0.5%的醋酸);流速1.0 m l.m in-1;检测波长:250 nm;进样量10μl。结果葛根素的线性范围在10.0~160.0μg.m l-1,Y=65.713X-11.932,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8.72%,RSD为1.52%。结论江苏云台山野生葛根与商品葛根中葛根素含量差别不大,内在质量基本相当,可代替商品葛根作药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药中药物葛根单提及与其他成分配伍对活性成分葛根素提取率的影响,探讨益气活血解毒方药等中医配伍的意义。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葛根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葛根、葛根分别与益气活血解毒方药中其他药物黄芪,黄芩配伍后活性成分葛根素的含量,比较配伍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葛根素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201.3x+269.18(r=0.9997),葛根素在7.8300μ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益气活血解毒方药中葛根与黄芩共提对葛根素的提取有一定的提高,而与黄芪及三味药共提对葛根素的提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药等中医配伍后在活性成分的提取有一定影响,从化学角度探讨中医药配伍意义;若在实际生产中,要目的性地提高葛根素的提取,可将葛根与黄芩共提,葛根与黄芪分开提取,为制药工业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降脂胶囊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葛根及葛根素;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活性成分葛根素进行含量测定,用DiamosilC18 (4.6 mm×250 mm,5μm)为色谱柱,甲醇-水(30∶70)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35℃。结果:在薄层鉴别色谱中,葛根和葛根素斑点清晰分离,效果好,Rf值达到要求,阴性对照无干扰。含量测定中葛根素在32.32~290.88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9.15%、RSD为0.66%(n=6)。结论:所建立的鉴别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稳定灵敏,重现性良好,该标准可以作为降脂胶囊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葛根的聚酰胺薄膜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浩如  杨苹 《中药材》2003,26(1):18-18
葛根为常用中药,中国药典收载的葛根原植物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或甘葛藤P.thomsonii Benth.(粉葛)二种。药典采用硅胶薄层色谱法鉴定葛根,本文则采用聚酰胺薄膜色谱法鉴定葛根,现报道如下。1 仪器、试剂与药品 聚酰胺薄膜(产于浙江省台州市);UV-Ⅲ型多功能紫外分析仪(北京凯星电讯设备研究所)、751-GW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葛根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粉葛饮片(湖南省药材公司中药饮片厂)、野葛(陕西省汉中)、野葛饮片(南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7,(1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葛根中8种异黄酮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探讨8种异黄酮成分的含量分布规律。方法:采用30%乙醇回流提取90 min,Agilent Extend-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葛根中异黄酮总量为0.63%~13.64%,其中葛根素含量为0.30%~6.90%;3'-羟基葛根素含量为0.01%~2.63%;3'-甲氧基葛根素含量为0.01%~1.53%;葛根素芹菜糖苷含量为0.02%~1.70%;大豆苷含量为0.01%~2.92%;染料木苷含量为0.00%~0.20%;芒柄花苷含量为0.00%~0.19%;大豆苷元含量为0.01%~0.36%。结论:葛根中异黄酮成分以大豆苷元衍生物为主,其中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的含量相对较高。葛根中异黄酮成分的含量主要受生长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葛根需求拓宽 行情逐步走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葛根又名野葛根,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2005版《药典》为其正名为葛根,而广西家种葛根《药典》规定只能叫粉葛根,此两种葛根虽功效药理大同小异,因其有效成分葛根素含量悬殊(柴葛根葛根素含量2.4%,粉葛根葛根素含量0.3%),故不可相互混淆替代。  相似文献   

12.
叶彬  闫小巧  雷婷  蔡鑫坤  林敏生 《中草药》2023,54(24):8222-8227
目的 建立葛根Pueraria lobate药材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不同产地葛根中6种成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的含量,为葛根优质药材产地与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HPLC法,葛根药材30%乙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25℃。建立32批葛根药材指纹图谱,并测定不同产地葛根药材6种成分的含量。结果 建立了葛根药材HPLC指纹图谱,共提取出10个共有峰,指认6个共有峰;建立了含量测定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来源的32批葛根药材中6种成分含量测定,不同产地葛根质量对比综合评分结果显示河南最高,其次为陕西。结论 建立了葛根HPLC指纹图谱方法,通过对比,各样品与对照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为葛根道地药材质量标准提供整体质量控制依据。结合产地调研信息,可将葛根优质原料药材产地优选为陕西、河南秦岭山脉。  相似文献   

13.
吸附树脂对葛根中葛根素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葛根为常用中药 ,具有调节血压、增加冠脉血流量 [1] 、改善脑循环[2 ] 、抑制血小板聚集[3 ] 、抗氧化自由基等作用。临床应用于冠心病、脑血栓[4,5] 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由于粉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远远低于野葛根 ,从而大大限制了粉葛根的药用。目前虽然也有利用野葛根分离得高含量葛根素的报道 ,但大多采用酸水解法 [6] 或溶剂萃取法 ,但酸水解法虽然得到了高含量葛根素 ,却破坏了药材中其他未知或已知药效成分 ,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药特色。本实验采用吸附树脂仅通过“吸附 -脱附”一步的简单工艺即可从粉葛根中得到较高含量的葛根素 ,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葛根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葛根片中的葛根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葛根中的葛根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试验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液无干扰;以HPLC法测定本品中葛根素的含量,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回收率在98.3%~102.2%之间,RSD为0.55%。结论本试验所确定的质量分析方法稳定可靠,能较为合理地对处方中组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重复性强,可作为的葛根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建立不同产地葛根饮片的UPLC指纹图谱和同时测定6种异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UPLC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 1 mm×50 mm,1. 7μm),流动相乙腈-0. 05%甲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50 nm;流速0. 2 mL·min~(-1);柱温30℃;进样量2μL;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imca-P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OPLS-DA)寻找3个产地的差异成分。29批样品相似度均在0. 90以上,表明样品一致性良好,经PCA与OPLS-DA分析,葛根聚集为3组,并发现了葛根芹菜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等6个差异成分。对其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芹菜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6种异黄酮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同一成分在各产地葛根饮片中的含量差异明显,不同成分的波动范围不同;各产地6种异黄酮质量分数为安徽11. 21%河南10. 97%陕西9. 38%。构建的不同产地葛根饮片U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完善葛根饮片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提供了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葛根、粉葛中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利用HPLC检测方法,对葛的不同品种(葛根、粉葛)、不同规格(片、丁)、不同炮制方法(煨制、醋制)中所含黄酮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黄酮类成分,葛根无论是不同规格还是不同炮制品均高于粉葛;葛根片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明显高于丁,粉葛片和丁含量则无明显差异;煨制或醋制后,葛根片的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和3’-甲氧基葛根素含量下降,但大豆苷和葛根素含量增加;葛根丁和粉葛片煨制后葛根素含量也增加;粉葛片醋制后大豆苷含量下降;其余炮制品与生品相比5种黄酮类成分变化不明显。结论 葛根、粉葛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其黄酮类成分含量均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变化可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葛的炮制作用机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中葛根素的含量,用氯仿—无水乙醇(7:3)为展开剂,在硅胶G-CMC-Na薄层板上分离葛根素,然后刮下、洗脱,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管咏梅  万鑫浩  邹斌  吴文婷  陈丽华  朱卫丰 《中草药》2021,52(23):7138-7147
目的 基于中药整体观,以葛根Puerariae Lobatae Radix自身作为整体,考察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对葛根素溶解度及渗透性的调节作用,探讨单味中药所含成分发挥作用时的“自洽性”。方法 选取葛根中3种高含量黄酮类成分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和染料木苷,设计人工多成分环境,采用平衡溶解度的研究方法考察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多成分环境下葛根素溶解度的变化;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对葛根素肠吸收的调节作用。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分背景、不同成分组合及其不同比例的3''-羟基葛根素、大豆苷元、大豆苷和染料木苷对葛根素溶解度与渗透性均有一定的影响。采用递进式进行2成分及3成分背景的溶解度研究,表明葛根素溶解度和渗透性变化均存在“叠加性”和“饱和性”的特点,溶解性方面:以葛根自身成分为整体,在水溶液体系中各异黄酮类成分对葛根素溶解度提高了42.60%,在pH 7.4缓冲液体系中提高了18.62%。渗透性方面:葛根素的肠渗透性具有“叠加效应”。以葛根自身成分为整体,主要异黄酮类成分3''-羟基葛根素、染料木苷及大豆苷元对葛根素的肠渗透系数表观渗透系数(appa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Papp)、肠吸收速率常数(absorptive promoter,Ka)、肠吸收分数(intestinal absorption fraction,Fa)分别提高220%、236%、213%,即对葛根素的肠渗透性提升了约220%。结论 以上研究表明,葛根异黄酮类成分在人体作用时可能存在“叠加效应”,葛根素在葛根自身多组分环境中具有部分“自洽性”,从而改善了葛根素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9.
刘建峰  张红  党秋萍 《陕西中医》2005,26(8):841-842
目的:建立脉君安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该药中氢氯噻嗪、葛根、钩藤进行薄层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该药的葛根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在TLC色谱图中可检出氢氯噻嗪、葛根、钩藤;葛根素在0.0964~0.48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平均回收率为97.76%,RSD=1.50%。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葛根中8种主要黄酮类成分UPLC同时测定法,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葛根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葛根超微粉的生产工艺。方法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葛根粉碎技术中的粉碎时间、投药量和初始粒度3个因素进行考察,以粒径分布(D90、D50)和UPLC法测定的不同粒径葛根粉(10~40、40~65、300目)中8个黄酮类活性成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数据,共10个指标作为响应因子进行葛根超微粉碎技术评价研究。结果葛根中8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在75.8~242.7、205.6~658.0、147.3~417.3、10.2~163.3、11.3~182.0、1.2~18.8、0.25~4.00、0.35~5.37μg/mL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6%、99.25%、99.90%、100.17%、100.21%、101.40%、100.73%、101.42%,RSD均小于3.0%,UPLC同时测定结果显示,相较其他粒径葛根粉,葛根超微粉(300目)黄酮类含量更高。响应面法优选结果显示超微粉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为在粒径为80目[(180.0±7.6)μm],通过5号筛时,投药量为247 g,粉碎时间为26 min。结论响应面法优选的葛根超微粉碎工艺简便,准确度较高,得到的超微粉黄酮含量更高。该工艺可以为葛根超微粉碎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