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正>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临床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和无力。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一种临床常见的类型,笔者通过先证者线索追踪一家系DMD的病情进展和变化,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愈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1-3],异基因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需要严格的HLA配型,否则,会导致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而使移植失败[4];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虽无GVHD的发生,但原发病复发的机会较高[4]。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CBT)是近年来应用的新的移植方法,由于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因此,移植后能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此外,脐带血中的T淋巴细胞不成熟,对异基因组织细胞的耐受性较好,无需严格的HLA配型,且脐带血来源广泛,因此,特别适合于儿童移植[5-8]。最近… 相似文献
4.
5.
用DystrophincDNA亚克隆cDMD1-2a和cDMD2b-3为分子杂交探针,以Southern杂交方法,对60例无亲缘关系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DMD基因5’区域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发现12例病人在此区域存在着位置、范围不同的缺失突变。其中4例BMD显示整码缺失突变,5例DMD显示移码突变,另3例DMD有大范围的分子缺失。 相似文献
6.
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Duchennemusculardustrophy ,DMD)是X 连锁隐性遗传病 ,以进行性四肢近端骨骼肌萎缩无力、小腿腓肠肌假性肥大为特征 ,同时累及心肌和呼吸肌。患儿 3~ 4岁起病 ,6岁左右出现行走困难 ,12岁后丧失行走能力 ,病情不可逆地进行性恶化 ,通常 2 0岁左右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DMD的发病率为活产男婴的 1/ 35 0 0 ,为最常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 ,其病因是位于X染色体短臂 2区 1带 (Xp2 1)的dys trophy基因突变后导致抗肌萎缩蛋白 (dystrophin)的缺乏 ,引起肌纤维逐渐变性、坏死。 1999年Gussoni… 相似文献
7.
8.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组原发于肌肉组织的变性病 ,与遗传因素有关 ,大多有家族史。常见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 ,DMD〕 ,是与遗传有关的慢性进行性肌肉变性病 ,是我国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的肌病。现报导我们通过证者线索追踪的一家系DMD病情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先证者线索 ,调查此家系 3代17人 ,其中有患者 2人 ,均为男性 ,家系调查情况见家系谱图。1.1 Ⅲ 4为先证者 ,男 ,10岁 ,从小肢体活动能力差 ,不能象同龄儿童一样行走活动 ,一直到 4岁多才逐渐独立行走 ,行走缓慢 ,容易跌倒 ,同时家人发…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探讨第三方脐血辅助输注在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确诊为恶性血液病,并已完成亲缘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回输第三方脐血细胞将患者分为两组:25例辅助性回输脐血者为试验组,41例未回输脐血者为对照组.对患者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情况、其他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供者来源、疾病种类以及移植前疾病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采用预处理方案比较有差异(P=0.00),但此差异无临床意义.试验组回输单个核细胞数(MNC)为(9.94±2.88)×10^8/kg、CD34+(5.46±3.54)×10^6/kg,对照组回输MNC (7.80±0.82)×10^8/kg、CD34+ (3.54±1.60)×10^6/kg,试验组回输的MNC数多于对照组(P=0.00),而两组回输的CD34+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试验组较对照组WBC计数恢复快(P=0.023),试验组与对照组WBC植活时间分别为(13.7±2.9)、(16.6±2.9)d;试验组Ⅲ~Ⅳ度GVHD发生率低(P =0.036)、早期细菌感染率(P=0.001)、真菌感染率(P =0.009)及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低(P=0.00)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PLT恢复情况(P=0.43)、Ⅰ~Ⅱ度GVHD发生率(P=0.27)以及植入综合征发生率(P=0.24)、肝窦阻塞综合征发生率(P=0.57)、病毒血症(P=0.31)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脐血作为第三方辅助输注后可促进供者细胞植入,减轻GVHD的发生,但长期预后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2.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高危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25例高危白血病患者,中位年龄34(5.5~52)岁,接受了HLA配型相合同胞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其中急性白血病(AL)15例,(第一次完全缓解1例,为Ph染色体阳性,第二次及以上完全缓解期7例,复发7例,包括2例异基因骨髓移植(BMT)后复发;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4例;(第2次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BMT后复发各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6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采用经典环孢霉素(CsA)加氨甲蝶呤(MTX)。结果 所有患者均植活,中性粒细胞数恢复至≥0.5×109/L和血小板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10~18) d和11(7~45) d。发生II度及以上急性GVHD13例,包括1例III度GVHD,未发生IV度急性GVHD。23例可评估患者中16例(70%)诊断慢性GVHD。移植相关死亡率为16%,复发6例,4例经回输供者淋巴细胞获得再次缓解。19例患者无病存活,中位随访时间为304(94~1 963) d。2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及复发率分别为64%、58%及25%。结论 allo-PBSCT可治疗高危白血病患者,降低移植后复发率,延长无病生存。对有高危因素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选择PBSCT替代骨髓移植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建立中的脐带血采集、分离、低温冻存的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7月至2 0 0 0年 7月已冻存经过HLA配型的脐带血 (cordblood ,CB) 3 74 4份。CB采自经检查符合要求的足月顺产或剖宫产新生儿 ,经 (citratephosphateadeninedextnse ,CPD A)抗凝 ,用密闭式血袋采集法采集。采集后置于室温保存 ,18h内处理。用羟乙基淀粉 (hydroxythylstarch ,HES)沉降后一次分离方法去除绝大多数红细胞及大部分血浆。采用以二甲亚砜 (dimethylsulfoxide ,DMSO)为主的冷冻保剂 ,冷冻保存CB。DMSO的终质量分数为 10 %。经序控降温后 ,置于 - 196℃液氮中保存。结果 :分析了 3 74 4份冻存CB ,平均采集量为 (93± 2 2 )ml(45~ 198ml)。浓缩后平均体积为 (3 8± 8)ml(3 0~ 60ml) ;浓缩前后有核细胞数 .浓缩前平均有核细胞数为 11.2× 10 8± 5 .3× 10 8(4.5× 10 8~ 4 5 .1× 10 8) ;采用HES沉降一次离心浓缩去除红细胞后的平均有核细胞数为 9.7× 10 8± 4 .6× 10 8(3 .1× 10 8~ 3 0 .5× 10 8) ;平均有核细胞回收率为 79%。质控检测 4 0份标本细胞活率为 88.2 % ,CFU GM回收率和CD3 4 +细胞计数分别为 97.6%和 86.4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CB采集、冻存及造血干细胞和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是安 相似文献
14.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对不同培养时间和不同培养条件下脐血CD34 细胞中PCNA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周期进行了测定。结果 新鲜分离的脐血中CD34 细胞低表达PCNA ,阳性率为 (11 6± 5 2 ) % ,在体外短期培养 ,无细胞因子的组合PCNA表达逐渐下降 ,而在含有各细胞因子组合的培养体系中 ,PC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其中以SCF ,IL - 3,IL - 6 ,FL ,Tpo组合作用最显著 ,在培养第 7天时 ,PCNA蛋白表达率为 (78 2± 8 7) % ,且S/G2 /M期的细胞占 (5 9 8± 6 7) % ,明显高于培养前。结论 脐血CD34 细胞低水平表达PCNA ,造血生长因子对CD34 细胞的促增殖作用与上调PCNA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份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例行双份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术的粘多糖患儿进行有效护理。护理措施包括: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双份脐血的解冻、复温及输注;移植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率、血压、小便颜色的观察及处理;做好移植后抗GVHD的处理以及感染控制;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患儿成功移植,于移植后+29天中性粒细胞开始重建,+36天时顺利出仓,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护理有助于提高双份异基因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粘多糖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observe engraftment kinetics, the incidence and severity of graft-versus-ho st disease (GVHD), and clinical outcome on 40 recipients undergoing allogeneic p 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PBSCT).Methods From June 1997 to May 1999, forty leukemia patients with a median age of 35 year s underwent allo-PBSCT. PBSC were mobilized with G-CSF at a dose of 5 μg/kg s.c. every 12 hours for 5 days. A median of 7.7 (2.0-16.8)×10 (6) CD34(+) cells/kg was infused into the recipients. Busulfan-cyclophosphamid e (BU-CY) was used as the conditioning regimen. All patients received cyclospo rine A and either methotrexate (n=34) or methylprednisolone (n=6) for GVHD p rophylaxis. Results Engraftment of neutrophils and platelets was achieved at a median of 13 days (9 -28 days) and 12 days (7-60 days) respectively. Patients receiving ≥4×10 (6) CD34(+) cells/kg or given G-CSF post transplant had significantl y accelerated neutrophil and platelet engraftment. Acute GVHD occurred in 17 of 40 patients (42.5%), with grade Ⅱ-Ⅳ acute GVHD in 10 patients (25%). Chron ic GVHD developed in 21 (9 extensive, 12 limited) out of 30 evaluable patients ( 21/30, 70%) with a median follow up of 380 days (180-900 days). Transplan t related mortality was 17.5% and the relapse rate was 10%. The probability of leukemia free survival at 3 years was 72.5%.Conclusion Allo-PBSCT can provide rapid hematopoietic reconstitution without an increased incidence of acute GVHD, bu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high risk of chronic GVHD . 相似文献
17.
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改善肌营养不良患者肌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骨髓和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双移植方案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对经血清酶学、肌电图、基因分析、肌肉活检、肌肉磁共振成像(MRI)确诊的82例PMD患者采用干细胞双移植方案进行治疗.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方法进行研究,随访3~12个月.治疗方法: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经双侧髂后上脊穿刺采集骨髓80~150 ml,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分化为BMSC.②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CB-MSC):采集脐带血80~160 ml,CB-MSC制备过程同BMSC.③干细胞移植术:收集BMSC和CB-MSC,制备成1×108/ml BMSC细胞悬液和1×107/ml CB-MSC细胞悬液,分次移植于患者的四肢肌肉内和静脉内.移植后3、6、9、12个月观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临床分级疗效评定、酶学、肌电图、肌肉MRI变化.结果 82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后3、6、9、12个月进行临床分级疗效评定,显效31例(37.8%),有效37例(45.1%),无效14例(17.1%),总有效率为82.9%.70例患者(85.4%)肌力提高,肢端温暖、食欲改善、动作灵活、体重增加.72例患者ADL评分增加(87.8%),治疗前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细胞移植后LDH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5±223)u/L比(410±216)u/L,P<0.05,t=6.650],肌酸激酶[(2952±2259)u/L比(2841±2092)u/L,P=0.223,t=1.094]、肌酐[(26±12)μmol/L比(25±11)μmol/L,P=0.306,t=1.029]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双移植方案实施中儿童患者依从性好,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干细胞双移植方案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可使82.9%的患者获得临床症状改善,运动功能及肌力提高,安全性好,无排斥反应,是一种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8.
脐血造血细胞的体外扩增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脐血干细胞在体外扩增中的增殖效应,为脐血干细胞移植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用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体外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培养扩增,并用流式细胞仪对扩增前后的细胞增殖周期和CD34+细胞及亚群进行动态检测。结果脐血MNC在体外培养5周,有核细胞数累计增加了252倍,CD34+细胞增加了50倍,CD33+细胞增加280倍,CD19+、CD3+细胞2周后便检测不出。细胞增殖周期分析显示,培养第一周,G0期细胞迅速减少,S期细胞比例很快增多。结论单只脐血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体外扩增后完全可以满足体重50公斤以上的成人移植之需,但选择恰当的扩增时间及制定更好的扩增策略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混合移植治疗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12例白血病患者,人白细胞抗原(HLA)配型全相合11例,2个位点不相合1例,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联合移植,环孢素A联合甲氨蝶呤加/不加吗替麦考酚酯方案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12例患者均获得异体植活,中性粒细胞(ANC)〉0.5×109L-1,血小板(BPC)〉20×109L-1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的11 d(10-15 d)和14.5 d(11-43 d)。有3例发生了Ⅰ度急性GVHD,1例发生了Ⅱ度急性GVHD。在可评估的7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了局限的慢性GVHD。有3例患者因白血病复发而死亡,另1例因植活后感染死亡,其余8例中位随访时间13个月(2-29个月),均无病生存。结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混合移植对HLA配型全相合和部分相合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移植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