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炜  姚建祥 《武警医学》1998,9(5):266-267
膝关节粘连性僵直36例治疗武警总医院骨科孙炜,姚建祥(北京100039)关键词膝关节粘连性僵直,关节松解术,CPM,Judet术式股骨干骨折、股骨髁上骨折、膝关节周围手*术、关节内外感染经常会造成膝关节粘连性僵*直,临床上处理有时较为棘手。一般认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后内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经后内侧入路治疗的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21~70岁,平均40.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0例,平地跌伤5例,运动伤2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2~16d.骨折CT分型:后内侧劈裂骨折11例,后内侧劈裂及后外侧塌陷骨折25例.术前评估包括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所有患者均采用后内侧入路治疗. 结果 36例均获随访12~32个月,平均17.5个月.无切口感染和皮肤坏死,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无骨不愈合,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和骨折再移位.1例术后出现小腿内下方感觉麻木,经甲钴胺营养神经对症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后内侧骨折均达解剖复位.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价:优21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为94%. 结论 后内侧入路具有显露直接、充分,软组织损伤少,不涉及重要血管神经等优点,是治疗胫骨平台后内侧劈裂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膝关节后外侧入路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6年1月- 2009年7月采用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27 ~ 70岁,平均38.1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他伤4例.合并伤: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均为胫骨平台止点撕脱. 结果 本组32例均获随访12~36个月,平均18.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或骨折再移位.1例患者术后出现腓总神经牵拉伤,用甲钴胺片保守治疗2个月后恢复.术后根据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定评分标准:优19例,良11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4%. 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人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有利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具有暴露清楚、内固定安放方便、创伤小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动态石膏固定加持续被动活动预防膝关节僵直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下肢靠近膝关节附近骨折术后常招致膝关节内、外粘连、僵直,影响关节功能。我院自1999年9月—2002年12月应用动态石膏固定加持续被动活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防止膝关节僵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膝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预防膝关节粘连的方法。方法 全部膝关节内骨折患者接受骨折内固定术。其中观察组术后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 ,而对照组则不用 ,观察术后膝关节伸屈活动度以评价疗效。结果  6 4例患者中 5 6例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8~ 2 4个月 ,观察组术后平均膝关节活动度为 ( 85 .3± 1 9.6 )°;对照组为 ( 76 .4± 1 6 .8)°。观察组术后平均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表明透明质酸钠治疗组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膝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术后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 ,可有效防止关节粘连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Hoffa骨折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1993年8月- 2010年2月收治的26例26髁Hoffa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内髁骨折13例,外髁骨折13例.按Leten-neur分型:Ⅰ型16例,Ⅱ型4例,Ⅲ型6例.开放性骨折2例,闭合性骨折24例.根据骨折类型、受累侧别选择手术入路,螺钉固定21例,侧方支持钢板固定5例. 结果 26例随访时间12.5~48个月,平均18个月,3~4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平均3.5个月.2例出现轻微移位伴膝关节疼痛,其中1例膝关节活动度为95.,另1例因疼痛不能坚持功能锻炼,术后随访其膝关节活动度为60°.无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根据Letenneur等的Hoffa骨折术后功能恢复评估系统进行评价:优良24髁,可1髁,差1髁. 结论 手术治疗Hoffa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要根据骨折类型及骨折块大小选择内固定及切口,螺钉打入位置和方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反向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反向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g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术并总结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07年12月,反向应用LISS治疗特殊的股骨近端骨折28例.所有患者均不能经闭合牵引获得复位.转子间骨折8例,采用AO分类法:31 A2.2型3例,31 A2.3型2例,31 A3.1型1例,31 A3.3型2例;转子下骨折19例,采用Seinsheimer分型:ⅡA型3例,ⅢB型1例,Ⅴ型15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1例(Vancouver B1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功能评分.结果 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88 min;出血量50~700 ml,平均320 ml.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心肌梗死发作1例、下消化道出血1例,未出现切口感染.1例乳腺癌患者术后脑转移症状加重死亡,3例失访.24例获得6~33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1例Seinsheimer V型患者转子下骨折不愈合,术后6个月近端螺钉断裂;其余23例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个月.Harris评分70~99分,平均84分.结论 反向股骨LISS治疗特殊类型的股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的特点.熟练掌握复位技术,正确放置A孔导针,避免过早负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 1996年开始采用手术松解粘连 ,术后早期进行无痛功能锻炼 ,并辅以中药熏洗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硬 11例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1例 ,男性 9例 ,女性 2例。年龄 2 1~ 37岁。病程 0 .7~ 5年。病因 :股骨干骨折 8例 ,膝关节感染后 1例 ,胫骨平台骨折 2例。关节活动度 :5°~ 49°,平均屈膝 34°。2 治疗方法2 .1 手术方法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行股四头肌成形术 7例 ,膝关节粘连松解术 3例 ,股四头肌成形加膝关节松解术 1例。所有病例术后膝关节屈曲度 >10 0° ,术后放置负压引流48h ,留置硬膜外导管 ,石…  相似文献   

9.
1998年 6月— 2 0 0 2年 6月 ,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疗法 ,治疗单纯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 36例。经 6个月~ 2年随访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 ,男 2 6例 ,女 10例 ,年龄 18~5 6岁 ,髌骨骨折 2 0例 ,右 16例 ,均为单侧髌骨骨折。骨折类型 :横断型 18例 ,粉碎性 10例 ,下肢骨折 8例。本组全部行手术治疗 ;其中改良张力带内固定 2 0例 ,钢丝环形结扎内固定 10例 ,缝线固定 4例 ,穿过骨片钢丝结扎 2例。术后膝关节活动度 ,患者处于中立位 ,膝关节活动度 ,0~10°15例 ,0~ 15°16例 ,0~ 2 0°5例。…  相似文献   

10.
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回顾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LISS)治疗复杂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总结手术技术,分析骨折复位丢失原因,探讨预防措施。方法2003年11月-2004年6月单独应用LISS治疗复杂胫骨近端骨折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31~70岁,平均47.6岁。按AO分型:41C型25例(C1型7例,C2型10例,C3型8例),41A3型7例。闭合性骨折27例,开放性骨折5例(3例GustiloⅠ型,1例GustiloⅡ型,1例GustiloⅢA型)。12例合并其他骨折。结果患者平均随访17.7个月(1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2周(12~16周)。术后开始完全负重时间平均14.2周(12~18周)。术后1年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平均87.4分(65~98分),功能优21例,良9例,中2例。术后复位不良2例(6%),术后骨折复位丢失4例(13%)。本组无深部感染、腓浅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结论正确理解和使用LISS治疗复杂胫骨近端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疗效,而针对特殊病例,应考虑结合其他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辅助下逆行交锁髓内钉(GSH)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2011年1月采用膝关节镜辅助下GSH治疗48例股骨髁上骨折病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21~77岁,平均57岁。闭合性骨折31例,开放性骨折17例;按AO/ASIF分类系统分类:A1型27例,A2型12例,A3型9例。结果 48例随访6~48个月,平均24.6个月。骨折在术后10~18个月内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9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参照Kolmert评分标准,优良率达93.7%。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GSH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股骨髁上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伸筋汤熏洗治疗股骨髁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9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4例股骨髁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伸筋汤熏洗联合膝关节运动康复器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膝关节运动康复器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ROM)等膝关节功能、股骨骨密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ROM及股骨骨密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t=8.446、39.840,P均<0.001),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0.571,P<0.001);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中显效32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显效24例、有效17例、无效21例(Z=-2.627,P=0.009)。结论 伸筋汤熏洗可明显改善股骨髁骨折术后膝关节僵直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增加骨密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延斌  王安业 《武警医学》1999,10(3):145-146
膝关节僵直是膝部及其邻近结构外伤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足以造成患者的关节功能障碍。作者于1993年1月~1995年10月通过手术松解辅以关节仪活动行关节连续被动活动治疗膝关节僵直24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7例,女7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膜诱导技术治疗股骨远端开放骨折合并骨缺损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例股骨远端开放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膜诱导技术分两个阶段治疗,第一阶段行开放骨折彻底清创,术后骨缺损长度为5.0~10.0 cm,平均(7.5±1.2)cm,在骨缺损处填塞抗生素骨水泥诱导生物膜形成;第二阶段在膜内植骨重建骨缺损,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固定骨折端。评估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0±1.5)个月。末次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5±0.6)分、(81.3±1.4)分,较术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患者出现第一阶段术后感染,再次行彻底清创抗生素骨水泥置入,最终达到骨愈合;2例患者Ⅰ期清创后皮肤缺损较大,行皮瓣移植术,皮瓣均成活;1例患者出现膝关节僵直,其余无术后并发症发生。14例患者获得影像学愈合,愈合时间4~10个月,平均(6.0±1.2)个月;1例患者Ⅱ期出现植骨处骨吸收,再次接受植骨手术后达到骨愈合。结论膜诱导技术第一阶段能彻底清除开放骨折潜在感染灶,降低感染风险,形成完整的诱导膜,提供良好的骨愈合微环境,第二阶段能有效修复大段骨缺损,患肢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伸直型膝关节僵直手术的各组织延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延长膝关节局部组织对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 术前 1个月行膝关节前方皮肤推拿、或扩张器扩张按摩 ;手术取膝关节外侧切口 ,切除部分挛缩的股中间肌、股内外侧肌纤维 ,皮瓣宽度要求在 15cm以上 ,将股直肌游离延长达 2 5~ 3 0cm ,凿除股骨干、股骨髁处骨痂隆起 ,髌骨外侧切开关节囊 ,股胫关节内粘连用长弯剪探入剪开 ,术后 2~ 3d固定 ,开始无痛锻炼。结果  2 5例中2 3例一期愈合 ,2例功能稍差 ,膝关节活动范围 90~ 10 0°,其余膝关节伸直 0~ 5° ,屈曲 10 0~ 13 0°。结论 延长膝关节局部组织是治疗伸直型膝关节僵直可行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膝关节伸直挛缩的松解与功能康复11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外伤性膝关节伸直挛缩主要因膝关节内骨折或出血、膝关节长期制动、滑膜切除、韧带损伤后修复重建所致 ,甚至半月板切除术后均可能发生膝关节内粘连而导致关节活动受限[1,2 ] ,膝关节僵直畸形。此类畸形较为常见。临床治疗方法较多 ,对于较重的膝关节僵硬的主要治疗方法为股四头肌松解成形术。我院骨科自 1996年 5月至 2 0 0 2年 2月在经典的股四头肌松解成形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探讨性的改良 ,并结合伸膝装置的松解 ,辅以有效的康复手段治疗膝关节伸直挛缩患者 11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男 7例…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左进步  梁宏伟 《武警医学》2013,(12):1061-1062,1065
目的 评定肱骨远端骨折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本院骨科2009-06至2012-02使用Y形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26例,按内固定研究协会(AO)分型:A型1例,B型8例,C型17例.结果 26例患者获得9~18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按Cassebaum评分系统评定.优16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 Y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粉碎骨折,低位的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以及合并骨质疏松的肱骨远端骨折均能够达到满意的稳定固定,使关节活动功能得到尽早改善,有效地防止了关节粘连和僵直,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原因,评价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效果. 方法 1998年2月-2006年12月,对21例股骨和胫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者采用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其中股骨13例,胫骨8例,3例未植骨,仅扩髓加压,5例同时行膝关节松解. 结果 随访11.4~36个月,平均13.6个月,全部患者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7个月,无畸形、感染及再骨折出现.采用Klemm分级标准,优19例,良2例. 结论 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主要原因是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手术内固定使用不当,断端血运和骨折愈合生物环境破坏.加压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干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具有固定可靠,便于膝、踝早期功能活动,肢体可早期负重等优点.手术应用联合骨移植,扩髓及膝关节松解,可促进骨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1974年7月~1984年4月,我们对217例小儿麻痹后遗症膝关节不稳影响行走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行走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男144例,女73例。年龄最大34岁,最小3岁。随访时间5个月~9年10个月。 疗效评定 优:术后膝关节伸肌力提高2级以上,弃拐不扶膝或双拐改为单拐,膝关节屈曲大于90°;良:术后膝关节伸肌力提高1级,行走比前有力,跌跤减少,膝关节可屈曲60°~90°或膝关节僵直,行走有力(膝关节融合);差:行走与术前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AO解剖钢板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AO解剖钢板内固定,同时根据伤情进行植骨,处理合并的半月板、副韧带和血管损伤;并采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40例.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定:优21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82.5%.结论 采用AO解剖钢板治疗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既能实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又能早期功能锻炼,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