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阴虚化热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医阴虚化热的病机观出发,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的发病机制。认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阴虚是一种体质遗传因素,在人类白细胞抗原上有一组相关基因;化热是免疫系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过程,与淋巴细胞凋亡、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应激状态下自身成分抗原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正>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性肺动脉高压(SLE-PAH)因病情进展快、晚期疗效差,2 a内的病死率高,危害极大。在1954年Harvey报道的138例SLE患者中无一例并发PAH[1],然而到20世纪80年代SLE-PAH的发病率却上升到了9%~14%[2-3],近期的资料显示其发生率已经上升到了27%~  相似文献   

3.
钟起诚 《新中医》2004,36(2):3-6
现代免疫学和中医药学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认识上有其内在联系,中医药学的正邪斗争、阴阳平衡、气血功能、脏腑功能包含了现代免疫学的多种免疫机理。从中医药学与现代免疫学的互相联系中来探讨SLE的发病机理,可以提供中医药治疗SLE的理论依据,指导临床,从而探索一条治疗SLE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系统性红斑狼疮与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养阴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抑郁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予盐酸氯西汀2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肝活血养阴中药。7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0%,对照组总有效率8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活血养阴法配合盐酸氯西汀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抑郁障碍比单纯盐酸氯西汀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2006年6月-2008年6月,本院肾病风湿科收治此类患者50例,通过治疗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2006年6月-2008年6月,本院肾病风湿科收治此类患者50例,通过治疗和护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阴虚化热的病机观出发,探讨了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的发病机制。认为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过程中,阴虚是一种体质遗传因素,在人类白细胞抗原上有一组相关基因;化热是免疫系统与自身成分反应的过程,与淋巴细胞凋亡,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及应激状态下自身成分抗原性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优势与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欣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5):234-235
中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优势与新进展250014山东中医学院王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累及多脏器的炎症性结统组织病,临床症候复杂多变,病情缠绵难愈。近年来,有关本病的文献报道较多,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较大成绩。本文仅就中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耳穴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微机实验系统测得1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耳穴电阻,电位电容为观察变量,与患者自身对SLE有一定诊断价值的四项免疫学检查指标进行统计学的相关分析,研究表明,耳穴有反应病变的显著性,与SLE相关的耳穴有十二个,其中高度相关的有膀胱,小肠,神门,肾上腺,内分泌,膝关节,胸,胃,中等相关的耳穴有肝,肾,骨溪,指,该结果说明这些耳穴对于SLE的耳针治疗和辅助诊断应该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金燕 《西部中医药》2014,(9):135-138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具有抑郁焦虑情绪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情志护理,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志护理可减轻SLE患者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水平。评价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ANuA在SLE诊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58例SLE患者、65例其他风湿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和结缔组织病)和3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ANuA水平。同时检测抗双链DNA抗体(dsDNA)和抗Sm抗体。结果:自身抗体在SLE及其他风湿病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ANuA62.1%和3.1%,抗ds-DNA抗体48.3%和4.6%,抗Sm抗体39.6%和0。ANuA对SLE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2.1%和96.9%。ANuA与抗ds-DNA、Sm抗体联合检测对SLE诊断敏感性提高,为70.7%,同时有92.3%的特异性。结论:ANuA在SLE血清中水平显著增高,ANuA测定是SLE诊断和治疗监测中有价值的新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之一,与抗ds-DNA和Sm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SLE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情复杂以及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药物使用的毒副作用,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近年来祖国医学以"辨证施治、分型论治、对症用药、治病求本、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SLE,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SLE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均属阴虚内热型。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者再予环磷酰胺治疗,治疗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红斑狼疮I号方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2组患者SLEDAI评分、临床疗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用药量及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4.42%明显高于对照组5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SLEDAI评分均下降,但2组下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醋酸泼尼松日平均用量和环磷酰胺使用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DS和SAS评分均明显下降,下降程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斑狼疮I号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的使用量,并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更有利于SLE患者病情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从病名由来、中医古籍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症状的描述(发热、皮肤与黏膜改变、关节和肌肉、内脏损害、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命名作了考辨。  相似文献   

16.
对2004—201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面的文献进行包括作者、发文机构、来源期刊、文献类型、基金资助情况、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计量学分析,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现状,为进一步优化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方法提供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SLE动物模型研究主要有自发性小鼠模型和诱导性小鼠模型,自发性小鼠模型侧重研究遗传因素对SLE发病的影响,诱导性小鼠模型侧重于研究环境因素、性激素、感染等因素对SLE发病的影响。对狼疮鼠模型的研究,有助于探索SLE的发病机制,并为SLE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8.
狼疮静联合泼尼松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狼疮静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远期临床疗效及作用,并进一步阐述其方剂组成规律,探索并丰富SLE中医药治疗体系。方法:运用回顾性、多中心试验方法,将300例活动性S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激素泼尼松加中药狼疮静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激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量、免疫指标、狼疮活动评分的变化以及激素副作用的发生率、半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对24 h尿蛋白量、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补体C4含量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的改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狼疮活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中,治疗组的复发率及激素副作用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狼疮静治疗SLE远期疗效显著,尤其在调节免疫、有效促进激素撤减、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等方面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19.
杏丁注射液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杏丁注射液对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凝血、抗凝血、纤溶系统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均给予激素加环磷酰胺加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杏丁注射液20mL静点,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脂(CH、TG)、肾功(BUN、Cr)、纤维蛋白原(F i:A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片段1+2(F1+2),抗凝血酶Ⅲ抗原(AT-Ⅲ:Ag)、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给予杏丁注射液1个疗程治疗后,F ib、F1+2、D-二聚体、肾功及血酯降低,PT、APTT、AT-Ⅲ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杏丁注射液可以改善本病患者的凝血功能,是本病患者的重要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研究中药狼疮3号颗粒(Langchuang-3 granule,LC-3)对BXSB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模型鼠体重、自身抗体、脾指数、胸腺指数以及肾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影响,探讨其对SLE的作用机制。方法将BXSBSLE模型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组。采用动态观察法测定小鼠体重变化,重量法测定小鼠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小鼠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含量;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肾脏中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的含量。结果中药组及中西药组小鼠体重增长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中药组已降低的胸腺指数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已升高的脾指数作用不明显,西药组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均下调,而中西药组升高的脾指数降低(P0.01),降低的胸腺指数升高(P0.05);各给药组自身抗体(ANA)水平均降低,转为阴性(P0.01);小鼠肾脏IgG、补体C3的荧光强度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LC-3与西药类固醇激素均对BXSB狼疮模型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中西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中药或西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