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鼻咽癌咽旁间隙侵犯与预后的关系,我们对1987年6月一1992年6月间收治的有病理证实且疗前咽旁间隙受侵的鼻咽癌患者104例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81例,女23例,男:女=1:0.3,年龄在20岁~80岁之间,所有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部增强CT冠状位扫描对诊断鼻咽癌侵犯颅底的价值.方法:将经病理学检验证实的193例鼻咽癌的CT增强轴位扫描与冠状位扫描颅底情况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193例鼻咽癌中,120例(占62.2%)经两种扫描均未见颅底侵犯;10例(5.2%)轴位扫描未见颅底异常而经冠状扫描发现其受侵犯;15例(7.8%)轴位可疑颅底受侵犯而经冠状扫描肯定侵犯11例,排除4例;轴位扫描显示海绵受窦侵有26例,增强CT冠状扫描则为3例.结论:增强CT冠状扫描对确定鼻咽癌有无颅底骨质侵犯及其侵犯部位、范围与程度均有重要价值,在显示海绵窦受侵犯、肿瘤组织沿脑池或/和脑沟等蛛网膜下腔生长,侵犯周围组织的征像方面,明显优于轴位扫描.  相似文献   

3.
79例No鼻咽癌患者颈部CT扫描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癌症》1998,(4)
  相似文献   

4.
CT与MRI在鼻咽癌不同分期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与MRI检查在鼻咽癌’92福州分期及6thUICC/AJCC分期中应用的意义。方法:2007年6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07例,在治疗前同时行鼻咽部及颈部的MRI与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两者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别进行’92分期及6thUICC/AJCC分期,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MRI在诊断咽后淋巴结转移、颅底骨质破坏、颈动脉鞘区占据情况、头长肌、咽后间隙、眶尖、海绵窦受侵的显像率明显优于CT(P<0.05),在颈部淋巴结转移方面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对于’92福州分期,MRI使43例T分期发生改变(35例升级,8例降级),临床分期33例发生改变(28例升级,5例降级);对于6thUICC/AJCC分期,MRI使35例T分期发生改变(32例升级,3例降级),临床分期34例发生改变(32例升级,2例降级)。结论:MRI在鼻咽癌的分期诊断中优于CT,可更为准确的显示鼻咽癌的侵犯范围及对治疗靶区的范围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CT检查对鼻咽癌设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991年7月~1992年6月单纯放疗的鼻咽癌病人120例,分析其放疗前CT图像,我们认为鼻咽癌累及咽旁间隙后区、口咽及前区完全填塞时有下行性生长倾向,最好采用面颈联合野;累及鼻腔者有向前上生长的倾向,鼻前野上半要包及后组筛窦;累及颅底者,要从入侵路径加量;累及前组颅神经者,多无颅底破坏,加量野可比正常颅底野低,以减少颅内受量,累及后组颅神经者,均有后区受累,设野要包及后区;为包及茎突内软组织。鼻前野面积最好采用7cm×7cm。  相似文献   

6.
女性盆腔结构紧密,卵巢位置易受膀胱、肠管充盈状态及占位病变影响.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卵巢肿瘤CT与病理,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7.
肝双期增强螺旋CT最佳参数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锐  郑庆生  李立  陈林  卓水清 《癌症》1999,18(4):485-486
螺旋CT全肝动脉期、门脉期动态扫描,对肝细胞肝癌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普通CT机作常规增强扫描,由于扫描和成像速度慢,所获取图像多为门脉相或肝实质相,不能充分反映肝细胞癌血供特点,不利于病灶性质的鉴别.近年来,我们对154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作双期增强扫描,探讨获得最佳的动脉期、门脉期显像参数,现将资料完整的病例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鼻咽癌中的颅底侵犯的患者的CT表现。方法 从CT图像上判断NPC向颅底侵犯的大小、范围及程度。结果 分析讨论了颅底骨质破坏与肿瘤生长部位的关系,各种表现。结论 结合文献提出了鼻咽部颅底同时扫描作为常规扫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朱小东  王安宇 《癌症》1992,11(4):302-304
作者对本院1985年12月至1988年8月首次治疗前的196例鼻咽癌临床及CT扫描发现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单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灶≥3cm者,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受侵率分别为65.42%(70/017)及62.62%(67/017),但颈部淋巴结转移灶<3cm者,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受侵率仅为15.63%(5/32)及12.5%(4/32),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咽旁间隙及颈动脉鞘受侵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84.27%(75/89)及84.52%(71/84)。4例后组颅神经受累者全部有咽旁间隙受累,其它颅神经受累者咽旁间隙受侵者仅为35.71%(10/28)。我们的资料表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与颈动脉鞘关系密切,颈部淋巴结转移可能是原发灶直接侵犯颈动脉鞘后产生的。在缺少CT扫描的情况下,根据颈部淋巴结大小,我们提出鼻咽癌放疗设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的CT表现(附14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的CT表现,探讨鼻咽癌的生长浸润方式以及CT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经活检病理证实鼻咽癌142例,全部病例作鼻咽轴位CT平扫,层厚、层距6mm~8mm,部分病例同时作冠状扫描.结果CT能显示早期鼻咽癌患侧咽隐窝变钝、闭塞,腭帆提肌增厚及其它黏膜下浸润.鼻咽癌可广泛侵犯其周围组织,包括咽旁间隙,颞下窝,颈动脉鞘区,口咽,翼腭窝,副鼻窦等.颈动脉鞘区受累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颅底骨质破坏的部位和范围与鼻咽癌原发灶部位和侵犯程度有关.结论颈动脉鞘区受累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CT能清晰地显示肿瘤生长部位,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在鼻咽癌诊断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咽旁间隙侵犯的177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1989年1月至1990年12月治疗前有CT检查的177例鼻咽癌,对咽旁间隙侵犯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价,124例有咽旁间隙侵犯者中前区侵犯63例,后区侵犯61例。全组2年、4年无瘤生存率为73.8%和54.6%。咽旁间隙后区侵犯时颈淋巴结转移率86.9%,4年局控率和生存率为62.8%和43.4%,均比咽旁间隙无侵犯和(或)前区侵犯差(P<0.05)。咽旁间隙后区侵犯病例的治疗应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CT上的咽旁间隙异常对鼻咽癌T分期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79年10月~1986年4月对78例鼻咽癌患者行CT扫描,见咽旁间隙改变与临床T分期基本一致。采用面颈联合野放疗D_T36Gy,原发灶总剂量60Gy~100Gy,颅底无破坏者D_T70Gy,有破坏者D_T80Gy。随访5年以上,咽旁间隙未受侵者疗效最好,5年生存率70%;茎突后间隙受侵伴后组颅脑神经受侵者疗效最差,5年生存率33%。  相似文献   

13.
分析30例诊断时有二侧咽旁茎突后间隙侵犯病人采用五野放射治疗结果,以探讨该组病人的放疗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3年5月~1995年4月,共30例初诊时鼻咽CT显示有双侧茎突后间隙侵犯NPC病人,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4岁(24~62岁)。病理学类型包括中度分化鳞癌22例,低分化鳞癌7例和泡状核细胞癌1例。按1992年福州会议分期标准,T3N1M021例,T3N2M09例。12 治疗方法 全部接受6或8MV高能直线加速器X线外照射,放射野先用包括颅底、鼻咽、鼻腔后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咽旁间隙肿瘤的CT及MRI表现,以提高该部位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病理证实的咽旁间隙肿瘤的CT及MRI表现。结果神经鞘瘤形态较规则(85.7%),涎腺肿瘤形态多不规则(63.2%),二者边界多清楚。涎腺肿瘤位于茎突前方18例(94.7%),神经鞘瘤位于颈鞘内26例(92.9%)。24例神经鞘瘤使咽旁间隙向两侧移位(85.7%),涎腺肿瘤多向前、内侧移位。涎腺肿瘤中12例(63.2%)小部分伸人腮腺深叶。神经鞘瘤多位于二腹肌后腹的深面(96.4%),涎腺肿瘤多位于二腹肌后腹的浅面(68.4%)。结论肿瘤与茎突、咽旁脂肪间隙、颈鞘、腮腺、二腹肌后腹的关系及肿瘤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对咽旁间隙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鼻咽癌咽旁间隙受侵对预后的影响。[方法]185例M0期鼻咽癌患者,按咽旁间隙的侵犯程度进行划分,无咽旁侵犯记为0级,有咽旁侵犯而无颈动脉鞘区侵犯记为1级,有颈动脉鞘区侵犯记为2级。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咽旁间隙受侵与颅底骨质破坏有明显相关性(r=0.15,P=0.041)。多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受侵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但颈动脉鞘区受侵是影响鼻咽癌总生存、无远处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单纯的咽旁受侵不影响预后,颈动脉鞘区受侵是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在胰腺癌的术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胰腺癌的CT表现和可切除性评估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胰腺癌术前CT表现正确评估8例患者可根治切除,并经手术证实;其余15例手术未能根治切除的病例,CT做出正确评估10例.结论胰腺癌术前CT诊断对评估手术切除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常规放疗组40例和调强适形放疗组38例,常规放疗采用面颈联合野,两侧成角耳前野,耳后野,总剂量DT 70~74 Gy,调强放疗采用7个野照射,大体肿瘤GTV 69~73 Gy,对3年局控率﹑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均达到3年,常规放疗组3年局控率、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57.5%(23/40)、60.0%(24/40)、55.0%(22/40),调强放疗组3年局控率﹑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81.6%(31/38)、78.9%(30/38)、68.4%(26/38),两者局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3)。结论调强适形放疗能够提高鼻咽癌茎突后间隙侵犯患者的局控率,改善生存率,远处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舌及口底部恶性肿瘤的CT影像及CT在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舌和口底部恶性肿瘤CT影像与手术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CT对舌和口底部恶性肿瘤的定位准确.有助于肿瘤的分期和确定病变范围.结论CT对舌和口底部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计划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鼻咽癌的CT与MRI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10月到2005年1月,经病理证实的107例鼻咽癌患者,均行MRI和CT扫描,并根据临床资料和CT或MRI进行’92分期。[结果]MRI对于腔内病变的诊断以及翼腭窝、颞下窝、颈长肌、海绵窦、颅底、颈椎、咽后淋巴结、颈淋巴结等侵犯的检出要高于CT,而对鼻腔、口咽、咽旁间隙等检出与CT差别不大。根据’92分期原则,MRI相对于CT使33.6%(36/107)的病例发生了T分期改变。[结论]MRI对鼻咽癌的诊断、分期相对CT有优势。联合应用更有益。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临床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钙化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对60例63眼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和CT钙化特征进行分析,单个钙化的最大直径<4 mm者描述为斑点状,>4mm者描述为斑块状.结果视网膜母细胞瘤以眼压升高、白瞳征、眼底黄白色隆起性肿块和新生血管等为主要眼征.钙化率为93.6%,不规则斑块状钙化46眼,其中>4 mm、<10 mm的不规则斑块状钙化33眼;散在及孤立的小斑点状钙化13眼.结论CT提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钙化表现较为特征,对于非典型者,CT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