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士研究生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应该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学位授予等工作各个环节。生源质量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前提;学科建设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激励措施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保证;逐步建立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制度;鼓励学科交叉,加强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2.
201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印发了针对学术学位的《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这意味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有了首部“国家标准”。基本要求从学科前沿、社会需求、知识结构、综合素养与能力、基本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各学科研究生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时必须达到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反映了各一级学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同时也为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展有特色、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3.
高校博士研究生作为高学历、高层次群体代表,正逐渐成长为我国科研创新的主力军,是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博士研究生党建质量是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工程的重要抓手。文章以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博士研究生党支部的具体工作为例,聚焦如何发挥研究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采用“君臣佐使”工作法,抓实研究生党建工作,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4.
《世界感染杂志》2008,8(2):F0003-F0003
中心主任张志勇简介 张志勇(1961-),中共党员;博士学位,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各2名,在培研究生5名);任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菽苹同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5.
中美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如何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博士生创新能力,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以南京医科大学和美国东田纳西洲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为例。对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提高博士整体教育质量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如何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科学、客观地评价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关系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正确评价。目前,博土学位论文的评审大都是采取专家写评语的方法,部分评审人由于学术间的相互制约与相互关系,不能如实反映论文的水平。因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客观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建立了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旨在探索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自我评价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自我评价发现问题,为研究生教育管…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管理与检索孟宪芬孔军陆楠我国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群体,毕业后将是各个单位科教工作的中坚力量,是跨世纪的高科技人才。我国自1978年恢复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以来,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递增。硕士研究生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博士研究生发表SCI收录论文的学位政策对于其科研能力培养的激励和导向作用。方法首都医科大学2008至2012年1013名博士研究生共发表1185篇SCI收录论文,将这些SCI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分析对象,采用Excel录入数据,运用SPSS 18.0行多组间方差分析和两组间t检验等,对比不同年度、不同学科、不同培养类型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发现97.00%的博士研究生能够按学位政策要求发表SCI收录论文;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发表SCI收录论文质量高于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P=0.00);基础学科博士研究生发表SCI收录论文质量高于临床学科博士研究生(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由国家重点学科研究项目支撑的和以共同第一作者形式发表的SCI收录论文的质量较高。结论适宜学位政策对提升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各学位授予单位应根据学科和培养类型的不同,制订更加具体的分类指导政策;包括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要求,完善和规范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的相关学位政策,加强学科综合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博士研究生毕业后离开导师谢荣教授已经20余年了,研究生时期导师的教诲我终生不忘。 1985年初,我作为一名麻醉学博士研究生有幸能拜读在谢荣教授下。入学见到老师时,谢教授说,带博士研究生是一项新的课题,我没经验,有些恐慌,王叔咸教授要求我做这件事,那就从你开始吧。虽然老师没再提要求,但这简短的语言,使我下定决心,不辜负导师的期望。  相似文献   

10.
1 博士研究生的状况  博士是各大学及研究单位培养研究生的最高学位。世界各地培养博士的制度也有所不同 ,而同一个国家内不同学校的培养制度也不尽相同。不管怎样的要求都必须独立完成一项科研工作 ,撰写博士论文 ,以证明博士研究生已经具备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并通过口试答辩合格后才能取得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的课题内容非常尖端 ,其涉及面往往也是非常狭小的 ,有时是前人未能攻破的难题 ,或者有待开拓的新课题。博士研究生耗费了三年的时间才能取得丰硕成果。总的来说 ,博士学识是高而深、而知识面窄而小的专业人才 ,并不…  相似文献   

11.
如何按照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增强博士研究生综合素质,是医学院校努力探索的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对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研究生及其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了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讨论、分析了影响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创造力和创造力系统观相关内容,分析了博士研究生创造力内涵构成,阐释了博士研究生创造力形成特征:具有更具创造力的生理机能、智力品质、非智力品质和专业创新能力,拥有学识素养高、不断探索创新的指导者,拥有发展创造力的创造环境。对于促进博士研究生创造力发挥以及创新成果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概况和背景我校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在临床医学学科各专业中,已招收硕士研究生645名,博士研究生165名,已毕业硕士244名,博士27名。他们在学期间,以理论课程学习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训练为主,侧重于做实验写论文,适于承担临床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事实上,这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改进招生管理提高博士研究生质量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董碧莎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是博士生教育的第一*个环节,招生质量直接影响培养质量。我国目*前博士健全,“进门难于出*门”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如何适应国家*需要把好入学关,选好材,显得更为重要。*我国恢复博...  相似文献   

15.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3):F0002-F0002
何敏,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博士后合作导师,广西医科大学教学名师,广西流行病学优秀专家,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科学实验中心副主任。1988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4年同济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2001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F0004-F0004
在中国卫生部、中国科技部、中国民政部、中国医师协会的支持下,历经三年论证、调研,批准成立中国内镜医师分会,并与中国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中南大学”联合创办了“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内镜医学研究院(中南大学内镜医学研究院)”。已列入国家研究生统一招生计划,向世界各国公开招收内镜医学领域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06年已招收首批国家计划内博士研究生22名、硕士研究生18名。  相似文献   

17.
《世界感染杂志》2007,7(5):I0001-I0001
中心主任张志勇简介 张志勇(1961-),中共党员;博士学位。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巳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各2名,在培研究生5名);任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菽苹同学会副会长;兼中华医学会胸心诊断学组全国委员、中山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第二届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理事、金山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徐汇区人大常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科学博士研究生与中国高校科学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中法博士研究生入学条件、奖学金制度、理论课程学习、课题开题、汇报、答辩及毕业的差异,为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南方医科大学的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8月转制到地方。该校1987年开始招收培养博士研究生,20多年来,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本文通过调查分析该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情况,总结归纳经验做法,希望可以对于同类院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博士学位论文引文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是我国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学位论文则是我们判断和评价研究生专业综合素质的标志,代表着一个学校和一个国家的教育水平.博士论文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各学科各专业的新见解、新方法、新技术及未来学科的发展趋势.博士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为了追踪国内外的最新前沿,必定要参考查阅大量的中外文文献[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